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家风传统

密集的箭矢有如蝗群一般往城头覆盖而来,尾翎在空气在震荡出怪异而清晰的声响,双方将卒充塞战场的嘶嚎、呐喊以及刀盾枪戟相击的声响,都不能将其尽数掩盖。

围绕蓝田城墙的争夺持续十数日,此时已经进入白热化。

北城墙到处都是被西域石炮轰塌的缺口,但守军还在坚持,铠甲上尽染血渍,仍是顽强的举起锋利的长刀,朝从敌军头颅砍去,举起长矛朝敌军胸腹搠去,用血肉之躯拼尽全力将缺口堵住。

夕阳将最后一丝绚丽的余晖抹在澄澈的晚空之上,就沉入西山,天地间多了一分暗沉的气氛。

见几处缺口都没有办法成功突入城中,伤亡又大,敌军在这一刻发出收兵的指令,数十信骑在城墙外围奔驰呼喝号令,前一刻拼命往城墙缺口蜂拥冲杀的敌军,就像一股股暗沉的潮水,快速往北退去。????????????????

守军精疲力尽的站在残缺的城墙之上,注视着敌军退去,也有人迫不及待的靠着垛墙而坐,没有太多出城反击的意愿,心里更多是再次击退敌军的侥幸。

敌军是没有趁夜强攻的迹象,但在三四百步之外的旋风炮阵地,敌军再次忙碌起来。

守军这时候也陆续撤下城墙,进入城墙后用双层松树原木搭建的战棚里躲藏,城头仅留少量的将卒监视敌军的动向;原先在城下待命的民夫,挑起箩筐,将一担担搅绊石灰、草屑的土石填入缺口,拿石碾子夯实。

旋风炮即西域石炮发动起来,石弹在空中刮出呼啸声,第一发就精准的砸落在城墙上,都感觉到大地微微颤抖起来,城墙上砖石飞溅,一道道裂痕是那样的触目惊心。

城外二十多架旋风炮发射频率不是太高,大概需要一到两炷香的时间才能发射一轮,但每一发石弹都重逾百斤,原本就伤痕累累的城墙越发的残缺不堪,冒死登上城墙填补缺口的民夫,也是死伤惨重,石弹砸入城中也是屋塌墙倾,造成大量的伤亡。

一名校尉登上城墙,走到一座残破的战棚之中。

这时候天色已经暗沉下来,都分辨不出石弹在空中飞行的轨迹;城头也是尽可能少的保留火把,这样敌军也无法观察到石弹行进的轨迹,能降低旋风炮的准确性。

“妇孺都撤过西岭塞了……”

一颗石弹落在附近,感受到脚底的颤动,校尉多少有些心惊胆颤,向顾琮禀报说道。

“我三叔赶到泌阳有几天了,还没有回信过来?”顾琮从远处的敌军营寨收回视线,转头问校尉。

敌军的攻势太猛,顾琮这些天几乎一刻都不得歇息,每天都觉得时间难熬,十分的漫长,但又觉得他三叔顾继安从蓝田出发前往泌阳是很久远的事情。

顾氏并非意识不到蓝田等城塞对陕西敌军的重要性,但过去数年他们占据秦岭以北蓝田诸城塞,多次成功的击退敌军的进攻。

一方面是早初陕西等地的降附军作战意志不强,攻城战械简陋,赤扈本部兵马的攻城能力也相当薄弱,多次进攻在蓝田诸城寨前丢弃上万具尸体,也没有什么进展。

一方面是顾氏数年来经营秦岭北麓的城塞,防御更为严密、坚固,而顾氏也希望守住蓝田一线,保证兵锋从秦岭深处穿刺出来,对占据陕西的敌军保持威慑,甚至有朝一日反击陕西,将兵锋推到渭河以北去。

因此,顾氏一度还是很有信心守住蓝田一线,也将大量的精锐兵马调驻子午峪、蓝田等要冲之地,誓死要将敌军的锋芒遏止于秦岭之外。

然而在敌军攻占青羊峪后,顾琮等顾氏嫡系武将率领精锐几次反攻都没能夺回青羊峪,而从渭河以北集结过的敌军越来越多,其装备及作战意志都要比料想中强悍之时,顾氏才第一次意识到蓝田有失守的可能。

商州????????????????知州兼兵马都监顾继安,乃是在敌军正式对蓝田城展开强攻的第四天,才仓促赶往泌阳求援。

顾琮目前蓝田等地的妇孺都往商州方向疏散了,但最终蓝田是守是弃,还得等泌阳方面的回应。

不管怎么说,倘若有一丝可能,谁愿意轻易放弃秦岭以北的唯一一座桥头堡、前出阵地?

