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赴襄阳

苏老常性情温和、唐天德要圆滑得多,然而郭君判这几年也只是在徐怀面前温顺得很,性情的底子却与苏老常、唐天德截然不同。

郑怀忠、郑聪之前为弃河洛南撤,针对楚山百般倾轧,赵范更是亲自跑到襄阳煽风点火,楚山很多人知道这事,也是怀恨在心。

而在徐怀率部潜袭汴梁的消息公开后,郑氏多次派来了解军情的人,包括赵范在内,其实是非常瞧不起徐武碛、郭君判、潘成虎、殷鹏、韩奇等人出身微贱,言语间就难免多多少少有趾高气扬之意。

这叫楚山众人心里越发的不痛快。

赵范这次也是得知徐怀率部已经撤入西华县境内,紧急赶来滍水是想亲眼目睹徐怀从颍水往南突围的进程。

赵范昨日午前赶到滍水,起初还有所克制,但今日得知徐怀已决意放弃南撤、要死守西华城,又惊又怒的同时,在苏老常、唐天德、郭君判等人面前也不再加掩饰,怒斥徐怀任性胡闹,是在拿大越社稷之安危搏他个人名利。

在钱尚端过来之前,赵范就嚷嚷着要拽住苏老常、史轸前往襄阳面圣。

郭君判胸口早就闷着一口恶气,这时候按捺不住,铁钳似的手抓住赵范的手腕,硬生生将其从钱尚端胳膊上拖开,豹目怒瞪,不客气的斥问:

“姓赵的,你是什么意思?跑来滍水就指手划脚、呼来喝去,我们权且忍你,但你此时又对上使无礼,当真以为滍水是你撒泼的地方?”

郭君判力能挽三石强弓,他这一抓,赵范就觉得腕骨要被一只铁钳生生夹断掉。

赵范也是硬气,脸色苍白也不叫痛,咬牙道:“徐侯任性妄为,有害社稷,还想遮住天下悠悠之口不成?”

“干你娘!姓赵的你个没卵货,没胆与胡虏死战,却有胆来嚼楚山的舌根子?”郭君判直欲将一口唾沫,喷到赵范无耻的嘴脸之上。

ωwш ●ттκan ●C O

“郭军侯休要急躁,赵先生也是得知徐侯不能南归,心急如焚!即便言语有不当之处,就值当你们同室操戈不成?”

钱尚端忙上前将郭君判与赵范分开来,将赵范挡在身后,盯着楚山众人沉声说道,

“徐侯意守西华不归,陛下与襄阳诸公皆未料及。而此事滋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也不敢再在此耽搁时间,须即刻返回襄阳复旨。不过,钱某对西华之事所知甚少,想必你们也不指望徐侯这封奏章,就能解去陛下与诸相心中之惑吧?”

“七爷需要坐镇滍水督军,诸多政事也离不开史先生与苏爷,还是我随钱郎君走一趟吧!”周景从众人身后走出,朝钱尚端拱拱手说道,“周景见过钱郎君还请钱郎君先行,我奉节帅之令初归滍水,还有一些事要与苏爷他们交待,随后会快马追赶钱郎君而来!”

周景曾随徐怀潜袭汴梁,作为前往襄阳面圣的人选,显然要比徐武碛、史轸及苏老常更为合适,但听

周景说要拖延一些时间再动身,钱尚端也是严厉的盯看过去,说道:

“这事,你们可不能诓我!”

“赵郎君情急之下胡说八道,我们自不会在意,但楚山自节帅以下,有哪个不是将脑袋别在腰间去赴国难?”周景说道,“我家节帅为了庇护淮上不受虏兵侵凌、蹂躏,为了给河洛军民南撤争取时间,不惜以身犯险独守孤城,却叫赵先生说是任性妄为、有害社稷,钱相公也不要怪郭军侯情急之下想给赵先生两拳头尝尝!”

“哼!是否有害社稷,待到襄阳陛下与诸相自有公论,我不与你在此争辩!”赵范冷声道。

…………

…………

“什么?”

