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身边人

听徐怀如此分析,景王赵湍却是放心不少,但徐怀建议从身边抽些人手,去辅助凌坚、刘师望、韩文德、余珙、余整等人,他又有些犹豫的问道:

“这些家伙能成?”

景王赵湍这么问徐怀,坐一旁的张辛又难堪又惭愧,但他又能辩解什么?

王府百余侍卫平时个个趾高气昂,自视甚高,却这次护送殿下却被不足己方三分之一的赤扈人杀得丢盔弃甲。

穿过赤扈人的封锁区潜来巩县,一切都还是徐怀身边的人确认外围并无虏兵斥候,他们才最终安然通过。

不要说跟徐怀身边的王举、郭君判以及袁垒、徐四虎等人相比较了,徐怀身边那一个个看上去有些木讷、沉默得像一块石头的军吏、兵卒,大多脸皮黄瘦、其貌不扬,但诸多侍卫里,有几个人敢说自己比这些士卒强的?

张辛心知挑选几名侍卫到凌坚等人身边,当个传令兵是没有问题,但他们心高气傲,会甘愿如此?

倘若他们在凌坚等人身边插手统兵及守城之事,会不会帮倒忙?

“徐怀初时在桐柏山也仅是整日浑浑噩噩的莽撞少年,郭君判他还满脑子惦念的,也只是哪个大户家的钱财丰盈,手里有数十顽寇,呼啸山林而已,哪里知道统兵作战之事?但此时叫郭君判来主持这巩县防务,他定然能安排得井井有条,何故?拿欧阳公的话说,‘无非手熟尔’,”

徐怀笑着说道,

“殿下身边这些人,论刀弓骑术,论见识言谈,已非普通军吏能及了,他们除了没有与敌接战的经验外,也缺乏跟底层将卒厮混在一起的经历。所以殿下希望身边人能用,就更要让他们下去,跟底层将卒厮混到一起。当然,他们要是不能帮上忙,甚至还拖后腿,徐怀收拾他们的时候,还请殿下忍住,千万不要急着给他们求情!”

“哈哈,这个我能忍住,”

景王赵湍哈哈笑道,吩咐张辛道,

“你选十人调给凌坚、韩文德他们听候调用。你要跟他们说清楚,是过去听候调用的,不是充大爷去的,但凡有谁敢恃宠骄纵,或者违背军纪,我第一个饶不了他们!韩愈曾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不要觉得比徐怀痴长几岁,就耻于开口求问统兵御敌之事,你看我现在不也是事事相询于徐怀?”

“是。”

