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争先

作为东路平燕军辖下千户,第一次南侵期间,诃钦曾率部转战雍丘、通许、中牟等地,但时间都很短暂;第二次南侵率部追随兀赤从沧魏等地南下,则主要在东线青齐等地作战,直到兀赤担任宋州刺史,诃钦才有机会率部来到汴梁东南方向上的宋州驻扎下来休整。

不过,他对汴梁及河淮诸州县的了解非常有限。

这次他作为先锋将率领五百余骑先往汴梁而来,却在朱仙驿附近遇到萧干派出的斥候得知萧干身在中牟,将一部分兵马留在朱仙驿附近,独自在百余骑兵的簇拥先赶来中牟,与萧干见面。

诃钦今日清晨粗畔看过朱仙驿附近的地形,觉得萧干所言甚是在理,点头赞道:“我即刻遣骑赶往雍丘禀告兀赤将军促成此事!”

“贼众在蔡河两岸猖獗,信使往返雍丘,少说要耽搁一日……”

杨青山紧蹙眉头说道。

杨青山虽然仅率一营雄州兵马驻守军都寨,但这主要是没有想到御马湖马场会受到强敌袭击,他本人作为杨氏子弟,身兼三四千匹良马的监牧重任,在雄州军的实际地位并不低。

而杨景臣之前所遣的信使,被萧干怒极之下一脚差点踹掉半条命,虽说心里再怨恨也无计可施,却也不愿再出面来跟萧干及其他云州将打交道。

这时候也只有杨青山能代表雄州军说话。

不管怎么说,杨青山绝不愿看到徐怀在潜袭汴梁,阵斩杨从宗、拔格等将之后,还能从容率兵马撤回桐柏山去。

那样的话,就算最后能将大部分罪责都推到岳海楼其部陈州军头上,但雄州军也必然会沦为笑柄。

现在看诃钦的态度,显然是被萧干说动了,但问题是,倘若要等在征得兀赤同意之后,两军再正式往朱仙驿开拔,前后至少要拖延一天多的时间。

到时候,进退如风的楚山军说不定都已经通过朱仙驿南下了。

楚山军突袭汴梁,精锐或许是有限,只有两三千人,但从南薰门杀入汴梁南外城之后,先后强攻昌泰桥、广利门、百济门、龙津桥等要冲之地非常坚决。

进入汴梁城后也第一时间搜集南外城的舟船。

而昨日徐怀亲率三四百精锐突骑立于蔡河古渡之前,其目的难道就是单为了斩杀萧恒,而不是重创云州骑的锐气,以便能心无旁鹜的进攻军都寨,确保军都寨里的战马落入他们手里?

种种迹象都表明楚山军在杀入汴梁城之后,就同时在周详考虑撤离之事。

以徐怀及楚山众人的算计,他们怎么可能看不到朱仙驿的重要性?

杨青山怀疑楚山这时候很可能已经在筹划出兵强攻朱仙驿之事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嗒嗒!”

杨青山刚将他心里的担忧提出来,就见十数骑探马沿着蔡河南岸快速驰至城下,禀报今日一早就有两千余贼军,兵分水陆两路,出汴梁城沿蔡河新渠奔朱仙驿而去;其先部百余骑兵已经驰至朱仙驿军寨之前,将附近数十骑云州斥候逐走,有迹象表明他们下一步就会强攻朱仙驿军寨。

“朱仙驿守将是谁?”得这一消息,萧干也是一惊,愕然看向杨青山问道。

“应是汴梁降将、皇城司亲事都虞侯赵彰麾下一员指挥使率部驻守朱仙驿。”

汴梁沦陷时,总计有七八万兵马投降,最终有四万五六千降卒收编皇城司旗下使用。

营指挥使以上的汴梁降将总有将两百多人,杨青山也不尽识,但外城以及汴梁外围城寨划分八个区域,分别由赵彰等八名汴梁降将担任亲事都指挥使、亲事都虞侯负责驻守,杨青山还是清楚的。