垂拱殿位于大庆殿之侧,乃是建继帝日常听政之所。

钱尚端返回襄阳之时,建继帝正与周鹤、高纯年、胡楷、顾藩、许蔚等人在垂拱殿商议迁都之事,就直接将钱尚端召入垂拱殿中复旨。

听得徐怀率潜袭兵马在与徐心庵等将所率领的接援兵马会合之后,竟然没有从颍水突围南下,而是凿沉舟船、宰杀牛马,以背水之势强攻下西华城据守,周鹤、高纯年、顾藩以及胡楷、许蔚等人,都是大为震惊、目瞪口呆。

“为何如此?”建继帝也是极力按捺住内心的波澜,盯着钱尚端问道。

“徐怀有奏章送回,但奏章仅手录前朝名臣张巡《守睢阳作》诗一首,应是以张巡自喻,”钱尚端将徐怀手录奏章奉上,说道,“除此之外,徐怀还使麾下参军事周景穿过敌军封锁南归,臣已将其领到殿下,听候陛下的召问;河洛行营长史赵范,也在殿下请求召见……”

“那就将他二人都喊进来!”建继帝蹙紧眉头,说道。

周景与赵范走进大殿行觐见大礼。

建继帝下旨赐座,问周景:“徐怀此次奔袭汴梁,千里皆敌众环伺,一切可都顺利?”

“谢陛下关切,”周景坐绣墩之上,说道,“汴梁沦陷,河淮皆落敌手,而左右神武军、右骁胜军又计划年底弃河洛南撤,敌强我弱之势已成。徐侯与诸将忧侧翼再无牵制,入冬后赤扈铁骑将会同十数万降叛侵凌淮上,独木难支,不得已行险筹措潜袭汴梁,令虏兵短时间内难借河淮为跳板强攻淮上……”

“徐侯擅自用兵……”赵范这个节骨眼上,当然不会忘了往徐怀头上扣实擅权用兵之事。

建继帝摆摆手,无意让赵范在这些枝末节纠缠下去,示意周景继续说下去。

周景继续说道:“……托陛下洪福,徐侯率我等渡颍水北上,先后于鄢陵、尉氏等地,邀请诸部义师,于八月中旬奔袭汴梁,先后斩杀杨从宗、拔格、萧恒等敌将,歼灭近万,重创降叛之气焰;继而从汴梁南返,数倍敌军围追堵截,皆克之,灭敌数千,唯一可惜的是没能将岳海楼所部叛军吸引北上予以重创……”

“且不说靖

胜侯擅自北上,令襄阳惊扰,但说靖胜侯奔袭汴梁战功卓著,无一不克,为何到西华之后,不归楚山,还要留在颍水之北与敌军僵持?”周鹤阴沉着脸问道。

周景平静的说道:“徐侯率我等奔袭汴梁,不忘宣扬陛下恩威,河淮军民有感陛下恩义,附随甚众,仓促间难以渡颍以破敌围,不得以效仿古将,沉舟以坚军民死战之志。此外,虏兵于颍水之南聚集甚众,徐侯担忧即便忍心抛弃南附军民渡颍,也无力将虏兵从汝颍之间逐走,甚至会诱使虏兵在汝颍之间越聚越多,而塞郑国公率河洛军民南撤之途。权衡再三,徐侯遂决意不计一切代价夺取西华而守之。徐侯在西华有八千效死之兵,有八千忘危之民,又屠宰牛马补充粮秣可食数月,至少在三个月内能将敌军牢牢吸引在颍水沿岸不得动弹,河洛军民尽可渡滍水南撤,勿忧敌扰。徐侯也令周景南归禀明陛下,襄阳一切决策,勿以西华为念;即便淮上不守,有郑国公峙守南阳,也足令大越半壁江山无忧……”

周景将奔袭汴梁始末之后说完就起身告退,毕竟后续的议事,他连旁听的资格都没有。

垂拱殿内安静得众人都能听见彼此的呼吸声。

赵范代表河洛而来,同时河洛之局势与淮上唇齿相依,才有机会留在殿下,但也只有旁听的资格;没有谁开口问他话,他是不得随意发言的。

赵范朝周鹤、高纯年二人看过去。

说实话,真要是不管徐怀的死活,仅仅令徐怀守万余兵马,将数万虏兵牢牢吸引在颍水沿岸,河洛军民是可以抓住这个时间窗口完成撤离的。

但问题是,建继帝舍得放弃徐怀吗?

“靖胜侯忠贞义洁,令人感怀,即便有些任性妄为,也不能算大过,”周鹤看向建继帝,说道,“但眼下之情形,河洛军民南撤,实不能再拖延下去了!靖胜侯手录张巡诗作,表露心志,陛下也当成全啊!”

“靖胜侯奔袭汴梁,撼动河淮,虽说虏兵依旧有援兵源源不断往汝颍之间聚集,但粮秣只会倍加困难,而难从容,”许蔚站起来,朝建继帝拱手说道,“倘若我大越健儿都能像靖胜侯从容赴国难,集河洛、南阳、襄阳之兵马,又何惧虏兵聚于汝颍?”

