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大婚之日

岳海楼很早就在陈、许等两州整顿军纪,积极恢复农耕生产,还从镇南宗王府讨要数千匠工,于颍水以北兴修水利、开办工坊、船场。

曹师雄自朔州南附之后,之后又献岚州叛投赤扈,麾下有以孟俭等人为首的汉民士子相随,一直都有较为完整的文吏队伍。

徐怀当年从朔州南下之前虽说曾成功突袭杀入岚州城中,却很可惜并没能重创朔州降军以孟俭为首的文吏队伍。

曹师雄、岳海楼占领河洛、京西之后,汴梁以及许洛颍陈等也有一批没骨头的士绅屈膝投附,河洛、京西降附军划编军户、分配田地的速度,预计不会太慢。

因此,即便预计到这个冬季,京西、河洛之敌不会对淮上施加太大的军事压力,但在徐武江、苏荻夫妇踏上前往汉川说亲的行程后,徐怀也不敢有丝毫的松懈。

秋收是一年之中的重中之重。

为防范敌军趁着颍汝等水位下降,分派小股精锐涉水渗透过来扰袭,徐怀将选锋军都派驻到灯台架山、大复山以北等地,进行反渗透作战,保障各乡司的秋收工作顺利进行。

九月下旬各乡司的秋收工作陆续进入尾声后,接下来则是要趁着枯水季雨水稀少,抓紧时间开垦更多的坡地梯田。

在诸山之间开垦坡地梯田,比在千汊浦围垸造田还要困难。

除了清除灌木杂树,平整地形外,坡地梯田的开垦,还要修造一座座山塘陂塘,保障灌溉用水——

即便垦殖千汊浦,预计能获得数十万亩更为富饶肥沃的粮田,但徐怀绝不敢放缓对淮上的经营。

目前坡地梯田的开垦,主要集中到灯台架山以及大复山北麓等地,选择相对平缓、地形开阔的山谷,组织青壮男女平整地形,开垦一片片梯田,修造一座座陂塘,然后利用陂渠将这一个区域内的大小陂塘串联起来。

这种用陂渠串联陂塘、山湖的体系,要比单纯的梯田开垦还要复杂,工程量要浩大得多。

因为一道道陂渠之间需要建造溢流堰堤、减水石闸等控制水位、流量,堰堤也需要修造得足够坚固,抵御山洪的冲击。

不过,梯田开垦、陂渠、山塘的修造,与屯寨、巡检寨的建设结合起来,不仅能使灯台架山及大复山北麓的防御体系更完善、周密,还能有效减轻汝水南岸各支系溪河的洪涝灾害。

就像最初对玉皇岭与狮驼岭之间的谷地开垦,虽说工程量以及投入的钱粮极巨大,但除了玉皇岭与狮驼岭防御更成体系,下游的白涧河沿岸也受益匪浅。

在明溪河上游建造堰堤围出黄羊湖后,除了明溪河两岸洪涝灾害大为减轻,后续还在黄羊湖上游的山地之中,修建大小三十余座陂塘山湖,在石门岭东麓及青衣岭东麓多开垦出两三万亩粮田。

正是这些年来不懈的努力,在朝廷所拔钱粮如此紧缺的情况下,楚山才能咬紧牙关支撑下来,没有被缺粮的问题压垮掉。

除了粮食缺口得以填补外,不间歇的组织青壮男女进行在当世称得极度复杂的诸多工造,不仅使得楚山内部的凝聚力越来越高,青壮男女的组织度越来越高,也锻炼出一大批勤励耐劳的基层吏员。

