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复

在场大多数人都不知道王番秘使赤扈之事,一直以来都以为王萱父母双亡,与王禀祖孙俩相依为命,却没有想到在这时不仅传来王番活着的消息,竟然还来到岚州。

当然,苏老常除了替王禀、王萱祖孙二人感到高兴外,还注意到一个关键信息,那就是王番这次是奉旨来岚州任事。

苏老常家道虽说中落了,但他毕竟是官宦家出身,他年轻时也有志科举,对当朝故事还是相当了解的。

之前王禀谏阻伐燕之事,触怒当今圣上,以不恭之罪先贬唐州,再贬岚州,普通人可能不清楚什么,但苏老常心里很清楚,只要以蔡铤为首的主战派不失势,王禀几乎是不可能东山再起、再回中枢的。

然而谁又能想到,会有今天的变数呢?

王番秘使赤扈六年之久,期间一直都无音信,那定然是途中出了什么意外,而他两个月前又能与赤扈秘使抵达汴京,说明王番费尽千辛万苦,最终还是抵达赤扈人的王帐,完成秘使赤扈的任务。

即便王番是在双方已经敲定联兵伐燕之事后才抵达赤扈人的王廷,看上去没有什么实际的功劳,但他历经千辛万苦,甚至可以说是历经劫难走这一遭,这番苦劳却不是谁能否认的。

甚至在以儒家忠孝立国的大越,这更显然得弥足珍贵。

人的情感又往往是互通的。

王禀当初谏阻联兵伐燕,也是忧唇亡齿寒之祸,甚至为探明赤扈人的底细,不顾凶险举荐自己的长子王番秘使赤扈,又历经这样的艰辛跟劫难,才得回汴京。

不要说蔡铤等主战派朝臣了,即便当今圣上,倘若还对王禀当初谏阻时说了一些不那么客气的话怀恨在心,也将难逃一个昏聩苛责的评价。

苏老常觉得这时候不再是王禀能不能起复的事了,而是何时起复,以及起复到什么位子上的事。

苏老常看王禀、卢雄身边除了王孔外,还有一名脸容枯峻、身形削瘦的汉子是陌生面孔,猜他应该就是王番差使到石场报信之人。

这会儿他也不方便直接追问王番到岚州到底是得了什么差遣,只是跟徐怀说道:

“如此大喜之事,徐怀你当护送王禀相公、萱小姐前往岢岚城与大公子见面!”

王禀与卢雄中途绕道来铸锋山庄,除了要接上王萱外,也是来邀徐怀同行。

王番在这个节骨眼上奉旨到岚州任事,忙碌到无暇赶往岚州石场见他受尽委屈的老父亲,必然是跟此时已经进入紧锣密鼓节奏的伐燕战事有关。

徐怀以往说了很多话,王禀未必都能听进去,但有一点是被徐怀说到心坎里,那就是王禀还真不放心将伐燕大计,悉数交给蔡铤这些掺杂太多私欲的人手里操|弄。

以往岚州这边郭仲熊、岳海楼一明一暗筹措伐燕战事,他们再忧心如焚,却没有资格置喙;之前为了将五百囚卒编入厢军,也是搞出那么大的动静才得手。

但是,他们却没有想到王番竟然能死里逃生、完成秘使任务回来,也没有想到王番还奉旨来岚州任事。

见王禀、王萱都有些迫不及待要即刻赶往岢岚城,徐怀跟苏老常说道:“苏老爹,你留在山庄,我们陪王禀相公走一遭!”

虽说当世男女之防不甚严密,柳琼儿到底不好意思在王禀、卢雄面前与徐怀共乘一马,便将苏老常那枣红马牵过来,牵马时低声跟苏老常说了一声,要他回到山庄后立刻安排郑屠也赶去岢岚城。

也不需要柳琼儿多作解释,苏老常也知道她的想法。

说到底,他们并不知道王番的秉性及脾气,也不清楚王番会怎么看待他们,有郑屠这么一个八面玲珑的人物跟随,很多徐怀与柳琼儿、殷鹏他们都不方便露面的事,则可以由郑屠去做。

