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战

淮水以北的蔡州、许州、陈州、颍州,作为大越京畿西南四州,“四渎八流”之二的汝水、颍水贯穿其间。

汝水、颍水,源出嵩山、伏牛山,大体从西北往东南平行斜向流淌,分别从淮川、颍上境内汇入淮河。

这两条水系,特别是主源于伏牛山东北麓的汝水,从西往东再折往东南的流向,基本上勾勒出淮上防线的大体轮廓。

河洛行营驻守的襄城,位于汝水上游北岸;左骁胜军刘衍所部驻守汝水上游南岸的叶县、舞阳;舞阳以东,召陵、西平、上蔡三城,都位于汝水南岸,乃是右骁胜军杨麟所部防区;上蔡南部的确山、东南的新蔡,属于天雄军即便楚山行营的防线;而淮川位于汝水入淮口,乃刘献率宣威军主力驻守。

理论上,这一防线应有一军统揽守御之事。

奈何左右骁胜军、天雄军以及宣威军都没有足够的实力守御汝水,也没有一人能有足够的威望,将左右骁胜军、天雄军及宣威军节制于一人之帐前听用。

淅淅沥沥的雨水,自晨时就下个不停,杨麟站在古渡前的风雨亭中,眺望不远的浩荡河水出神。

一艘排桨战船顶着汹涌的波浪,从北岸驶来,三名骑士站在战船,紧紧牵住身边的战马。

排桨战船仅有三丈余长,两侧各架有六只长桨破浪划水,所剩空间很有限,三名骑士牵战马上船已有几分拥挤,这时候风浪又大,水流湍急,马匹稍稍受惊,就可能船覆人亡。

披雨蓑站在南岸雨中的百余骑兵,看到这一幕,也暗暗为渡河的骑士捏一把汗,所幸很快顺利靠上渡口已经被水淹没的码头,三名骑士牵马下船,涉水往风雨亭这边赶来。

“他妈妈的,这鬼天气真是邪门,商水境内滴雨未落,临汝水却如瓢泼——”髯须骑士走到风雨亭前,将水淋淋的雨蓑解下,里面的衣甲也基本湿透了,但此时节天气炎热起来,除了衣甲裹身上妨碍走动外,也没有其他什么不便,从侍卫手里接过汗巾,将脸上的水渍擦去,才跟杨麟拱手行礼,说道,

“将军,岳海楼那厮确是已到陈州——除开许州敌军主力转往陈州,还有大量兵马经鄢陵等地往南转移,看来他们真的要在汝水两岸大动干戈了。楚山那边怎么说?”

“派人去楚山报过信了,楚山以为此时汝颍水势极大,岳海楼要兴兵越过颍水、汝水南下,也要等到汛季过去!”杨麟身旁一名青衣文吏接过话荐说道。

“汝、蔡入夏虽然暴雨频繁,但雨季也短,指不定哪天就过去了。岳海楼在许州就强征一批舟船,一旦颍河水势平援,其部渡水南下也快!”髯须汉子蹙着眉头问道,“宣威军那边呢?”

汝水、颍水发源于伏牛山、嵩山东部山岭之间。

伏牛山、嵩山东部多雄山崇峻,入夏之后暴雨极频,使得汝水、颍水虽然仅是淮河北岸的支流,但入夏之后的水患,却要比淮河上游正源要严重、频繁得多。

不过汝、颍两水的汛期除了汛季短之外,上游地形落差大,水泄极快,上游山区没有暴雨,河流很快就会恢复平静,利于大军渡河南下!

