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交接

滚石冲说是横穿大复山的捷径,其实就是积满乱石的野沟子,春夏时,四周山岭的雨水会汇聚到这里来,而秋冬旱季,河床干涸,才勉强能叫人行走,地形也就比两翼的悬崖峭壁稍微好看一些。

桐柏山北岭那条小径,情况差不多。

这条路要是好走,也轮不到拖到今时,等到徐怀去开发。

然而结合桐柏山北岭及大腹山的地形,这一条道却山中唯数不多可以开道搭桥,建造栈道的地形。

眼下最大的问题就是巨大的耗用,同时也非三五个月就能将这条道打通。

一天一夜,徐怀他们翻过北岭,出现在淮源镇对岸的津口袍裳褴褛,但他们又携带刀弓、穿着铠甲,叫对岸镇民看了还以为又有盗匪穿山袭来,不少人惊慌往城里逃去,城头的守兵差点都要敲响示警的钟鼓。

天宣五年王禀经雁嘴崖进入淮源,淮源在淮水与白涧河相交的东南谷地里,是一座标准的繁华镇埠。

虽说经历了长达大半年的匪乱,但淮源镇埠并没有被诸寨联军攻破过,仅仅是外围屋舍被拆除,取砖石梁木建造土垣抵挡匪军。

匪乱期间淮源还修建了城墙,当时行权宜之计,在土垣的基础上继续夯土填高,相比较正而八经用版筑法建造的夯土城墙,基础要差了许多。

这两年来为防止城墙有可能被暴雨冲塌,各家又筹资两万余贯钱粮,给城墙覆上砖石,甚至还在走马道穿城而过的东西两座城门之上修筑了城门楼。

此时的淮源峙立在桐柏山南北岭之间的谷地里,规模虽然不大,却也颇具规模,更不要说城中屋舍铺院栉次鳞比,比普通的小县城还要整饬繁华得多。

不过,在此之前淮源始终未能置县,正式的官方机构还是淮源巡检司,巡检使却非邓珪,而是从邓州调来的唐继尧。

邓珪虽说清剿桐柏山匪乱有功,除了散官衔提了两级、得了一些赏银外,实际并没能在唐州或路司得到更为重要的任务,一年前是淮源巡检使任满之后,调回京西南路都部署司任职。

唐继尧的年纪与邓珪相仿,履历也相仿,武举出身,进入军中任职,曾在京西南路驻泊禁军之中任指挥,又在好几处巡检寨轮流任巡检使。

唐继尧是新调过来的,与桐柏山众人没有什么故旧之情,好在晋龙泉调到县里任统领县刀弓手的都将,徐武江得以接替晋龙泉担任巡检司乡营都将,实际掌握了巡检司内部的话语权。

不仅乡营之中都是当初参与剿匪的老卒,大姓宗族势力在桐柏山匪乱之后也进行了大洗牌,徐家、唐家、晋家变得更为团结,仲和虽然没有随徐怀他们北上,志在考取功名,但乡司有什么事,也都是与徐武江保持一致。

唐继尧也不是初出牛犊,他与刚到淮源任职的邓珪一样,巡检司但凡有什么事情,都推到徐武江头上,他也乐得在淮源熬年资,等任期到了便调换他地。

徐怀既然已到淮源,当时没有时间赶去鹿台寨与族人叙旧,而是与王举、徐武江、徐武坤、苏老常、郑屠、范雍等人直接踩冰过河,进入淮源城,赶去见唐继尧。

“莽虎回来了!”

徐怀与徐武江还没有进城,淮源就轰起来。

想想他当初在淮源风骚的表现,别人想忘记他都难。

“怎么这般落魄样,这么多年也没有一匹马,是不是在北面吃了大败仗,灰溜溜的逃回了?听说河东边军被打得很惨啊!”

“你没看莽虎这两年在北面掳了那么多胡姬送回桐柏山,怎么可能会吃败仗?他要真吃败仗,一定会跟胡虏耗上,怎么可能轻易逃回来?看他们这样子,多半是他脑筋不会拐弯,得罪了上峰,说不定一怒之下杀了上峰,逃回桐柏山了呢。”

“要说莽虎这口味也实在是重,那么多胡姬,都挑不出几个耐看的,一个个又肥又壮,味还重,他还当宝似的送回来!你们说柳姑娘多水灵的一个美人啊,难道还不能满足这莽货?”

