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计

高纯年虽说此时他写给雄州降臣杨景臣的信函,在淠口虏营被攻陷时落入京襄手中,但也不愿轻易就范,已有些许昏浊的老眼像毒蛇一般盯住陈松泽,低声问道:

“却不知陛下欲为何事?”

“陛下欲为何事,高相就一点都没有猜测?”陈松泽笑着问道。

“你也知道平凉公孤舟远渡建邺勤王时,老夫当时就帮京襄说过话,之后也附随过葛伯奕‘不战屈敌’之议,结果是两边都没能讨到好,两边都不得亲近。老夫又从哪里能猜到陛下欲为何事?”高纯年微微蹙着眉头,诉苦说道。

虽说建邺城此时的街头巷尾都在热议渡淮北伐之事,很多贩夫走卒、商贾士子满腔热血,争欲从军伐虏者也不在少数,但高纯年身居相位,消息再闭塞,还是能感受到水面下激涌的暗流。

京襄借防范赤扈水师袭扰的名义,除了将数十艘战船、两千多水军将卒驻扎在建邺城对面的真州辖境内,还调王峻、徐忻等徐王两家的亲信子弟执掌牛首山义军,掌握建邺城外围的沿江防线。

这些都是公开的消息,高纯年这样的人物当然断定这是京襄有意加强对京中的控制,也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不过,顾藩、王番二人在京中为相,年前借口有盗匪私闯相府,相继都将侍卫兵马扩编到三百人,据说铸锋堂也增加在京的武将护卫,这个多少显得有些不同寻常了。

高纯年只能猜测京襄预料到,或者说在防范建邺城里有可能爆发直接的武力冲突。

不过,说到有可能会爆发怎样的武力冲突,高纯年现在信息来源有限,一时间还有些猜测不到。

好在陈松泽稍作试探,也无意跟高纯年打多深的哑谜,说道:

“此时陛下与魏楚钧等人都迫切希望使君率军渡淮北伐,甚至都有些迫不及待了,以及诸多蛛丝马迹,都说明陛下很显然对京襄存在很大的误会,很显然误会京襄在渡淮北伐之际对建邺所做的拱卫、防御部署调整有别的什么意图。存在这样的误解,很难排除陛下不会在使君率军北伐之际、铤而走险离京出走。高相你说,这最后要是闹出陛下离京出走这出事,场面该多难看啊?”

“京襄是担心陛下欲投扬州?”高纯年惊问道,“不,不,京襄是担心葛钰率部从扬州渡江到润州与陛下会合?”

“……”陈松泽笑着点点头,暗想高纯年身居高位这些年,不管他有无志气,这份见识也非常人能及。

高纯年却是倒吸一口凉气。

他是不难想象潜邸系为何打算铤而走险,却没想到京襄预料到这点,应对会更为狠辣。

与其陷在建邺受京襄系的控制,绍隆帝只要能成功从建邺出走,在润州受到葛钰率精锐兵马保护,无惧受到京襄系的武力威胁,到那个时候,也许荆北、淮西都已经做了选择,最终不得不跟京襄捆

绑在一起,但江东、江西、广西、广东、福建以及浙东、浙西这些地方以士臣及地方势力掌控为主,基本上应该会奉王诏行事,更不要说淮东、荆南都还在潜邸系大将韩时良、葛伯奕的直接控制之下。

不过,京襄要防范这一局面的发生,正常的做法不应该加强对长江水道的封锁,令葛钰无法率部渡江进入润州就行了吗?

现在京襄是要做什么?

是要引蛇出洞,一网打尽?

高纯年就觉得有股寒气从尾脊骨直窜上来,压低声音说道:

“老夫找陛下自曝己短,或许也有可能再赢得陛下的信任,但这些都不是三五日能成的事情,而平凉公渡淮在即,恐怕再拖也不会迟于四月吧?”

京襄用计狠不狠辣,高纯年无意评判,但他得考虑自己身涉其中的凶险。

等到绍隆帝最后觉察到完全落入京襄的彀中时,也许再无法从京襄编织的牢笼中挣扎出去,但困兽犹斗,他高纯年当时又在绍隆帝身边,稍有差池,岂是能轻易脱身的?