“刘经略麾下诸将,却颇有跃跃欲试之志,倘若他们能从淮川出兵,北进沈丘、泰和,却是能牵制陈州之敌!”青衣文士说道。

“岳海楼此厮所部皆降兵降将,倘若宣武军从淮川北上牵制一部分敌军,我们完全可以联手刘衍,进入汝水北岸狠狠打他娘的!”髯须汉子锤拳说道。

赤扈人两次南侵,最终汴梁可以说是不战而陷,十数万京畿禁军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作用,而京畿禁军一直以来也有冗兵、上下贪鄙、军纪涣散等的弊端,但京畿禁军并非完全不能战,也并非完全就没有善战武勇之将。

事实上,大越立朝以来,一直都极注重京畿禁军的检选。

京畿禁军不仅每隔三五年,会将军中的老弱病残淘汰到厢军之中,从诸驻泊禁军严格挑选健锐补足缺额,保证全军有着较高素质的兵卒外,还极注重从边州选拔有作战经验的将领。

杨麟、韩时良等人都是出身西军,且战功卓著,才调到中枢三衙任将。

杨麟在京畿禁军任都指挥使,麾下指挥使、都将,也差不多超过半数,要么是从边州选拔、立有战功的军将武吏,要么就是从小受到良好军事教育、武艺过人的将门子弟。

而杨麟其人调入京中,除了个人没有沾染诸多不良风气,严格约束子侄外,治理其部也军纪严明、操练不缀。

也因此胡楷调任蔡州防御使时,才将杨麟所部从京畿调出。

杨麟率部随胡楷到蔡州之后,就紧急征募乡兵寨勇扩编兵马,除开日常操练不缀,兵甲军械齐备外,赤扈人第一次南侵时,蔡州军也积极进入许州北部、东部地区,积极牵制敌军,也打了不少遭遇战。

更是有一部人马在杨麟长子杨祁业的率领下,参与巩县守御、驰援沁水、奔袭太原等战,立下卓越功勋。

当然了,两年多来蔡州军所立战绩远不及楚山那么炫耀,迄今整编成右骁胜军,势头又被天雄军(楚山)完全遮盖之势,诸将也甚为遗憾就是了。

面前岳海楼所率伪楚军主力从许州东进雄踞颖水中游的陈州,大有渡过颍水、汝水,直入汝水南岸之势,右骁胜军诸将也有些跃跃欲试,甚至更愿意联手左骁胜军刘衍部及宣威军刘献所部,在汝水与颍水之间的斜长区域,与随时可能南下的伪楚军打上一场。

岳海楼当年在西军也非普通人物,但不敢怎么说,其麾下所统领的数万兵马,绝大多数都是从河东、河北以及河淮等地所收编的降军,甚至有近一半都是汴梁陷落后所投降的京畿禁军。

