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战

“你们怕损兵折将,不愿强攻坚城,来找我赤扈借兵,有没有想过我赤扈将卒也是血肉之躯,而长年征战,比大越将卒更是疲弊不堪?就算是如此,汗王犹信守盟誓,欣然出兵相助尔等强攻大同。我们坚持胜者掠其城,也仅仅是为我浴血奋战的赤扈将卒所讨,作为他们奋勇杀敌的报偿。昨日一夜,我赤扈有数百健儿战死北城内外,我们有皱过一下眉头没有?我们没有,我们想的是既然立下盟约,我们便是皮绽肉破、即便骨烂肠穿,也要誓守盟约到底;即便战死在城前,我们也能拿敌人的血与头颅,掠其妻儿,以便让魂灵能安然归于长生天的怀抱。我们却怎么不曾想到,你们南朝人竟然是如此的卑鄙不堪,私纳降叛不说,还公然撕毁盟约,大举进城,抢夺我赤扈人应得的赏赐。郭仲熊,扪心自问,要不是我赤扈健儿浴血奋杀,要不是我赤扈健儿势如破竹杀入城中,李处林会向你们投降,会叫你们捞到这便宜?你们为何要在事前约定各自攻城的时间,你现在还需要解释吗?你现在过来,要我息怒,那你走去大帐之外,问问我将头颅别在腰间厮杀的赤扈健儿,他们愿不愿意息怒?”

那颜木赤声音嘶哑,仿佛一头苍老而残忍的狼,朝着郭仲熊嘶吼起来,

“郭郎君,老夫敬你是个胆气的人,绝不为难你,我赤扈人还不屑在两军交战前斩来使。请你回去叫刘世中做好两军开战准备,只待汗王令旨下来,我便会派人将战书送上,休要怨我赤扈不宣而战!”

“……”郭仲熊见帅帐里诸多赤扈将吏,皆咬牙切齿盯看过来,他直觉眼前一阵阵发黑,脸容惨白,汗流浃背。

他到赤扈帅帐之前,以为赤扈人即便对伐燕军提前进城再愤怒,都应该有谈的余地,大不了他们下令将前期进城的兵马都撤回来。

他却怎么都不想到赤扈人竟然丝毫不给转圜的余地,准备对伐燕军直接开战?!

“来人,将郭郎君请将出去!”那颜木赤一声令下,数名五大三粗的赤扈披甲悍卒走进来,粗鲁的拽住郭仲熊的胳膊,将他拖出帅帐,直接扔到外面的雪地里。

“郭郎君,这是怎么回事?”朱孝通等人作为扈随,没有资格进帅帐见木赤等赤扈将吏,这时候看到郭仲熊被粗鲁的推出来,忙上前将他搀扶起来,惊惶问道。

“赤扈要宣战了!”郭仲熊失魂落魄的说道。

“怎么可能?”朱孝通难以置信的尖叫问道。

“呜呜呜……”

帅帐外围突然吹呼牛角号,一阵阵呼叫声从号角响声处此起伏彼的响起来。

这时候那颜木赤等人从帅帐走出,欣喜道:“宗王过来了!”

郭仲熊被赤扈甲卒推搡着退到帅帐左翼,这时候看到百余甲骑簇拥着一名中年人朝这边驰来。中年人与那颜木赤见面后,没有直接进帅帐,朝郭仲熊这边望了几眼,也没有理会他们,而是让帅帐附近上千名赤扈将卒都聚拢到跟前,语调激烈的用赤扈语朝他们诉说什么。

即便没有通译翻译,但从赤扈兵卒那激动的神色以及怒气冲冲朝他们盯看过来的眼神里,郭仲熊也能猜到乞翰.兀鲁烈在说些什么。

…………

…………

赤扈人晡时过后就多次异常调动,刘世中多次遣人过去交涉,都被驱赶回来,他与蔡元攸无法再安坐中军大帐,登上更方便眺望全局的南城门楼,直到午时才等到郭仲熊出使赤扈帅帐归来,他们迫不及待将郭仲熊接到城楼上,问道:

“赤扈人到底吃错了什么药,他们的右军大营兵马为何都集结到东岐坡,他们想干什么!”

