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浅攻进筑

在北岸主力前锋兵马抵达罗望河畔,于浮渡山北麓摆出强渡罗望河的架势之后,集结于铜陵的南岸主力就正式展开渡江作战。

二月春回大地,虽说溪河湖泽还没有丰潦起来,但地势低洼、临河临江的滩涂,在春雨滋沃下变得越发泥泞;芦芽从土壤里钻出来,开始肆意生长,草木也开始抽青,满眼望去不再萧条孤寂。

裕溪河作为枫沙湖连接长江的水道,不足二十里长,却曲折蜿蜒,中间串联着四五座水域较广的汊湾与小湖荡,最后在汇入长江时还拐了一个大弯,以致河口以西形成一座斜伸入长江、长堤状的狭长半岛。

半岛长约千步,最宽处也仅有三百步,底部甚至仅有七八十步宽,水军战船进入裕溪河,用弓弩就能挡住虏兵进入半岛,为第一座滩头阵地的建立提供便利条件。

在孙延观率部五百精锐,携带盾车、床弩等战械登岸之后,工造作业船也快速往北岸靠来,将一根根木桩在近岸浅水打下去,又将数十艘筏舟拖上江滩充当支撑基础,铺以栈板,在北岸快速建成一座简单栈桥码头。

随着一座座铁拒马、栅木运抵北岸,占据狭长半岛的第一座岸营快速成型,但这绝不意味着已经在大矾山南麓临江地区站稳了脚。

沿裕溪河往北,大矾山南麓临江地区,地形与侨置南蔡县之前的千汊浦类似,到处都是洼地。在少雨干燥的秋冬

季,这些洼地看似无水,但入春后冻土消融,都是一踩一个坑的泥泞之地;入春后下过几场绵绵小雨,这些江滩洼地吸足了雨水后变成人畜难行的沼泽地。

差不多要往北四五里地后,才有庐江县民众开垦建设较为完善的田地、村寨;汛季来临后,临江四五里纵深也差不多都会被江水淹没。

这也意味着南岸兵马至少需要往北推进四五里成功展开并建立一座座攻守兼备的营垒,才算是真正在北岸站住脚——

徐怀在南岸没有那么多的精锐兵马沿裕溪河往北展开,甚至需要在南岸保留相当一部分精锐兵马进行督战,只能将江南西路、江南东路、荆湖南路以及正从陆续赶到广南西路勤王兵马推出来,充当渡江作战的主力。

而虏兵此时还无意直接从庐江县撤围而去,还想着要为攻打寿春争取更多的时间,就绝不容忍丧失去大矾山南麓的控制权。

因此对裕溪河以西临江四五里地争夺,很快就演变成勤王兵马的绞肉场。

裕溪湖以西的临江地区,地形相对完整一些,但还是泥泞遍地,严重限制步卒通过、展开。

相比较而言,虏骑却能相对轻松进出。

集结于南岸的诸路勤王兵马,除了荆南军曾长期参与剿匪作战,将卒作战经验较为丰富、兵甲较为完备之外,江东军、江西军以及广西军都相当一般。

他们无论是通过滩头阵地往北推进,还是乘

船进入裕溪河之后再登岸,都无法镇定如素的应对虏兵逼近后拿弓弩攒射,更不要说借助盾车、铁拒马等战械,背靠河岸结成坚实阵型去抵挡虏骑的凌厉冲锋突击了。

前期的渡江作战,可以说是一塌湖涂,几乎每一支强行登岸沿裕溪河往北推进的诸路勤王兵马,无一例外都被虏兵打溃,丢下一堆尸体,哭爹喊娘逃到滩营及战船能遮蔽的临水滩地,躲避虏兵的屠戮,连有序撤退都做不到,甚至有很多将卒仓皇间跳入江水或裕溪河逃避虏兵的追击。

前三天诸路勤王兵就死伤两千多将卒,徐怀不得不重新回到铜陵坐镇,弹压诸路勤王兵马畏战情绪乃至抗拒出兵的意图。

然而徐怀并无意更改既定的渡江作战方案,只是在北岸新增两处滩头阵地驻以精锐,加强对侧翼的掩护与遮蔽外,依旧坚决无比的强令诸路勤王兵马以营为单位分批渡江,沿裕溪河往北推进。

对那些被击溃过、暂时逃得一命的勤王将卒,在接回到南岸后,仅有正面受伤的将卒才得以前往伤兵营进行休整,其他没有负伤或伤在后背的将卒,会直接编入下一轮的渡江作战部队之中——