王禀、王萱祖孙乘车而行,其他人都乘马,簇拥而行离开石牌门,往驿道方向而去。

“这位乃郑寿郑爷——当年有五人随大公子秘密出使赤扈,唯有郑爷历经千辛万苦,才护送大公子完成出使任务回到汴京。”王禀、王萱迫不及待要赶往岢岚城,卢雄等到途中才有机会给徐怀介绍报信之人。

徐怀看郑天寿年纪不会太大,但脸容黑瘦坚毅,像历经岁月侵蚀的山岩,也不知道他们这些年在北地经受了怎样的辛苦,拱手致礼道:“徐怀见过郑爷——都不敢想象郑爷与大公子这六年历经怎样的磨难!”

郑寿随王番抵达岚州,得知王禀所在后,就快马加鞭赶到岚州石场报信。

在石场官舍说过这些年出使赤扈的艰辛跟劫难,又匆匆上路赶来铸锋山庄,他都没有时间了解桐柏山匪乱的细情。

他这时候也只是朝徐怀拱拱手,算是还礼。

在拐入驿道时,郑屠带着牛二从后面策马赶上来。

郑屠追随徐怀之后,各方面改观极大,但泼皮的底色还在,他自视不高,也不忤别人会看低他。

他骑马凑过来找郑寿套近乎,在赶往岢岚城二十多里的路程里,巧舌如簧,差点将郑寿祖宗十八代的底都掏过来。

王番当年秘使赤扈,假扮行商从代州北面的雁门关北上,成功从契丹西京道穿过去,但在阴山北麓被西北诸番部之一的密曲部俘获。

密曲部当时还是依附于契丹,没有降服赤扈人,财货被劫,无以赎身,王番也只能咬死他们是冒险想进漠南草原发财的行商,就这样他们就沦为密曲部的户奴,直到密曲部被赤扈人征服才说出身份。

当初护送王番出使的五人都是从军中挑选身手强横、精通胡语及地理的高手;郑寿他们也试图逃跑或返回汴京报信,但六人身在异域,又被拆散囚于几乎是与世隔绝的蛮番部落充当户奴,最后仅有郑寿活下来,护送王番回到汴京。

其中种种艰苦一言难尽。

王番随赤扈人新的密使返回汴京,即便消息短时间没有对外公开,但在小范围里也是恩荣备至;回汴京不足一月,便得官家三次召见入展面禀出使事。

王番这次也是以天宣殿侍制兼北征军兵马都监副使的身份,随同以鄜延路经略使、骁胜军都统制身份出任北征军宣抚都统制的刘世中,及以天宣殿大学士出任北征军转运使的蔡元攸等,携旨抵临太原,总揽河东路司军政及北征伐燕事宜。

枢密院也早就为这次的北征伐燕,拟定好兵分两路的详细作战方案:

东路军以河东路经略使葛伯奕兼领都统制,集结天雄军主力于岚州之苛岚、岚谷、宁武等城,沿恢河往北进攻朔州。

王番这个北征军兵马都监副使,实际上所受的差遣,乃是东路军的兵马都监、监军,他将与以知岚州事兼领北征军转运副使的郭仲熊一起,协助葛伯奕推动东路战事。

而宣武、骁胜等禁军主力则编入西路军,由刘世中、蔡元攸二人亲自率领,从忻州北上,出代州雁门关,兵锋直指契丹西南腹心西京大同府南部的应州。

“伐燕这就正式拉开帷幕了啊!”

徐怀猜测王番此时奉旨到岚州任事必跟伐燕相关,没想到伐燕之战真的在这一刻揭开最后欲露还羞的帷幕。

也难怪除了一封未能抵达的私函外,他们在岚州并没有其他信息渠道知晓王番竟然死里逃生回到汴京了,汴京想必还自以为是的要将这一切当成最高机密保守到最后。

除了王番以天宣殿侍制兼领北征军兵马都监副使外,官家这次终于没有忘掉远在岚州有个忠心耿耿的老臣,辗转反侧的始终都念着他、念着大越社稷。

虽然还没有直接起复,这次传到岚州的圣旨里,对王禀也特地加授岚州防御使许参军机。

大越立朝承前朝官制,也保留节度使、防御使、观察使、州刺史等官称,但这些官称与实际职务已经脱离开,仅仅是代表某种层次荣誊的虚衔。

不过,王禀这个岚州防御使虽然不能染指郭仲熊这个知岚州事所执的州事权柄,但他还有“许参军机”的名义,也就是说,他能够对东路军的作战安排提些建议,比彻彻底底的虚衔要好一些。

