第一百九十四章 继统

“舅舅,你果然在徐怀这边——周相公、胡使君请你们过来商议事情……”

天色将暮之时,朱芝走到湖畔小院,请徐怀、赵翼前往元帅府衙堂议事。

“诸多条陈都商议妥了?”赵翼慢悠悠的将茶盏放下,问道。

“已拟写奏表,只待舅舅你与徐怀看过,便一并去请殿下定度!”朱芝说道。

朱芝、朱桐兄弟二人随朱沆、王番北上岚州,满身世家子弟的习性没有褪去。

不过,苦难使人成长,这话对绝大部分人还是适用的。

天雄军溃灭于大同城,朱芝身陷其中,追随徐怀及万余残卒历经艰险逃归朔州,第二次北征伐燕,朱芝又亲历种种凶险、种种反复无常,纨绔习性便洗去许多。

而赤扈人第一次南侵之时,朱芝就随胡楷、徐怀到蔡州任事,看着家国河山经历如此剧烈的动荡与变化,他这一年多心智秉性也是越发沉稳,此时随胡楷进入元帅府司马院任事,也渐渐能独挡一面了。

朱桐变化虽然没有朱芝这么大,但得益在巩县时就在景王身边听用,此时也以侍从官的身份在元帅府听用。

朱芝、朱桐兄弟二人勉强算得上宗室成员,又没有以往宗室子弟种种限制,景王在襄阳刚刚扎下根基正值用人之际,对他们个人来说却也是难得的际遇。

徐怀与赵翼前往衙堂,周鹤、胡楷、高纯年等人都已经再次聚集在此等候,他们也不多事,只说一切听凭周鹤、胡楷吩咐,众人再次举步前往内宅参见景王。

“父皇受胡虏欺凌,生死未卜,我身为人子,心如刀割,愁苦悲创,然社稷垂危,千万黎庶皆陷敌手,也如众卿所言,吾辈当振奋谋计,以复河山,”景王赵湍看过周鹤起笔的奏表说道,“继统之事皆依众卿所议行事,但所有靡费之事,皆一概省去,不得铺张——另外,我住这里已经足够宽敞了,没有必要将左右衙司都腾空出去,并为宫室。现在什么情形啊,哪怕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多耗费一枚铜子,以致少铸一支杀敌之箭簇,我都难以心安,众卿可明白?”

周鹤、高纯年、顾蕃等人面面相觑。

他们已经省去诸多繁文缛节,但登基继统乃国之大典,除了一纸圣谕诏告天下外,襄阳城中总得办一办即位仪式?

此外,就算不立时在襄阳城大造宫室,但仅仅以原经略安抚使司府衙、占地仅十数亩的后宅作为皇宫,不将左右衙司腾并进来,也未免太寒酸了吧?

“怎么都不说话了,我答应你们的,你们总也要依一下我的意思办事吧?”景王说道。

“登坛祭天受玺即位,此乃大礼,不可或缺;其他诸事,臣等皆依殿下所言!”周鹤等人心里都想着当下即位继统最为紧要,其他事情都可以容后再议,当下便同意省去诸多繁文缛节,但坚持需行登坛祭天即位之礼。

礼,说白了就是规矩,君君臣臣之权柄,皆生于此也。

一旦礼制尽数废去,全凭拳头说话,天下岂非都乱套了?

“父皇为胡虏所迫北上,事出仓皇,我匆匆即位继统,也无暇征询诸路监司的意见,诸事思谋必难周全,”景王赵湍沉吟片晌,又说道,“中书门下、枢密院、御营使司分掌军政,到底能不能更好的统率大越军民以御胡虏,此时还不能确知,但是不试一试,也无从知晓。我看这诸多事就先照众卿所议颁行两年以观成效,两年后再广泛征询诸路监司的意见进行调整。众卿以为如何?”

