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七寸

陈州城外,细雨濛濛,一队骑兵身着雨蓑驰来,至城门楼前勒住,居首之人抬头看过来,竹笠下露出一张削瘦如刀削斧刻般的狭长疤脸。

“仲长卿,你总算回来了!”岳海楼站在垛墙后,振声说道,“项城距此不过五十余里,却等你数日才到,见你一面真难啊!”

仲长卿进城后便下马登上城楼,给岳海楼及他身旁冯世兆、孟介等将行礼,说道:“枢帅遣使至项城,长卿其时在桐柏山,赶回项城得知殿帅相召,没敢歇一口气,便来陈州相见。”

“你去了桐柏山?”岳海楼浓眉微微蹙起,问道,“可有见到什么故人?”

“长卿家破人亡,起兵灭不义之族,之后流于岚州,幸得枢帅提携,桐柏山里哪有什么故人?”仲长卿苦笑道,“而夜叉狐治桐柏山,疑心极重,我手下几个儿郎,乡音都没变化,想假充乡人混进去刺探情报,却不想桐柏山早将当初流充边州的兵卒名录整理出来,若非见机快,恐怕都被楚山兵马捉住了……”

“桐柏山里如此森严?”冯世兆问道。

岳海楼在西军任将,与郑怀忠交恶,有小校违背军纪,岳海楼亲自罚以鞭刑,却不想下手太狠,将小校当场鞭杀,郑怀忠怂恿小校家眷进京告御状,并捏造诸多名目加以构陷,致岳海楼削职为民。

其后岳海楼便托庇蔡府,一方面为蔡铤整顿私兵,一方面图谋复出。

冯世兆、孟介等人多为西军武将军吏,因犯事难以再在西军立足,或在西军苦无出头之日,被岳海楼为蔡铤招揽进蔡府任为私将。

大越第一次北征伐燕溃灭,岳海楼行刺葛伯奕嫁祸徐怀事败,蔡元攸想杀岳海楼灭口,并将战败之责都推卸到岳海楼头上,以保蔡家权势;岳海楼愤而反投赤扈,冯世兆、孟介等百余人也都追随左右。

赤扈于大同悍起战衅,以摧枯拉朽之势尽歼骁胜、宣武两军主力,岳海楼因功得授行军千户,率冯世兆、孟介、蒋昭德诸将收编应州汉军。

也正因为有冯世兆、孟介、蒋昭德等百余能征善战的嫡系亲信相随,应州汉军在收编之后,很快就具备不弱于曹氏兄弟所部的战斗力。

岳海楼率部随赤扈大军破雁门关南下,仲长卿、高祥忠二人其时在忻州兵马都监司任闲差,随守将阴超投降。

桐柏山匪乱,岳海楼虽然没有亲至,但为查明重重迷雾之下的真相,除了郑恢、董其锋等人所留手书外,岳海楼对桐柏山众人崛起前后的行迹,安排人手作了详尽的调查。

这不仅令岳海楼最早窥破桐柏山众人与靖胜军及王孝成之间的联系,还叫他对桐柏山诸寨联军将领有极深的了解,知道仲长卿实有过人之处。

仲长卿除武技高超,还善治军用兵,谋断也在常人之上。

桐柏山诸匪联军极盛时,发展到两万余众,仲长卿可以说是除陈子箫之外的第二人。

郑恢未死之前,对仲长卿也极欣赏。

事实证明陈子箫的牛逼另有缘故,仲长卿才是桐柏山诸匪第一人,潘成虎、郭君判二人要不是仗着投靠徐怀的便宜,还是不如仲长卿。

岳海楼早就认定桐柏山众人将是他这辈子最为难缠的劲敌,当然是第一时间将桐柏山悍匪出身的仲长卿、高祥忠两员降将收到麾下,甚至助他们二人从降军俘卒之中招揽旧部以为嫡系,将一部分忻州降军交给他们统领。

高祥忠初时以为赤扈人未必能得势,心思游离,却是仲长卿视此为莫大机遇。两年多来,仲长卿率忻州降军追随岳海楼南征北战,攻城拔寨,身先士卒,屡立战功,论功甚至还在冯世兆、孟介、蒋昭德等岳海楼嫡系将领之上。