徐怀他今天一早还在苦苦思索,他们仅有五百囚卒随军北征,要如何在郭仲熊、岳海楼等人的打压及干扰下避凶趋吉,却没想到这时形势竟然彻底变了过来……



第八十八章 敌意第十章 收编第六十四章 围河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一百章 死士第九十章 对质第二百三十章 固守第七章 撤离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十二章 北城第五十章 编军第一百二十一章 计中计谋中谋第一百二十八章 胜负总有时第七章 初冬第一百二十三章 兵力第一章 楼烦故郡第一百二十八章 缘由第二十章 再访悦红楼第一百五十六章 浅攻进筑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储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殓第五十六章 怯敌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五十八章 不与之谋第六十七章 巧辞善辩第一百三十三章 冲冠一怒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击第八十章 议和第四十二章 夜话第十章 收编第九十六章 报信第二十四章 深夜谈谈情第十章 去淮川第三十章 探路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三十一章 将计第五十六章 避实捣虚去第一百六十五章 沦陷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谋第七章 腊月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骑第三十二章 撤军第一百三十八章 峡道第七十四章 父命难违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九十二章 噩耗频传第三十一章 巩县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丝马迹第四十章 水轮风箱第三十一章 将计第九十章 赴襄阳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六十二章 贴身相随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奋勇第十章 去淮川第十一章 天命第一百三十六章 哗变第三十四章 泸水第十九章 援至第十七章 少年逢春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还第八十四章 对垒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尔子一用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胜侯府第一百章 人心第五十章 诱饵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镇双柳庄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二百二十三章 软肋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二百一十六章 潜伏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八十八章 隐患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七章 腊月第八十六章 工师第九十四章 荆湖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敌意难揣第二百零一章 开垦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选第四十四章 请守第一百五十四章 牵涉第二百零一章 开垦第一百二十七章 督战第一百五十四章 湖寇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九十四章 截流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谋第九十七章 军怨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行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五十八章 不与之谋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
第八十八章 敌意第十章 收编第六十四章 围河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一百章 死士第九十章 对质第二百三十章 固守第七章 撤离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十二章 北城第五十章 编军第一百二十一章 计中计谋中谋第一百二十八章 胜负总有时第七章 初冬第一百二十三章 兵力第一章 楼烦故郡第一百二十八章 缘由第二十章 再访悦红楼第一百五十六章 浅攻进筑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储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殓第五十六章 怯敌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五十八章 不与之谋第六十七章 巧辞善辩第一百三十三章 冲冠一怒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击第八十章 议和第四十二章 夜话第十章 收编第九十六章 报信第二十四章 深夜谈谈情第十章 去淮川第三十章 探路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三十一章 将计第五十六章 避实捣虚去第一百六十五章 沦陷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谋第七章 腊月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一百三十四章 西山蕃骑第三十二章 撤军第一百三十八章 峡道第七十四章 父命难违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九十二章 噩耗频传第三十一章 巩县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丝马迹第四十章 水轮风箱第三十一章 将计第九十章 赴襄阳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六十二章 贴身相随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奋勇第十章 去淮川第十一章 天命第一百三十六章 哗变第三十四章 泸水第十九章 援至第十七章 少年逢春第一百三十二章 封还第八十四章 对垒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尔子一用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胜侯府第一百章 人心第五十章 诱饵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镇双柳庄第二百四十三章 部署第二百二十三章 软肋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二百一十六章 潜伏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八十八章 隐患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七章 腊月第八十六章 工师第九十四章 荆湖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第一百一十七章 敌意难揣第二百零一章 开垦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选第四十四章 请守第一百五十四章 牵涉第二百零一章 开垦第一百二十七章 督战第一百五十四章 湖寇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九十四章 截流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谋第九十七章 军怨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行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五十八章 不与之谋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