“秦淮河口以及淠水河口两役,京襄都是全歼虏营兵马,像那样或与胡虏、或与叛将联络感情、为自己谋退路的信函,高相要相信我们所得绝不仅一件两件,”陈松泽说道,“使君宽厚,以为只要没有实际投敌的行径,都不想追究,也无意公开这些信函,但有时却不得不从权……”

陈松泽言外之意,高纯年不愿入彀也没关系,京襄有的是人选,但既然京襄决意在这件事情上做文章,高纯年又不愿意合作,就不要怨京襄拿高纯年在其他地方发挥作用。

高纯年看不透陈松泽这话的虚实,但有一点很清楚,此时不愿入彀,他与杨景臣的私函一旦被揭开,他的下场绝对不会比流充琼州的杨茂彦好上半点;又或者京襄手段狠辣一些,将他高家满抄斩,也绝对不会有人替他高家喊冤。

高纯年沉声说道:

“为平凉公谋事,老夫自是赴汤蹈火、万死不辞,只是担忧谋事不密难成……”

“明天高相老家会有远房亲戚来投靠,虽说高相对这些削尖脑袋钻门路的远房亲戚烦不胜烦,但高相到底是个仁厚之人,念在有几分血脉之情,勉强将他留身边差遣,”陈松泽说道,“之后有什么事情需要叨扰到高相,都会由这个远房亲戚传话——松泽这就先告辞了。”

待陈松泽与两名京襄密间离开铺子,侍卫从外面涌进来,高纯年恍惚了好一会儿,才说道:“突然有故人来建邺相见,你们莫要大惊小怪……”

诸多侍卫心里又惊又疑,但是叫刺客近身,也是他们这些侍卫失职在先,现在高纯年一副风平浪静的样子,他们还敢多问什么?

…………

…………

与王记食肆隔着一条小河的挹翠楼里丝竹正盛,晋玉柱没有兴致留在挹翠楼宿夜,在晋龙泉及几名

家丁的簇拥下走出温暖如春的挹翠楼,叫冷风一吹,喝得醉醺醺的神智顿时也清醒过来。

晋玉柱回头看了一眼正灯红酒绿的挹翠楼,叫家丁扶着上马车之时,见晋龙泉牵马走过来,身子停顿了一下,低声问道:“周运刚刚在酒桌上说他刚听到风声,京里风暴将起,要大家都埋着头小翼做人,你觉得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周编修有说这话?”晋龙泉装疯卖傻问道,“兴许周编修说这话时,我出去给大公子你们添酒了……”

周运乃南阳籍人士,早就从翰林院编修任上致仕,即便跟晋庄成不能相提并论,也算是南阳士绅的领袖人物之一。

晋玉柱今日在挹翠楼宴请翰林院的两名同僚饮酒,特地将周运等几名南阳士绅请来作陪。

饮酒时大家也是互通消息,但大多是老生常谈,或道听途说,晋玉柱也没有当回事,但周运席间说他听闻京襄近期会在京里搞些动作,杀一杀士绅及朝臣的威风,以免渡淮北伐之后京里有人蠢蠢欲动,晋玉柱却记在心里。

酒桌上有人问京襄到底要搞什么动作,周运却讳莫如深,不肯多言。

晋玉柱还以为晋龙泉也听到周运说这话,但听晋龙泉否认,细想晋龙泉当时可能真不在他身边站着,便将周运说的那些话又复述了一遍。

“现在捕风捉影的事太多了,谁知道周编修这是从哪个门缝里偷听来的消息,作不得准的。”晋龙泉不以为意的说道。

“周编修有几次消息还是挺准的,我们不能大意了,”晋玉柱无法释然,神色凝重的示意家丁离远一些,低声跟晋龙泉说道,“咱家在铸锋堂安插的那枚钉子,也该发挥些作用了,你去联络一下,看他有没有听到什么风声……”

“好的,我现在就去。”晋龙泉不动声色的应承道。

晋龙泉示意家丁护送大公子晋玉柱回府,他拽住缰绳,御马往旁边的巷道而去,穿过两条巷子,见身后没有人跟着,勒马停在一座朱漆斑驳的宅门前,拿马鞭叩开宅门,牵马进入院中。

在偏院里见到陈松泽,晋龙泉拱手问道:“陈佥事见着高纯年了?”

