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攻城

汝阳,城池东北隅。

城墙之上,到处都是残破的砖石,乌黑的血渍已深深渗透到破裂的夯土城墙之中。

重逾百斤的石弹,还在持续不断的投掷过来。

左骁胜军在接管汝阳防务之后,挤出有限的资源对城墙进行加高,披覆砖石,但除了结构强度减弱外,过于高耸的城墙同时也大幅提高了横截面积,更容易为掷石机击中。

守军曾以为高不可攀的汝阳城墙,此时就像干柴烈火缠绵的男女身下老木床,每承受一击,就吱呀晃动不休,直让人怀疑下一刻就会直接塌掉。

披覆的砖石早已大片塌落,露出来的夯土墙芯也布满狰狞的枝状裂缝,城墙根堆满震落的残砖碎石以及混和石灰、草屑的夯筑黄土。

谁也不知道东北侧岌岌可危的城墙还能坚持多久不垮塌。

还有一部分石弹越过城墙,砸入城中,草屋瓦舍被击中者无不穿顶断梁,倒塌一片;落在空地上,也是深陷数尺,威势骇人——民众哀嚎遍野,拖儿携女往西南方向走避。

城墙虽说岌岌可危,但到底还勉强支撑不塌,大部分守军为了避开石弹的直接攻击,暂时藏到城墙下待命——城墙内侧又临时建立一道栅墙。

东北侧城墙之上,还留有少量守军盯着城外敌军的动静,但听石弹呼啸而来,感受到脚下城墙的震动,无不心惊胆颤,情知头顶的战棚叫石弹砸实,藏身其下的他们,唯一的下场就是被砸成肉酱。

“节帅,城头太危险,有杨某人在,断不叫敌军越雷池半步!”

一名疤脸武将苦苦相劝杨麟到城墙下暂避,怕有哪颗石弹不长眼,哪怕是擦着碰着,再强横的武将也要命殒当场,绝无侥幸的可能。

杨麟却不理会疤脸武将苦劝,一双布满血丝的铜铃大眼,死死盯着对面的陡崖坡地——虽说石弹在耳旁呼啸而落,毕竟河洛敌军的投石机还远没有精准到相隔三四百步直接攻击某个将卒的程度。

当然,敌军注意到杨麟站在城头,调整投石机的角度,往杨麟所立的战棚这边覆盖过来,即便偏差再大,危险性也急剧提高。

疤脸武将急得直跺脚,杨麟此时却无暇顾及个人的安危。

在他的斜对侧,乃是紫逻山往南延伸出来的一座单侧脊崖前坡,有缓坡与北面的紫逻山主体相连,却在汝阳东北隅城墙的对面,形成一道岩层交错、难以攀登、高约六七丈的陡崖。

崖坡距离汝阳东北角城墙超过三百步,之前汝阳就在崖坡上设了一道哨岗,监视汝阳城以东、北滍水在紫逻口以南流段的两岸动静。

在敌军不惜代价的强攻下紫逻口后,气势汹汹往汝阳城进逼过来,左骁胜军因为接连恶战,伤亡太惨重,杨麟最终将连同这座陡崖在内的所在城外据点都放弃掉,将有限的有生力量集中到据险而建的汝阳城坚守。

之前他以为敌军占据那座陡崖,最大的作用乃是居高临下,窥视城中的防御部署。

事实上,敌我双方激烈交战时,都会用竹木搭建高耸的望楼,伺窥对方的部署;单纯从这层意义上考虑,失去对陡崖的控制并不算太大的问题。

以传统的目光看,崖坡相距汝阳东北角城墙有三百多步,也是一个看似绝对安全的距离。

直至敌军将数架重型投石机部署到陡崖之上,相距三百多步直接攻汝阳东北角城墙,常常一发石弹声势有若雷霆降下,令城上石崩土裂,左骁胜军诸将才深深感受到失去对这座陡崖的控制,有多痛。

汝阳城据险而建,城门仅有东、南两座,东北隅与崖坡之间仅有两三百步的空当,城墙以北、以西,地势都崎岖——考虑敌军围攻过来,也很难在这些地方展开兵马与攻城器械,因此汝阳城重点加强的是南侧与东侧面对北滍水西岸河谷的防御设施,以防敌军石炮攻击。

这使得左骁胜军在第一天的石炮攻击中,就吃够了苦头。

几乎所有的谯楼、战棚、箭塔,只要挨上一发石弹,几乎是倾刻间垮塌。

第一天守御东北侧城墙的将卒,就有三百多人死伤,受伤者多是谯楼、战棚、箭塔垮塌压伤,比普通的刀剑伤以及箭创,都要严重得多。

倘若敌军将重型投石机直接部署到城下,杨麟还能组织精锐甲卒突击杀出城进行反击。

河洛敌军所投入战场的重型投石机,投射距离也只有三四百步,这不是什么望而不及的距离,左骁胜军也不缺奋勇敢战的精锐,问题是崖坡距离汝阳城较近的南侧、西翼,乃是几乎呈直角的陡崖,北坡与紫逻山主体相接,东坡最为平缓,曹师雄却在部署投石机之前,提前在东坡与汝阳城的东城门之间,设下层层营障、部署一道道精锐强将。

