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夜语

景王赵湍一行人会在襄城留宿,等到明日清晨就动身南下,但为了尽早赶到襄阳,景王赵湍身边仅有数百骑兵护卫。

虽说赤扈人此时还没有将攻伐的重心放到京畿以南来,但许州、蔡州境内还是有小股虏兵斥候活动。

为确保景王赵湍南下万无一失,徐怀入夜之前就率领楚山骑驰出襄城,连夜沿着汝水两岸铺开,确保没有小股虏兵渗透到汝水以南的舞阳、西平等地。

而包括襄城在内的汝州诸属县,将划入河洛行营的防区。

郑怀忠长子郑聪也将河洛行营左军统制兼知汝州的身份,坐镇襄城坐镇。郑怀忠还特意遣赵范追随其子郑聪先赶来汝州,确保接管汝州防御等事不出纰漏。

景王赵湍,以及第一批扈随南下的将臣周鹤、高纯年等人,都直接在州衙后宅住下。

更深漏尽,胡楷、杨麟、刘衍以及郑聪、赵范等人告辞离开州衙后宅,景王赵湍让钱尚端、张辛代他相送。

胡楷、杨麟、刘衍等人走出州衙后宅,朝钱尚端、张辛拱拱手,就翻身上马,往西城军营驰去——胡楷率部进驻襄城,也一直与将卒同进退、共寝食。

郑聪翻身上马,待要往东城的临时驻地驰去,赵范却没有急着上马,坐在窄巷里,抬头看了看夜空,圆月当悬,照得积有残雪的铺石长巷一片明澈,颇为感慨的叹道:

“想徐怀向来算无遗策,二次伐燕伤亡无算,唯楚山骑分毫无伤,而汴梁陷落,朱府、王府人等都能悉数接出,缨云郡主也安然无恙回到殿下身边,却奈何在世妃、世子身上棋差一筹——或许这就是天意弄人,又或者说是人算不及天机!”

郑聪不知道赵范说这些没用的废话作甚,有些不耐烦的转头看了赵范一眼,催促他快快上马离开。

钱尚端、张辛作为王府近臣,以往在汴梁也多有机会在世妃、世子身边伺候,初听赵范这话,他们心里又被勾起一片惆怅、伤感,但转身回宅子,却越琢磨越不是味儿。

张辛与钱尚端过往甚密,示意左右侍卫各自忙去,压低声音问钱尚端:“赵范这话是什么意思?是说徐怀有意在世妃、世子事上没有尽心?”

钱尚端眉头微微皱起,朝张辛摇了摇头,压低声音说道:

“不要管赵先生这话是什么意思,我们都要当没有听过!你先去歇息,我去看看殿下此时有没有睡下!”

钱尚端心里很清楚,殿下在襄阳登基,他也没有资格跟周鹤、高纯年等人争宰相、执政等相位,但他与张辛的优势乃是追随殿下多年的嫡系近臣。

因此,景王赵湍及缨云郡主的起居之事,理应作为内府典事的乔继恩负责,钱尚端却也会不厌其烦的将所有细节处都关照一遍,以免什么地方出错漏。

钱尚端走进景王、缨云郡主所住的院子,心里还琢磨着赵范刚才那句话,却见堂上烛火还没有熄灭,走到廊下,朝里看过去,说道:“殿下还没有睡下?”

景王赵湍坐堂上,朝钱尚端微微颔首,说道:“身子是乏了,却没有睡意,看缨云夜里坐廊前还怨我刚才责骂她了,便与她说会儿话……”

景王赵湍又接着跟缨云说道:

“……非是为父不体谅你思念阿娘、阿宝的伤心,也非是为父一定要当众训斥你。难道为父就不思念你阿娘、阿宝吗?但是此值山河倾覆,生灵涂炭,为父更是心思惶然难安啊。你只是太过关切,无心多问这一嘴,但刘衍他们会不会误会你在指责他们救助不力?你知道你无心这一问,会引起多少惊忧吗?”

“我哪天有机会找刘衍将军道歉便是。”缨云说道。

“你心里就没有服气,但这也不怪你,”

景王赵湍轻叹道,

“为父虽然身为皇子,但仁明殿得宠以来,为父二十年来每日都如履薄冰,对‘伴君如伴虎’这话,比谁都感受深刻——所以,你就算不能体会,也不要忽视我今日对你的告诫。现在情势恶劣成这样子,稍有差池,不要说力挽狂澜了,你我父女都会像你娘、阿宝那般沦为胡虏的阶下囚。你说说看,倘若这时候就君臣相疑,怎么可能指望将卒用命守御山河、力挽狂澜?你阿娘、阿宝他们可能是凶多吉少了,为父身边只有你这一个女儿,你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

…………

次日凌晨在林中裹着毡毯小憩两个时辰,徐怀睡过来见天色已亮,简单洗漱、吃过干粮,又与王举、陈子箫等人在诸侍卫的簇拥下重新翻身上马,沿着汝水南岸东行。

这时候朝阳从东边的树梢升起来,照耀在汝水两岸苍茫的原野之上,乳白色的薄雾从河水之上升腾而起,往两岸扩散。

汝水与颍水、蔡河、汴水皆是淮河左岸的主流支流。

汝水发源于伏牛山北段,流经伊阳、郏城、梁县、襄城等地,虽说已出伏牛山区域,但两岸还是丘岭起伏,还没有进入真正的河淮平原区。

不过,汝水两岸的村寨屋舍已渐密集,也不时能看到逃难民众衣衫褴褛的露宿丘野,满脸凄惶。

徐怀他们一路东行,沿途不时接到遭受到小股虏骑的通报,但赤扈人往汝水沿岸派出斥候,主要还是侦察京畿西南地区的兵马集结情况。

北面的许州以及东面的陈州境内,目前还没有大股虏骑集结的迹象。

双方斥候即便遭遇,也都是逮住机会,抢射一通,就迅速拉开距离。

“很显然,太原一役,令赤扈人不敢再轻易忽视侧翼的威胁。在轻易夺得汴梁后,他们就将骑兵主力重新调回到黄河北岸,配合降附军攻夺河东、河北等地未陷的城池——”陈子箫说道,“虽说这会夯实赤扈人在黄河以北的占领、统治,却也为我们在淮水上游巩固防线,争取更多的时间……”