岳海楼得授大楚王国枢密使,但在他兼领许州、陈州、颍州节度使、率主力东进陈州之前,仲长卿就得授行军千户、项城总管,率部先进入陈州东南的项城县,作为遏制残越宣威军、天雄军的先锋。

仲长卿率部进驻项城,虽然距离淮川、楚山尚远,但他丝毫不敢松懈,除了整顿防务,还屡次亲自潜入真阳、淮川等地刺探军情。

不过,徐怀在楚山、信阳广设乡司,对青衣岭以南、周桥、师溪河、淮源等地的民户反复梳理,对地方掌握远非早前大姓宗族时期能比。

仲长卿亲自带人潜入桐柏山之中,昼伏夜出,藏于山野林地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想要接触乡民刺探更详细的情报,却屡屡露出破绽,几次都无功而返。

当然了,这从另一方面也算是一种情报。

岳海楼在移师陈州之前,主要精力还是放在对襄城的进攻筹备上,还没有精力兼顾太多,这时候听仲长卿说及这段时间对淮川、楚山等地的调查,点头赞道:“长卿在此,总是能将工作做得很细,我也总是放心的!”

“徐怀这厮不是好用险计吗,怎么现在变成缩头乌龟了?”冯世兆挠着长满络腮胡子的脸颊,不解的问道。

“楚山将拳头捏回去,其实更难对付!”仲长卿说道。

“是啊,杨麟善治军,律己治军皆严,将吏咸服,是个劲敌,但他将兵马分守西平、召陵、上蔡等城,兵力部署、调动一目了然。我们渡过颍水、进逼汝水,杨麟倘若出兵,我们列阵应战就是,或胜或败,无需思虑太多,”

岳海楼蹙着眉头,说道,

“却是楚山,看精锐兵马不多,但都缩在内线,在真阳、确山、新蔡等城仅三五百兵马驻防,一副随时会放弃掉的样子,我们就很难捉住楚山的七寸。而且我们要强攻两翼杨麟部或刘献部,也永远都搞不清楚什么时候徐怀会将刀子捅过来!”

岳海楼再自信,也绝不可能认为徐怀将真正的防线收缩到青衣岭一线,是因为怯战。

徐怀真要是怯战之人,会怂恿赵湍去守巩县,会在强袭清泉沟寨杀曹师利一个措手不及?

徐怀真要是怯战之人,会率部千里奔袭太原,以三五千兵马杀得岚州、太原、忻州千疮百孔,杀得曹家痛不欲生,还在太原城北尽歼云州汉军?

岳海楼心里很清楚,二皇子兀鲁烈会用他执领汴梁降军,有相当大的因素是真正重视起徐怀这个急速崛起的对手了。

而此时赤扈主力难以兼顾南线战事,在诸多汉将之中,却是他对徐怀、对河淮乃至残越的形势最为了解。

岳海楼心知他真要大意轻敌了,曹师利的下场就将是他的覆辙。

“楚山既然将蛇头缩藏起来,叫人难以琢磨,有什么办法将他们引出来?徐怀用兵,其速且诡,倘若不把其蛇头七寸引出来,总不至于真要去强攻青衣岭或强渡淮水?”孟介皱着眉头问道。

冯世兆、孟介、蒋昭德等人,当初在蔡府都是与郭曹龄、董其锋同一级数的人物,冯世兆乃当世少有的悍勇,而孟介善谋,文武双全。

他们比郭曹龄、董其锋幸运,追随岳海楼投附赤扈人,得以在战场上展示治军之能,此时皆授行军千户。

赤扈军制较为简单,行军万户就已经是绝对的大将级人物,行军万户之上设都元帅府,总揽一个方向上的军政事务。

二皇子兀鲁烈兼领镇南军都元帅府,其麾下除了副都元帅那颜木赤外,其他诸将最高将衔都是行军万户。

岳海楼虽然得授大楚王国枢密使,除本部两万精锐外,数月来还得以从汴梁降军之中收编四万兵勇,但他在赤扈王帐麾下的将衔,依旧只是行军万户,还没有资格开都元帅府。

当然了,岳海楼这次倘若能撕开残越的淮上防线,攻陷南阳、襄阳,差不多就有这个资格了。

冯世兆、孟介等人到时候自有跻身大将的资格,但他们并非蠢货,不会贪婪的在形势未明之际,就仓促出兵去强攻徐怀苦心经营的青衣岭。

李处林、阴超率数万兵马,强攻太原一年未克,最终眼睁睁看着太原军民叫徐怀率部奔袭救走——这足以证明在守军意志坚定、储备充沛,想要强攻一座依山而建、体系严密的城垒,会有多艰难。

而徐怀花费那么大的代价,在一年多时间里建造青衣岭营城,可以看得出他早在赤扈大军第一次南侵时,就已经预料到此刻的形势。

这样的人物,冯世兆、孟介他们敢轻视?