郭仲熊还是从赤扈人控制的北城门进城,然后穿过大同城到南城门来跟刘世中、蔡元攸他们会合,还不清楚赤扈兵马调动的情况。

听刘世中这么说,他朝大同城东南方向眺望过去。

东南方向约十一二里外,有一座约三四十丈高、约两三里绵延的坡岗,静卧在恢河北岸的河谷之中。

与大同城外围的高峻山岳相比,这座坡岗实在算不了什么,但大同城往恢河方向四十余里的河谷地形里,东岐坡是唯一的隆起地形。

东岐坡此时被成千上万的赤扈骑兵占据,仿佛一片阴沉的黑云,将那土地覆盖住——毫不疑问的,倘若伐燕军此时试图放弃大同,撤往恢河南岸,这支赤扈骑兵一定会毫不留情的从侧翼发动铁血冲锋。

“到底怎么回事,郭郎君,你倒是说句话啊?”田志甄看郭仲熊脸色苍白的怔立在那里,推了他的肩头一把,惶急问道。

“赤扈人说我们言而无信,要撕毁盟约,对我们宣战!”郭仲熊看向刘世中、蔡元攸说道。

“怎么可能?”蔡元攸一阵晕眩,颤声问道。

“是不是赤扈人提出条件比较苛刻,郭郎君以为难以满足,与他们争执起来,他们这是摆开架势要吓唬一下我们?”刘世中还抱着最后一丝幻想,惶急抓住郭仲熊的肩膀问道。

“刘令公,少相,到这一刻你们还看不出来吗?赤扈是有一些人在占领临潢、大定、辽阳后,掠夺太多的财货、牲口及奴婢,心满意足,不想再对我朝开战,但赤扈同样有很多的人不满足于此,所以他们需要一个借口,说服他们的汗王,说所有的赤扈将卒都举起兵戈朝我们杀过来——刘令公、少相没有转圜余地了,下令准备接战吧!”郭仲熊只恨自己醒悟得太晚,只希望现在亡羊补牢,犹为晚矣。

“不可能的,再派人去见那颜术赤,一定还有转圜的余地!”蔡元攸喃喃道。

刘世中虽然这一刻也是魂飞魄散,但叫人搀扶坐到城楼门前的石阶上,歇过一阵气后,还能勉强镇定下来,与刘衍、陈渊等人说道:“速叫右军、后军做好准备,在右翼多准备拒马、鹿马,以防赤扈骑兵随时会撕毁盟约冲杀过来……”

…………

…………

赤扈人最初集结于大青山(阴山)东麓的兵马也就两万多一点,刘世中、蔡元攸向赤扈借兵攻打大同城,这两万多兵马则在赤扈镇南副都元帅那颜术赤的率领下,从武周山东北麓的缺口南下,杀到大同城下扎营。

徐怀他们最初以为赤扈人会趁刘世中、蔡元攸他们不备,用两万精锐兵马对进入恢河北岸的伐燕军主力发动突袭,但事实与他们预测的并不完全一样。

伐燕军接受西京都统李处林投降后,两厢兵马提前从南城门进城后,赤扈人勃然大怒,在城中发生几次小规模冲突后,就将攻城兵马都撤回到北城兵门附近,然后将一万骑兵集结到大同东南翼的东岐坡,窥视伐燕军主力南撤的侧翼,令刘世中、蔡元攸等人不敢仓促南撤,又寄望与赤扈人能有斡旋的余地。

即便赤扈人新册封镇南王乞翰.兀鲁烈在这时候已经进入其在大同城北的大营,也没有立时动用两万精锐骑兵发动进攻,而是将一支又一支的赤扈兵马从阴山往东到大定府之间的地区,往大同这边集结过来。

从阴山往东到大定府之间,乃是赤扈宗王乞翰.兀鲁烈的封地,在短短四五天内就有近三万骑兵新集结到大同来,就足以证明兀鲁烈对南侵已然做好充足的准备。

不过,徐怀不确定兀鲁烈是为了让其他宗王有更充足的动员时间,还是说赤扈王帐内部对南侵存在争议,兀鲁烈所部五万精锐兵马都集结到大同附近后,可以说已经牢牢掌握住战场主动权,但并没有立时就对恢河北岸的伐燕军主力发动进攻。

这并非徐怀所乐意见到的局面:一方面赤扈内部正在进行更大规模的动员,大越却寄望于和平斡旋,防御部署也极其笨拙,坐看伐燕军主力往朔州方向撤离、渡过恢河撤往应州的通道被赤扈骑兵封堵,也不敢有积极作为;另一方面徐怀也深深知道,在大同战场上,赤扈人准备得越充分,也意味战事一旦暴发,伐燕军将被歼灭越发彻底。

他之前希望宣武、骁胜两军能有大量的逃卒在被击溃后逃入四周的山野,很可能会落空。

对赤扈人明明兵勇将强,用兵却又如此持重、无隙可击,徐怀也是毫无脾气,甚至被迫将更多的人员提前撤往西山,生怕哪一天夜里,数以千计的赤扈骑兵会在不知不觉间就将朔州围死。

