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 进宫

皇宫乃是在一座道观及原江东经略使府的基础上稍加改建而成——建继帝平时接见臣僚、署理公务的垂拱殿,原本是道观厢殿,比正而八经的宫殿,要低矮窄小得多,但院中有一株种植有三四百年的银杏树,此时最是枝繁叶茂之时,遮覆垂拱殿前不足半亩方圆的院子,荫凉一片。

“大树遮覆,是够荫凉了,但殿里却是因此太过阴暗了,白昼都需要点灯照明——父皇又事事节省,只许点油灯,不许点烛,徐侯,看我眼睛都被油灯薰得发红……”

走到垂拱殿前的古树下,缨云拿她粉嫩的拳头,捶打树身,抱怨起来银杏树太过茂密。

徐怀只是匆匆瞥了缨云似静潭深邃的明眸一眼,笑着说道:“殿下烦这古树,将这树伐了便是——还是说陛下不允,要徐怀代为奏请?”

“那可不行,”缨云又连忙说道,“虽说有诸多烦恼,但秋后一树金黄,有如大军尽着金甲,却是宫中难得的美景。比起伐树,缨云还不如唆使父皇在大殿前侧多开两个窗口……”

“大殿真要多开几个窗洞,那殿下可少不得要被朝臣数落啊,”徐怀说道,“舞阳有山民采乌桕子制烛,颇为物美价廉——宫里有缺,徐怀便叫人献上来……”

当世制烛,以膏烛、麻烛为主,但动物油脂所制的大烛,腥臭难闻,同时与麻烛,烛火昏暗,宫中以往所用的大烛,主要以蜜蜡、掺入种种高档香料制成,价格自然高昂。

不过,在舞阳南部,此时隶属于乌桕县的猎户山民,很早就采摘山里野生的乌桕树果实制烛,据说点燃后无色无味,烛火比蜜蜡还要明亮。

史轸得知这事后,下令乌桕县照此法制烛先送行营试用。

徐怀在楚山案头所用便是这种乌桕烛,感觉比蜜烛不差,更非时间存久就会有微微腥臭味的膏烛能比。

“你们在聊什么?”

建继帝一脸宠溺的抱着尚在襁褓之中的皇子,与小心翼翼跟在后面、生怕皇子摔着的郑贵妃,从垂拱殿里走出来,站在廊前,看向树下的徐怀、缨云问道。

“缨云殿下心疼陛下太过节省宫用,却叫油灯薰着眼睛,臣想到楚山有山民用乌桕子制烛,物美价廉,想着安排人进献些给陛下试用。”徐怀说道。

“缨云自幼锦衣玉食,却是现在身为公主了,却跟着我吃了不少苦,”建继帝笑道,“我却不觉得茶油灯薰着眼睛……”

“徐侯过来了——妾身来抱康儿,陛下与徐侯商议国事吧……”郑贵妃瞥望了徐怀一眼,从建继帝怀里将皇子抱了过去,就在数名宫宦、侍女小心翼翼的簇拥下往后面的宫室走去。

这时候两名官员从厢殿走过来,手里捧着簿册,身后还有宫侍端着砚墨,他们在给建继帝行过礼后,又对徐怀自承姓名、官职,二人却是隶属门下中书省、专门负责记录建继帝日常言行的起居郎。

大越立朝以来,官家身边设有史官记录起居之事,以防过失而示后王,是谓起居郎。

建继帝在襄阳城登基即位,当时很多事情都极混乱,官职缺失得厉害,也没有专人在建继帝身边记录起居之事,徐怀没想到迁都建邺,这方面的规制却先完备起来了。

建继帝早已经习惯身边有人记录一言一行,与徐怀坐在古树下的石桌前,旁若无人的说道:

“……我相信楚山军能独力藩护荆襄,年初才决意调神武军增援淮南——眼下虽然将虏兵从淮南驱逐出去,但虏兵犹贼心未灭,还在不断往徐宿集结兵马、物资,淮南还是一刻不能松懈,神武军这两年都没有办法回南阳去。对荆襄的防御,颇多大臣主张楚山军撤守南阳,无论是防守难度,还是钱粮物资消耗,都还要远远低于守外线!”