也因此楚山才能直接抽调百余吏员,率领上万青壮赶赴侨县南蔡,在水贼湖匪还没有驱逐出去的情况下,在小鹤岭以南、锁龙湖以北,直接进行南蔡县城及周边十六座垸寨的建设。

励锋堂拿不出足够质押物,就欲向鄂州等地的质库拆借钱粮,最初响应者寥寥。

不过,王氏一族在汉川、黄陂、江夏等地大规模出售田宅,将所筹钱款全部投入励锋堂,而楚山在千汊浦围垸建寨的动静又的确不小,令很多从事放贷生意的质库纷纷打消顾虑。

十月中旬,励锋堂在鄂州拆借钱粮总额便超过三十万贯。

在王文冲、王明启父子等人的推荐下,也有一批年轻的王氏子弟进入南蔡县衙及诸乡司任事。

当然了,徐怀此时已是真正意义上的封疆大吏,而他一直未婚,没有谁会认为他的婚事与朝廷完全无关,楚山与王氏两家自己说定就行的。

徐怀无法随意离开淮上,待双方就他与王萱的亲事沟通差不多了,便拟写奏函,安排苏老常携带一批楚山特产的瓷器、炒茶等作为贡品,前往建邺进献,请建继帝下旨赐婚。

建继帝自然是无不允许,还给了好些赏赐。

到十二月中旬,见徐宿以及京西、河洛等地的敌军都没有什么大的异动,徐怀便照旧俗,作为新郎官亲自率领迎亲队伍,踏上前往汉川的路途。

…………

…………

时值寒冬,河淮等地溪河皆已封冻,但荆江、汉水仍是碧波荡漾;沿岸苇草枯萎,灌木丛里枝叶凋尽,枝头停着许多不畏严寒、在野地里觅食的鸟雀。

徐怀这些年南征北战,屡立奇功,此时也权高位重,但就任楚山行营兵马都总管兼知蔡汝诸州军事以来,一直都没有修建正式的靖胜侯府。

这几年来,也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楚山行营的驻所,先从淮源迁到周桥,在修建楚山新城后,驻往楚山;接管整个淮上防线,驻所又迁往舞阳——徐怀也是跟着行营驻所走动。

却是建继帝下旨赐婚时,还额外赏赐一万贯钱,使楚山在修建南蔡城之际,在城中用这笔赏钱修建靖胜侯府。

虽说南蔡城此时才刚刚建好一圈城墙,城中都没有几栋正而八经的宅院,数千青壮役工都只能住在简易的棚舍之中,正式的靖胜侯府也才刚刚打下地基,但徐怀还是决定在南蔡城中举办婚事,待成婚之后再携王萱返回舞阳。

照着习俗,在迎亲之前王萱都不能与徐怀相见,但她心里除了满怀期待外,却没有什么心慌;甚至到迎亲这天,她穿戴好霞披凤冠,也是淡定坐在闺房里等待。

却是盖住大红方巾之后,从闺房走出来,由族兄牵领着坐进轿中,听着外面鼓乐声大作,却不知道徐怀身在何处,才莫名心慌起来,唯有细细回想当年抵达淮源时徐怀从鹰嘴崖探身而出的情形,才稍稍心安。

感觉到轿子抬起、一巅一颤的走动起来之后,听着“嗒嗒”的马蹄声靠近过来,马儿打着响鼻,王萱隐约感觉到徐怀硕大的身形坐在马鞍上。

她想跟徐怀说说话,却又莫名的羞涩,张不开嘴。

“头脸叫红方巾盖住,可憋得慌?”徐怀将轿帘揭开来,看王萱盖着红方巾坐在轿车,问道。

“你可不要伸手将头巾揭下来啊,昨儿夜里,族里十几个姑婶可是叮嘱了一堆规矩,我可不想这时候就叫她们有机会在背后嚼舌根子,”王萱头脸闷在头巾里,说起这两天双柳庄为婚事折腾得天番地覆,又担忧的问道,“南蔡城里宾客多不多,我与你出来酬谢,会不会被作弄?”

“除了朱芝、朱桐带着贺礼过来,朝中众人都有要务在身,没有办法脱身;现在荆江水道还没有太平下来,路监及鄂州府的官员,也仅使汉川县令尹尧志赴宴——除了十七叔、十七婶他们随我来南蔡,南蔡城里都没有什么人,你有什么好心虚的?等进了城,我可能一时半会脱不开身,十七婶与小环会陪着你!”

“徐小环也来南蔡了?”王萱惊喜的问道。

徐小环乃徐武良之女,与王萱年龄相仿,两年前就嫁予王举次子王峻为妻。

虽说当年在桐柏山里,王萱年少性情孤傲,都不怎么乐意搭理徐小环,但想到与徐怀成婚之后前往舞阳居住,徐小环乃是为数不多的故友,心情也是激动。

沿汉水东岸新修驿道连接双柳庄与正兴建中的南蔡城,相距不过七八里路程——进城之后,王萱也是头脸蒙着红方巾先行大礼,之后先前往洞房歇息。

王萱从头到尾都拿红方巾盖住头脸,要么是由丫鬟搀扶,要么徐怀或苏荻、徐小环搀扶着她、引领她登门入室。

她连南蔡城里临时举办婚事的宅子是什么样子,都没有机会打量。

相比较双柳庄今日张灯结彩的热闹,南蔡城里则要冷清得多。

不要说多少宾客了,王萱坐在烧着火盆的洞房里,都没有听到外面有什么说话声,更不要说宾朋满门的喧嚣、热闹了。

等感觉到外面天色暗了下来,再也耐不住性子,将红方巾揭开来,见房间里就两名贴身丫鬟陪着自己,喜烛已烧得半残,却听不见外面有什么动静。

王萱正犹豫着要不要走出去看究竟,却见苏荻、徐小环推门走进来笑道:“就猜到你耐不住性子——徐怀怕你耐不住性子,叫我们过来接你去书斋,省得让你洞房夜孤零零一个人在这里憋坏了!”