而刘世中、蔡元攸一方面不敢担下主动开启兵衅的责任,不敢断然派兵进攻北城门,另一方面又不敢在侧翼受威胁的情况下果断率部南撤。

他们见遣使斡旋无门,除了将伐燕军主力部署大同内城、南城门及及城外四座大营进行防御外,下令调忻州、太原以及岚州等地的兵马往雁门、应州方向集结,预防最坏的局面发生。

这时候不要说曹师雄按兵不动了,以往有心想投蔡系的文横岳、阴超二人,看北面的局势越发紧张,也只敢各派少量兵马去加强雁门的防御……

第三十七章 南阳第二百零七章 归京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一百九十一章 秘策第十九章 知谋无良策第六十二章 毡衣第四十五章 临战第八十九章 奉旨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八十章 观敌第十五章 登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围困第一百七十章 诱饵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见第三十六章 时不待人第二十二章 风月渡河第十五章 制司第一百九十三章 晨雾第二百章 议事第四十七章 破山第九十八章 夺军之谋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一百二十八章 缘由第五十四章 相疑难相知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来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第六十七章 搓纺第三十八章 定策第四十章 越宫晓月第二十七章 决定第一百八十五章 军议第十二章 无事也无非第二百七十一章 别无选择第十六章 援至第一百六十二章 胜利第二百二十五章 进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忧心第六十一章 意许无遗诺第三十八章 杀羊屠狗男儿事第一百四十六章 残敌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涂鬼第十四章 又见悦红楼第六十七章 搓纺第二百二十三章 软肋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十四章 促降第七十五章 古渡第九十六章 放归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三章 未雨绸缪时第五十六章 庙堂远谋第三十六章 潜流第九十七章 诱饵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目标第五十八章 荐将第八十二章 必经之地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军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袭岢岚第一百二十五章信使第一百零六章 围猎第五十九章 败算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二百四十六章 译者布剌蛮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紧逼第二十章 旧吏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远第一百八十六章 军议(二)第九章 少年奸计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二十九章 吸引第二十章 问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计中计谋中谋第八十四章 有诈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四十一章 水力锻锤第七十四章 史轸归来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一十章 新甲第一百三十九章 缓战第二百七十四章 优礼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图之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城而战第一百三十章 将计第四十四章 请守第一百一十一章 帅旗第一百九十一章 撤离第七十二章 拦截之地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脸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一百六十九章 进宫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二百五十九章 长堤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二十八章 进退
第三十七章 南阳第二百零七章 归京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一百九十一章 秘策第十九章 知谋无良策第六十二章 毡衣第四十五章 临战第八十九章 奉旨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八十章 观敌第十五章 登城第二百一十五章 围困第一百七十章 诱饵第一百四十一章 相见第三十六章 时不待人第二十二章 风月渡河第十五章 制司第一百九十三章 晨雾第二百章 议事第四十七章 破山第九十八章 夺军之谋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一百二十八章 缘由第五十四章 相疑难相知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来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第六十七章 搓纺第三十八章 定策第四十章 越宫晓月第二十七章 决定第一百八十五章 军议第十二章 无事也无非第二百七十一章 别无选择第十六章 援至第一百六十二章 胜利第二百二十五章 进城第一百五十九章 忧心第六十一章 意许无遗诺第三十八章 杀羊屠狗男儿事第一百四十六章 残敌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涂鬼第十四章 又见悦红楼第六十七章 搓纺第二百二十三章 软肋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十四章 促降第七十五章 古渡第九十六章 放归第七十九章 信函第三章 未雨绸缪时第五十六章 庙堂远谋第三十六章 潜流第九十七章 诱饵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目标第五十八章 荐将第八十二章 必经之地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军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袭岢岚第一百二十五章信使第一百零六章 围猎第五十九章 败算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二百四十六章 译者布剌蛮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紧逼第二十章 旧吏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远第一百八十六章 军议(二)第九章 少年奸计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二十九章 吸引第二十章 问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计中计谋中谋第八十四章 有诈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四十一章 水力锻锤第七十四章 史轸归来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一十章 新甲第一百三十九章 缓战第二百七十四章 优礼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图之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城而战第一百三十章 将计第四十四章 请守第一百一十一章 帅旗第一百九十一章 撤离第七十二章 拦截之地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脸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八十二章 入京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一百六十九章 进宫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二百五十九章 长堤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二十八章 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