陈松泽点点头,说道:“高纯年还是愿意配合的,但消息也不能从高纯年那里传入宫中,现在就看晋庄成身上这个文章要怎么往下做了。”

“关键还是要将魏楚钧羁绊住,不能叫他回京……”晋龙泉说道。

在淠口一役之前邓珪、顾藩突然投向京襄,这令绍隆帝及潜邸系惊慌失措之余,也变得更加的多疑。因此陈松泽、晋龙泉他们判断,单纯通过晋庄臣等人传递假消息,已经很难令潜邸系咬钩,还需要更多不着痕迹的配合。

当然,潜邸系最令忌惮的人物还是魏楚钧,晋龙泉觉得关键时刻能将魏楚钧缠住,叫他无法脱身返回建邺,很可能是能不能顺利打蛇惊草的关键……

第五章 留守新蔡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营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十一章 节制第一百八十章 大婚之日第一百零二章 战后第一章 途中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么大第四十九章 山道真情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敌第一百七十三章 襄阳第一百四十章 谘议参军事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三十九章 捉人热闹事第二百三十三章 补给线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一百三十九章 缓战第七十六章 献策第十章 场面有点乱第八十六章 工师第二百零七章 归京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触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几多厮杀时第一百一十五章 驿名广成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六章 殿议第二百二十六章 会合第一百七十六章 箕山窑第十九章 泌阳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袭岢岚第四章 他人眼中痴第九十五章 死讯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一百零七章 驰援第一百三十一章 殿议第二百三十三章 补给线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城而战第二十四章 九里关第六十八章 奇袭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一百五十章 本末第一百零二章 战后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妇幼第一百四十九章 观战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第七十九章 晨时第九十六章 报信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七十章 名实相副第二十六章 水攻之策第一百二十五章信使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敌第四十章 水轮风箱第七十四章 父命难违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敌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错铸就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八十七章 父子第九章 铁棍搅得江海涌第一百五十章 天门第二百零二章 南蔡新城第五十五章 寨前杀三贼第十四章 暗香疏影心疑第八十九章 最后时刻第二十章 问策第八十三章 当街刀问贼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一百七十七章 划编军户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一百零八章 狩猎第一百七十八章 残局第四章 景王第四十四章 选城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一百一十二章 物有其质第一百八十八章 妇孺第六章 献策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龙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一百三十章 议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一百八十章 选择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一百七十五章 国公爷第三十七章 选将第四十三章 钱粮人心事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夺军第九十四章 美人与谋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一百二十九章 试射第八章 柳林之内有堂奥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
第五章 留守新蔡第一百七十七章 行营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十一章 节制第一百八十章 大婚之日第一百零二章 战后第一章 途中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么大第四十九章 山道真情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敌第一百七十三章 襄阳第一百四十章 谘议参军事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三十九章 捉人热闹事第二百三十三章 补给线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一百三十九章 缓战第七十六章 献策第十章 场面有点乱第八十六章 工师第二百零七章 归京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触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几多厮杀时第一百一十五章 驿名广成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六章 殿议第二百二十六章 会合第一百七十六章 箕山窑第十九章 泌阳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袭岢岚第四章 他人眼中痴第九十五章 死讯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一百零七章 驰援第一百三十一章 殿议第二百三十三章 补给线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城而战第二十四章 九里关第六十八章 奇袭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一百五十章 本末第一百零二章 战后第一百二十章 胡族妇幼第一百四十九章 观战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第七十九章 晨时第九十六章 报信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七十章 名实相副第二十六章 水攻之策第一百二十五章信使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敌第四十章 水轮风箱第七十四章 父命难违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敌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错铸就第一百二十章 楚山之秘第八十七章 父子第九章 铁棍搅得江海涌第一百五十章 天门第二百零二章 南蔡新城第五十五章 寨前杀三贼第十四章 暗香疏影心疑第八十九章 最后时刻第二十章 问策第八十三章 当街刀问贼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兵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一百七十七章 划编军户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一百零八章 狩猎第一百七十八章 残局第四章 景王第四十四章 选城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一百一十二章 物有其质第一百八十八章 妇孺第六章 献策第一百五十二章 火龙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一百三十章 议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西域炮第一百八十章 选择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一百七十五章 国公爷第三十七章 选将第四十三章 钱粮人心事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夺军第九十四章 美人与谋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一百二十九章 试射第八章 柳林之内有堂奥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战而屈人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