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门

常山(恒山)东接太行山、西连吕梁山,山岭高峻、沟涧曲折,乃云朔与忻代之间的天堑,唯有中段山脉,也是自古就有九塞之称的勾注山附近山体收细,高度降低,可供人畜通行。

勾注山又称陉岭,春秋时就筑关隘,岭西为西陉关,岭东为东陉关。

大越立朝以来,云朔等地尽归契丹,陉岭成为越燕两国的界山,战略地位犹为突出。

除了在旧关残址上新筑东西隘城外,还陉岭择险要地形修筑十数座坞砦,除了与两隘互为倚防外,彼此间还用石头边墙联为一体,最终构成今日雁门关的防御布局。

大越立朝以来,在北面与契丹的战事,要远比与西北党项人的战事少得多,大多数年份都维系互使互市的关系。

从雁门关往南可直下太原、晋中等河东腹地,雁门关内的榷场规模,也要比吕梁山西北麓的宁武大得多。

榷场位于更容易通行的东陉关南侧,隘城之外大大小小的铺院沿坡岭而建,商埠鳞次栉比,要比想象中的荒凉边塞热闹繁荣得多;也有关帝庙、李牧祠等大大小小的建筑群依山而建,仿佛繁荣大城。

当然,战事开启,大量的商旅都滞留在雁门,现在东路军主力又从应州境内撤回来,七八万禁厢军人马,还是将雁门关内的诸多关隘坞砦挤得满满当当。

蔡元攸作为蔡铤之子,年轻时就得荫补为官,政越六年科举得赐进士出身,联兵伐燕,蔡元攸作为其父蔡铤的主要助手谋划其事,天宣四年更为亲自出使契丹刺探敌情,归汴京得任副宣抚使,与刘世中共同主持伐燕事务,在四十岁刚出头的朝臣之中,可谓是春风得志,朝野也是“少相”相称。

倘若此番伐燕顺遂,蔡元攸未尝不得入执政之列;父子同朝为相,这在大越立朝以来都将是独一份的。

谁能想象胜券在握的天雄军奔袭大同城一仗,会败得如此凄凉、如此叫人猝不及防。

蔡元攸当然不会承认他们有拖延未派援兵的责任。

然而数年筹谋,付之一炬,数万将卒尸骸无存,他与刘世中身为正副宣抚使,怎么都不能说半点责任都无。

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岳海楼率众假扮契丹人刺杀葛伯奕,竟然还失手了。

蔡元攸一脸憔悴的站在李牧祠的侧殿前,望着树叶都已经凋零一尽的古银杏,树桠上还有积雪,不时有雪粒被风吹下来。

他负手而立,声音嘶哑的问道:“这事当真是无法挽回了吗?”

曾润跪在雪地里,声音里透着说不出的沮丧、绝望,说道:

“除了葛怀聪、葛槐等将弃军西逃时岳侯确实说了一些话外,我现在打听到太原有些消息传出来,葛伯奕还有意咬死最初乃是岳侯献杀蕃之策,河东提举刑狱司已经发出海捕文书,派出数百缉骑搜捕山岭——他们这次实是要误导朝野怀疑有岳侯通敌之嫌。现在除陈泰等十一人猝不及防被射杀下,还有赵承等七人被生擒,落在葛伯奕的手里,现在不怕别的,就怕他们有可能熬不过肉刑……”

“你说赵承他们会被葛伯奕屈打成招吗?”蔡元攸问道。

“小的不清楚!”曾润茫然说道。

“你没有否认,这么说来还是很有可能的喽?”蔡元攸问道。

“七个人,有一两人贪生怕死,熬不过刑,也不是没有可能。”曾润嗫嚅说道。

“倘若有人熬不过刑,被葛伯奕屈打成招,你觉得我们当如何应对?”蔡元攸问道。

“小的不知道!”曾润头在雪地里伏得更低,都不敢看蔡元攸的脸。

厢殿廊下站着一名中年人,沉默了半天,这时候张嘴问道:“郭仲熊他对这事怎么说?”

“验看行刺案地之后,郭郎君回到岚州就日夜操劳衙署事务,还无暇过问这事。”曾润回答道。

“是吗?”