张辛三十岁刚出头,就能在景王府任侍卫指挥使,当然也是名门出身。

换作往时,他绝对不会将草莽出身的徐怀等人放在眼里,但这短短数日的经历,真是将他以往曾引以为傲的一切都砸了一个稀巴烂。

景王赵湍现在吩咐找徐怀请教统兵攻守之道,张辛也是心悦诚服的应承下来。

当然,张辛心里的隔阂能真正消去,还是徐怀建议景王赵湍从身边选侍卫去佐助凌坚等人统领守军。

赤扈人不宣而战,伐燕军溃灭,主动派垮台,朝中也动荡不休,有一段时间官家也完全不知道哪个大臣值得信任,太子与景王、鲁国公等皇子才得以参与朝政。

张辛虽然没有资格登堂入室,但跟随景王身边,王禀几次举荐徐怀,汪伯潜、王庸戚等人几次坚绝反对,他都站在大殿外听得一清二楚。

在汪伯潜、王戚庸等大臣眼里,徐怀年纪太轻、难堪大任、不值得朝廷在他身边寄以多大的希望是一方面,还是就是徐怀的身世令人放心不下。

蔡铤其时已经下狱,与王禀争吵激烈时,桐柏山匪乱、岚州闹粮等事里的蹊跷,汪伯潜、王戚庸等人都不再有什么顾忌,当着官家的面直接说破。

张辛这才知道矫诏事在朝中早就不是什么秘密,而桐柏山匪乱幕后的诡异,汪伯潜、王戚庸等人也早就觉察。

然而知悉矫诏、桐柏山匪乱、岚州闹粮等事的细枝末节,张辛当时就在汴梁跟在景王身边,匆匆见过徐怀一面,也不禁揣测徐怀以及桐柏山众人的心思没有那么单纯。

他甚至觉得徐怀太年轻,除了很多看上去极为光辉耀眼的战绩很可能虚有其表,更可畏的还是徐怀身后的人居心叵测。

钱尚端动身与卢雄前往蔡州请援时,也暗中吩咐过他要小心徐怀借殿下的名义夺走巩县兵权,却啥事不干就直接将巩县守军拉走。

他们跟随景王与王禀、朱沆走得近,听王禀、朱沆等人一次次剖析形势,当然也倾向相信大越这一次的劫难没有那么容易熬过去,帝都南迁也极可能是不得不考虑的选择。

这意味着帝国将长期陷入动|乱之中难以平复。

而动|乱之世,在那些心怀异志的野心家心里,最重要的不就是兵权吗?

徐怀助朱沆率天雄军残部从大同城撤出,虽然朝廷最终给朱沆、徐怀等人都记了功,将第一次北征伐燕兵败的罪责归于岳海楼的通敌上,但朝中也不是没有人弹劾徐怀阴聚私兵,实则居心叵测。

朔州守军都为桐柏山卒,这是王禀、朱沆他们都无法替徐怀辩驳的事实。

徐怀进城之前就表示要彻底重整巩县防务,张辛内心其实是反对的。

不过,景王在王禀执掌御史台期间就极敬重其为人,而在那么多的皇亲国戚里,也就与朱沆等有限几人关系交好。景王相信王禀、朱沆看人的眼光,张辛心里有意见,也不敢流露出来。

他却没有想到,徐怀不仅在出城前跟凌坚、韩文德、刘师望、余珙、余整等人,反复强调是景王殿下力排众议、不拘一格用他们统兵,这时候还坚持建议景王从身边侍卫里选一些人到凌坚、韩文德等人身边辅佐统兵。

这不就是助景王直接掌握巩县守军吗?

而进城时,张辛也注意到凌坚、韩文德、刘师望、余珙、余整等人对殿下心悦诚服的感激之情也确实作不得假。

…………

…………

景王出汴梁时,身边原有侍卫百余众,遇敌被杀死、逃散近三十人,还有二十人在逃亡时或多或少受过伤,都随钱尚端前往蔡州休养。

最终乃有五十六名侍卫在张辛的率领下,扈随景王抵达巩县。

景王府侍卫虽然都是从三衙禁军选拔,但也不是普普通通的禁军兵卒都能进入皇子王府及大内宫禁充当宿卫的。

除了身世清白、武艺过人、相貌身高都要满足一定的标准外,能入值宿卫的,都是尉勇级别以上的士卒;而侍卫里的十将、队将,也都有武职在身。

张辛别看手下统领的侍卫仅有百余人,但他作为景王府侍卫指挥使,武阶乃是正七品武经大夫,并不在徐怀之下。

留在景王身边侍卫至少要安全得多,而协助凌坚等人统兵这时候不管怎么看,都不能说是什么好事,张辛也是做了一番工作,最终选定十人。

景王将这十人召进偏殿,也是细细叮嘱过一番,要他们尽心帮助凌坚、刘师望等人排除干扰、统兵御下,不得有骄纵情绪;同时也要他们听从徐怀的命令,服从徐怀对守御之事的安排。

虏兵未退,巩县面对的守御形势一点都不容乐观,所谓的庆功宴更重要的是为凌坚、刘师望、韩文德、余珙、余整五人立威。

饮酒每人以三盏为限,草草吃过席后,景王便下令行宫侍女将酒菜都撤去,直接在偏殿之下商议后续的守御事。

景王这时候直接任命凌坚、韩文德、余珙、余整四人为四城守御指挥使,协助徐怀分掌四城守御事;任命刘师望为巡城军使,负责城内治安。

除了从身边调派十人给凌坚、刘师望充当副手外,为防止朱勋、顾大钧等人的干扰,景王将陈由贵及顾大钧等守陵军正副指挥使都调到身边充当侍卫。

两千守陵军,除了已经编入凌坚、韩文德等部的将卒,其他将卒皆以都队为单位在军营里听候调用。

对乔继恩、陈由贵、高惠鸿等人而言,一开始没能坚决的拒绝景王插手具体的守御之事,现在除了有徐怀这个蛮横、不讲武德的混帐家伙外,城中将卒也大多数心向景王,他们除了全盘接受,还有什么讨价还价的余地?