…………

…………

得闻顾继安赶来相见,徐怀也是匆匆从襄城赶回泌阳。

南阳刚刚下过一场雪,不大,仅屋檐、院墙、树梢头有些积雪。

天气清寒,徐怀回到宅子里刚将一身铠甲换下来,都没有跟柳琼儿、王萱说上几句话,史轸就先赶过来相见。

“顾继安到泌阳已经有两天了,东川还是想同时在秦岭北麓守住蓝田、子午峪两地,至少希望能坚持到鹘岭栈道打通之时,粗粗估算大概需要一年之久——其实该说的,我们早就遣人前往金州知会顾继迁了,是顾氏避讳,一直不予回应。两家都没有机会坐下来认真讨论过商州的防务问题,顾继安拖到此时过来,还能做得了什么?我已经跟顾知州说了京襄的难处,你要是碍于情面,可以找个借口不见他。”史轸说起他这两天出面招应顾继安的详情,不确定徐怀愿不愿意见顾继安。

“人还是要见的,”徐怀伸开手,让王萱帮他将腰带系上,说道,“要是都吝啬一见,最后那点情份都要荡然无存了……”

第二次北征伐燕溃败,徐怀与楚山众人踞守西山、管涔山等地,一定程度上是依托府州的支援;千里奔袭太原,顾氏虽然没有直接从府州出兵,但在其他方面也给予很大的支持。

有这些渊源在,即便京襄与东川在对蓝田、商州的取舍上很大的分歧,但徐怀还不至于躲着不见顾继安。

徐怀换好袍衫,与史轸走到书斋,很快顾继安就从驿馆赶来相见。

顾继安乃是顾氏仅次于顾继迁的二号人物,早年在府州相见,顾继安刚五旬出头,出任府州兵马都监,意气风发,但这些年过去,特别是长年与赤扈人艰苦作战,顾继安已是两鬓斑白,多了些龙钟老态。

“一别数载,徐侯意气更胜以往啊!”见过礼后,顾继安在史轸对面的长案后坐下,打开话匣子述说这些天东川兵马守御秦岭北麓诸城寨的艰苦、惨烈。

徐怀安静的听着,了解到甚至在旋风炮投入战场两三年之后,东川还是对赤扈人抱着“擅骑战、拙攻城”的陈旧观念没有放下来,这一次吃了不少苦头。

而事实上赤扈人在天宣五年彻底征服契丹之前,在整合漠南、漠北势力之时,就在其王帐所在筑造城池,大肆招揽西域以及大食商贾、工匠,为其开采矿产、打造兵甲、战械;为了征服契丹做最后准备时,赤扈人还在漠北将归附部族的基础上,组建了大规模的攻城步兵。

赤扈人在南侵????????????????最初的三四年间,之所以还给人拙于攻城的印象,主要还是其骑兵部队从河东、河北往中原突进的速度太快了,其攻城兵马南下的速度远远落后于骑兵部队。

之后赤扈人在河东、河北以及陕西、河淮收编大量的降兵,而其早期组织的攻城步兵主力就没有继续南下,主要往西转移到阴山南麓一带,为最后征服党项全境作准备。

在过去两年时间里,不仅赤扈在陕西、河洛、京西以及徐宿等地高达四五十万的降附兵马都完成军户改制整编,俘虏、收罗中原二三十万工匠在太原、范阳、宛丘、洛阳、徐州、长安等地建立起规模庞大的兵甲战械制造基地,其在征服党项之后,其早期由诸归附部族组建的攻城步兵主力也得以南下。

此时赤扈人的军事实力可以说是真正臻至巅峰,在攻城拔寨等方面也不再存在缺陷,其兵锋岂是好抵御的?