中年人轻轻问了一声,却也没有想曾润回答,跟蔡元攸说道,

“此事虽说是岳海楼擅作主张,但葛伯奕心里必然是认定岳海楼是得到少相授意,要致他葛家于死地。他此时没有矛头直接指向少相与相爷,是他知道这事牵涉极大,而相爷、少相又极得官家信任,不是谁都能污蔑得了的。葛伯奕现在最想做的,还是尽一切可能推卸天雄军覆灭的罪责。对他们最有利的,无疑就是坐实岳海楼通敌之嫌。而当年的旧案不能翻,单就岳海楼率众刺杀葛伯奕之事,我们就可以说是百口莫辩了。现在最要担心的除了葛伯奕会拼命推卸兵败之责外,更要防备朝野那些从头就反对联兵伐燕、反对相爷的人,会借这事大作文章。葛伯奕这时候是没有将矛头直接少相与相爷,但不意味着等朝野非议之声渐盛之后,葛伯奕还能按捺得住,还能继续按兵不动!”

“……”蔡元攸疑惑的看向中年人,有些琢磨不透他的意思。

蔡元攸虽有少相之名,但到底与他父亲蔡铤远不能相比,所谓进士出身诸如此类,水分太大。

“少相这时应有决断!”中年人眼神坚定朝蔡元攸看过去,沉声说道。

蔡元攸还是疑惑不解,曾润却惊惧的朝中年人看过去。

“当年王孝成旧案不能翻,岳海楼却率众假扮契丹人刺杀葛伯奕及天雄军待罪诸将,以及他此前假传消息或刻意怂恿葛怀聪诸人弃军西逃,兼之葛伯奕又有意将杀蕃之事栽到他头上,这诸多事加到一起,只会叫世人认定他早就暗通契丹人。我们已经是百口莫辩,也不应再试图去辩解,而是要让事情止于此,不能再牵涉下去!”中年人进一步挑明道。

“我们也要咬定岳海楼私通契丹人吗?”蔡元攸这时候才明白中年人在建议什么,震惊问道。

“诸公都没有看清岳海楼的真面目,少相为奸佞所欺,又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中年人说道。

“话是这么说,但岳海楼知道府里太多机密,我们要是也落井下石,怕是……”蔡元攸也是一惊,问道。

“死人就算知道再多的秘密,又有什么用?”中年人笑道。

…………

…………

东陉关往东二十余里,山势越发险峻起来,一座无名涧谷深处,一眼温泉在天寒地冻的当下还潺潺从石隙流出,汇聚成一泓流涧,往峡谷外流去。

石溪蒸腾白色雾汽,将峡谷也隐藏起来,难得是溪涧旁的灌木还葱葱郁郁,绿叶正繁茂。

曾润深一脚浅一脚走进峡谷,狼狈不堪在一颗野桑树下站定,朝空寂无人的谷里喊:“岳侯,你们可还在这里?”

“你怎么才过来,少相怎么说?”岳海楼从一处石隙后走出来,问道。

他们此时已成河东路提举刑狱司全力缉拿的案犯,已不能公开去见蔡元攸,在山野间东奔西走躲藏七八日,换谁都会一脸的狼狈、憔悴。

“少相使岳侯带着人前往雁门西面的归藏观待命。”曾润喘着气说道。

“除了使我们云归藏观待命,少相还有说什么?有没有这残局要如何收拾?”岳海楼说道。

“田先生担心葛伯奕会千方百计的将一切罪责栽赃到岳侯头上,建议少相、刘帅从雁门出兵击应州,但能歼灭数千敌骑,一切都能有个好说辞,也不畏葛伯奕将脏水泼过来,”曾润还喘着气说道,“少相要岳侯先去归藏观,待他得空便去找岳侯商议出兵之……啊,岳侯你这是……”

曾润难以置信的看着岳海楼从袖口里翻出一把囊刀,像闪电一般直接插入他的胸口。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你现在可以跟我说实话了!”岳海楼不顾血汩汩浸流过来,握住刀柄撑住曾润倾倒过来的身子,盯住他的眼睛说道。

“田先生建议少相杀岳侯灭口……”曾润说完这话,身子就彻底瘫软下来。

岳海楼将曾润的尸体放下来,对从身后走近过来的三名彪健汉子说道:“蔡铤父子我追随十多年来,他们是什么德性,我怎么可能不清楚?着曾润去问这一趟,也是怕你们不死心——现在你们都看明白了吧?我们这些年替他们父子二人卖命,什么脏活累活都干,但稍有意外,就被弃之如弊履。甚至以往我们为他们父子所做的事,也叫他们非要杀我们灭口不可。”

“少相要杀我们灭口,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三名健汉茫然问道。

“这烂透的中原,已无人值得我们卖命,但天下之大,还愁没有我们的安身立命之地吗?”岳海楼昂然而立,往北方苍穹之上的茫茫铅云看去,说道,“你们还记得我曾跟你们说过,有朝一日若说谁能席天下,那必然是赤扈人的铁骑洪流吧?”