“我们恐怕需要即刻出兵赶往朱仙驿,迟则生变啊……”姚成孝蹙着眉头说道。

军都寨兼有蓄养军马所用,占地面积极广,甚至比一般的州城还要开阔,因此杨青山仅凭借五六百嫡系兵马很难守住。

朱仙驿军寨并没有将整个朱仙驿的镇埠都包围进去,仅三四百步见方,当然容易守御得多,但汴梁降军的抵抗意志难以寄托厚望。

姚成孝难以想象,倘若没有外力干扰,朱仙驿军寨能坚守住一天。

“楚山兵马|强攻军都寨,寨中有人同时纵火制造混乱——他们在朱仙驿军寨之中,会不会有同样的部署?”诃钦蹙着眉头,担忧的问道。

“楚山潜袭汴梁,暗中筹备两三个月甚至更久时间,不排除也往朱仙驿安插人手,但守将及大部兵卒应该没有问题!”姚成孝很笃定的说道,“杨军侯,你觉得呢?”

楚山兵马之前在朱仙驿弃舟登岸,没有急于强攻朱仙驿军寨,而是先奔汴梁而去,在姚成孝看来,这并没有什么问题。

楚山要保证进袭汴梁的突然性,突袭之初不可能在朱仙驿浪费时间。

另外,郑州节度使府也接受了一部分汴梁降军,姚成孝对汴梁降军的心态还是相当了解的。

说白了就是南朝上百年来以文御武、以文治武,禁军中下层武将及兵卒的地位极低,待遇也极为窘迫,使得大部分人对南朝并没有忠贞之心。要不然赤扈南侵也不可能如此顺利,更不可能几乎是兵不血刃都拿下整座汴梁城。

还有一个,姚成孝相信杨景臣执掌皇城司后,对汴梁降将应该另有控制手段。

“……”见姚成孝看过来,杨青山点头道,“皇城司在诸部汴梁降军都秘密安插了一些人手,这时候都没有什么

(本章未完,请翻页)

异常,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杨青山不清楚皇城司具体的潜伏密间名单,但作为杨家较为核心的子弟将,还是清楚一些控制手段的。

他相信楚山或许有在朱仙驿安插人手,但朱仙驿守军要是整体出了问题,皇城司安插的密间应该会有示警。

姚成孝说道:“徐怀袭入汴梁之后,就大张旗鼓从汴梁降军里招揽靖胜军旧部,我们也都知道此事,但除了一部分底层兵卒受其蛊惑外,至少汴梁外城还没有出现大队人马投附楚山的事情发生——我以为朱仙驿守将这时候问题不大,但倘若叫楚山及鄢陵、尉氏等地贼军数千众将朱仙驿团团围住,外部又没有援军赶去,朱仙驿守将还会不会一直都没有问题,我就不敢保证了。”

“诃钦将军,可否由你来节制云州骑驰援朱仙驿,牵制贼军难以从容展开攻势?”萧干目光炯炯的盯住诃钦问道。

萧恒死后,萧干虽然指定族侄萧铉暂领云州骑,但萧铉在郑州节度使府也以都虞侯兼授千户,地位显然要比诃钦这个正而八经的赤扈宿卫千户将军差一截的。

此外就是萧恒昨日战死之后,云州骑明显有怯战畏战的情绪滋生,萧干还是希望诃钦在朱仙驿附近的四五百精锐骑兵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我随诃钦将军前往朱仙驿,凡事但听诃钦将军差使。”杨青山毅然说道。

军都寨昨夜那么轻易就失陷,杨青山是不甘心的。

“另有重任需要杨军侯亲自走一趟。”萧干说道。

“什么事情?还请萧帅吩咐!”杨青山朝萧干行礼道。

“还要请杨军侯即刻赶往汴梁,想尽一切办法面见杨帅,请其从汴梁里城出兵!”萧干沉声说道。

汴梁降军不谈,杨景臣还手握上万精锐兵马,竟然只敢紧守里城,坐看楚山兵马及数千贼众在汴梁城内外横行,萧干心里是非常不满甚至怨恨的。

当然,他现在还是希望杨景臣能果断从汴梁里城杀出来,当然也是极力压制内心的不满,尽可能将话说得客气。

诃钦、姚成孝、萧铉等人都朝杨青山看去。

就目前所刺探清楚的情况,楚山潜伏汴梁的兵马,实力是不弱,但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强。他们之前屡战屡败,更多是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而认真算来,除了杨从宗、拔格、萧恒三人战死令人扼腕之外,他们实际所蒙受的损失还相当有限。

