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侍卫亲兵

听徐怀说要将王华、王章、周全、周永、史雄、史琥等人留在身边充当侍卫亲兵,牛二喝得半醺的丑脸顿时便来了精神,凑过来问道:“他们都算侍卫亲兵了,是不是都归我统领啊?”

徐怀之前身边除了牛二之外,就没有专门的侍卫亲兵,都是临到需要,从当值人马中抽调。

一方面是徐怀身先士卒,他身边将卒承担极为凶险、繁重的作战任务,需要更多的士卒分摊,另一方面徐怀也是通过这个办法,保证与基层将卒的接触面更广。

这导致牛二积功升授都将,手下却没有一兵半卒差遣。

“那也得你能叫他们服庸才行啊!”徐怀笑道。

“我今天也砸碎对头十二面大盾,虽说不及你与七爷爷,但你们一个持陌刀、一个持浑铁枪,也是占了大便宜的!”牛二叫道,对今日战果不够理想,心里还是很不服气。

“要统兵领将,需会营伍、军阵之法,这个你可有学会?”徐怀问道。

“人数多了不行,二三十人我还是能统领得了!”牛二生怕徐怀不信,叫道,“军侯若不信,我这便叫他们出营帐摆出诸多军阵给你看……”

“也不急于这时,待天明后再说!”徐怀笑着叫牛二稍安勿躁,一通酒喝到天边泛起鱼肚白才回营帐歇息。

牛二惦念着这事,回营帐就没有睡踏实,睁眼见天光大亮,便闯到徐怀帐中,要将他拽起来,看他如何摆弄二三十人规模的军阵、战阵。

徐怀昨日力战,身上也受了几处箭创,之后又诸多事纷至沓来,到拂晓时分才得睡下他没想到自己言辞之间有所疏忽,才睡上一个时辰,就叫牛二跑过来骚扰。

徐怀只得忽悠牛二先去找王华、王章他们比试身手,其他事等他睡足再说,不要再来烦他。

日常军务由郭君判、王举等人协助处理,徐怀睡到日头偏斜方醒,走出营帐,却见牛二披甲执盾站在帐前,而王华、王章、史琥等人都人手换了一把长柄陌刀,正有模有样的演练陌刀阵。

“怎么,你们这就叫这大憨牛给降服了?”徐怀见王华等人脸面已有汗渍,想必是操练有一会儿,示意他们住手,问道。

王章年纪要比王华小一岁,但为人机敏,华阴县一脉的王氏及家将子弟,实则以他为首,之后则是王华以及家将子弟中的佼佼者史琥、史雄、周永三人。王章走过来跟徐怀说及午前他们被牛二揪住比斗的情况:“崖山将军确是武勇过人,我们于军阵之中,合两三人之力,都难以破开他手里这面铁盾,输得心服口服,愿接受他的统领。”

一年多来,牛二听从徐怀所授之法苦练伏蟒桩,已经进入身与意合的境界。

直白的说,牛二已经具备了作为一名习武者的直觉反应能力,克服掉反应笨拙、迟滞的致命弊端。在面对敌手极速斩杀过来的刀锋或疾射而致的利簇,牛二已能进行直觉反射的快速抵挡,而不是看到对手杀来,先要脑子里过一遍,去想什么应挡的招数。

在武技的掌握上,牛二自然也达到“劲断而意不绝、意起而劲相随”的境界。

虽说这仅仅是掌握二段刀势、拳势、枪势以及连珠箭的基本要求,徐心庵、唐盘、王宪他们在十五六岁时就已经进入这个境界,但武勇之强弱,高段武技的掌握并非唯一的决定性因素。

牛二天生神力,且气力绵延强劲,能够持遮护面积极大的铁盾作为兵刃长时间使用,他仅需要掌握二段盾击之术,就能在军阵之中抵挡住别人五段六段刀势枪势的快攻。

王华、王章等人受成长条件限制,武勇即便谈不上绝佳,伏蟒枪也都掌握二段、三段枪势水平,在军中算得上好手了,他们倘若以合击游斗之术,二三人当然有可能将牛二击败。

不过,在军阵之中,二三名好手以狭窄的扇形阵或三角阵从正面展开合击,想要将手持重盾的牛二击败,真就有点难了,除非能先将他的气力耗尽。

而在两军激烈的交战之中,他们显然很难找到耗尽牛二气力的机会。

王华、王章他们心服口服,除了比斗不及外,更重要的一个因素,还是天亮之后,他们才真正知道昨日强袭清泉沟敌寨一役,桐柏山卒的战果有多辉煌。

千人强袭七八千敌卒峙守的敌寨,杀得敌卒毫无防守之力,当场斩杀六百敌卒,迫使五六千敌卒逃往嵩山北坡之中虏兵明明占据绝对的优势,却轻易不敢反攻清泉沟寨,最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徐怀率千余部众全身而退。

