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使臣

“京中来使?”

听报信军使传禀,景王赵湍也是微微一怔,没想到这时候朝中还能派出使臣来。

徐怀微微蹙着眉头,朝东面望去,嵩山北坡的峰岭在暮色之下已是深黛一片。

当然了,在攻陷郑州之后,赤扈南下兵马的重心差不多全面转移到西线,包括四万降附军填入荥阳、虎牢以及嵩山北麓的营垒,在郑州以北搜集舟船建造浮桥,扫荡孟、卫等黄河北岸州县的城寨,其东路军骑兵作为进逼、围困汴梁的主力,也基本移驻到中牟城东的东湖大营。

在汴梁以东、以南,赤扈骑兵以封锁隔断与魏州、宋州、陈州、蔡州等地的通道为主,但并没有从东西将汴梁围个水泄不通,因此紧要之时,京中还是能将使臣派出来的。

“定是朝中看出虏兵封锁道路、阻止粮秣等物资进京,用心歹毒,特派使者过来催促诸路勤王兵马加快步伐往京畿推进。”钱尚端振奋道。

晨时前往巩县城中催促出兵,钱尚端也为郑怀忠、高纯年等人百般推诿窝了一肚子气,却拿郑怀忠、高纯年等人无计可施,他现在就想看看郑、高二人,面对圣旨,还有什么可以狡辩的。

钱尚端又问报信军吏:“京中派哪位大臣过来?”

“小的却是不知。”传信军吏说道。

“徐怀,你们与我一起去见使臣!”景王赵湍说道。

虽说此时出京会有很大的凶险,但前往其他三镇的使臣还好说,毕竟胡楷等人都是京中刚派出去掌握勤王兵马的大臣,不虞他们会有什么懈怠之心,而郑州失陷,郑州防御使、京西北路经略安抚使孙化成生死不知,西军援师以久离京师的田彦雄、高纯年、郑怀忠三人为首,朝中应该会派遣重量级的大臣携旨督战。

不管此人是谁,景王赵湍也想将徐怀、王举等人都带上,好好说一说郑怀忠、高纯年贻误战机之事。

徐怀见景王、钱尚端等人都颇为振奋,这时候也不想打击他们,说道:“我与七叔衣袍染血,又腥又臭,殿下与钱郎君先行,我们换过衣甲便去!”

“也好!”

景王赵湍说道,待扈卫牵马过来,便与钱尚端、张辛、乔继恩等人在扈卫的簇拥下,先往筑县城中赶去。

徐怀与王举、邓珪、郭君判等人一边往营中赶去,一边吩咐袁垒,说道:“你准备好一百颗头颅,洗洗干净,拿绳索串起来,我等会儿进城,当贺礼送给郑怀忠、高纯年以及上使……”

“这是不是有些不妥?”邓珪微微一怔,问道,“郑怀忠、高纯年按兵不动是挺遭人恨,但殿下的本意,应该还是催促他们出兵东进,似乎没有必要如此羞辱他们!”

“你也以为京中来使,是催促西军快快东进吗?”徐怀问道。

“怎么,不是吗?”邓珪惊问道。

王举、卢雄、郭君判都愕然看过来,在他们看来虏兵南下河淮月余,汴梁被围困也有大半个月了,朝中王公大臣定然迫切希望能解汴梁之围,在这个节骨眼上派使臣过来,很难想象不是催促西军快快东进解汴梁之围的。

“……”徐怀苦笑摇了摇头,抬头看着暗沉下来的暮色,一弯苍白的月牙悬挂在山巅,说道,“倘若朝中是王相主事,我相信使臣过来,是催促西军加快东进速度的;又倘若说赤扈人已经对汴梁城完成合围,并驱使数以万计的俘民、兵丁附城强攻了,汴梁危在旦夕,随时有陷落之忧,我相信使臣过来,是催促西军东进的……”

“但粮路皆断,汴梁粮秣一日紧过一日,朝中臣公再昏庸无能,也不可能坐事不理吧?”郭君判迟疑问道,“而此时出京必然要冒绝大的风险,倘若不是催促出兵,又为何事而来?”

徐怀知道自己由果倒因容易,但其他人身在局中,在看到圣旨之前,确是很难想象朝中因为什么理由派使臣冒险过来。

然而个中缘由一时半会解释不清,徐怀说道:“我们快快换了衣甲,不要叫殿下久等,等见过使臣,一切都分明了!”