景王赵湍并不想完全遵照周鹤、高纯年、顾蕃等人的意愿组建朝堂中枢,但此时元帅府里里外外都以周鹤、高纯年、顾蕃等人马首是瞻,又不得不依赖于他们重建朝堂中枢。

权衡利弊,决定以周鹤等人所议诸制先试行两年,这样他就能有两年的时间对朝堂中枢以及诸路监司进行梳理,到时候再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调整,也不会太迟。

景王赵湍有明君气象,威望也足,周鹤等人也不敢倚老卖老,都表示一切全凭景王定度。

虽说景王一再强调省却繁文缛节,禁事奢靡,但除了在城东堆土造坛,以备祭天即位大典外,在周鹤等人的坚持下,元帅府后宅附近衙司还是一并腾空,暂时作为宫禁值宿卫卒及侍从宫婢班院使用。

同时后宅与前衙之间建造一道高墙封隔,以示宫府之别。

一切从简,皇帝印玺需要重新刻制,龙袍授带需要即刻绣裁,等诸多事准备好,正式行祭天即位大典,也已经是五月了。

景王正式登基即位,奉为胡虏押解北上的天宣帝为太上皇,立鲁王赵观为皇太弟兼封淮王,改元建继,寓意重振大越基业、承继赵氏皇统。

除了组建以中书门下省(六部)、御营使司、枢密院、御史台以及九寺四监为核心的中枢朝堂之外,建继新朝还颁布诏谕,明确诸路执掌军政的经略安抚使司,归由枢密院统领;提举常平司(仓司)并入转运使司,总揽地方财税政务,归由中书门下省统领;提举刑狱司(宪司)归由御史台统领。

诸路提举常平司并入转运使司之后,诸路提举常平使皆归襄阳选用。

这相当于一下子多出十多位高级士臣,能填补中枢朝堂当下用人紧张的空缺。

建继帝赵湍同时还颁诏,正式为当年靖胜军兵变平冤昭雪,又力排众议,追授王孝成为泾州节度使、安定郡公,册封徐怀为靖胜侯,并晋升从四品武臣散阶御虏将军……

…………

…………

继统之事完毕,徐怀便与建继帝及武威郡王赵翼、朱沆、王番等人辞别返回楚山。

这时节天气已经炎热起来,徐怀没有直接返回淮源或周桥,在经过淮渎旧镇时停了下来。

他等史轸、喻承珍、苏老常、徐武良等人赶来会合,就直接奔十八里坞铁场而去。

每天都有成百上千难民经楚山南下,但楚山钱粮却紧迫得每一枚铜钱都恨不得掰成两瓣花,他迫切想亲眼看到生煤熟炼到底有几分成效。

十八里坞铁场原为唐氏所有,桐柏山匪乱,十八里坞为陈子箫等人率匪军攻陷,唐氏死伤极为惨重,族长唐文仲一房更是被灭满门。

唐天德得徐怀授意,为唐文仲大肆操办丧事——为筹划丧事、修冶坟莹、家庙,唐天德则将唐文仲一房数代兼并积累下来的田宅、铁场、铺院出售筹措银款。

在这个过程中,将上万亩耕地转入为剿匪立下功勋的乡兵名下,铁场铺院则转由铸锋堂接手,在当世是合理合法。

当世大姓宗族以及强豪也通常都是用这种手段吃绝户。

唐家经营十八里坞铁场也有好几十年了,虽说之前规模不大,每年就产几万十几万斤铁料供应淮源,但日积月累,砍伐山木烧制木炭炼铁,也将左右的林木砍伐一空。

不过,十八里坞铁场除了每年从外部运进大量的木炭用以炼铁外,也建有炭窑的,以便从十八里涧上游深外的山岭砍伐杂木放排下来烧制木炭。

十八里坞附近也有石炭开采。

用石炭炼铁有诸多不便,铁质也差,但天下最好做的就是垄断买卖。

外部铁料因为运输困难以及受唐氏排斥等原因,很难运进桐柏山里贩卖。

因此十八里坞以往用石炭炼铁所生产的农具等铁器,就算既差又贵,却也不愁在桐柏山里卖不出去。

十八里坞铁场要试验生煤熟炼之法,这边的条件是齐备的。

“节帅秘信传回来,庄守信就亲自赶到淮渎盯着这事,前几天传消息到周桥,生煤用木炭之法闷烧,散碎的生会烧熔凝结到一起,”史轸与徐怀见面后,拿出用棉布包裹着的一块银灰色煤石递给徐怀,说道,“这是木炭之法几经调整之后熟炼所制之物,刺鼻烟气大减,几乎感觉不到,耐烧,烧尽形状也完整不散,但所炼铁质如何,还要炼几炉铁料打造刀械进行比对……”

