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

暮色渐深,楚山军结束一天的战斗,依次撤往蜈蚣河南岸营地。

双方也是保持一定的默契,允许各遣民夫进入战场收殓各自将卒的尸骸。

徐怀决定撤军蜈蚣河南岸,除了在敌骑环绕之下,倚车阵宿营,将卒不可能得到充分的休息,体力消耗大,对将卒的意志也是严峻的考验。

两军在这个冬季的对峙,注定不会短暂,徐怀不得不恤用兵力,同时还要考虑前进阵地与襄城的距离,避免被敌军以绝对优势的骑兵围困于野外。

蜈蚣河下游南岸,距离襄城仅二十余里。

在这里扎营,除了早期在哨垒储存一部分粮草、石炭等物资可以就近补给外,徐怀主要还是考虑这个距离,即便敌骑从四面围合过来,在襄城有精锐兵马接援的情况下,数千精锐杀出敌军重围,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楚山军撤回蜈蚣河南岸营地,岳海楼却不能率部撤回颍水南岸营地休整。

那样的话,他会将激战一天、付出上千伤亡才争到手的战果白白放弃掉,战事将回到原点。

京西军不仅在蜈蚣河北岸不远处的坡谷里扎下大营,将一辆辆笨重的重型战车,艰难的拖到营地南侧,构造两重护墙,还在精锐骑兵的掩护下,强迫数千民夫将成千上万担物资从许昌渡颍水运来,连夜加快营垒的修造。

油灯下,站在大帐之中的岳海楼蹙着眉头审视汝颍堪舆图:

许昌、襄城、召陵在汝颍两水的上游,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

许昌居南、召陵居南,襄城居中偏西。

召陵北距许昌的距离,与距襄城的距离大体相等,都约一百里左右。

由于襄城与召陵之间有北滍水相通,以及襄城、召陵南侧及两翼,都是楚山军控制的城塞群,北滍水冰封期又较为短暂,因此岳海楼从来都没有想过有朝一日楔入两城之间,切断襄城与召陵之间的联络。

临颍残城差不多位于许昌与召陵之间的中心点,但在进入汛之后,许昌与临颍之间为颍水所隔,岳海楼不敢派兵马占领临颍,而临颍西距襄城六十里、南距召陵五十里余,之间是利于骑兵驰骋的浅山低岭,楚山军也不敢贸然占据,因此在汝颍会战之后就彻底荒废下来。

岳海楼原计划是将大营直接驻扎到临颍残城,然后依照楚山军在西线的兵力部署,再决定重点进逼哪座城池,却不想楚山军出襄城迎战坚决,迫使他打消之前的念想。

他现在有些不确定直接将大营驻扎进临颍残城,徐怀会不会无视赤扈骑兵的存,直接率领精锐兵马,插入临颍与颍水南岸大营这将近四十里的空档,令他们粮草都难运济。

倘若先在蜈蚣河北岸修建一座坚固的大营作为兵马、粮秣转输的中继点,主力兵马之后再跳到临颍残城去,是要更稳妥一些,但这也意味着他们要在蜈蚣河北岸多耽搁十数日,以及额外投入数以万计的物资。

“枢帅,前军从楚山军手里缴获一辆盾车!”仲长卿掀开帐帘,一股寒风钻进来,吹得烛火摇曳,示意随从将缴获的战车直接拖进大帐。

“哦,与之前所缴获的,又有什么区别?”岳海楼放下堪舆图,快步走到残破的盾车跟前细细打量起来。

汝颍会战期间,徐怀潜袭汴梁,就在军中装备精铁盾车,但当时为了追求结构坚固,轮彀、横轴以及车架都是用精铁铸造,仅辐条、厢板等还采用硬木。

当时精铁盾车的坚固程度,甚至还在传统的重型战车之上,但总重接近四百斤,距离“便于机动”这个标准还相差甚远。

徐怀率部沿蔡河南撤时,精铁盾车倘若用驮马拖拽,还是无法直接通过沿岸泥泞的淹水区,通常都是收入沿河南下的船中,只有在大股敌骑从侧翼进逼过来,有迫切拒敌需要时,才会通过栈板拖上岸,加强步阵对敌骑的抵抗能力。

这也是当时沿蔡河南撤迟缓的关键原因。

只要有大股敌骑纠缠上来,上百辆精铁盾车放出、收上船,都要半天时间,哪里能快得了?

