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疑念

五百囚卒移驻铸锋山庄,虽说路司还没有行文下来,但郭仲熊确实无意在这个节骨眼上节外生枝,除了派遣小队厢军将卒入驻黄龙坡驿,恢复驿道畅通外,还遣人送来五百套盾矛及厢军兵服。

说到底,郭仲熊握有筹措战事的权力,是可以将五百囚卒直接编入厢军的,但他不想为这桀骜不驯的五百囚卒今后的作为背锅,才坚持要王禀亲自向路司行文请编。

之前五百囚卒的编排,除了要考虑控制住那么多囚徒有可能失控外,还要考虑郭仲熊有可能遣禁厢军镇压。

现在这些因素不存在了,周钦光躲在岢岚城不出,王孔等人作为囚徒,没有军功不能直接任将,五百囚卒就需要进行新的编排,以便在即将到来的伐燕战事中,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来。

原厢军将卒作为看守牢营的狱卒,身体素质要比充当苦役的厢军强壮一些,日常操训也有维持,具备一定的战斗力;更难得的是他们比囚徒安稳老实得多。

徐怀与王禀商议,将他们单独编为一队,以许忠为都将。

许忠虽然之前仅是石场牢营的厢军节级,但他除了身手不弱外,为人也颇为正派,与岚州的地方派势力没有牵扯。

也恰恰如此,在成延庆等人都意识到徐怀有可能大闹粮料院时,只有许忠他没有后台撑腰,平时又与成延庆等人不投,不愿跟他们共流合污盘剥欺凌囚徒,才会被推出来率队随同徐怀他们赶往岢岚城领粮。

许忠当时是被迫做成延庆等人的替死鬼,只是没有人能想到事态会那般发展。

因为这种种原因以及王禀个人的声望,徐怀相信许忠应该是愿意为王禀所用的。

此外,徐怀还将囚徒里颇具声望的王孔,塞到这都兵马里,使他们先随王禀、卢雄赶往石场,确保石场能立时恢复运转。

虽说徐怀这次从铸锋堂调了四多十名铸锋堂卫过来,但徐怀也没有想着彻底打散,编入余下的四都。

没有半年以上的时间给他好好操训兵马,而且很快就要直接面对错综复杂的战事,搞平均主义很可能会坏大事。

现在能借鉴的,还是桐柏山匪乱之中淮源乡营快速崛起的先登队模式。

徐怀以殷鹏、唐青、韩奇及三十名铸锋堂卫为骨干,将燕小乙、沈镇恶等九十名身手强横的囚徒,编为先登队。

这一都兵马,除了人数规模加强,兵卒个人武力可观外,还都装备铠甲以及最精良的刀枪;其中一半人装备良种战马,作为骑兵或马步兵使用;一半人装备步弓,作为精锐刀弓手使用。

剩下的囚卒编为三都,以徐心庵、唐盘、袁惠道为都将,仅各编两名铸锋堂卫协助操训、督管军纪,没有多余的铠甲,主要装备能结阵抵挡骑兵冲锋及游射的长枪、大盾。

此外徐怀还将朱承钧以及二十名主要因诛连案刺配、相对安分老实的囚徒挑出来,留在交由徐武坤、苏老常掌握,弥补山庄守备力量的不足。

将吏差遣兵卒私用,实属寻常事,徐怀借王禀的名义,将二三十名囚卒留在铸锋山庄差遣,也不虞他人置喙。

…………

…………

最能折腾、同时也是号召力最强的六十多名囚徒,从一开始就被徐怀带走,石场牢营这几天虽然也搅得人心躁动,但在成延庆等人严加看管下,却没有闹出什么乱子来。 щшш ▪тtκan ▪C〇

王禀、卢雄、许忠、唐青率队赶回石场,这边当天就恢复正常运转。

入夜后,王禀不放心亲自进牢营视看,看一切正常才返回官舍,也是心力憔悴,但披衣在窗前,却无星点睡意。

卢雄推门走进来,看月光从打开的窗户照进来,叫王禀枯峻瘦脸上的皱纹都清晰的照见出来,眉头笼罩着忧虑。

“王相在担心什么?”卢雄问道。

“这次事过后,别人都会认定铸锋堂乃是我王禀的爪牙,乃是我王禀企图东山再起,才在桐柏山百般拢络徐氏众人为己所用,”王禀说道,“为社稷事,我却也不在乎虚名,但你我都清楚,徐武坤、苏老常、徐心庵他们以及留在桐柏山的徐武江、徐武良等人并非如此……你知道我要说什么吧?”

