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献策

“臣徐怀叩见殿下!臣生性鲁莽,未得殿下许可,擅领兵马进城惊扰诸公,还请殿下赐罪!”

徐怀以觐见嗣皇帝之礼,走进明德殿恭恭敬敬的施行叩拜大礼。

“徐侯乃奉皇兄遗命行事,何罪之有?快快请起,快快请起上座……”

赵观此时都恨不得给郑家父子钉上谋逆篡位的罪名,彻彻底底的铲除这一威胁,哪里会责怪徐怀?走过来挽住徐怀的胳膊,热切的搀扶他入座。

明德殿乃太子承受课业之所,赵观受封皇太弟,明德殿便是淮王府的正殿——此时周鹤、高纯年、胡楷、朱沆、汪伯潜、顾藩、王番等人坐于殿中,正等徐怀过来。

除了诸大臣外,宿卫禁军、建邺府军、水师驻守建邺的诸统制、都指挥使、都虞侯,包括张辛、余珙等人在内二十八将,午后也都已经到淮王府参拜过赵观。

至少在建邺府范围内,赵观嗣皇帝的名位已定。

温国公府在被淮王府侍卫兵马包围一个时辰后最终放弃反抗。

除了温国公府三百多奴婢原地羁押外,除温国公府外,郑氏在建邺城总计一百六十余口男女老少与郑怀忠、郑聪父子都被关押到大理寺狱待审;大理寺狱也由淮王府侍卫兵马监管。

除此之外,建邺诸城门午后也临时关闭起来,建邺水师也派出大批战船封锁长江水道。

不过,这不意味着郑怀忠、郑聪父子留在楚州等地、统领淮东六万精兵的嫡系亲信就会轻易将兵权拱手奉上,不会狗急跳墙。

除了郑怀忠、郑聪父子以及郑晋卿在建邺被擒外,郑氏还有三十余子弟占据淮南东路制置司诸多要害位子,其中有十六人出任都指挥使、都虞侯、指挥使等将职,统领的还多为淮东大营最为精锐的兵马。

徐怀既然人在建邺,除了有觐见嗣皇帝赵观的必要外,众人也想问一问他要如何解决淮东遗患才最好。

徐怀不顾众人反对,一心铲除郑氏父子,最为关键的原因就是淮王府系与神武军系这些年来太根深蒂固、内部利益捆绑太深、太紧密了,用常规手段根本就没有办法在短短两年内化解其一——拖到赤扈人再次从东路发动大规模攻势,到时候即便郑家不忙着降敌,淮王府系与神武军系不能通力合作御敌,只要有任何一家坐观虎斗,汝阳之败就必然会再演。

秦岭-淮河防线,西段有地势之险,即便秦岭及岐山失守,还有川峡大地与赤扈人周旋、拉踞。

中段除了楚山经营数年的淮上防线,还有南阳、襄阳以及荆鄂作为纵深——倘若敌势汹涌,淮上势不可守,楚山军撤守南阳、襄阳甚至荆鄂进行拉据,就不是朝廷允不允许的问题,而是必然要进行的事。

唯有淮南东段防线最为薄弱,却又撤无可撤,是最不容出半点偏差的。

史轸、韩圭以及朱沆、王番等人反对徐怀贸然行事,以为损郑氏而无利于楚山——甚至会陷楚山于不义。

而徐怀眼里看到的,不是这次能从中攫取多大的利益、好处,而是江淮防线糜烂,大越半壁江山必将支离破碎,而楚山也将无法独存。

倾巢之下焉有完卵?

鸟巢都要被大风刮倒了,巢中几只幼鸟谁多争一口、少争一口吃食,又有什么意义?

保住鸟剿,争取时间,让翅膀有机会长丰满起来、长硬起来,才是关键。

而楚山此时最大、最根本的利益不在其他,而在江淮防线能维持下去,为楚山进一步壮大、巩固根基争取时间。

至于其他,建继帝身体垮得如此突然,哪有什么万全之策?