当然了,汝颍会战时,岳海楼所部也有相应的精铁盾车缴获,兼从楚山军所装备的兵甲,都能判断楚山掌握要比当世更为精秒的冶炼、锻造技术。

楚山所属的煤铁监、军械监征雇匠工近两万人,算上家小,差不多占到楚山六分之一的人口,而楚山又接纳大量从河淮南下的难民,再注意严密防范,还是有不少的漏洞易为渗透。

岳海楼目前已经了解到楚山大规模开采石炭(煤)用于冶炼,并且石炭在用于冶炼之前还经过一定的处理——这点并不奇怪,开采石炭冶铁,徐州铁户早有采用,但之前有种种弊端,难炼良铁。

现在的难点,是楚山用什么办法处理石炭,克服掉弊端,总管所遣密间还没能刺探出这里面的秘密,只能召集工官、匠师揣摩。

赤扈是不缺工官、匠师,甚至远比南朝更为重视,营造官、工官的地位,甚至不在治官之下。

在北方,如河北路磁州以及燕蓟的冶铁业,在赤扈大军南下之前,早就发展到一定规模,宗王府甚至还从俘虏的磁州匠工那里,得知南朝在磁州的官冶,早就采用瓶形高炉炼铁事半功倍。

虽说庄守信、喻承珍、丁崇等人携带一批良匠投奔楚山,但汴梁陷落,数以万计的官匠,包括数十位在各自领域皆有所擅的大匠级人物,最终都被镇南宗王府掳往太原、云州以及燕蓟等地落户。

而赤扈自崛起西北大漠以来,远非世人心目中的蛮夷形象,很早就注重招揽西域以及极西之地的大食工匠、学者、商贾为王帐所用,赤扈及诸番骑兵所用的兵甲,早就比南朝精良了。

赤扈兼蓄并取之风气,也远非契丹、党项及南朝能及。

岳海楼相信宗王府在太原组织工官、匠师,不难破解楚山炼铁之密,铸造出同等精良甚至更甚一筹的精铁盾车纵横沙场,却不想短短一年时间,楚山军所配备的战车,又有惊人的改进。

岳海楼今天一直关注着前阵战场的动向,能判断楚山新用盾车,与传统的轻车轻重相当,用骡马拖拽便能较快行于崎岖地形。

而在相对平整的战场之上,这种盾车仅需两三名健锐便能轻松推行,坚固程度却要远胜于传统木作轻车。

这是他们今日一战,投入战场的兵力在楚山两倍以上,将卒也极悍勇敢战,伤亡却要倍于楚山的一个关键。

也因为楚山军装备大量的盾车,令他们部署侧翼的精锐骑兵,始终没有上前撕咬其侧翼的机会。

岳海楼拿起灯盏,走到残破扭曲的盾车前,注意到楚山新用盾车,与之前缴获的盾车相比,最大的差异在车体上。

之前的车体是以扁条状的厚铁为框架,厚铁宽约一寸五分,厚约三四分,而新的车体却是用宽约一寸五分、厚仅一分的薄铁折成直角为框架。

仅这一改变,就使得盾车减重近百斤,难怪拖行于浅山低岭间还如此轻便。

在重击之下,车体都扭曲、变形,却还大体完好,可见坚固程度远非传统的木作轻车能及。

“你立刻安排人将残车送往太原!”岳海楼紧紧皱着眉头说道。

虽说京西总管府也从太原讨要到两三千匠工,安置到宛丘、许昌、汝阴等地,加强兵甲、战船以及诸种战械的打造,加强对河渠堰堤的修缮,但岳海楼不觉得京西总管府下属工官短时间内就能破解楚山新式战车之秘。

岳海楼征战半生,深知良兵良甲的重要性,也深知良兵良甲脱胎于良铁,自然也深知这看似仅有一分厚的折角铁条分量有多重。

再说了,他们会跟楚山长期对垒,即便战场上讨不到什么便宜,接下来多缴获三五辆盾车不是什么难事。

先将残车送往太原,等到有新的缴获,京西总管府再组织匠师揣摩便是。

“夜叉狐还真是厉害到恐怖啊!”仲长卿吩咐人手立刻去备马车,好连夜将残破盾车送往太原,他看到岳海楼站在摆放堪舆图的长案前发愣,忍不住感慨道。

“……”岳海楼点点头,他不想在仲长卿面前掩饰什么,甚至仲长卿与楚山众人的纠缠比他更久、更深,对楚山及徐怀其人的了解也只比他更深,不会在他之下。

从桐柏山匪乱,到徐怀等人参与两次北征,在朔州初步形成楚山一派势力;从再回桐柏山立足,正式组建楚山军,到协助赵湍守御巩县,渡河进攻泌水、泽州,千里奔袭太原;从联手郑怀忠、高纯年等人拥立赵湍为帝,到守楚山,统辖淮上,乃至汝颍一战杀得他们心惊胆颤,多少次噩梦惊醒,徐怀及楚山众人,从各个方面都展现他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岳海楼以往重点揣摩徐怀及楚山众人的谋术兵法。