“……”卢雄苦笑一下,点头表示他想说什么。

不管为名为利,或为心中所坚持的道义、良知,或天生邪恶,行事只为发泄心间的戾恨,究根问底,行事都是有迹可寻的。

徐怀与徐武江等人组建铸锋堂,并集结这么多人手北上,这次还将编入厢军参与北伐战事,在外人眼里,他们是追随王禀才会如此。

然而他与王禀心里都清楚,并非如此。

那问题就来了,他们为何集结这么多人手北上,还要参与这次北伐战事?

忧赤扈人之祸?

徐怀确实是一直担忧这点,但问题在于徐武江、徐武坤、徐心庵、苏老常等人,至少在桐柏山里都多多少少不以为意,甚至觉得徐怀此忧有些杞人忧天。

桐柏山匪乱,徐怀以他妖孽一般的表现,无可置疑的奠定他在徐氏比徐武江更为核心的地位——这点外人不清楚,他们是清楚的,但这也不意味着徐武江、徐武坤、徐心庵、苏老常他们会盲从徐怀。

徐武江他们渴望功名利禄,真觉得王禀东山再起,会令众人飞黄腾达,才被徐怀说服参与其事吗?

卢雄也不觉得是这个原因。

桐柏山匪乱期间,徐武江等人的表现,就表明他们对王禀东山再起并不寄以厚望。

当朝对权臣限制极为严格,对文武将吏的出身、晋阶也有严格的规格,徐武江、徐怀他们即便真能助王禀东山再起,甚至王禀起复之后能更进一步,正式拜相,也很难将科举出身的徐武江、徐怀等人提拔到多高的位置上。

要说个人的情谊,说实话他们能护送王禀安全赴任岚州,就可以说是极尽情分了,后续实在无需再做这么多事。

穷尽种种可能,即便再匪夷所思,那也就只剩一个最令人难以置信的可能。

“……”王禀坐窗前悠然说道,“我以前也断断不会怀疑到这点,卷宗里也明确写了,王孝成被蔡铤矫诏杀死后,十数家将护送其妻携子归乡而中途加害之。虽说十数家将没有踪影,但其妻及幼子的尸骸遗留道侧,当时蔡铤还假装念及故情,特地派人去收殓尸骸,也就葬在这管涔山中。这里面应该没有什么问题的,至少蔡铤都没有怀疑到尸骸有假,是不是?对了,王孝成幼子当时多大?”

“王孝成早年有两子,都不幸夭折,靖胜军从泾州往援岚州,王樊刚刚出生不久,我们喝抓周酒出征的——出事时两岁多点。”卢雄说道。

“一个两岁多点的幼儿,遇害前是不是被人偷梁换柱了,哪怕受蔡铤之命、亲自赶去下毒手的人曾经是王孝成信任的腹心之人,也应该是无法分辨的吧?”王禀轻叹一声问道。

卢雄凝神看着窗外的月色,虽说王禀这些话听上去非常的匪夷所思,但对更了解桐柏山匪乱一切内情的他们来说,这或许是诸多疑点唯一合理的解释。

“徐武碛更名陈碛投靠董成,应该是他们的一枚暗子。你一直都说徐武碛与徐武宣二人最重情义,所以我们这时推测才是合理的。在徐武宣死后,徐武碛看似不念旧情,却暗中默默庇护王孝成的幼子,甚至徐怀之前的‘痴愚’,应该都是为了避免引起蔡铤及其爪牙的注意——”

王禀微微蹙着眉头,说道,

“而倘若没有徐武碛在徐武富身边百般配合,他们不可能那么轻易夺取徐氏族兵,徐氏族兵也比普通的乡兵强出太多了。徐武富也算聪明一世,但吃亏就吃在他从来都没有看透徐武碛,郑恢、董其锋也是没有看透这点,才中了苦肉计?”

“……”卢雄点点头,他其实早就有所怀疑,但他没有想过要将这一切点破。

王禀继续说道:“……苏老常这人见识不凡,经世致用之术不凡,也大不可能是逃荒到桐柏山落脚的老农,应该也是暗中庇护王孝成幼子之人;他同时又是徐武江的岳父。也唯有这两人以及徐武江不遗余力的支持,徐怀才能轻易的将匪乱之后徐氏的主要力量,都集中到铸筹堂为他所掌控……”

“王相在担忧什么?”卢雄问道。

“王孝成当年确实是屈死,他们倘若想着复仇,也是理所当然,我就担心他们会走太偏啊!”王禀说道。

“徐怀、徐武江、徐心庵、唐盘等人心性都不坏,要是徐武碛性情如故,更不用担心他会不顾气节,”卢雄说道,“再者说了,他们此时到底还是借王相的名义行事——王相要是担心他们走太偏,王孔、许忠都是可用之人,可以收为腹心,郭君判、潘成虎、袁惠道等人也显然对王相更为服膺,王相将来可用他们对徐怀加以约束!”