第九十九章 凿穿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战第二百六十七章残都第十五章 大营第一百九十七章 惊蛇第一百五十三章 败局已定第一百五十九章 忧心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一百零七章 韩圭第二百一十三章 击溃第一百七十三章 劝亲第一百八十章 棋子第九章 驰援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一百七十三章 襄阳第一百四十八章 点拨第一百四十四章 杀人放火招安事第七十三章 澜起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图第二百一十二章 夺滩第一百九十章 脱钩第八十六章 西华残阳第四章 徐徐图之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岗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一百七十八章 残局第三十二章 撤军第八十九章 最后时刻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见第二百七十一章 别无选择第一百一十一章 狭路第二百零七章 进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七十六章 凿穿第三十六章 时不待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竖子成名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进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骁诸将第七十六章 州衙第一百九十三章 晨雾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一百一十一章 以刚克刚第八十四章 宣武残卒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一百五十九章 忧心第二百三十一章 围敌阻援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六十五章 契丹骑兵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战第四十一章 秋虫蚂蚱岂小觑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营第三十二章 援师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来第四十三章 南迁之议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一百三十六章 哗变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斋舍第十五章 恭喜大当家第一百九十四章 继统第一百五十三章 败局已定第一百零二章 不归第一百二十九章 试射第五十一章 边锋第二百二十五章 进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故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进第一百零一章 殿议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八十章 牵挂第八十三章 铁桥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十五章 登城第六十六章 斩将第一百零三章 风雨茅津渡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还第一百四十三章 对策第一百五十章 目标第一百零八章 狩猎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一百一十一章 以刚克刚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三十四章 泸水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十六章 京襄第八十五章 撤离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七十五章 古渡第二百四十八章 高原第一百七十一章 会合第一百五十六章 浅攻进筑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
第九十九章 凿穿第四十四章 算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战第二百六十七章残都第十五章 大营第一百九十七章 惊蛇第一百五十三章 败局已定第一百五十九章 忧心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一百零七章 韩圭第二百一十三章 击溃第一百七十三章 劝亲第一百八十章 棋子第九章 驰援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一百七十三章 襄阳第一百四十八章 点拨第一百四十四章 杀人放火招安事第七十三章 澜起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图第二百一十二章 夺滩第一百九十章 脱钩第八十六章 西华残阳第四章 徐徐图之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岗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一百七十八章 残局第三十二章 撤军第八十九章 最后时刻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见第二百七十一章 别无选择第一百一十一章 狭路第二百零七章 进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七十六章 凿穿第三十六章 时不待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竖子成名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进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骁诸将第七十六章 州衙第一百九十三章 晨雾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一百一十一章 以刚克刚第八十四章 宣武残卒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一百五十九章 忧心第二百三十一章 围敌阻援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六十五章 契丹骑兵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战第四十一章 秋虫蚂蚱岂小觑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营第三十二章 援师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来第四十三章 南迁之议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一百三十六章 哗变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五十七章 密策中出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斋舍第十五章 恭喜大当家第一百九十四章 继统第一百五十三章 败局已定第一百零二章 不归第一百二十九章 试射第五十一章 边锋第二百二十五章 进城第一百二十五章 故人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进第一百零一章 殿议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八十章 牵挂第八十三章 铁桥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十五章 登城第六十六章 斩将第一百零三章 风雨茅津渡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还第一百四十三章 对策第一百五十章 目标第一百零八章 狩猎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一百一十一章 以刚克刚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三十四章 泸水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十六章 京襄第八十五章 撤离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七十五章 古渡第二百四十八章 高原第一百七十一章 会合第一百五十六章 浅攻进筑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