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迹第六十六章 暗夜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行第五十六章 庙堂远谋第四十九章 擒贼先擒王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军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一百一十八章 晋城第一百四十八章 点拨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迟第四十八章 小雀岗第二百四十章 计在东洲第七十章 名实相副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进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军统将第一章 途中第四十三章 南迁之议第三十七章 假痴不癫第三十二章 援师第五十九章 铁桥第十四章 促降第二十八章 洪流难遏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九十六章 夜行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复第三十二章 疑念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价而沽第四十章 统兵之道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败的游说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四十二章 邀斗第一百零七章 贼酋谋略第六十九章 声东第四十章 统兵之道第五十六章 形势第九十八章 说客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一百四十章 恶讯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说恩义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乱战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一百四十七章 圣恩雷霆第四十九章 接应第四十三章 南迁之议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五十九章 策应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镇双柳庄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骑难至第三十五章 城头第一百六十三章 国殇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访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舆第二十三章 守慎第九十九章 交谈第二百二十一章 进宫第一百二十四章 底线第十章 刺客也是惊弓鸟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一百二十一章 旧忆第三十三章 信里虚情真意第一百六十五章 沦陷第二百零七章 进城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四十四章 请守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二百一十六章 潜伏第六十七章 巧辞善辩第六十八章 传首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风声第九十九章 凿穿第一百四十五章 铁索横江第六十八章 奇袭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一百零二章 绸缪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四十七章 圣恩雷霆第一百零八章 狩猎第三章 难民第六十八章 传首第一百七十八章 残局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图之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敌第一百零一章 渡河第十章 韩时良第七十章 消息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一百六十二章 逃归第一百一十章 初战第四十五章 临战
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迹第六十六章 暗夜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行第五十六章 庙堂远谋第四十九章 擒贼先擒王第一百五十三章 援军第二百七十章 出海第一百一十八章 晋城第一百四十八章 点拨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迟第四十八章 小雀岗第二百四十章 计在东洲第七十章 名实相副第三十三章 入城第二百二十五章 进城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军统将第一章 途中第四十三章 南迁之议第三十七章 假痴不癫第三十二章 援师第五十九章 铁桥第十四章 促降第二十八章 洪流难遏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九十六章 夜行第一百一十七章 陷落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复第三十二章 疑念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价而沽第四十章 统兵之道第二百七十二章 失败的游说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一百一十四章 定策第四十二章 邀斗第一百零七章 贼酋谋略第六十九章 声东第四十章 统兵之道第五十六章 形势第九十八章 说客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局第一百四十章 恶讯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说恩义第六十一章 重甲步兵第一百三十四章 乱战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一百四十七章 圣恩雷霆第四十九章 接应第四十三章 南迁之议第二章 座前好走狗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五十九章 策应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镇双柳庄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骑难至第三十五章 城头第一百六十三章 国殇第二百二十四章 夜访第一百六十二章 堪舆第二十三章 守慎第九十九章 交谈第二百二十一章 进宫第一百二十四章 底线第十章 刺客也是惊弓鸟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一百二十一章 旧忆第三十三章 信里虚情真意第一百六十五章 沦陷第二百零七章 进城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四十四章 请守第二百三十二章 泥足深陷第二百一十六章 潜伏第六十七章 巧辞善辩第六十八章 传首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二百一十一章 风声第九十九章 凿穿第一百四十五章 铁索横江第六十八章 奇袭第一百二十九章 故人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一百零二章 绸缪第二百零六章 渡口第一百四十七章 圣恩雷霆第一百零八章 狩猎第三章 难民第六十八章 传首第一百七十八章 残局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图之第一百一十二章 迎敌第一百零一章 渡河第十章 韩时良第七十章 消息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一百六十二章 逃归第一百一十章 初战第四十五章 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