“徐怀,你怎么回淮源了?”

却是驿丞程益一早从驿馆出去,手里提着钓杆,想着凿开一处冰面,悠然钓上半天的鱼,打发无聊之极的时光,却不想看到徐怀等人朝巡检司那边走过去。

淮源筑好城墙之后,巡检司衙门及驿馆都迁入城中,白涧河西岸的军寨也就闲置下来。

驿站兼传文牍,程益对云朔惨败知道得要比普通人多,但也仅于限于公开的驿传以及传驿人员的议论——因此他看到徐怀突然出现在淮源,也是更为吃惊。

“老程,你在这里正好,随我去见唐军使!”徐怀拽住程益说道。

驿丞虽然是无品小吏,却是与唐继尧代表州县驻扎于淮源的唯二人物;徐武江这个都将以及其他武卒队目,更多是地方推举起来的。

徐怀现在要接掌淮源的一切,当然也包括程益此时所负责的驿传。

唐继尧同样没有携带家属赴任,昨夜喝了醉,又从天香阁搂了一个姑娘回来狠狠操|弄了半宿当是过年节,这会儿姗姗从炕头爬起来,听到前衙嘈杂声,走过来看究竟,却见徐武江带着一大群脸面陌生的武卒径直闯进衙院。

虽说唐继尧平日里尽量保持低姿态,与徐武江和平共处,也差不多将乡司所有事务都交给徐武江他们负责,但他到底是巡检使,是朝廷在淮源唯一有官身的人物,这会儿也禁不住沉下手,问道:“徐都将,他们都是何人,怎么能随意携带刀弓闯进衙堂?”

“可是唐郎君?在下徐怀,奉诏率本部兵马驰归淮源置县,并归蔡州管辖,以备虏事——此乃诏函,还请唐郎君一阅!”徐怀直接将手头的诏书、调令等诏函递给唐继尧阅看,说道,“此事原本要选通报路司、州院,但虏兵随时会南下侵入河淮,还请唐郎君看过诏函后先给我们方便!”

“赤扈人要打到汴梁了,怎么会这么快?”程益震惊问道。

“事情有些复杂,还待唐郎君行过方便之后,我再给你们解释!”徐怀说道。

时间太紧迫,他们在途中又已经用过三天时间。他没有时间逐一去解释当前复杂而严峻的局势,要解释也要等将各寨的都保、耆户长都召集起来一并解释。

照正常的程序,徐怀所携诏函,应该先出示给京西南路诸监司,由诸监司行文到唐州,并与蔡州派员一起审定边界之后,淮源才能正式置县并划归蔡州管治——徐怀直接出示诏函,唐继尧大可以不认。

然而人的名、树的影,唐继尧之前没有跟徐怀打过照面,但在调任淮源之前、之后,都没有少听人提起过徐怀。

唐继尧作为巡检使,哪怕仅是九品微末之位,对河东、河北的形势还是比常得了解得更多——情知现在形势严峻,徐怀又有诏函在身,他要是添堵,岂非嫌弃自己项上的头颅太稳当了?

退一万步说,即便诏函有假,乃是徐怀伪造,也该是州院及州兵马都监司调兵遣将杀入淮源讨逆,他犯得着跟徐怀犯倔?

“形势危急,一切从简,唐某怎敢不给徐军侯方便?”唐继尧拱手致礼道。

徐怀以都巡检使兼知淮源,除本部两千五百正卒外,还要奉诏在淮源招募两千五百乡兵操练。倘若淮源不从唐州划出去,徐怀这一刻在唐州就已经在知州董成之下,与通判并尊的第二、三号人物了,诸曹司参军地位都要差徐怀一些。

唐继尧既然认为诏函不假,当然也是执礼甚恭。

“唐郎君,你倘若想留淮源共御虏贼,我自当会极力向防御使推荐重用你;倘若你要回泌阳,我可能要等诸多事先安排好,才能派人陪你一起去见董知州办理交接事宜!”徐怀说道。

“没关系,我先回泌阳在董郎君面前禀告这事!”唐继尧目前就知道伐燕军溃灭,契丹残地云朔燕蓟等地尽落赤扈人的掌握以及太原被围,他并没有意识到汴梁有可能会陷入敌围,但不管怎么说,他都不想赶去汴梁勤王。

