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庙堂远谋

那队收尸民伕肯定有问题,但如何盯住其行踪,却需要妥善安排。

徐武碛、周景二人去负责这件事,韩奇带着牛二去护卫房待命;徐怀陪同苏老常去见王禀。

王禀没有卧床休养,这时候站在院子里,就穿着很单薄的夹袄。

看到徐怀、苏老常带两名郎中过来,王禀气恼说道:“我诸事无碍,你们找什么郎中来?快叫他们回去……”

王禀去见葛伯奕,回到南裕巷心急气短,浑身直冒虚汗,把大家吓得不轻,柳琼儿也丢下手头的事情,赶到东跨院来照顾。

这会儿她也是好言劝王禀:“郎中既然都找过来了,老相公无碍也叫他把把脉,不枉他们辛苦走一趟,赚些诊金再走。”

王禀拗不过大家坚持,才叫郎中把脉。

待郎中把过脉,王禀示意苏老常带着郎中到别院开方子去,又将王萱以及其他闲杂人等驱赶出去:“我有几句话跟徐怀说,你去别的院子耍去。”

王萱看了柳琼儿一眼,心想她能留在这里,自己为什么要走?

扭捏一会儿见王禀神色严肃起来,她不情不愿的站起来,说道:“

“去见葛伯奕之前,我与卢雄到官厅走了一趟。听说王番清晨特地将郭君判、潘成虎找过去,吩咐他们要用心操训五百役卒,而你一早就离开兵营……”王禀走到客堂里先坐下来,示意徐怀、柳琼儿也坐下来说话。

王禀愿意跟他说这个话题,徐怀心里却还是高兴的,至少王禀没有欺他的心思,但眼下他能说什么?

说郭君判、潘成虎得王番吩咐后,两人跑到兵营就将一切和盘托出,还提出要将秘养的妻小迁往玉皇岭居住;而他也承诺铸锋堂会有郭、潘二人一席之地?

他要是将一切和盘托出,王番、朱沆知晓后会不会翻脸?

徐怀心里轻轻叹了一口气,淡然说道:

“我行事莽撞,王番、朱沆二位郎君以为郭、潘二人在桐柏山能蛰伏十数年,应是老成持重之人,用他们掌握役卒能少滋惹是非,却也正常。我一早离开兵营,看到天雄军在城里大肆搜捕敌间,这是难得一观天雄军全貌的机会,便带着人在城里多兜了几圈。”

“你心里有什么想法,不用瞒着我……”王禀不相信这是徐怀的真心话。

抛开徐怀的身世不提,徐怀以往在桐柏山就有“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洒脱之志,又有世人罕及的武勇及智谋,生性就不喜受人羁縻。

偏偏王番、朱沆不明就里,以为昨夜之事真就是徐怀鲁莽行事,竟然想着用郭君判、潘成虎去制衡徐怀,王禀心里也是无奈。

当然,他也不觉得能劝王番、朱沆对徐怀让步。

他能怎么劝?

说徐怀极可能是王孝成之子,心藏对蔡铤以及当年对王孝成落井下石之人怀有深仇大恨?

说苏老常、徐武坤、徐武良、周景、徐胜以及此时假意投靠董成的陈碛等人,都可能是王孝成旧部?

说铸锋堂真正核心是徐怀,徐武江、苏老常坐第一、第二把交椅,只是骗人的幌子?

因此王番、朱沆诸事应该对徐怀有所担待、包容?

想到这里,王禀心里更是受挫,他们内部都有这么多的结解不开,又怎么可能劝葛伯奕听从他们的建议?

徐怀不想在郭、潘二人这事上多说什么,岔开话题道:

“天雄军满城搜捕敌间,甚至有些大肆纵容将卒劫掠蕃民,一早差不多有一百四五十名蕃民因为反抗被格杀,捆绑押往营寨审讯的蕃民更是多达七八百人——这个比例已经有些夸张了,岢岚城里蕃民总数不过就七千余口,丁壮不足三千人,难不成三四天时间就将城里的蕃民丁壮都拘押起来或者杀个干净吗?我回到南裕巷,听街巷里商户谈论,在忻代等地军卒滋扰蕃民也甚,也已有多处蕃民激起反抗。王禀相公去找葛伯奕劝谏,想必早就料到这事不加抑制会有怎么可怕后果。不过这事除了禁军军纪废驰以及岚代等地蕃汉矛盾重重外,我一早到肃金楼看过,种种迹象都说明州县衙门极可能已被契丹人的细作渗透,此时之局势,有他们推波助澜之功,甚至契丹奸细有可能比我们更早知道鲁国公人在岚州……”