左骁胜军数次出城反击,欲重新夺回对崖坡的控制,摧毁其投石机阵地,但数次付出惨重的伤亡,都无功而返。

河洛敌军却趁着左骁胜军伤亡惨重,无力出城反击,反过来趁势从东侧、南侧进逼到汝阳城,从东侧、南侧将汝阳城堵死,同时还在崖坡前部署下甲卒大营。

每次用投石机将守军从城头逼退后,曹师雄就令甲卒趁机对东北侧城墙展开争夺;或用这种方式,将躲到城下的守军引诱上城墙防守,再用投石机攻击。

又是一记剧烈的震动,疤脸武将看到附近城头直接裂开一道尺许宽、深数尺的狰狞裂痕,担心他们所立的战棚即便不被石弹直接攻击到,这边的城墙也随时有可能垮塌,朝杨麟拱拱手,咬牙说道:

“节帅,你身系全城军民安危,绝不能再滞留城上,请恕末将抗命不敬!”随即朝杨麟身边的侍卫紧急着下令道,

“杨照廷,你们听我的命令,即刻将节帅拖下城墙……”

诸多侍卫看形势实在危急,当即不顾杨麟的厉色反对,上前簇拥着他从积满碎石落土的登城道仓皇撤下城墙。

他们刚撤到距离城墙数十步的一道临时栅墙附近,就听到身后哗然巨响,转身看去,东北角城墙约二十余丈,一起垮塌下来——他们之前立身处的将卒,没有来得及撤离,数十人都陷入垮塌的缺口里,被土石掩埋。

杨照廷等人看到这一幕眦目欲裂,忍住悲声,带着十数人,转身就往缺口处冲过去,希望能及时将一些掩埋不深的袍泽救出来。

杨麟登上栅墙后的望台,脸色阴沉的盯着垮塌的城墙缺口。

十数丈宽的缺口不算多大,但城墙两边之前就已经积满残砖碎石,在大量的夯土城墙垮塌下来往城墙内外铺落,几乎是立时就形成一条通入城内的坡道。

杨麟从缺口往城外看去,数百敌军甲卒手持刀盾早已在崖坡下待命,很显然在等石炮攻击暂停,就会朝缺口涌来。

杨麟只能下令在栅墙后待命的数百将卒以及民夫,顶着敌军不断投射过来的石弹与箭雨,以大盾作为掩护,举着一截截丈余宽的栅木,不计一切代价的往缺口处冲过去,去封堵缺口。

“节帅,徐侯辞别时说过,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得,”一名文士走到杨麟身后,压低声音说道,“左骁胜军战到这一步,暂时放弃汝阳,往南面的山中撤退,朝廷是不会怪罪节帅您的……”

杨麟摇了摇头,声音嘶哑的说道:“朝廷是不会怪罪我等弃汝阳不守,可能还会奖慰我等英勇作战,支持到最后一刻才撤离,但是,我们撤入山中,数万河洛之敌往梁县围去,而楚山军为京西之敌缠住,无法脱身,这种情况下,祁业他们能守住梁县吗?如果说注定要有一地,需要与敌军拼尽最后一兵一卒,我能安心逃往山中,让祁业他们来承担这份责任吗?”

…………

…………

寿春城南,甲卒簇拥的十数辆华丽马车停在驿道上。

淮王赵观揭开车帘子,走下马车,与送别的葛伯奕、杨茂彦、葛钰等将一一握手言别,带着哭腔说道:“若非皇兄一再下诏催促,孤实不忍心弃诸卿而去,而此去建邺,也不知何时才能再聚……”

“王爷皆放宽心,陛下乃宽厚诚德之君,必会善待王爷,而我等也必将誓死拒敌于淮水,令虏骑难踏淮南半步……”汪伯潜握住淮王赵观的手说道。

淮王赵观心里一万个不愿意前往建邺居住,但淮水已经冰封,赤扈东路大军随时会踏过淮河南下。

赤扈东路兵马,这两年在徐州大规模的操练水军,虽说这次并没有动用水军运送其主力兵马渡淮,还是在耐心的等着淮河冰封,但大家都很清楚赤扈东路兵马这次渡过淮河,就不会再因为淮水解冻而仓促撤出了。

其操练多时的水军,或许还谈不上多强,但在淮河并没有哪支水军能与其对抗,到时候维系淮河两岸人马与物资的沟通,确保其主力兵马能在淮河南岸长时间坚持作战,是没有问题的。