“郑怀忠、郑聪这些年包藏祸心已久,除其父子外,淮东大营其他将领没有一个人能在军中建立起绝对威信。谁战功卓越,谁能更服众,都会受到郑氏父子有意无意的压制,包括郑晋卿等郑氏子弟在内也不能幸免,”徐怀说道,“郑怀忠、郑聪擅行废立、不利殿下罪证确凿,殿下当即刻令大将韩时良或葛钰统兵前往楚州接掌淮东大营,令刘衍从扬州出兵北上,陈于楚州南以为威慑——对淮东军将,择善者而任之,胁从者恕囿之,以殿下英明神武,淮东军民必然会很快就归于治下!当然,虏帝崩殂,徐宿、京西及河洛之敌声势稍弱,但洞荆湖匪声势却有愈演愈烈之势,为免淮东军将心里滋生遥相呼应的妄想,应该果断干脆的予以铲除。臣统兵在淮上,路途遥远难济淮东之危,但楚山在侨县南蔡操练六七千乡兵,之前是准备补入汝蔡两州防御虏敌的,但凡殿下有需,可以很快编入营伍,助葛公快速剿杀洞荆湖匪……”

徐怀话里话外将淮东军将说得不堪,但重点还是建议淮王要更快、更果断进剿洞荆匪军,防止淮东军将有观望之心,防止赤扈人在徐宿的降附兵马窥得机会,出兵接应、助涨淮东诸将的反叛之心。

“好,徐侯一下子说中关窍所在,看来皇兄倚重徐侯绝非偶然,”淮王赵观赞道,“洞荆匪军虽然距离淮东较远,却实属腹心之患无疑,而洞荆匪军势盛,也势必会令淮东军将滋生不必要的妄想,当是要早除、速除!”

徐怀给郑家父子设下这么大的圈套,要说一点利益都不求,淮王赵观他不相信,也不放心。

而眼下虽说郑氏父子已经入彀,但那么多的淮东军将人人自危,还统领着六万精兵,在淮河以北徐宿等地又有十数万降附兵窥视——这时候不说其他,淮东军将统领六万精兵直接从楚州(淮阴)渡过淮河北投徐宿,将直接改变淮河下游的敌我力量对比,这就不是大越所能轻易承受的。

因此在这节骨眼上,淮王赵观也没有幼稚到认为获得仅仅朝中诸大臣及宿卫禁军诸将的拥戴,龙椅就坐稳了,就以为对徐怀、顾继迁以及高峻阳等统兵大将不需要安抚、拉拢了。

因此对徐怀,淮王赵观此时最担心的,还是怕他借拥立之功要求插手淮东的局势中来。

淮南大捷之前,淮南两路乃是淮王府的基本盘。

淮南一战令淮王府诸将认识赤扈东路兵马的强悍,非他们所能独挡,不得不接受建继帝重新将淮南拆成两路进行防御的安排。

现在只要妥善解决淮东军将,就能完全将淮南纳入自己的直接统治之下,赵观就不希望有非他嫡系的将领插手进去。

接下来他再获得士臣的坚定支持,江东两路、两浙两路、广南两路、福建路以及葛伯奕此时出任制置使的荆湖南路都将成为他坐稳龙椅最为稳固的根基与基本盘,这时候在荆湖北路以及川峡对徐怀、顾继迁及高峻阳等将略作退让,也就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此外葛伯奕接替许慰接任荆湖南路制置使,麾下除了有许蔚在荆南操练的四五万兵马,还有从淮西调动过去的五千精锐。

倘若能早一步解决洞荆匪军,也意味着这五六万兵马能够脱身出来,他手里有更多的底牌可打。

到时候刘衍、邓珪、张辛这些禁军将领,他若是不放心谁,都有余地替换掉,而不需要像现在还需要小心翼翼一段时间。

因此徐怀建议尽快、加强对洞荆匪军的进剿,是说到淮王赵观的心坎里了。

徐怀此时请求在南蔡征编六七千兵马参与此战,无论是缴获俘虏或是获得更多的战功与封赏,淮王赵观也不想说葛伯奕统领荆南兵马再有荆北兵马配合就足以应对了,那样会显得他太吝啬、太刻薄寡恩了。

“陛下大丧,靖胜侯倘若一直留在建邺服丧,会不会贻误战机?”朱沆微微蹙着眉头,问淮王赵观,“韩时良或葛钰统兵接掌淮东大营,恐怕不能等到大丧过后再去做吧……”

皇帝大丧,朝臣需服丧二十七日;徐怀此时身在建邺,照理也应该与朝臣一样。

“皇兄生前最念念不忘乃是驱逐胡虏、江山泰平,”淮王恨不能早早解决淮东遗患,哪里敢拖延到大丧过后再做,看向周鹤、汪伯潜、顾藩、高纯年等人说道,“明日乃皇兄大殓,大殓过后就使徐侯带丧出征,可好?”