徐怀没有明确指出是谁,只是说西路军甚至河东路经略使府被敌间渗透,王禀却也是见怪不怪,说道:

“十数年前的边衅,天雄军被打得措手不及,使得岚代等地相继陷落,就与当时有大股蕃民为契丹人收买策应关系极大。不管有没有敌间在暗中推波助澜,在大军挥师北向之前,对蕃民进行梳理,是刘世中、蔡元攸以及王番他们奉旨到河东之前,葛伯奕就通过奏书与枢密院商定的策略。我现在也只能劝告葛伯奕在分派将卒搜查敌间时能严肃军纪,莫要伤之无辜,葛伯奕却毫不避讳的说捕查敌间不是易事,在大军出征之前,尽一切可能先将蕃民势力整肃一遍,也能消除隐患……”

徐怀此时没有资格跟葛伯奕这样的人物直接说得上话,想要揣磨葛伯奕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只能询问王禀:

“待大军杀入契丹境内呢,对应朔云丰等地的番民要如何处置?也是只剿不抚?”

“我也是见过葛伯奕才知道一些事,王番之前都没有跟我提及——现在告诉你也无妨,岳海楼已经成功说服朔州守将曹师雄投附我朝,”王禀说道,“而为防止曹师雄密附有诈,葛伯奕也已通过岳海楼要求曹师雄必须在今明两天肃清朔州城内的奚、鲜卑及契丹等族人之后,迎接天雄军第六将朱广武率部接管朔州城!刘世中、蔡元攸二人也已同意葛伯奕的主张。王番他们奉旨来河东,枢密院也已经拟定拉拢分化汉将以制蕃夷的策略——这应该才是岳海楼人在岚州的真正原因……”

燕云故地,以燕山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

西部以朔寰应云蔚新儒妫武等九州占地最广,位于阴山、燕山之间。

契丹建立大燕王国设立西京道,除了燕云西九州外,还将阴山以及以及东广袤地域都划入其治下,也重新调整了行政编制,总计辖有东胜州、朔州、应州、云州(西京大同府)、蔚州、云内州、丰州、捧圣州等地。

西京道大多数地域,特别是人口密集之地,千余年来都纳入中原政权统治之下,却是到前朝末年才叫契丹人占去,迄今不过一百五六十年。

即便契丹历代以来都努力将北方的本族及诸蕃部族往西京道迁移,也在云朔应蔚等地划出大片的放牧草场安置蕃户,以压缩汉民的生存空间,但犹不能改变西京道诸州人丁一直以来都以汉民为主的事实。

而在契丹崛起过程当中,以为农耕为主、携带先进铸造耕织技术的北附汉民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契丹人建国之后也专门设立了南面官管理汉民事务,同时也不得不任用汉民为将吏。

具体到西京道,分驻诸州的兵马,有超过一半都是汉军。

曹师雄等将领也都是北附汉民出身。

在明眼人都能看到契丹自身难保,上京、中京等腹心地随时有可能会被赤扈人攻陷之际,曹师雄这些北附汉民出身的将领起心想举云朔等地南附大越,并非什么难以想象的事情。

然而刘世中、蔡元攸、葛伯奕却担心曹师雄南附之举有诈,要求他在正式举事之际将朔州城内的契丹人以及奚、鲜卑等蕃民屠尽作为投名状,似乎怎么看都没有问题。

问题是,大越即将面对的真正大敌,是赤扈人啊!

徐怀痛苦的手抓住额头,他这真正意识到葛伯奕、刘世中、蔡元攸以及蔡铤这一个个位居庙堂高处的将相帅臣,这一刻竟然并没有认真的去考虑赤扈人的威胁。

他们仅仅以为眼下是夺取燕云故土的良机。

屠刀一开,大越兵马即便能侥幸成功夺下云朔等地的城池,但如何去巩固这些地域的形势,如何去构筑防线去抵御赤扈人的南下铁骑?

现在对蕃民及契丹人举起屠刀,等到赤扈人南下,不是逼着契丹残族以及北地数十万蕃民都去投附赤扈人,反过来对大越兵马及汉民举起屠刀吗?