而在决定性的巷战对杀中,徐怀、王举始终身先士卒,率领最精锐的战卒作为锋刃部居前阵厮杀,这也决定桐柏山卒的伤亡微乎其微在曹师利率小部分残部精锐溃逃出寨之后,韩文德、凌坚等部进入寨中也是追亡逐溃,伤亡也相当有限。

昨日一仗可以说是彻彻底底的完胜。

今日一早,除了五六百头颅堆在营前激励士气来,趁夜收编回营中的俘兵也高达六百余人,后续预计将有数倍之多的俘兵能从嵩山北坡收拢过来。

二次联兵伐燕的惨败,在西军之中是个禁忌话题。

宣武军、骁胜军乃是西军一部分,同时西军诸将又多与蔡铤有扯不清、道不明的关系,郑怀忠等人怎么可能会允许下面人大肆谈论宣武军、骁胜军的溃灭?

王华、王章他们对桐柏山卒在朔州的战绩,只是大体听到一些传闻,毕竟郑怀忠等人也不可能完全封住好事者的嘴巴,但他们对细节了解是很少的,谈不上有什么深刻的印象。

昨天夜里,徐怀说要将他们作为侍卫亲兵留在身边,王华、王章等人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失落的,还以为他们作为王氏嫡系子弟,相认之后应该受到更大的重视。

不过,真正了解到桐柏山卒的战绩,再跟看上去乍呼呼、看着有些笨拙的牛二比斗,他们真就心服口服了。

“军侯,王华、王章他们都心服口服了,你总该不会不认吧?”牛二走过来,心虚的问道。

“他们既然愿意受你统领,你这个侍卫亲兵正将,算是名副其实了。不过,他们先不要练步阵了,要先练骑术!”徐怀说道。

倘若形势最恶劣之时,他不得不亲自去接应景王逃出汴梁城,只能是率小部精锐骑兵前往王华、王章他们受成长条件限制,不可能擅长骑战,甚至都没有多少机会骑马,以后要跟在他身边,现在就要对他们进行骑术强化训练。

当然了,王华、王章他们伏蟒桩的基础功都不弱,而伏蟒桩所讲究的起伏,包括脚下的虚实步、两腿腰胯间的起伏劲、肩臂间的缠势,与基础骑术都有共通之处,甚至就是从骑术演化出来的,也是骑战的基础。

通俗的去说,一个身手敏捷之人,练习骑马入门,要远比普通人快得多;练成的骑术也要远比普通人好得多。

因此自幼生长在马背上的赤扈人,骑术是要比大越民众强得多,但这种差距,对习武者来说并非什么难以跨越的鸿沟。

“也是啊,”牛二拍着后脑瓜子叫道,“他们以后都要跟着军侯东奔西走,不会骑马怎么能成?我这脑筋,还真是太笨了!我这去帮他们找马去!”

见牛二急吼吼去找马,徐怀哭笑不得的拉住他,说道:

“什么时候都要去你去做,什么时候这事能做好?你得学会分派工作,让所有人都有事做,都各司其职就像在军阵之中,每人最紧要的守住当面,而不是想着面面俱到。这样,我让王华、王章给你当副将,你凡事先与他们商议,然后由他们再将工作分派下去……”

这时候徐怀看到卢雄、周景二人从东面的一座营帐里走出来,已有几人换上便装,牵着装备行囊的马匹在营帐前等候,知道他们在营帐里等自己睡醒过来,才正式动身。

徐怀跟牛二说道:“找马这事,你叫王章去做,你跟我过来。”

徐怀朝卢雄、周景那边走去,说道:“你们有没有跟殿下辞行?”