待到被迫从明溪河沿岸撤军以及汝颍会战惨败,他就不得不将视野更细致的投到楚山工造之法的过人之处上。

他有时候忍不住会想,他岳海楼上辈子到底造了什么孽,竟然会遭遇如此强悍的对手!

当然,岳海楼并没有丧失必胜的信心。

徐怀再强,也不过囿于淮上一角,待南朝在淮南、汝州以及陕西的防线被他们数路大军逐一攻破,甚至党项人都将臣服王帐之下,他才不信徐怀真有通天之能,去支撑住整个倾塌下来的苍天!

1秒记住网:

。wap.

第一百七十章 突围之事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援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骑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与否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错铸就第五十八章 荐将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败局已定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一百九十四章 继统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选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耻第一百九十四章 继统第八十三章 争先第一百七十五章 国公爷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七十八章 九黎镇第一百一十四章 竖子成名第八十四章 对垒第一百五十八章 当务之急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奋勇第一百七十三章 劝亲第一百一十九章 敌去思功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六十二章 归去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一百四十二章 奉诏第八十八章 隐患第一百五十章 旧卒第一百四十八章 部署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义第一百零七章 韩圭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错铸就第十一章 风吹草动惊蛇第四十二章 邀斗第一百五十八章 当务之急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军统将第五十四章 敌袭第一百零七章 驰援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五十一章 破阵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择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转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一百九十五章 夺寨第六十七章 巧辞善辩第七十一章 乱起第一百四十五章 离别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见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权第一百五十八章 冲阵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胜侯府第二百四十五章 备战第七十七章 杀将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岂相易第七十章 消息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一百七十五章 国公爷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图之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计第一百四十五章 铁索横江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动如山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第一百八十八章 岁旦第七十三章 密会第五十章 贵子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四十六章 强攻第四十六章 截河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前第一百四十七章 圣恩雷霆第九十九章 相劝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敌第五十五章 混乱第五十二章 以启山林第六十九章 岂因女流不英雄第九十五章 死讯第八十五章 龟甲船第七章 身如龙枪如蟒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击第一百二十八章 缘由第一百零八章 河滩第九十五章 总攻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战第一百七十一章 会合第五章 留守新蔡第七十四章 旧卒第二百七十五章 禅让第六十四章 示敌以弱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二百五十九章 长堤第二百三十一章 军将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
第一百七十章 突围之事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援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骑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与否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错铸就第五十八章 荐将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败局已定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一百九十四章 继统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选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耻第一百九十四章 继统第八十三章 争先第一百七十五章 国公爷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七十八章 九黎镇第一百一十四章 竖子成名第八十四章 对垒第一百五十八章 当务之急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奋勇第一百七十三章 劝亲第一百一十九章 敌去思功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六十二章 归去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一百四十二章 奉诏第八十八章 隐患第一百五十章 旧卒第一百四十八章 部署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义第一百零七章 韩圭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错铸就第十一章 风吹草动惊蛇第四十二章 邀斗第一百五十八章 当务之急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军统将第五十四章 敌袭第一百零七章 驰援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五十一章 破阵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择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转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一百九十五章 夺寨第六十七章 巧辞善辩第七十一章 乱起第一百四十五章 离别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见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权第一百五十八章 冲阵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胜侯府第二百四十五章 备战第七十七章 杀将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岂相易第七十章 消息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一百七十五章 国公爷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图之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计第一百四十五章 铁索横江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动如山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第一百八十八章 岁旦第七十三章 密会第五十章 贵子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四十六章 强攻第四十六章 截河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前第一百四十七章 圣恩雷霆第九十九章 相劝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敌第五十五章 混乱第五十二章 以启山林第六十九章 岂因女流不英雄第九十五章 死讯第八十五章 龟甲船第七章 身如龙枪如蟒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击第一百二十八章 缘由第一百零八章 河滩第九十五章 总攻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战第一百七十一章 会合第五章 留守新蔡第七十四章 旧卒第二百七十五章 禅让第六十四章 示敌以弱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二百五十九章 长堤第二百三十一章 军将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