胆敢违逆军令者,一切严惩不贷。

有七名指挥使在虏兵反扑时,非但没有尽职组织人马结阵抵抗,而是选择第一时间逃跑,徐怀也是将他们在铜陵就进行简单的军法审判,就地斩首。

虽说

临江的低洼滩地更利于赤扈骑兵进退,但泥泞的沼泽,对轻甲骑的限制依旧极大,更不要说披甲重骑了。

勤王兵马只要军心稳固、作战意志坚定,哪怕是用大盾结阵,以弓弩攒射,以长矛进行拒挡,在侧翼有滩营及战船的掩护,即便没能抵挡住虏骑的突击冲锋,也一定能给虏兵造成极大的伤亡——

赤扈人在大矾山以南,总计仅有两三千骑兵,又经得起多少消耗?

徐怀重回铜陵坐镇,对勤王兵马进行高压整肃,诸路勤王军将看不到有避战的可能,动不动就被小股虏骑突击击溃的局面就迅速得到改观。

只要勤王兵马能组织强弓劲弩进行对射,赤扈人也不敢将本族精锐骑兵浪费在跟南朝州军乡勇的消耗上,不得不改换降附汉军上阵。

降附汉军以步卒为主,同样无法通过泥泞地及浅淤水泽,只能从狭窄的干燥地带发动反攻,接战的节奏就骤然放缓下来。

这时候登岸的勤王兵马就有更充裕的时间,将铁拒马、盾车等战械源源不断的运上岸,去抵挡降附汉军的反扑,不断形成新的岸营、滩头阵地。

为了催促徐怀统领京襄军及诸路勤王兵马,魏楚钧揽下五路度支使的差遣,他赶到铜陵与徐怀见面的时候,诸路勤王军已经一万人马渡过长江,成功在裕溪河以西站住脚。

站在铜鼓山之巅,能清楚看到北岸临江栅营沿裕溪河往北延绵五六里

——相比在大矾山以南站住阵脚,诸路勤王兵马付出六七千伤亡,完全可以说是微不足道。

甚至对勤王兵马自身来说,只要能看到战事得以顺利推进,之前畏战怯战的情绪也很快就烟消云散,甚至为之付出的惨重伤亡,也无人去提——真正有意见的,也都已经战死了。

即便如此,徐怀依旧无意组织兵马去强攻虏兵在大矾山南麓的营寨,这时候要么占据虏兵放弃的村寨,要么浅浅插入虏兵营寨之间,建造新的营垒,一步步以连营的方式,往大矾山南麓山脚下推进。

所有的勤王军将都深刻认识到,以营为单位结阵、结寨,在北岸相对独立作战,以防御为主,一旦轻易被虏兵击溃,根本无法奢望左右友军会增援。

徐怀为避免出现连锁性溃败,更是直接明令严禁诸营垒迎纳溃卒,甚至勒令诸营垒对擅自冲击过来的溃卒进行射杀、拦拒,所有勤王军将作战意志反倒越发坚定起来,没有再出现动不动就被击溃的局面。

在大矾山以西、以南的战局,大越在兵力是占绝对优势的——除开京襄军及宿卫禁军总计四万精锐外,除了江西、荆南、荆北、江东、广西、西蜀总计集结九万勤王兵马外,高峻阳、顾继迁还象征性的各派三千精锐赶到潜山、枞阳接受调遣。

同时诸路粮秣等物资,也通过湘江、青戈江、赣江、汉水以及长江,源源不断的

运抵秋浦、铜陵以及潜山、枞阳等地,徐怀完全可以不受限制的结硬寨、打呆仗。

大越立朝一百五六十年以来,以文御武、以文治武,甚至诸路调派兵马增援淮西,也多以有一定统兵经验的士臣为首;他们也许打不了硬仗,但对“浅攻进筑”的战术却颇有心得,也乐于用这种战术,一点点的压榨虏兵在庐江外围的战略空间,达到解庐江之围的目的。