第一百九十五章 夺寨第十七章 少年逢春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岗第一百零八章 好气第六章 殿议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机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六十七章 绸缪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胜侯府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九十七章 军怨第一百二十一章 旧忆第三十章 有备而来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决第一百三十章 议策第一百三十章 调兵第二百一十五章 圣意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换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谋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师第二百二十一章 进宫第六十六章 暗夜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二百一十五章 围困第六十九章 风雨将至第一百三十七章 计成第一百九十一章 撤离第二百二十八章 献策第四十六章 截河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目标第四十八章 小雀岗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义第四十章 水轮风箱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说恩义第二百二十四章 北上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二十七章 欲谋当藏身第二百一十三章 击溃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一百八十一章 瞒天过海第六十三章 战书第八十章 牵挂第十八章 婚配第一百八十六章 劝进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九十七章 锁城第五十七章 火烧歇马山第二章 屠城第一百三十章 调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图之第五十二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第一百七十六章 归京第九十七章 诱饵第四十四章 选城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二百二十一章 进宫第一百二十八章 残兵第九十八章 夺军之谋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五十九章 斗转星移妇人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耻第一百零六章 围猎第五十九章 败算第一百四十四章 传授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师第一百二十章 相邀第二百五十一章 关城第一百二十五章信使第一百三十九章 缓战第一百三十二章 铸锋堂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说恩义第二百五十四章 殿中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门第四十九章 西军第一百三十九章 误入虎口疑花境第三十五章 故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援兵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计中计谋中谋第二百一十三章 击溃第一百零一章 赏功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九章 少年奸计第六十一章 意许无遗诺第一百八十六章 军议(二)第六十九章 风雨将至第一百六十八章 划清界线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语第一百九十二章 献策第五十四章 相疑难相知第二十三章 守慎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战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六十三章 羊毛
第一百九十五章 夺寨第十七章 少年逢春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岗第一百零八章 好气第六章 殿议第五十四章 胡人心机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六十七章 绸缪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胜侯府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九十七章 军怨第一百二十一章 旧忆第三十章 有备而来第二百一十三章 不决第一百三十章 议策第一百三十章 调兵第二百一十五章 圣意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换第一百二十六章 囚徒之谋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师第二百二十一章 进宫第六十六章 暗夜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二百一十五章 围困第六十九章 风雨将至第一百三十七章 计成第一百九十一章 撤离第二百二十八章 献策第四十六章 截河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目标第四十八章 小雀岗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义第四十章 水轮风箱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说恩义第二百二十四章 北上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二十七章 欲谋当藏身第二百一十三章 击溃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一百八十一章 瞒天过海第六十三章 战书第八十章 牵挂第十八章 婚配第一百八十六章 劝进第二百零八章 小童第九十七章 锁城第五十七章 火烧歇马山第二章 屠城第一百三十章 调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徐徐图之第五十二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第一百七十六章 归京第九十七章 诱饵第四十四章 选城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二百二十一章 进宫第一百二十八章 残兵第九十八章 夺军之谋第一百二十二章 建言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五十九章 斗转星移妇人心第一百八十八章 天宣之耻第一百零六章 围猎第五十九章 败算第一百四十四章 传授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师第一百二十章 相邀第二百五十一章 关城第一百二十五章信使第一百三十九章 缓战第一百三十二章 铸锋堂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说恩义第二百五十四章 殿中第八十二章 不甘第二百二十二章 城门第四十九章 西军第一百三十九章 误入虎口疑花境第三十五章 故人第一百五十七章 援兵第九十三章 出征第一百二十六章 近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计中计谋中谋第二百一十三章 击溃第一百零一章 赏功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二百零九章 安排第九章 少年奸计第六十一章 意许无遗诺第一百八十六章 军议(二)第六十九章 风雨将至第一百六十八章 划清界线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语第一百九十二章 献策第五十四章 相疑难相知第二十三章 守慎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战第一百九十三章 西撤第六十三章 羊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