徐怀还很不习惯有人捧着纸砚笔墨坐在一旁记录下他与建邺帝的一言一行,而且这些注定会很快传入周鹤、高纯年等人的耳中,稍作沉吟,说道:

“楚山放弃汝蔡两州,撤到南阳,绵延六七百里的防线,骤然缩到武胜三关与方城隘口,防御难度是大为减少——不过,且不论微臣在楚山经营多年,也不论陛下他日想收复中原,从楚山出兵有诸多便利,单说楚山军收缩到南阳,虏兵只需驱使京西兵马与我们对峙便可,其河洛十万兵马无论是西进,还是与平燕宗王府军会合,南侵淮南,真是朝中大臣所乐见?或许是朝中有人觉得微臣此来建邺,会狮子大开口吧?”

“徐侯五月下旬上的奏书,确实将很多人吓坏了哩,”缨云坐一旁,说道,“淮南一役,集结战兵、守兵逾三十万,以逾十万伤亡,最终将虏兵驱逐出去,所耗钱粮不计其数,此时还没能算出相对准确的数字出来,但淮东、淮西分置守御,淮东置六万兵马,淮西置十万兵马,御营司已经估算出一个数字,每年额外拔付的钱饷不低于一千万贯,精粮一百二十万石,此外柴草由诸营自筹。御营司觉得淮东、淮西如此靡费是理所当然,而楚山独守荆襄之北,奏请钱粮之数,不足此数一半,他们却是吓坏了!”

两名起居郎有些迟疑的看向建邺帝,不知道要不要将缨云公主之言如实抄写下来。

建继帝却毫无介意的挥挥手,示意起居郎如实记录无碍,跟徐怀说道:“我也知道楚山要守住汝、蔡一线,战兵扩编到四万、守兵根据需要维持在三到六万人之间,已经极其省约了,但朝中的难处也确在‘钱粮’二字上。现在斩获淮南大捷,将臣都士气高涨,不觉得荆湖寇军是大患,但荆湖寇军一日不除,都会像无底洞般吞噬荆湖的钱粮,令中枢难调荆湖的钱粮支撑诸条防线的战事开支。”

徐怀这次到汉川后就被迫登岸避贼,然后就从黄州境内借道前来建邺,没有机会走进江汉平原更核心地区看一眼,但看到千汊浦附近入汛后水天茫茫的样子,也知道大越财赋对江淮及两浙地区依赖程度更大,对荆湖地区依赖要小得多,不是没有缘故的。

不过,荆湖地区冶理、开发,再比江淮地区差,也要远胜关陕;一直困于湖寇不能剿灭,也不是一回事。

徐怀看得出建继帝还是想尽快剿灭湖寇,但他也没有办法劝建继帝无需操之过急。

这次付出绝大牺牲守住淮南,局势还远远没到稳固、指日便能反攻收复中原的程度。

秦汉以降,中原历朝都倍受北方胡虏蛮族的侵凌,真正的和平时期其实非常的短暂。

赤扈骑兵的战斗力,不仅要比以往千余年历次南侵的胡虏蛮族更强大、更犀利,更令徐怀没有办法放宽心的,还是赤扈人有着比以往胡虏蛮族更完备、更有利于军事动员的军政建制。

后者意味着赤扈人具有更强的进攻韧性,绝不会因为一两次受挫,一两次被打退回淮河北岸,他们吞噬天下的野心与势头就会衰竭下来。

因此,尽快安定大越内部,将所有的人马、资源集中起来,抵御异族,直至最终收复中原,都应该成为朝野上下拼尽全力争取的核心目标。

然而洞庭湖寇成势的原因复杂,南下饥民规模太过庞大,地方又无力安置,徐怀也担心太操之过急,事情会适得其反。

虽说之前建继帝对小皇子及郑贵妃的宠溺,徐怀也看在眼里,但他实在不想介入这些漩涡中去,稍作沉吟,决定也不去试探周鹤、高纯年等人的心思,直接将他此行的目的和盘托出:

“微臣在汝蔡行事殊异,有手段也非同寻常,比如征没南逃士绅、民户的田宅,清退士绅、宗族私占的山谷滩地,就很受非议——一切全赖陛下庇护,才没有掀起波澜,但微臣也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从去年十月到今年四月,楚山士卒战死四千有余,重伤致残也有此数,但楚山实在是拿不出抚恤与赏功的钱粮来,甚至平日里的兵饷也有所不足。楚山现在还能维持将卒不懈怠,一方面是全军上下对朝廷忠心耿耿,感念陛下的恩义,誓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原为念,另一方面就是楚山拿这些征没的田地,作为赏功及抚恤,分发给将卒及家小。然而汝蔡两州,平川之地要么沦陷敌手,要么皆成淹地,山谷之间多崎岖不平,除开原住民户外,真正能拿用来赏功的田地太少,今年底就将耗尽。微臣这次途经汉川,看江汉之间洪涝成灾,饥民困于淹水受贼军蛊惑,啸闹滋事,心里就想,倘若能在这些不隶州县的水泽之地,招揽流民修筑垸水以御洪水,除了能消除地方动|乱隐患之外,还能得些田地分授有功之将卒以为赏功,并弥补军资之足……”

“你说的这个办法不错,你这两天找周鹤、高纯年商议,看能不能拟一个具体的条陈递过来……”建继帝说道。

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迟第二十章 问策第二十章 问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八十四章 对策第一百二十八章 缘由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敌第一百五十九章 忧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岂相易第十一章 袭寨第五十一章 边锋第十八章 悦红楼里说风情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计第一百二十八章 缘由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访第五十八章 风月交椅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击第一百零七章 归去第一百五十五章 双柳庄第五十六章 形势第三十三章 信里虚情真意第一百六十四章 进城第六十八章 传首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二章 避祸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营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斋舍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五十五章 破敌第三十章 西进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复第二百五十九章 长堤第八十七章 诱导第一百八十一章 传话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九十四章 美人与谋第三十六章 商团第八十七章 父子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谋第一百九十七章 惊蛇第一百八十二章 广武第三十二章 失守第七十六章 城楼火焰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三章 未雨绸缪时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六十九章 密会第三十章 西进第三十章 西进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击第一百七十六章 箕山窑第一百九十五章 夺寨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三章 难民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舆第一百五十八章 冲阵第二百一十二章 夺滩第九十九章 凿穿第一百四十七章 劝说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二百六十三章 沂州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军第二十六章 求援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岗第二十九章 吸引第四十章 监军使院第二十九章 吸引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救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营第一百零四章 附从第二百零一章 大势失去第七十二章 拦截之地第一百二十五章 故人第六十五章 风光各异第一百八十八章 渡河第一百四十五章 铁索横江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第三十一章 将计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一百一十一章 狭路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缓第九章 驰援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十六章 京襄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一百一十七章 敌意难揣第一百一十八章 为难自己第一百二十八章 胜负总有时第二百六十六章 尽歼第二百一十六章 潜伏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一百七十五章 传捷第七十章 名实相副第一百三十一章 难行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进
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迟第二十章 问策第二十章 问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八十四章 对策第一百二十八章 缘由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一百一十六章 劣局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敌第一百五十九章 忧心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岂相易第十一章 袭寨第五十一章 边锋第十八章 悦红楼里说风情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计第一百二十八章 缘由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访第五十八章 风月交椅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击第一百零七章 归去第一百五十五章 双柳庄第五十六章 形势第三十三章 信里虚情真意第一百六十四章 进城第六十八章 传首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二章 避祸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营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斋舍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五十五章 破敌第三十章 西进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复第二百五十九章 长堤第八十七章 诱导第一百八十一章 传话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九十四章 美人与谋第三十六章 商团第八十七章 父子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谋第一百九十七章 惊蛇第一百八十二章 广武第三十二章 失守第七十六章 城楼火焰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三章 未雨绸缪时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六十九章 密会第三十章 西进第三十章 西进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击第一百七十六章 箕山窑第一百九十五章 夺寨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三章 难民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舆第一百五十八章 冲阵第二百一十二章 夺滩第九十九章 凿穿第一百四十七章 劝说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二百六十三章 沂州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军第二十六章 求援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岗第二十九章 吸引第四十章 监军使院第二十九章 吸引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救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营第一百零四章 附从第二百零一章 大势失去第七十二章 拦截之地第一百二十五章 故人第六十五章 风光各异第一百八十八章 渡河第一百四十五章 铁索横江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第三十一章 将计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一百一十一章 狭路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缓第九章 驰援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十六章 京襄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一百一十七章 敌意难揣第一百一十八章 为难自己第一百二十八章 胜负总有时第二百六十六章 尽歼第二百一十六章 潜伏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一百七十五章 传捷第七十章 名实相副第一百三十一章 难行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