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秘密

徐怀自幼就在桐柏山里浑浑噩噩长大,恢复神智之后,要说当世的亲孺之情,他从内心深处更认可自己是徐氏子弟。

而卢雄、范雍、徐武碛、苏老常以及他完全没有印象的养父,他们身上的忠肝义胆,以及他郁苦十数年的养母,临病逝前心里都还有着深切的丧子之痛跟恨,却对他的慈爱照顾有护,这种种情绪这一刻再次交织到一起,也令他激动感慨不己。

王宪、王峻、范宗奇都已成人成家,此时在都部署司担任押队、旗头等小兵目,也都知晓自己的身世,但真正确认徐怀乃是王孝成当年并没有在管涔山被害的幼子王樊,还是卢雄这次到应州来。

徐怀在河东是一个极特殊的存在,之前有关他身世的传言,王举、范雍他们不会轻信,但徐怀对外公开的年龄仅十八岁,即便确认身世之后,也仅有十九岁。如此年轻,却屡立殊功,以致刘世中都以经略使的名义,举荐他担任重建之后的天雄军第十厢都虞候、朔州巡检使,这在当世堪称传奇了。

所以说,不管王番在离开岚州时曾不惜公开表示已与桐柏山众人分道扬镳,河东都以为徐怀是靠王禀、王番的关系上位。

刘世中作为蔡系干城,之所以亲自出面举荐,在外人看来也无外乎蔡系因岳海楼通敌之事陷入被动,在很多方面都不得不做出让步。

待众人情绪稍定,徐怀问王举、范雍:“此时王、范两家还有多少人在太原?”

范雍还以为徐怀担忧他们相认的消息走漏出去,会令蔡系对他们在太原的家人不利,宽慰他说道:

“我们两家迁居太原十数年,我与你七叔在都部署司也算是资深老吏了;这次也是知道你要来应州参加军议,将招应之事承接过来,不虞有人会怀疑我们头上的;要不然我们过两天就找机会陪卢爷去朔州找你们了……”

徐怀知道范雍他们想岔了,开门见山的问道:“兵部郎中刘俊前往大同劝降,为守军射杀之事,你们可知道?”

“啊?”范雍震惊问道,“我在行辕听到你们过来的消息,便赶着出城迎接你们,却没有听说刘俊在大同城前遭射杀之事——适才转运副使郭仲熊出西城门亲自扶棺所接尸首,是兵部郎中刘俊的?”

刘世中、蔡元攸都不亲自出城接回刘俊的尸首,就有意想拖延着,不让消息太快扩散出去,他们担心军卒义愤躁动,令他们不得不出兵强攻大同。

王举陪同卢雄一直都留在宅院之中,自然更不清楚大同城下所发生的一切。

“大同守军这是意欲何为?”卢雄听到兵部郎中刘俊前往大同劝降却被射杀的消息,震惊的问道。

卢雄得王禀授令再次赶来河东观望形势,就考虑到大同守军有可能倾向投降赤扈人,但不管怎么说,他都没有想到大同守军有什么理由射杀大越派去劝降的使臣。这太异常了。

“赤扈王帐应还没有最终决定撕毁与大越的秘约,但已有不少王公大臣蠢蠢欲动、按捺不住了,所以他们需要一个合理借口,绕过赤扈王帐的授命,”徐怀说道,“大越与赤扈秘约以武周山、晋公山及浑河为界,界南归大越,但倘若大越不能劝降大同守军,又迟迟不敢强攻大同,或迟迟攻陷不下大同,此时集结于阴山以东的赤扈兵马再南下进攻大同,迫使守军投降,谁能说赤扈不守信义?”

在场没有外人,徐怀将客堂里摆放茶具、神龛的八仙桌拖到屋子中间,将堪舆图铺开来,上面清晰标识两万多赤扈骑兵在阴山东麓集结、活动的轨迹,标识大同、怀仁、金城以及萧林石在苍头河谷(参合口)的兵马部署;他也将岳海楼从岚州消失数月之后再次出现,便是在管涔山马营海寺与曹师雄秘密见面之事都一一相告。

越雨楼在大同城安排有眼线,虽说目前未必察觉到岳海楼等人在大同城内活动的迹象,徐怀也无意安排更多的人手冒险潜入大同城,但毫无疑问大同守军射杀刘俊这事,已经再次令大越陷入被动之中。

“曹师雄果真有问题?”卢雄不怀疑徐怀的判断,但听到岳海楼消失数月后再次出现在岚州,竟然是与曹师雄秘密见面,当然是难抑内心的震惊。

“曹师雄出知岚州,看似官声极好,地方士绅也大多觉得他好,但他在管涔山捐资修缮马营海寺,便广纳四方游僧驻锡,他本人也隔三岔五去听经礼佛,还专好找蕃僧询问漠北之事,我们便注意到异常,直到数日前看到岳海楼的踪迹在马营海寺出没,”徐怀说道,“岳海楼与曹师雄见过一面之后,就再次消失踪迹,我怀疑他此时有可能在大同城里!”