其实这诸多事,徐怀多次写信给顾继迁都有提及,但顾继迁都没有给以回应。

这倒不是顾氏对楚山存在很深的成见,实是顾氏作为党项一脉百余前投附大越之后,历代子弟为大越镇守府州,为了避免朝廷猜忌,养成了刻意回避与边军将帅交往的传统与家风。

建继帝在时,顾氏与楚山就没有多少礼信往来,建继帝驾崩之后发生这么多事,顾氏更是极力避免与这边有直接的联系。

即便京襄与东川在防务上有一些重叠的地方,顾氏也是事事先奏请中枢,并由枢密院做出安排。

顾氏小心谨慎的避讳传统,固然为朝廷所乐见,却使得东川与京襄在防务的沟通、协调上,变得极为拖沓,没有办法进行更为有效的合作。

顾氏拖到这时,拖到东川路已经没有办法在秦岭北麓同时守住蓝田、子谷峪两个点,顾继安才跑到泌阳来商议援兵的事情,哪里还来得及进行部署?

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舆第一百五十章 本末第一百九十五章 放下屠刀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一百五十七章 援兵第三章 进剿招讨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几多厮杀时第七十二章 宗族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杀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二十四章 九里关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一百八十章 歼灭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门第七十四章 史轸归来第一百七十二章 阵前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十六章 云停风不息第八十六章 恶言相向第一百零一章 赏功第十九章 援至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锋第二十一章 处置第一百一十一章 狭路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么大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目标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九十八章 夺军之谋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来客第一百四十九章 观战第四十五章 将计第一百一十章 权当不知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三章 梦里梦外两相疑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脸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敌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九十七章 锁城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一百六十章 来头第五十四章 相疑难相知第八十六章 督战队第三十八章 定策第一章 途中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一百零七章 韩圭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一百七十五章 传捷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镇双柳庄第十一章 袭寨第五十章 编军第十七章 肃金楼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冲阵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六章 危急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奋勇第一百五十三章 败局已定第一百五十七章 援兵第二百四十章 末路第一百六十八章 张目第四十三章 钱粮人心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击第一百八十六章 说囚第九十六章 报信第九十三章 红白乡营立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襄阳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谋第六十四章 围河第七章 撤离第五十五章 混乱第四十四章 军虞候第二百二十章 所愿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谋第一百五十二章 对峙第一百五十一章 王氏族人第二十七章 传习第二百五十四章 殿中第二百三十六章 颍水第一百三十二章 铸锋堂第一百七十六章 来客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一百三十八章 奇功第十四章 敌至第五十三章 强袭第一百六十四章 侨置第二十一章 刀第十四章 调令第五十一章 破阵第七十六章 城楼火焰第五十二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第五十九章 铁桥
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舆第一百五十章 本末第一百九十五章 放下屠刀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一百五十七章 援兵第三章 进剿招讨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几多厮杀时第七十二章 宗族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杀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二十四章 九里关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一百八十章 歼灭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门第七十四章 史轸归来第一百七十二章 阵前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十六章 云停风不息第八十六章 恶言相向第一百零一章 赏功第十九章 援至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锋第二十一章 处置第一百一十一章 狭路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么大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目标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九十八章 夺军之谋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来客第一百四十九章 观战第四十五章 将计第一百一十章 权当不知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三章 梦里梦外两相疑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脸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敌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九十七章 锁城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一百六十章 来头第五十四章 相疑难相知第八十六章 督战队第三十八章 定策第一章 途中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一百零七章 韩圭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一百七十五章 传捷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镇双柳庄第十一章 袭寨第五十章 编军第十七章 肃金楼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一百五十八章 冲阵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六章 危急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奋勇第一百五十三章 败局已定第一百五十七章 援兵第二百四十章 末路第一百六十八章 张目第四十三章 钱粮人心事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击第一百八十六章 说囚第九十六章 报信第九十三章 红白乡营立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第一百七十三章 襄阳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谋第六十四章 围河第七章 撤离第五十五章 混乱第四十四章 军虞候第二百二十章 所愿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谋第一百五十二章 对峙第一百五十一章 王氏族人第二十七章 传习第二百五十四章 殿中第二百三十六章 颍水第一百三十二章 铸锋堂第一百七十六章 来客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一百三十八章 奇功第十四章 敌至第五十三章 强袭第一百六十四章 侨置第二十一章 刀第十四章 调令第五十一章 破阵第七十六章 城楼火焰第五十二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第五十九章 铁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