“已经辞过行了,”卢雄说道,“我说你担忧王相性情介直,恐与力主议和的王戚庸、汪伯潜等人再起争执,这于事无补不说,还有可能害他再受排挤出京,要我赶回汴梁相劝暂作隐忍。”

争嫡之事显然不能公开谈论,劝王禀隐忍,也是急迫切的一个理由朝中真正的主战派从而就没有真正得势过,王禀倘若再次触怒天宣帝,被贬出京,或被王戚庸等人以其他借口排挤出京,对尚留在京畿的主战派,将是巨大的打击。

就单纯为防范赤扈人再次南侵,徐怀也绝对希望王禀能暂作隐忍、留在汴梁。

“那我先送卢爷一程,再去见殿下!”徐怀让人牵马过来,亲自送卢雄、周景出营往南,踏上绕走汝州、返回汴梁的路途……



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五十八章 荐将第一百五十七章 援兵第六十一章 对垒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二十九章 迂回第一百九十章 脱钩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一百二十八章 缘由第八十九章 奉旨第六十一章 对垒第五十三章 不动如山第一百九十五章 放下屠刀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旧事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惊扰第二章 避祸第四十七章 破山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物大用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涂鬼第一百八十八章 渡河第一百一十八章 晋城第五十七章 火烧歇马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底线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斋舍第六十八章 最坏准备第七十四章 旧卒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九十章 对质第一百零三章 风雨茅津渡第六十九章 密会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二十六章 水攻之策第五十章 诱饵第一百四十五章 离别第五十章 编军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四十七章 无惧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敌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远第一百四十五章 将行第六十七章 绸缪第四章 岳海楼第三十九章 留中第八十二章 杀人算赏钱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战第七十八章 夺马第四章 岳海楼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选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二百七十一章 别无选择第二百一十五章 圣意第九十八章 春风得意幽愤枪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敌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计第七十四章 父命难违第一百二十一章 计中计谋中谋第一百五十八章 冲阵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一百零一章 渡河第二十五章 进退两难第一百五十六章 浅攻进筑第一百七十五章 传捷第九十一章 军事指挥学堂第五十六章 避实捣虚去第九十七章 锁城第十七章 莫慌第二十三章 打草惊蛇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说恩义第一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锋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图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妇幼第二十七章 决定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将第六章 殿议第二十六章 家风传统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城而战第一百一十五章 驿名广成第九十七章 军怨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一百八十章 大婚之日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缓第一百五十三章 撤军第一百零八章 好气第一百九十四章 晋家子婿第一百一十四章 问案第一百三十二章 铸锋堂第七章 腊月第六十七章 斩将(二)第四十三章 南迁之议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十章 收编第一百九十三章 晨雾第八十二章 不甘
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五十八章 荐将第一百五十七章 援兵第六十一章 对垒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二十九章 迂回第一百九十章 脱钩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一百二十八章 缘由第八十九章 奉旨第六十一章 对垒第五十三章 不动如山第一百九十五章 放下屠刀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旧事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惊扰第二章 避祸第四十七章 破山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物大用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涂鬼第一百八十八章 渡河第一百一十八章 晋城第五十七章 火烧歇马山第一百二十四章 底线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斋舍第六十八章 最坏准备第七十四章 旧卒第一百二十五章 送信第九十章 对质第一百零三章 风雨茅津渡第六十九章 密会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二十六章 水攻之策第五十章 诱饵第一百四十五章 离别第五十章 编军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四十七章 无惧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敌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远第一百四十五章 将行第六十七章 绸缪第四章 岳海楼第三十九章 留中第八十二章 杀人算赏钱第一百三十五章 夜战第七十八章 夺马第四章 岳海楼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选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二百七十一章 别无选择第二百一十五章 圣意第九十八章 春风得意幽愤枪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敌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计第七十四章 父命难违第一百二十一章 计中计谋中谋第一百五十八章 冲阵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一百零一章 渡河第二十五章 进退两难第一百五十六章 浅攻进筑第一百七十五章 传捷第九十一章 军事指挥学堂第五十六章 避实捣虚去第九十七章 锁城第十七章 莫慌第二十三章 打草惊蛇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说恩义第一百九十一章 引蛇出洞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锋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图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妇幼第二十七章 决定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将第六章 殿议第二十六章 家风传统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城而战第一百一十五章 驿名广成第九十七章 军怨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一百八十章 大婚之日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缓第一百五十三章 撤军第一百零八章 好气第一百九十四章 晋家子婿第一百一十四章 问案第一百三十二章 铸锋堂第七章 腊月第六十七章 斩将(二)第四十三章 南迁之议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一百七十一章 北岸第十章 收编第一百九十三章 晨雾第八十二章 不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