“……”

卢雄离开岚州之前曾赶往朔州去见徐怀,却被徐怀拒之城外。

他心里对此没有什么怨意,却惦记着曹师雄这人是否可靠,没想所担忧的最坏结果竟然发生了,真是急得要躁脚,吸着凉气说道,

“王番年前不该荐曹师雄出知岚州兼领天雄军,这下子成大患了!”

“该来的总归会来。”徐怀心情平静的说道。

虽说最初知道王番举荐曹师雄出知岚州兼领天雄军这事时,徐怀全盘计划被打乱掉,心里急得更想骂娘,但事情已经过去了,他这时候也能平静的回过头去看待这事。

抛开个人主观上的不爽情绪,客观的说,王番举荐曹师雄执掌西翼岚州军政,这令徐怀放弃掉从岚州、经太原等地直接南下的幻想。

若非如此,徐怀也很难下定决定强开西山通道。

退一万步讲,就算王番不举荐曹师雄,最终是由朱沆出知岚州兼领天雄军统制,也不可能逆转赤扈铁骑经河东南下入侵中原的历史轨迹。

天雄军经过一番整顿,或许会恢复一些战斗力,但绝对没有资格去硬挡在荒漠草原沥血厮杀数十年未休的赤扈铁骑。

而以朱沆的性情与气节,断无可能投敌,也很难叫他果断弃城南撤,最终的结局很可能是率天雄军被数倍强敌围困在某座孤城之中,苦等许久都不见援兵而日益蓑弱,最后突围无望而全军覆灭。

朱沆归京而王番荐曹师雄执掌西翼岚州军政,叫徐怀放弃幻想后,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削弱了岚州及河东路司对朔州的约束。

要不然,徐怀无论是从个人情感,还是道义上,都没有办法弃朱沆独去。

而在如此严峻的威胁之下,他并没有能力去承担起太沉重的责任。

徐怀此时能如此坦然看待王番荐曹师雄执掌岚州军政,是他清楚知道历史将如此走向,王番荐曹师雄这事只能算是历史洪流中的一朵偶然性的浪花,赤扈铁骑悍然南下时,曹师雄不投降过去,也会有其他的无骨将臣甘为前驱。

不过,对卢雄来说却不这么想,他此时犹后悔不迭的说道:“王番举荐曹师雄之时,我应该劝相爷找你说一声的,不该犹豫的!”

范雍、王举这些年虽然在都部署司为吏,但接触不到核心的机密。

徐武碛见他们眼睛里有很多的困惑,猜想卢雄这次到应州,应该还没有机会跟他说很多机密事。

徐武碛接下来便将桐柏山匪乱、徐怀千里护送王禀赴任岚州以及助朱沆率万余天雄军残部从大同城撤离,以及桐柏山卒编天雄军第十厢驻守朔州,以及他们在过去几个月时间基本完全控制西山南部地区等情况,一一说给范雍、王举等人知道。

“你们与天雄军第九将(厢)上交过一次首级请功,但都部署司都以为你们所杀都是普通蕃民,草草计功了事,并没有深究这事,”范雍、王举震惊问道,“而你们除了那次上交数百蕃兵首级,之后再无战功禀请,府岚北部的西山,怎么就全部陷落你们的控制之中……”

“徐怀一直以来都断言赤扈人必然南侵中原,虽说绝大多数人都不以为意,但我们一直以来都据此进行准备,”

徐武碛说道,

“王番郎君荐曹师雄出知岚州,我们担忧曹师雄有可能在赤扈铁骑南下时直接投靠过去,令朔州沦为南北退路都被堵死的孤城,我们这段时间以来在朔州,主要便是集结兵马攻打、经营西山。只是这时候从河东到朝廷,都还在做与赤扈人联手攻陷燕云的春秋大梦,我们当然不可能事事都禀报路司。当然,刘世中、蔡元攸之流他们也早就怀疑徐怀的身世了。王、范两家在太原的家小要是不太多,还是尽早都转移到西山,防止局势随时会猝然恶变。特别是曹师雄随时有叛变的可能,到时候路途堵塞,必然有太多的事顾及不过来!”