淮王赵观他们也认识到,一旦寿春被围,也就无法像上次那样,期待敌军会在淮河解冻之前自行撤走。

权衡再三,淮王赵观这次决定应召,前往建邺居住,而留葛伯奕、杨茂彦、韩时良、葛钰等将吏继续统领原淮王府军。

建继帝为了提高淮王府一系的地位,这次将寿春也提升为陪都,与襄阳相当,以杨茂彦出任寿春留守,委任淮王府大将韩时良兼知楚州,葛伯奕则出领淮南两路制置使,将淮南两路军政继续置于淮王府系将吏的统领之下。

虽说这一系列的事情早在旬日前就已经决定下了,但真正等到走出寿春城的这一刻,淮王赵观心里还在激烈的挣扎,怀疑坚持留在寿春,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1秒记住网:

。wap.

第七十九章 以山为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传讯第一百四十二章 随风潜入夜第五十六章 形势第一百五十一章 喜讯第一百五十八章 当务之急第二百零七章 进城第十五章 牢骚太甚防肠断第一百三十五章 杀阵第七十七章 交涉第五十二章 大雾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紧逼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一百五十章 旧卒第一百三十五章 杀阵第三十五章 城头第十一章 天命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谋第一百九十一章 秘策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七十章 消息第二百零六章 晋家老小第七十七章 杀将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二百三十三章 补给线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二十九章 迂回第五十六章 黑衫秘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惊蛇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八十九章 市井杀贼如屠狗第一百零一章 头颅见面礼第一百八十四章 盘龙湖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烟第二百五十六章 纳附第九十二章 噩耗频传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浅攻进筑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八十三章 遗训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二百三十章 集结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九十七章 军怨第二百五十六章 纳附第二百二十九章 间歇第一百八十二章 盘龙寨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八十九章 奉旨第七十四章 马场第二十章 旧吏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一百零五章 金蝉再有脱壳时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心良苦第九十七章 党同者联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将第一百九十五章 铁场第九十七章 佛殿第三十六章 统兵第一百四十七章 劝说第三十七章 假痴不癫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尔子一用第二百二十九章 间歇第二百五十章 西使第六十七章 搓纺第四十二章 老成谋国第一百二十八章 缘由第五十一章 破阵第一百四十章 收获第六十二章 杀人者第三十二章 援师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一百九十七章 惊蛇第十二章 北城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战来监第一百四十七章 劝说第四十五章 将计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军统将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诚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气第六十五章 王氏族人第九十四章 荆湖第一百三十八章 奇功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四十五章 秘院相见第四十五章 临战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谋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二十章 再访悦红楼第四十九章 山道真情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六十八章 最坏准备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迟第一百八十八章 渡河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
第七十九章 以山为城第一百六十九章 传讯第一百四十二章 随风潜入夜第五十六章 形势第一百五十一章 喜讯第一百五十八章 当务之急第二百零七章 进城第十五章 牢骚太甚防肠断第一百三十五章 杀阵第七十七章 交涉第五十二章 大雾第一百一十八章 步步紧逼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八十二章 酒宴(二)第一百五十章 旧卒第一百三十五章 杀阵第三十五章 城头第十一章 天命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谋第一百九十一章 秘策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七十章 消息第二百零六章 晋家老小第七十七章 杀将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二百三十三章 补给线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二十九章 迂回第五十六章 黑衫秘兵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第一百九十七章 惊蛇第二百三十五章 一波又起第八十九章 市井杀贼如屠狗第一百零一章 头颅见面礼第一百八十四章 盘龙湖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烟第二百五十六章 纳附第九十二章 噩耗频传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五十六章 浅攻进筑第一百九十二章 老蛇第八十三章 遗训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二百三十章 集结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九十七章 军怨第二百五十六章 纳附第二百二十九章 间歇第一百八十二章 盘龙寨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八十九章 奉旨第七十四章 马场第二十章 旧吏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一百零五章 金蝉再有脱壳时第一百八十三章 用心良苦第九十七章 党同者联兵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将第一百九十五章 铁场第九十七章 佛殿第三十六章 统兵第一百四十七章 劝说第三十七章 假痴不癫第一百三十九章 借尔子一用第二百二十九章 间歇第二百五十章 西使第六十七章 搓纺第四十二章 老成谋国第一百二十八章 缘由第五十一章 破阵第一百四十章 收获第六十二章 杀人者第三十二章 援师第二百七十三章 西征第一百九十七章 惊蛇第十二章 北城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战来监第一百四十七章 劝说第四十五章 将计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军统将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诚第七十二章 少年心气第六十五章 王氏族人第九十四章 荆湖第一百三十八章 奇功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四十五章 秘院相见第四十五章 临战第一百二十九章 未雨之谋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二十章 再访悦红楼第四十九章 山道真情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六十八章 最坏准备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迟第一百八十八章 渡河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