当世检验铁质优劣的手段极为有限,最简单直接的手段就是铸造刀剑进行比对。

倘若想尽可能比对详细,就要用百锻良刀之法进行试验,不是一两天能得出结论,史轸、喻承珍、苏老常、徐武良此时也不知道熟煤所炼铁质到底如何。



第一章 京师第七十八章 训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来客第六十一章 对垒第一百三十七章 计成第一百五十九章 忧心第五十三章 疏影横斜藏踪第一百零二章 战后第一百六十三章 隐秘真相第八十四章 怜香惜玉人第九十九章 交谈第九十章 猜忌第五十二章 以启山林第七十八章 九黎镇第三十三章 纵深第八十六章 督战队第一百八十章 歼灭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盘龙湖第一百五十二章 残骸第十六章 京襄第二百六十五章围歼第六十二章 贴身相随第二十六章 求援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三十一章 巩县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议第二十一章 请君侧耳听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帅府第二百一十九章 定策第五十章 贵子第六十四章 围河第七章 撤离第一百四十六章 朱芝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还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尔子一用第九十五章 死讯第一百八十章 选择第六十九章 侍卫亲兵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选第六十三章 战书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一百三十章 议策第八十五章 龟甲船第一百七十六章 归京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九十章 赴襄阳第九十九章 相劝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七十六章 疑云动惊雷第九十一章 军事指挥学堂第七十章 名实相副第七十章 名实相副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机第七十九章 司户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一百零四章 宫中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下第七十九章 以山为城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袭岢岚第一百六十三章 隐秘真相第三十八章 误会第一百零六章 决意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五十九章 铁桥第一百零二章 不归第五十九章 斗转星移妇人心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六十章 先帅旧部第一百六十章 撤军议和第七十六章 城楼火焰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戏靠演技第三十九章 捉人热闹事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救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一百六十章 撤军议和第一百三十章 将计第二百零八章 封国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诚第五十章 诱饵第二百二十五章 进城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十二章 安排第七章 身如龙枪如蟒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计第十一章 牢房风月第一百三十四章 岚州风雪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占第十八章 婚配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几多厮杀时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耻第三十一章 巩县第一百章 当机立断第九十五章 总攻第七十一章 其人之道
第一章 京师第七十八章 训子第一百七十六章 来客第六十一章 对垒第一百三十七章 计成第一百五十九章 忧心第五十三章 疏影横斜藏踪第一百零二章 战后第一百六十三章 隐秘真相第八十四章 怜香惜玉人第九十九章 交谈第九十章 猜忌第五十二章 以启山林第七十八章 九黎镇第三十三章 纵深第八十六章 督战队第一百八十章 歼灭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一百八十四章 盘龙湖第一百五十二章 残骸第十六章 京襄第二百六十五章围歼第六十二章 贴身相随第二十六章 求援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三十一章 巩县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议第二十一章 请君侧耳听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帅府第二百一十九章 定策第五十章 贵子第六十四章 围河第七章 撤离第一百四十六章 朱芝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还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尔子一用第九十五章 死讯第一百八十章 选择第六十九章 侍卫亲兵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选第六十三章 战书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一百三十章 议策第八十五章 龟甲船第一百七十六章 归京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九十章 赴襄阳第九十九章 相劝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七十六章 疑云动惊雷第九十一章 军事指挥学堂第七十章 名实相副第七十章 名实相副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机第七十九章 司户城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一百零四章 宫中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下第七十九章 以山为城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袭岢岚第一百六十三章 隐秘真相第三十八章 误会第一百零六章 决意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五十九章 铁桥第一百零二章 不归第五十九章 斗转星移妇人心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六十章 先帅旧部第一百六十章 撤军议和第七十六章 城楼火焰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戏靠演技第三十九章 捉人热闹事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救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一百六十章 撤军议和第一百三十章 将计第二百零八章 封国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诚第五十章 诱饵第二百二十五章 进城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十二章 安排第七章 身如龙枪如蟒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计第十一章 牢房风月第一百三十四章 岚州风雪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占第十八章 婚配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几多厮杀时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耻第三十一章 巩县第一百章 当机立断第九十五章 总攻第七十一章 其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