王举、范雍以及王宪、范宗奇、王峻等人都是面面相觑,难抑心里的震惊,哪里想到事隔十数年王举与徐怀叔侄相聚,竟然还有更大的“惊喜”在等着他们?

第一百零四章 附从第一百四十章 谘议参军事第二十二章 兵饷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九十七章 军怨第十章 刺客也是惊弓鸟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九十八章 春风得意幽愤枪第一百六十一章 怯战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八章 议和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第五章 留守新蔡第八十六章 督战队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来客第一百四十二章 奉诏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脸人第三十七章 进退第一百一十七章 缓攻第六十一章 对垒第五十一章 边锋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败的游说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岂相易第四章 徐徐图之第一百一十四章 竖子成名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七十六章 献策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绸缪时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目标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二百六十九章异姓封王第二百零七章 归京第一百八十八章 妇孺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七十三章 澜起第二十三章 掌灯倾诉第一百七十二章 围垸之策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第一百八十二章 晋家第四十二章 老成谋国第八章 议和第一百零一章 殿议第二百五十章 西使第四十八章 分道扬镳常事第一百六十章 撤军议和第一百四十章 收获第七十九章 恶世生贼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万万而已第一百四十章 恶讯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耻第一百四十五章 铁索横江第一百六十二章 逃归第四十九章 联结第二百三十七章 交锋第九十七章 党同者联兵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门第八十九章 远客第六十七章 斩将(二)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远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逼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计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杀人放火招安事第七十五章 古渡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将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十五章 恭喜大当家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七十三章 澜起第一百六十章 撤军议和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七十四章 旧卒第三十六章 金蝉脱壳计第一百零七章 驰援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第三章 进剿招讨策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将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将第八十八章 敌意第一百四十章 收获第一百三十八章 乌敕氏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六十四章 围河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岭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袭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择第四十九章 西军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进第一百七十八章 喘息之机第一百八十四章 盘龙湖第十八章 夺城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迟第八十六章 工师
第一百零四章 附从第一百四十章 谘议参军事第二十二章 兵饷第二百三十九章 河畔第一百六十八章 相援第六十章 不速之客第九十七章 军怨第十章 刺客也是惊弓鸟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九十八章 春风得意幽愤枪第一百六十一章 怯战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八章 议和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第五章 留守新蔡第八十六章 督战队第七十章 大同夜幕第一百四十七章 寒夜来客第一百四十二章 奉诏第三十五章 安置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脸人第三十七章 进退第一百一十七章 缓攻第六十一章 对垒第五十一章 边锋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败的游说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岂相易第四章 徐徐图之第一百一十四章 竖子成名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七十六章 献策第一百零九章 未雨绸缪时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目标第二十五章 城池第二百六十九章异姓封王第二百零七章 归京第一百八十八章 妇孺第三十四章 接管第七十三章 澜起第二十三章 掌灯倾诉第一百七十二章 围垸之策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第一百八十二章 晋家第四十二章 老成谋国第八章 议和第一百零一章 殿议第二百五十章 西使第四十八章 分道扬镳常事第一百六十章 撤军议和第一百四十章 收获第七十九章 恶世生贼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万万而已第一百四十章 恶讯第一百九十六章 愁事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耻第一百四十五章 铁索横江第一百六十二章 逃归第四十九章 联结第二百三十七章 交锋第九十七章 党同者联兵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门第八十九章 远客第六十七章 斩将(二)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远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逼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计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一百四十四章 杀人放火招安事第七十五章 古渡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将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十五章 恭喜大当家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七十三章 澜起第一百六十章 撤军议和第一百三十四章破寨第七十四章 旧卒第三十六章 金蝉脱壳计第一百零七章 驰援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第三章 进剿招讨策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将第一百五十六章 老将第八十八章 敌意第一百四十章 收获第一百三十八章 乌敕氏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六十四章 围河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岭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袭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择第四十九章 西军第一百三十三章 西进第一百七十八章 喘息之机第一百八十四章 盘龙湖第十八章 夺城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迟第八十六章 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