徐怀看王禀浑浊的眼神闪过一丝痛苦之色,心想他必然将这些劝告过葛伯奕,说不定还遭到葛伯奕奚落——徐怀不禁想:王禀即便得以起复,但满朝将臣都是短视之人,他又能做得了什么?也许王番、朱沆对他的话都不在意吧?

想到这里,徐怀站起来说道:“葛伯奕诸公既然已有定谋,我们说再多都是杞人忧天,眼下也只能且走且看了……”

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触第一百二十一章 计中计谋中谋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一百八十一章 战果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军统将第一百五十七章 山丘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一百三十九章 误入虎口疑花境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语第八十二章 必经之地第一百四十四章 传授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七十三章 密会第九章 信任第一百五十章 本末第一百一十八章 晋城第八十四章 对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督战第五十五章 破敌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敌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军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三章 进剿招讨策第十一章 天命第二百一十九章 定策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惊扰第一百八十一章 瞒天过海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九十五章 残战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岗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价而沽第一百零六章 义军第一章 七寸第一百一十六章 夜战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败第六十三章 战书第六章 献策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第二百二十四章 北上第十四章 敌至第十章 场面有点乱第五十一章 破阵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雾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败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简单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图之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镇双柳庄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说恩义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耻第一百零五章 金蝉再有脱壳时第三十章 有备而来第二百一十五章 圣意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军统将第八十九章 寻迹第四十五章 将计第五章 恶缘第一百七十三章 杀敌第七十五章 匠人第七十七章 大寇陈子箫第二十二章 风月渡河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十五章 恭喜大当家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战第二十二章 兵饷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八十六章 恶言相向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一百九十七章 惊蛇第七章 撤离第四十一章 朝宴第一百九十五章 铁场第一百一十八章 为难自己第一百四十九章 观战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诚第四十三章 南迁之议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击第十二章 突袭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计第四十七章 无惧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脸人第二十三章 打草惊蛇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与否第一百零四章 宫中第一百五十六章 进城第八十六章 督战队第六十四章 马鞍颠簸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四十章 统兵之道第二百六十六章 尽歼第五十五章 寨前杀三贼第二十六章 水攻之策第一百三十章 将计第四十六章 纨绔少年勇
第一百九十七章 接触第一百二十一章 计中计谋中谋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一百八十一章 战果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军统将第一百五十七章 山丘第七十八章 信使第一百三十九章 误入虎口疑花境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语第八十二章 必经之地第一百四十四章 传授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七十三章 密会第九章 信任第一百五十章 本末第一百一十八章 晋城第八十四章 对策第一百二十七章 督战第五十五章 破敌第一百二十八章 疑敌第八十七章 攻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军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三章 进剿招讨策第十一章 天命第二百一十九章 定策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敢惊扰第一百八十一章 瞒天过海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九十五章 残战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岗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价而沽第一百零六章 义军第一章 七寸第一百一十六章 夜战第一百五十四章 希望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败第六十三章 战书第六章 献策第五十四章 神玉山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第二百二十四章 北上第十四章 敌至第十章 场面有点乱第五十一章 破阵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雾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败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简单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图之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镇双柳庄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说恩义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耻第一百零五章 金蝉再有脱壳时第三十章 有备而来第二百一十五章 圣意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军统将第八十九章 寻迹第四十五章 将计第五章 恶缘第一百七十三章 杀敌第七十五章 匠人第七十七章 大寇陈子箫第二十二章 风月渡河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十五章 恭喜大当家第一百七十九章 水战第二十二章 兵饷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民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八十六章 恶言相向第一百四十章 新旨第一百九十七章 惊蛇第七章 撤离第四十一章 朝宴第一百九十五章 铁场第一百一十八章 为难自己第一百四十九章 观战第二百二十八章 投诚第四十三章 南迁之议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击第十二章 突袭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计第四十七章 无惧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脸人第二十三章 打草惊蛇第一百九十六章 坐等与否第一百零四章 宫中第一百五十六章 进城第八十六章 督战队第六十四章 马鞍颠簸第二十一章 大腿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四十章 统兵之道第二百六十六章 尽歼第五十五章 寨前杀三贼第二十六章 水攻之策第一百三十章 将计第四十六章 纨绔少年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