而他乃是京西南路都部署司所辖的武吏,他要抽身而走,徐怀也不便强求,当下将巡检司衙门几名书办以及武卒队目召集起来,宣读诏函,简单的交接仪式便算完成。

唐继尧也是爽利,找了两名老卒收拾行囊,从徐怀这边讨要一纸文书,便将巡检司衙门交给徐怀,直接乘马赶往泌阳而去……



第一百五十八章 军议第五十八章 西线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五十三章 偏师第一百一十三章 交易第二十七章 黄龙坡驿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敌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换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九十七章 军怨第二百一十五章 圣意第八十章 议和第六十五章 王氏族人第一百零六章 夜离第六十五章 绳缚第三十章 有备而来第五十九章 策应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镇双柳庄第一百零一章 头颅见面礼第七十八章 乱夜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巢出京第一百七十四章 误会第十一章 天命第六十四章 示敌以弱第五十章 诱饵第二百一十七章 夺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败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后真面目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选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军寨第二十五章 进退两难第二百二十三章 软肋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一百二十九章 顾氏第三十九章 心机算尽第一百四十一章 传诏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袭岢岚第一百一十一章 以刚克刚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过一赌第七十一章 新寨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丝马迹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旧事第一百二十章 相邀第一百六十一章 拦截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紧逼第九十章 猜忌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逼第四十章 监军使院第六十七章 绸缪第六十四章 马鞍颠簸第二百章 议事第三十三章 殊途第一百四十八章 部署第一百七十章 诱饵第九章 驰援第一百七十五章 传捷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谋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七十四章 马场第五十二章 踏营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八十四章 宣武残卒第二百二十八章 献策第六十三章 惶惶心惊夜第二百一十章 迁都第一百四十八章 点拨第七章 初冬第八十四章 对垒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一百三十四章 乱战第九十八章 说客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二百一十三章 击溃第九十七章 锁城第六十八章 筹谋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岭第一百六十九章 书斋密议第二百三十三章 补给线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二十章 旧吏第一百七十四章 误会第五十七章 守将陈满第四十三章 攻城第七十九章 以山为城第一百五十章 目标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击第十五章 牢骚太甚防肠断第一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六十三章 使臣第一百四十八章 部署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计第八十五章 捉将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七十三章 澜起第九十二章 筹划
第一百五十八章 军议第五十八章 西线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五十三章 偏师第一百一十三章 交易第二十七章 黄龙坡驿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敌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换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九十七章 军怨第二百一十五章 圣意第八十章 议和第六十五章 王氏族人第一百零六章 夜离第六十五章 绳缚第三十章 有备而来第五十九章 策应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镇双柳庄第一百零一章 头颅见面礼第七十八章 乱夜第一百九十九章 空巢出京第一百七十四章 误会第十一章 天命第六十四章 示敌以弱第五十章 诱饵第二百一十七章 夺城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败第二十六章 人前人后真面目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选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军寨第二十五章 进退两难第二百二十三章 软肋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一百二十九章 顾氏第三十九章 心机算尽第一百四十一章 传诏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袭岢岚第一百一十一章 以刚克刚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过一赌第七十一章 新寨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丝马迹第一百七十五章 婚事第二十四章 桐柏山旧事第一百二十章 相邀第一百六十一章 拦截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紧逼第九十章 猜忌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逼第四十章 监军使院第六十七章 绸缪第六十四章 马鞍颠簸第二百章 议事第三十三章 殊途第一百四十八章 部署第一百七十章 诱饵第九章 驰援第一百七十五章 传捷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谋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七十四章 马场第五十二章 踏营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八十四章 宣武残卒第二百二十八章 献策第六十三章 惶惶心惊夜第二百一十章 迁都第一百四十八章 点拨第七章 初冬第八十四章 对垒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一百三十四章 乱战第九十八章 说客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二百一十三章 击溃第九十七章 锁城第六十八章 筹谋第六十章 雷霆之怒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岭第一百六十九章 书斋密议第二百三十三章 补给线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二十章 旧吏第一百七十四章 误会第五十七章 守将陈满第四十三章 攻城第七十九章 以山为城第一百五十章 目标第二百三十九章 追击第十五章 牢骚太甚防肠断第一百二十四章 攻城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六十三章 使臣第一百四十八章 部署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计第八十五章 捉将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一百三十七章 守如磐石第七十三章 澜起第九十二章 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