周鹤、汪伯潜、顾藩、高纯年等人都觉得徐怀其人太难琢磨,杀气又太盛,巴不得他早早离开建邺,才觉得朝堂真正重新落入他们的掌握之中,当下都说社稷为重,只要对朝廷忠义,在京中、在军中服丧并无区别。

“请殿下许臣为陛下守夜,送陛下一程。”徐怀又请求道。

第二十六章 家风传统第九十七章 党同者联兵第二百二十三章 软肋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悲第一百五十章 天门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时至第十三章 人心第九十一章 奸情败露第一百一十五章 驿名广成第一百八十九章 归途第四十八章 讲究第一百七十六章 来客第一百一十一章 帅旗第八十一章 离去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选第一百七十四章 误会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二百三十章 固守第二百六十五章围歼第一百八十二章 盘龙寨第一百七十七章 划编军户第一百一十一章 狭路第一百二十章 谁无狰狞容第一章 京师第四十九章 联结第四十三章 攻城第二百七十四章 优礼第一百零四章 附从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军议第四十三章 攻城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一百二十章 相邀第二十三章 守慎第一百零七章 驰援第十二章 无事也无非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袭第一百八十六章 说囚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战来监第三十八章 误会第五十五章 鏖战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七章 初冬第一百二十一章 计中计谋中谋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六十五章 风光各异第三章 梦里梦外两相疑第一百五十章 旧卒第七十章 消息第九十六章 请援第十六章 贼心难安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二十一章 处置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十三章 夺寨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一百二十八章 错与罚第六章 献策第四章 岳海楼第十八章 故人相见第一百三十四章 岚州风雪第一百一十九章 敌去思功第一百九十章 议事第九十二章 筹划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镇双柳庄第三十五章 城头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击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随风潜入夜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选第二百零二章 南蔡新城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条件第二百一十五章 围困第五章 恶缘第一百一十章 战前第十章 韩时良第一百七十四章 误会第五章 赴任第四十二章 邀斗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一百零六章 夜离第一百一十三章 交易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讲武德第五十九章 策应第十九章 泌阳第十二章 其人之道第七章 初冬第七十二章 宗族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二百零五章 夺帝第四十九章 联结第七十九章 司户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国殇第二十七章 欲谋当藏身第六十四章 马鞍颠簸第六十五章 王氏族人
第二十六章 家风传统第九十七章 党同者联兵第二百二十三章 软肋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悲第一百五十章 天门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时至第十三章 人心第九十一章 奸情败露第一百一十五章 驿名广成第一百八十九章 归途第四十八章 讲究第一百七十六章 来客第一百一十一章 帅旗第八十一章 离去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选第一百七十四章 误会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二百三十章 固守第二百六十五章围歼第一百八十二章 盘龙寨第一百七十七章 划编军户第一百一十一章 狭路第一百二十章 谁无狰狞容第一章 京师第四十九章 联结第四十三章 攻城第二百七十四章 优礼第一百零四章 附从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军议第四十三章 攻城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一百二十章 相邀第二十三章 守慎第一百零七章 驰援第十二章 无事也无非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袭第一百八十六章 说囚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战来监第三十八章 误会第五十五章 鏖战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七章 初冬第一百二十一章 计中计谋中谋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六十五章 风光各异第三章 梦里梦外两相疑第一百五十章 旧卒第七十章 消息第九十六章 请援第十六章 贼心难安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二十一章 处置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十三章 夺寨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一百二十八章 错与罚第六章 献策第四章 岳海楼第十八章 故人相见第一百三十四章 岚州风雪第一百一十九章 敌去思功第一百九十章 议事第九十二章 筹划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镇双柳庄第三十五章 城头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击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第一百四十二章 随风潜入夜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选第二百零二章 南蔡新城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条件第二百一十五章 围困第五章 恶缘第一百一十章 战前第十章 韩时良第一百七十四章 误会第五章 赴任第四十二章 邀斗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一百零六章 夜离第一百一十三章 交易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讲武德第五十九章 策应第十九章 泌阳第十二章 其人之道第七章 初冬第七十二章 宗族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二百零五章 夺帝第四十九章 联结第七十九章 司户城第一百六十三章 国殇第二十七章 欲谋当藏身第六十四章 马鞍颠簸第六十五章 王氏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