魏楚钧抵达铜陵之后,徐怀也不惮告诉他,即便解了庐江之围,他也计划以这种战术,将兵线一步步往庐江以往推进。

虏兵也深深意识到他们从寿春往南延伸到庐江、无为逾四百里的战线还是拉得太长。他们一旦选择往庐江填入太多的兵马,就会形成寿春、庐江头尾皆重、而腰腹空虚的拙势劣形。

特别是刘衍在除州督战,左右骁胜军越来越活跃,还正好威胁到他们兵力空虚的侧腋。

三月中旬,赤扈人将上万精锐骑兵新调来庐江,掩护降附汉军北撤,将战线大踏步收缩到合肥、肥西及六安一线,不仅庐江之围即解,舒城、巢县之围也随之而解……

第一百三十九章 误入虎口疑花境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二十四章 深夜谈谈情第一百三十八章 奇功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讲武德第一百九十一章 洛阳攻略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岗第四十二章 夜话第三十一章 巩县第九十七章 锁城第一百一十章 战前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第二百三十章 固守第一百六十九章 进宫第二十一章 请君侧耳听第一百九十章 脱钩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迟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二十三章 打草惊蛇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涂鬼第二十九章 迂回第二百一十九章 圣意何为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七十四章 史轸归来第二百章 议事第二百六十七章残都第一百一十四章 问案第七章 撤离第八十六章 工师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十二章 北城第一百四十章 恶讯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二十章 再访悦红楼第十章 去淮川第一百一十四章 竖子成名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一百二十八章 错与罚第十二章 其人之道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战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一百四十八章 部署第九十四章 美人与谋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二十七章 欲谋当藏身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择第二百一十二章 夺滩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过一赌第一百七十六章 箕山窑第十章 场面有点乱第六章 献策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八十一章酒宴第八十章 议和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义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讲武德第七十一章 新寨第一百八十二章 盘龙寨第十章 刺客也是惊弓鸟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敌第八十一章 中牟残城第四十一章 焉无虎威第一百一十八章 权宜之论第十六章 贼心难安第七十四章 史轸归来第一百三十章 落花赴流水第一百七十五章 国公爷第四十八章 分道扬镳常事第六十二章 归去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九十五章 死讯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条件第二十五章 寻找徐武良第九十九章 相劝第一百九十四章 继统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一百章 死士第三十六章 商团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杀第一百六十二章 逃归第一百五十四章 报捷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妇幼第一百七十六章 归京第一百二十三章 师其长技第一百零七章 贼酋谋略第九十八章 春风得意幽愤枪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敌第九十八章 说客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来客第一百七十章 相候第一百六十六章 溃兵第一百二十八章 胜负总有时第七章 身如龙枪如蟒
第一百三十九章 误入虎口疑花境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二十四章 深夜谈谈情第一百三十八章 奇功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讲武德第一百九十一章 洛阳攻略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岗第四十二章 夜话第三十一章 巩县第九十七章 锁城第一百一十章 战前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一百三十章 初附第二百三十章 固守第一百六十九章 进宫第二十一章 请君侧耳听第一百九十章 脱钩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迟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一百七十九章 婚事第二十三章 打草惊蛇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涂鬼第二十九章 迂回第二百一十九章 圣意何为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七十四章 史轸归来第二百章 议事第二百六十七章残都第一百一十四章 问案第七章 撤离第八十六章 工师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十二章 北城第一百四十章 恶讯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一百六十四章 山中第二十章 再访悦红楼第十章 去淮川第一百一十四章 竖子成名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一百二十八章 错与罚第十二章 其人之道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战第一百一十三章 入冬第一百四十八章 部署第九十四章 美人与谋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二十七章 欲谋当藏身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择第二百一十二章 夺滩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过一赌第一百七十六章 箕山窑第十章 场面有点乱第六章 献策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八十一章酒宴第八十章 议和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义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讲武德第七十一章 新寨第一百八十二章 盘龙寨第十章 刺客也是惊弓鸟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敌第八十一章 中牟残城第四十一章 焉无虎威第一百一十八章 权宜之论第十六章 贼心难安第七十四章 史轸归来第一百三十章 落花赴流水第一百七十五章 国公爷第四十八章 分道扬镳常事第六十二章 归去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九十五章 死讯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条件第二十五章 寻找徐武良第九十九章 相劝第一百九十四章 继统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一百章 死士第三十六章 商团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杀第一百六十二章 逃归第一百五十四章 报捷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妇幼第一百七十六章 归京第一百二十三章 师其长技第一百零七章 贼酋谋略第九十八章 春风得意幽愤枪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敌第九十八章 说客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来客第一百七十章 相候第一百六十六章 溃兵第一百二十八章 胜负总有时第七章 身如龙枪如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