“许公真觉得此时是朝廷孤注一掷,与虏兵决胜于汝颍的良机吗?”高纯年看向许蔚,质问道,“要是守战之事,真有如此容易,汴梁怎会陷于胡虏之兵?此时真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啊!”

“再有两个月,河淮封冻,十数万赤扈骑兵纵横汝颍之间将毫无阻拦,集结河洛、南阳、襄阳之兵马,恐怕还是不敌啊,”顾藩朝建继帝拱手道,“陛下当三思而行啊!”

周鹤看向沉默不语的胡楷,这个节骨眼上可不想他保持沉默,问道:“以枢相之见,集河洛、南阳、襄阳之兵马能否解西华之围,将靖胜侯救回来?”

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二百零五章 夺帝第一百二十二章 粮食第六十九章 岂因女流不英雄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第八十章 议和第二百四十章 计在东洲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策第一百二十五章信使第十四章 促降第十六章 贼心难安第七十章 丰月楼第一百零七章 归去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一百零四章 附从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十八章 故人相见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脸第六十六章 黑锅你来背第二百一十三章 击溃第八十四章 怜香惜玉人第十六章 援至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图之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义第十一章 牢房风月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九十六章 夜行第七十九章 晨时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七十七章 交涉第四章 岳海楼第一百六十章 来头第一百零三章 迁都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一百九十三章 生煤熟炼第九十六章 夜行第三十四章 跳出算计外第八十四章 对策第一百九十五章 放下屠刀第六十章 作茧自缚第三十五章 城头第十四章 又见悦红楼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营第二百七十四章 优礼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一百一十六章 夜战第二十七章 黄龙坡驿第一百五十六章 浅攻进筑第四十四章 请守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战第六十九章 密会第五章 留守新蔡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二百三十六章 颍水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诚第六十二章 归去第四十七章 无惧第五十六章 庙堂远谋第二百二十五章 进城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一百八十九章 归途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谋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袭第十五章 牢骚太甚防肠断第八十一章 风乱新寇至第一百五十一章 王氏族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残骸第一百二十五章 故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占第三章 未雨绸缪时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六章 危急第三十六章 商团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价而沽第二百六十九章异姓封王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远第三十五章 城头第三十章 西进第十一章 牢房风月第二十章 再访悦红楼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一百九十章 东洲寨第一百八十章 选择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军第一百四十一章 蕃兵营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敌第二十一章 处置第四十四章 请守第七十四章 史轸归来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营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夺军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
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二百零五章 夺帝第一百二十二章 粮食第六十九章 岂因女流不英雄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第八十章 议和第二百四十章 计在东洲第一百六十七章 大策第一百二十五章信使第十四章 促降第十六章 贼心难安第七十章 丰月楼第一百零七章 归去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一百零四章 附从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十八章 故人相见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脸第六十六章 黑锅你来背第二百一十三章 击溃第八十四章 怜香惜玉人第十六章 援至第一百九十五章 相邀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图之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义第十一章 牢房风月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九十六章 夜行第七十九章 晨时第二百五十五章 新城第七十七章 交涉第四章 岳海楼第一百六十章 来头第一百零三章 迁都第二百六十八章 信任第一百九十三章 生煤熟炼第九十六章 夜行第三十四章 跳出算计外第八十四章 对策第一百九十五章 放下屠刀第六十章 作茧自缚第三十五章 城头第十四章 又见悦红楼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营第二百七十四章 优礼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一百一十六章 夜战第二十七章 黄龙坡驿第一百五十六章 浅攻进筑第四十四章 请守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战第六十九章 密会第五章 留守新蔡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二百三十六章 颍水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诚第六十二章 归去第四十七章 无惧第五十六章 庙堂远谋第二百二十五章 进城第四十八章 持久第一百八十九章 归途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谋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袭第十五章 牢骚太甚防肠断第八十一章 风乱新寇至第一百五十一章 王氏族人第一百五十二章 残骸第一百二十五章 故人第一百七十四章 分占第三章 未雨绸缪时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六章 危急第三十六章 商团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价而沽第二百六十九章异姓封王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远第三十五章 城头第三十章 西进第十一章 牢房风月第二十章 再访悦红楼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一百九十章 东洲寨第一百八十章 选择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军第一百四十一章 蕃兵营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敌第二十一章 处置第四十四章 请守第七十四章 史轸归来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营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夺军第六十六章 退路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