…………

…………

回到营帐,徐怀在扈卫帮助下,先将衣甲解下来,将身上几处不甚严重的箭创又收拾了一下,然而换上一身干净的袍裳,待扈卫将那副瘊子甲沾染的血迹以及一些碎肉草草清理过一遍后重新穿好。

待邓珪、王举、郭君判等人都收拾齐当,徐怀与他们便乘马往巩县城中赶去。

景王不在城中,郑怀忠、高纯年他们仅仅是占用守陵司衙署处理军务,汴梁使臣携旨赶到巩县,京西北路转运使吴文澈在洛阳时与使臣会合,也一并赶来巩县,景王又在巩县,当然是启用行宫偏殿议事。

在巩县,景王赵湍不管有没有事权,但地位却是以他为尊。

邓珪、王举、郭君判与徐怀走进偏殿,十数支大烛将大殿照得灯火通明,景王赵湍一脸阴沉的端坐殿中长案之后,看到徐怀等人走进来,才朝于左侧坐于吴文澈下首位的钱尚端微微颔首。

“徐军侯、王举将军,”钱尚端离座站出来,给徐怀、王举引荐坐于景王赵湍、脸面黑瘦、须发皆有些霜白的官员,“此乃枢密直学士、中书侍郎,新任京西北路宣抚使周鹤周相……”

大越以侍中、同中书门平章事为宰相,以尚书左右丞、门下侍郎、中书侍郎等参知政事衔为副相。

周鹤以副相身份就任京西北路宣抚使,地位一下子凌然于郑怀忠、高纯年、吴文澈以及迄今还坐镇潼关督西军勤王兵马继续集结的陕西诸路行营兵马都总管苗彦雄之上——即便没有见着圣旨,徐怀也能猜到郑州失陷,孔化成生死未卜,朝廷是遣周鹤来督西军援师的。

徐怀不动声色给周鹤行礼,然后在钱尚端下首预留的座席依次而坐。

郭君判多少有些按捺不住,欠着身子低声问张辛:“这个周鹤不惜以身犯险,出京赶巩县,可是来催促西军快快攻打虏兵,以解汴梁之围?”

张辛脸色也是难看之极,苦笑着微微摆了摆头,表示郭君判猜错了。

邓珪、王举皆是一惊,没想到竟然这都能叫徐怀言中。

周鹤扫了徐怀等人一眼,看向景王赵湍,继续刚才中断的话题:“……虏贼猖獗南下,践我河淮,天下仁人志士莫不愤慨悲鸣,然河东、河北以及济南、宋州诸路兵马与虏贼交锋,军民伤亡无算,城池纷陷,却莫不能挡虏兵锋芒——西军与党项人常年征战,兵锋甚励,朝野也由此将厚望寄于西军身上。西军倘若有失,大越则将失去最后倚仗,无法与虏兵周旋。因此,周鹤离京之时,官家殷殷告诫,没有十足之把握,万不可与虏兵浪战……”

邓珪、王举、郭君判与徐怀晚到一步,都没能听到圣旨的内容,而他们的“地位”低微,也不可能这时候跟他们复述圣旨——圣旨也不是颁给他们的,但从周鹤嘴里听到“周旋”这个字眼,他们陡然间也明白过来,朝中要跟赤扈人议和!

同样他们又觉得是那样的荒谬。

赤扈十数万大军兵临城下,朝廷要开怎样的条件,才能叫赤扈人心满意足离开?

再者,赤扈人此次南侵,准备仓促,从种种迹象看,他们并没有攻陷汴梁的准备与决心,践踏河淮,消耗、削弱大越的意图可以说是昭然若揭,即便此次撤兵而去,待来年准备充分,必然还将悍然南下。

大越还能与之一而再、再而三的议和吗?

这也难怪景王与钱尚端、卢雄及张辛等人的脸色会如此难看。

邓珪朝徐怀瞥眼看去,只见徐怀低头看着桌案,叫人看不清他的脸,心想徐怀刚才说使臣前往必不是为促战,想来也是料到这一步了。

“殿下,你也说虏兵并无攻陷汴梁的决心,其兵马主要淹留于汴梁、郑州、洛阳之间,甚至到这时候都没有强攻汴梁的准备,这也证明他们并无侵占中原的野心吗?”

高纯年这时候微微斜倾过身子,跟景王赵湍说道,

“十数万虏兵堵于郑汴之间,粮道堵绝,不要说汴梁城中百万军民嗷嗷待哺,诸路勤王兵马的粮秣转济也见得不轻松,能令虏兵北撤,是朝野共同所愿,但是许些绳头小利叫虏兵北撤更好,还是将朝廷最后所倚仗的十数万西军倾巢而出,不计后果的与虏兵血战,令其北撤,哪个更稳妥,还需要权衡吗?”