而事实上,萧干率领郑州援军与兀赤所领数千精锐骑兵成功会合后,只要杨景臣及时率雄州军从汴梁城衔尾杀出,绝对有机会将潜袭汴梁的楚山军围歼于蔡河新渠两岸……

(本章完)

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二百二十四章 北上第四十一章 秋虫蚂蚱岂小觑第四十八章 讲究第三十七章 假痴不癫第八十七章 用事当用急第二十二章 军使请上座第一百零七章 驰援第二百三十章 集结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一百章 大捷第一百零三章 迁都第一百六十一章 拦截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殓第四十五章 秘院相见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虏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说恩义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兵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妇幼第六章 粗鲁非真貌第一百六十章 武经修撰人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气第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一百三十一章 萧林石第一百七十八章 喘息之机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一百五十八章 驰援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迹第二百六十二章 席卷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一百三十八章 启程第九十七章 佛殿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条件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一百一十七章 缓攻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权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二十二章 旧案第四十二章 老成谋国第一百八十章 歼灭第一百九十章 议事第九十四章 美人与谋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试射第九十九章 恐吓第六十九章 侍卫亲兵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一百九十四章 晋家子婿第一百二十九章 试射第二十七章 欲谋当藏身第一百六十八章 张目第一百零八章 狩猎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备战第六十三章 使臣第十六章 贼心难安第八十五章 老槐旧事第五十六章 形势第九十八章 夺军之谋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二百三十三章 屠灭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敌第二十章 讨粮路行迟第一百零五章 荆北孔昌裕第十一章 天命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十六章 贼心难安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丝马迹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一百零二章 不归第一百十一章 孤驿第一百五十二章 残骸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义第八十四章 有诈第三十章 探路第一百一十七章 缓攻第七十三章 澜起第一百三十六章 哗变第一百零七章 韩圭第一百六十五章 沦陷第九十三章 溃逃第一百零一章 头颅见面礼第一百零四章 附从第四十六章 纨绔少年勇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城而战第二百六十七章残都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敌第八十六章 恶言相向第十九章 鹬与蚌第九十三章 红白乡营立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敌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一百七十二章 阵前
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谷第二百二十四章 北上第四十一章 秋虫蚂蚱岂小觑第四十八章 讲究第三十七章 假痴不癫第八十七章 用事当用急第二十二章 军使请上座第一百零七章 驰援第二百三十章 集结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一百章 大捷第一百零三章 迁都第一百六十一章 拦截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殓第四十五章 秘院相见第一百三十五章 破虏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说恩义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一百一十五章 收兵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妇幼第六章 粗鲁非真貌第一百六十章 武经修撰人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气第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一百三十一章 萧林石第一百七十八章 喘息之机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一百五十八章 驰援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迹第二百六十二章 席卷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一百三十八章 启程第九十七章 佛殿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条件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一百一十七章 缓攻第二百三十五章 擅权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二十二章 旧案第四十二章 老成谋国第一百八十章 歼灭第一百九十章 议事第九十四章 美人与谋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一百二十九章 试射第九十九章 恐吓第六十九章 侍卫亲兵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一百九十四章 晋家子婿第一百二十九章 试射第二十七章 欲谋当藏身第一百六十八章 张目第一百零八章 狩猎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二百四十五章 备战第六十三章 使臣第十六章 贼心难安第八十五章 老槐旧事第五十六章 形势第九十八章 夺军之谋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二百三十三章 屠灭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敌第二十章 讨粮路行迟第一百零五章 荆北孔昌裕第十一章 天命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十六章 贼心难安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丝马迹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第一百零二章 不归第一百十一章 孤驿第一百五十二章 残骸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义第八十四章 有诈第三十章 探路第一百一十七章 缓攻第七十三章 澜起第一百三十六章 哗变第一百零七章 韩圭第一百六十五章 沦陷第九十三章 溃逃第一百零一章 头颅见面礼第一百零四章 附从第四十六章 纨绔少年勇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城而战第二百六十七章残都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敌第八十六章 恶言相向第十九章 鹬与蚌第九十三章 红白乡营立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敌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一百七十二章 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