而凌坚、刘师望等人骤然从卒伍之间出人头地,心情激动之余,也担心不能很好的统御将卒听命,景王安排侍卫给他们当助手,这不仅能帮他们更好借助景王的声望行事、统御将卒,还能拉近他们个人跟景王的关系,他们当然欢欣喜悦,怎么可能拒绝?

巩县守御之事,在一天之内,就将框架搭了起来!



第二十三章 掌灯倾诉第七十三章 密会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骁诸将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一百零七章 驰援第一百零九章 俘虏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十章 收编第十三章 人心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一百四十二章 奉诏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围第十二章 其人之道第六十六章 斩将第一百七十四章 误会第一百一十四章 问案第一百四十五章 铁索横江第一百二十五章 割袍第三十九章 心机算尽第一百零九章 丝铁第四十四章 请守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一百九十四章 晋家子婿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机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二百五十四章 殿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岂相易第十章 刺客也是惊弓鸟第五十八章 不与之谋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决第一百九十二章 献策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二十一章 处置第六十九章 侍卫亲兵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战第八十六章 工师第五十五章 混乱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二百五十章 西使第八十五章 劫人第九十一章 意气用事第五十三章 疏影横斜藏踪第一百零一章 殿议第八十二章 杀人算赏钱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敌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三十七章 假痴不癫第八十章 军都寨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一百四十二章 蛰伏第五十七章 火烧歇马山第二百三十三章 屠灭第十七章 肃金楼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谋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一百八十六章 军议(二)第一百零七章 归去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迟第一百五十章 天门第十三章 夺寨第六十四章 示敌以弱第一百八十八章 渡河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来客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一百四十五章 离别第一百六十九章 书斋密议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烟第九十七章 党同者联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建邺第五十三章 不动如山第五十五章 混乱第九十八章 夺军之谋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将第八十八章 隐患第七章 腊月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价而沽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三十五章 防务第五十九章 策应第一百八十章 歼灭第三十五章 城头第十一章 天命第八十七章 用事当用急第三十六章 商团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么大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斋舍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五十章 贵子第七十三章 背水第一百一十七章 弃留第七十六章 城楼火焰第二十三章 黑锅能否习惯第五十五章 鏖战第十五章 登城
第二十三章 掌灯倾诉第七十三章 密会第一百四十六章 左骁诸将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一百零七章 驰援第一百零九章 俘虏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十章 收编第十三章 人心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一百四十二章 奉诏第一百七十二章 合围第十二章 其人之道第六十六章 斩将第一百七十四章 误会第一百一十四章 问案第一百四十五章 铁索横江第一百二十五章 割袍第三十九章 心机算尽第一百零九章 丝铁第四十四章 请守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一百九十四章 晋家子婿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机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二百五十四章 殿中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岂相易第十章 刺客也是惊弓鸟第五十八章 不与之谋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决第一百九十二章 献策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二十一章 处置第六十九章 侍卫亲兵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战第八十六章 工师第五十五章 混乱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二百五十章 西使第八十五章 劫人第九十一章 意气用事第五十三章 疏影横斜藏踪第一百零一章 殿议第八十二章 杀人算赏钱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敌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三十七章 假痴不癫第八十章 军都寨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一百四十二章 蛰伏第五十七章 火烧歇马山第二百三十三章 屠灭第十七章 肃金楼第一百零五章 淮王府之谋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能承受之仇第一百八十六章 军议(二)第一百零七章 归去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一百三十六章 白袍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迟第一百五十章 天门第十三章 夺寨第六十四章 示敌以弱第一百八十八章 渡河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来客第二百二十七章 嗣皇帝第一百四十五章 离别第一百六十九章 书斋密议第一百三十四章 往事如那烟第九十七章 党同者联兵第一百六十五章 建邺第五十三章 不动如山第五十五章 混乱第九十八章 夺军之谋第七十七章 登城道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将第八十八章 隐患第七章 腊月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价而沽第一百八十七章 破衙第三十五章 防务第五十九章 策应第一百八十章 歼灭第三十五章 城头第十一章 天命第八十七章 用事当用急第三十六章 商团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一百六十一章 拖延第一百一十章 世界那么大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斋舍第九十一章 故人第五十章 贵子第七十三章 背水第一百一十七章 弃留第七十六章 城楼火焰第二十三章 黑锅能否习惯第五十五章 鏖战第十五章 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