右骁胜军诸将可不觉得对岳海楼所率伪楚军有避战的必要,他们还丢不起这脸;他们甚至都不希望楚山参战,以免又叫楚山夺得所有的风头……

…………

…………

陈州守军不战而降,城墙形制完好,岳海楼站在城墙之上,眺望入夏后浩浩荡荡的颖河。

颖水西出嵩山东南岭,经许州东下,于陈州北接从荥阳而来的浪荡水,折向东南,于颍上境内而入淮河。

浪荡水又名濉水,春秋时魏国于荥阳开渠,引黄河之水南下。

此渠古名鸿沟,又名浪荡渠。

自此淮河通过颍水、浪荡水与黄河相通,自凿通之日,便是中原最为重要的漕运河道,隋唐之时最为鼎盛。

大越定都于汴梁,颍水-浪荡水的地位才被汴水超越,但也一直以为是东南财赋北上汴梁、西进洛陕的重要支路。

陈州于浪荡水交会颍水之处建城,战略地位自然突出。

赤扈大军南下以来,岳海楼立功最著,受命出任大楚王国枢密使,统领汴梁兵马。

陈州位居颍水之中,待浪荡渠修缮复通之后,可通往郑州荥阳,又能经通济渠西段进汴梁;渡过颍水,则南入蔡州,而沿颖水入淮河,则可以东击寿春。

攻得汴梁之后,二皇子镇南王兀鲁烈最初是希望从襄城、虎牢、平陆三路发起攻势,以雷霆之势攻陷洛阳。

四月中下旬,曹师雄、萧干率先进逼平陆、虎牢城下,发现郑怀忠所部兵马守御平陆、虎牢意志颇为坚决,非短时间能够攻下。

岳海楼他也不想冒着侧翼暴露的危险,强攻襄城,同时他希望能有更大的作为,遂上书兀鲁烈,请求弃襄城不攻,率师移驻陈州。

景王赵湍在襄阳登基,而率部奔袭太原,杀得岚忻并代等地一塌糊涂的楚山兵马,也彻底引起赤扈人的重点关注。

镇南王兀鲁烈最终同意岳海楼的请求,使之兼领陈州、许州、颍州节度使,以陈州为基地,防止残越在汝水以南地区建立坚固的防线……



第一百零七章 驰援第四章 望山津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岗第八十一章酒宴第二百二十五章 进城第五十二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第九十四章 美人与谋第一百二十三章 兵力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龙第一百八十六章 军议(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七章 撤离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击第二百七十五章 禅让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九十五章 苦心磨傲气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军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策第一百五十六章 进城第五章 恶缘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行第三十七章 假痴不癫第一百章 人心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戏靠演技第九十三章 红白乡营立第六十二章 归去第七十二章 拦截之地第一百四十六章 残敌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十二章 其人之道第七十五章 古渡第一百三十四章 乱战第七十二章 旧人相逢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战第一百四十三章 对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八十八章 敌意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一百一十二章 物有其质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脸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将第四十章 水轮风箱第一百五十章 旧卒第一百零四章 兵败第一百零四章 暗夜谋族兵第一百八十九章 归途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策第二十章 再访悦红楼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一百二十七章 长亭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敌第八十二章 杀人算赏钱第一百六十三章 隐秘真相第一百零一章 赏功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一百三十二章 将陨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第四十八章 小雀岗第二百章 议事第八十四章 对策第三十二章 撤军第一百二十五章信使第七十四章 父命难违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兵之计第六十八章 奇袭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三十六章 潜流第二十章 问策第一百八十五章 开端即尾声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贵送上门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六十六章 黑锅你来背第一百六十八章 张目第一百八十七章 纵虎归山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紧逼第一百六十八章 张目第三十六章 统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五十二章 踏营第一百四十章 恶讯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远第一百四十四章 杀人放火招安事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义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帅府第二百二十四章 北上第三章 进剿招讨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计第一百六十四章 侨置第一百三十一章 殿议第二章 屠城第一百零七章 归去第一百三十一章 难行第一百九十五章 夺寨第十七章 换血第二百一十五章 圣意
第一百零七章 驰援第四章 望山津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岗第八十一章酒宴第二百二十五章 进城第五十二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第九十四章 美人与谋第一百二十三章 兵力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龙第一百八十六章 军议(二)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七章 撤离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击第二百七十五章 禅让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九十五章 苦心磨傲气第一百八十七章 行军第一百九十九章 定策第一百五十六章 进城第五章 恶缘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行第三十七章 假痴不癫第一百章 人心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戏靠演技第九十三章 红白乡营立第六十二章 归去第七十二章 拦截之地第一百四十六章 残敌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十二章 其人之道第七十五章 古渡第一百三十四章 乱战第七十二章 旧人相逢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战第一百四十三章 对策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一百七十一章 南蔡第八十八章 敌意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一百一十二章 物有其质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脸人第一百三十九章 老将第四十章 水轮风箱第一百五十章 旧卒第一百零四章 兵败第一百零四章 暗夜谋族兵第一百八十九章 归途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策第二十章 再访悦红楼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一百二十七章 长亭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敌第八十二章 杀人算赏钱第一百六十三章 隐秘真相第一百零一章 赏功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一百三十二章 将陨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第四十八章 小雀岗第二百章 议事第八十四章 对策第三十二章 撤军第一百二十五章信使第七十四章 父命难违第一百五十六章 借兵之计第六十八章 奇袭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三十六章 潜流第二十章 问策第一百八十五章 开端即尾声第一百四十三章 富贵送上门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六十六章 黑锅你来背第一百六十八章 张目第一百八十七章 纵虎归山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紧逼第一百六十八章 张目第三十六章 统兵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五十二章 踏营第一百四十章 恶讯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远第一百四十四章 杀人放火招安事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义第一百五十一章 元帅府第二百二十四章 北上第三章 进剿招讨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计第一百六十四章 侨置第一百三十一章 殿议第二章 屠城第一百零七章 归去第一百三十一章 难行第一百九十五章 夺寨第十七章 换血第二百一十五章 圣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