“怎么外面听不见有什么动静?”王萱问道。

“你到书斋便知……”苏荻说道。

随苏荻、徐小环走到厢院书斋,却见与别处张灯结彩不同,这边甲卒林立,一片肃穆,午前已经于双柳庄前“父女哭别”过的父亲竟然也在这里——除了她父子王番外,郑寿、王孔以及原本这时应该入席饮宴的范宗奇、许凌、史琥、王峻等将,皆身穿铠甲。

看到这一幕,王萱诧异道:“爹爹,徐怀,你们莫非要借今日婚事,瞒天过海突袭盘龙寨?”

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故人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六十一章 对垒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悲第一百七十二章 围垸之策第二百一十九章 圣意何为第一百六十八章 张目第九十九章 恐吓第七十一章 乱起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十六章 交接第三十五章 城头第一百四十章 谘议参军事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七十一章 归来第一百三十八章 郎君何事忧烦第二十六章 水攻之策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十九章 鹬与蚌第三章 未雨绸缪时第一百五十章 本末第七十四章 史轸归来第三十八章 定策第八十章 议和第一百八十章 大婚之日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三十二章 援师第一百五十七章 统兵第四十三章 钱粮人心事第二十章 问策第一百章 大捷第一百八十二章 广武第十五章 制司第二百三十章 集结第七十八章 夺马第九十九章 恐吓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援第八十五章 撤离第二十三章 守慎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十六章 交接第八十二章 杀人算赏钱第三十三章 殊途第五十章 诱饵第三章 进剿招讨策第一百八十八章 妇孺第十九章 鹬与蚌第十一章 风吹草动惊蛇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八十五章 老槐旧事第一百十一章 孤驿第十七章 少年逢春第五十五章 破敌第七十章 丰月楼第十九章 知谋无良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错铸就第五十六章 怯敌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说恩义第二百一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戏靠演技第七十五章 古渡第一百六十章 夺营第一百一十四章 问案第二十六章 家风传统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丝马迹第二百章 京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隐秘真相第一百六十章 来头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一百四十二章 蛰伏第六十五章 契丹骑兵第七十三章 新寇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战来监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涂鬼第八十九章 寻迹第七十三章 密会第一百五十六章 浅攻进筑第八章 绍隆二年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五十五章 混乱第七十三章 澜起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四十九章 接应第九十一章 奸情败露第六十二章 杀人者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杀第三十九章 心机算尽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敌第六十八章 奇袭第四十五章 将计第六十五章 王氏族人
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一百二十五章 故人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六十一章 对垒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二百一十一章 生悲第一百七十二章 围垸之策第二百一十九章 圣意何为第一百六十八章 张目第九十九章 恐吓第七十一章 乱起第三十四章 新湖第十六章 交接第三十五章 城头第一百四十章 谘议参军事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七十一章 归来第一百三十八章 郎君何事忧烦第二十六章 水攻之策第八十七章 雨中第十九章 鹬与蚌第三章 未雨绸缪时第一百五十章 本末第七十四章 史轸归来第三十八章 定策第八十章 议和第一百八十章 大婚之日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三十二章 援师第一百五十七章 统兵第四十三章 钱粮人心事第二十章 问策第一百章 大捷第一百八十二章 广武第十五章 制司第二百三十章 集结第七十八章 夺马第九十九章 恐吓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援第八十五章 撤离第二十三章 守慎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十六章 交接第八十二章 杀人算赏钱第三十三章 殊途第五十章 诱饵第三章 进剿招讨策第一百八十八章 妇孺第十九章 鹬与蚌第十一章 风吹草动惊蛇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七十五章 日月新天第八十五章 老槐旧事第一百十一章 孤驿第十七章 少年逢春第五十五章 破敌第七十章 丰月楼第十九章 知谋无良策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错铸就第五十六章 怯敌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说恩义第二百一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戏靠演技第七十五章 古渡第一百六十章 夺营第一百一十四章 问案第二十六章 家风传统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丝马迹第二百章 京中第一百六十三章 隐秘真相第一百六十章 来头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一百四十二章 蛰伏第六十五章 契丹骑兵第七十三章 新寇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战来监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涂鬼第八十九章 寻迹第七十三章 密会第一百五十六章 浅攻进筑第八章 绍隆二年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五十五章 混乱第七十三章 澜起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四十九章 接应第九十一章 奸情败露第六十二章 杀人者第一百三十七章 伏杀第三十九章 心机算尽第九十八章 安排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敌第六十八章 奇袭第四十五章 将计第六十五章 王氏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