“你说徐军侯能战,难不成指望徐军侯将十万数虏兵都杀个人仰马翻?”

“高监军,你是太高看我徐怀了,”徐怀抬起来,虎目灼灼扫过高纯年、郑怀忠及西军诸将,说道,“不过西军持重、轻易不浪战的决心,徐怀却是早就知道,因此这次强袭清泉沟寨回来,特意给高监军、郑经略准备了一份厚礼……”

“哦?”高纯年微微一怔,下意识问道,“不知道礼为何物?”

徐怀朝殿下挥了挥手,示意袁磊让军士将人头端上来……



第一百九十七章 惊蛇第一百三十六章 哗变第一百零七章 韩圭第一百五十章 本末第十六章 京襄第一百五十八章 驰援第一百三十一章 萧林石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贵送上门第二百一十三章 击溃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心良苦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兵之计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击第一百二十八章 残兵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选第三十章 有备而来第一百三十一章 萧林石第四十一章 朝宴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十一章 袭寨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六章 献策第一百六十九章 书斋密议第一百一十九章 敌去思功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六十一章 意许无遗诺第四十九章 接应第一百二十八章 错与罚第四十六章 纨绔少年勇第一百八十二章 广武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一百五十七章 筹备第二十二章 拙计笨策第二百二十九章 间歇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敌第三十三章 纵深第十九章 泌阳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二百零七章 进城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七十六章 城楼火焰第二十三章 掌灯倾诉第八十九章 市井杀贼如屠狗第一百八十七章 纵虎归山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一百六十四章 侨置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三十九章 心机算尽第一百七十二章 还归第八十章 观敌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击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九十六章 报信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一百二十八章 错与罚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八十三章 当街刀问贼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十七章 换血第一百三十八章 乌敕氏第一百六十六章 溃兵第九章 铁棍搅得江海涌第三十六章 统兵第三十六章 统兵第四章 他人眼中痴第一百八十六章 劝进第七十六章 州衙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气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九十四章 截流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旧事第九十三章 溃逃第一百章 死士第九十七章 诱饵第二百四十五章 备战第一百七十六章 归京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四章 望山津第二百一十六章 潜伏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六十六章 暗夜第六十章 先帅旧部第七十四章 父命难违第一百六十六章 迎接第二十章 旧吏第八十章 观敌第二十章 旧吏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一百四十章 收获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几多厮杀时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第六十九章 侍卫亲兵第一章 途中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第九章 信任第一百五十二章 残骸第五十二章 以启山林第一百六十四章 进城
第一百九十七章 惊蛇第一百三十六章 哗变第一百零七章 韩圭第一百五十章 本末第十六章 京襄第一百五十八章 驰援第一百三十一章 萧林石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贵送上门第二百一十三章 击溃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心良苦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兵之计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击第一百二十八章 残兵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选第三十章 有备而来第一百三十一章 萧林石第四十一章 朝宴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十一章 袭寨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六章 献策第一百六十九章 书斋密议第一百一十九章 敌去思功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六十一章 意许无遗诺第四十九章 接应第一百二十八章 错与罚第四十六章 纨绔少年勇第一百八十二章 广武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一百五十七章 筹备第二十二章 拙计笨策第二百二十九章 间歇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敌第三十三章 纵深第十九章 泌阳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二百零七章 进城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七十六章 城楼火焰第二十三章 掌灯倾诉第八十九章 市井杀贼如屠狗第一百八十七章 纵虎归山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一百六十四章 侨置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三十九章 心机算尽第一百七十二章 还归第八十章 观敌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击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九十六章 报信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一百二十八章 错与罚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八十三章 当街刀问贼第一百四十三章 城前第十七章 换血第一百三十八章 乌敕氏第一百六十六章 溃兵第九章 铁棍搅得江海涌第三十六章 统兵第三十六章 统兵第四章 他人眼中痴第一百八十六章 劝进第七十六章 州衙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气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九十四章 截流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旧事第九十三章 溃逃第一百章 死士第九十七章 诱饵第二百四十五章 备战第一百七十六章 归京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四章 望山津第二百一十六章 潜伏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六十六章 暗夜第六十章 先帅旧部第七十四章 父命难违第一百六十六章 迎接第二十章 旧吏第八十章 观敌第二十章 旧吏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九十二章 拯救大兵第一百四十章 收获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几多厮杀时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第六十九章 侍卫亲兵第一章 途中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第九章 信任第一百五十二章 残骸第五十二章 以启山林第一百六十四章 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