“是啊,但愿我们时间上还能赶得及……”徐怀感慨道。

奔袭太原一役,虽说并不能避免汴梁陷阱的悲剧,但很显然已经极大的影响了战事后续势态的演变。

历史的轨迹从这一刻,应该是彻底偏离既定的方向。

不过,最关键的问题是,即便历史走向已偏离既定的方向,却也完全没有往好的方向扭转,而是拐向另一个坏的、并不值得乐观的方向而已。

当然,此时想这些有的没的没有意思,徐怀目光往汝水眺望过去。

汝水往东南方向斜向流入上蔡北部,两岸平阔起来,从伏牛山东麓山岭发源的沙河这时候汇入汝水,以更大的倾角继续往东南方向的旷野流淌,一直到新蔡以东,汇入发源于青衣岭等山的吴寨河之后,最终于光州固始县北部汇入淮河。

楚山行营的防区往东也是截止于汝口,然而从桐柏山道入唐州泌阳县的西隘口算起,楚山行营从西到东的防御面宽达四百余里。

就算舞阳、上蔡等地不失,楚山行营西部将位于舞阳、上蔡守军的遮闭之下,没有接敌的机会,但就算从确山南面的青衣岭算起,往东偏南到汝口,也足足有三百里纵深的防御面。

这么纵阔的防御面,绝大多数还是平原地区。

而昨日在讨论防区调整时,胡楷则主张将青衣岭以北的确山、以东的淮川、新蔡都划入楚山行营。

这么一来,楚山行营在淮河北岸就有确山、真阳、新蔡、淮川四县,在淮河南岸有楚山、信阳、潢川、光山、罗山、固始、商城七县以及位于桐柏山与淮阳山之间的九里、平靖、武胜三关。

如此纵阔的防御面,这么多城塞关隘,就算将六七千人马掰碎了去填,也必然是漏洞百出。

徐怀到蒲坂参见景王,对其他事都很少发表意见,除了他要谨守此时的身份与地位,不抢周鹤、高纯年等人的风头,更主要的他主要心思都在思考,要如何才能守住淮河上游河段。

将晚时,徐怀在诸多侍卫的簇拥下行至新蔡北部,这时候斥候驰来禀报景王一行人已经一早从襄城出发,已经午后顺利进入唐州方城县境内。

徐怀这时候则下令集结人马,连夜往青衣岭驰去……

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行第十三章 辞行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执己见第一百九十章 脱钩第一百九十章 脱钩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岭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三章 难民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计第一百八十八章 妇孺第九十四章 民怒第一百零四章 附从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简单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三十章 探路第一百章 当机立断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迹第九十七章 军怨第二百四十六章 译者布剌蛮第九十五章 总攻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一百一十五章 置县之议第一百六十七章 叙功第八十七章 父子第九十八章 夺军之谋第五十九章 铁桥第一百零八章 防线第三十章 接战第二十七章 传习第二百四十章 计在东洲第一百九十五章 夺寨第十七章 县政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一百九十二章 献策第一百七十二章 阵前第八十三章 当街刀问贼第六十九章 侍卫亲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议第十一章 节制第四章 景王第一百二十八章 缘由第一百二十三章 兵力第十三章 辞行第四章 望山津第一百八十一章 瞒天过海第二百三十六章 颍水第二十二章 旧案第一百五十八章 冲阵第一百六十六章 溃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执己见第二十六章 水攻之策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丝马迹第一百七十三章 杀敌第八十九章 市井杀贼如屠狗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谋第九十三章 红白乡营立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一百零八章 河滩第三十四章 跳出算计外第一百五十八章 当务之急第一百零六章 夜离第五十七章 投桃报李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二十二章 拙计笨策第一百五十八章 冲阵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败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一百五十五章 双柳庄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脸第八十五章 龟甲船第一百四十章 谘议参军事第九十九章 恐吓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计第一百零四章 附从第二十六章 家风传统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择第二十七章 欲谋当藏身第一百九十一章 撤离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谋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二百二十四章 北上第八十四章 有诈第三十九章 留中第四十七章 极限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戏靠演技第一百零四章 附从第一百三十章 调兵第五十一章 边锋第一百二十一章 旧忆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一百零七章 猎物第二章 旧识第九十四章 美人与谋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迟第六十章 职事
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行第十三章 辞行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执己见第一百九十章 脱钩第一百九十章 脱钩第九十四章 真或假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岭第五十九章 汴梁第三章 难民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计第一百八十八章 妇孺第九十四章 民怒第一百零四章 附从第一百二十二章 不简单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三十章 探路第一百章 当机立断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迹第九十七章 军怨第二百四十六章 译者布剌蛮第九十五章 总攻第八十八章 秦之惠第一百一十五章 置县之议第一百六十七章 叙功第八十七章 父子第九十八章 夺军之谋第五十九章 铁桥第一百零八章 防线第三十章 接战第二十七章 传习第二百四十章 计在东洲第一百九十五章 夺寨第十七章 县政第四十章 道理自有他人述第一百九十二章 献策第一百七十二章 阵前第八十三章 当街刀问贼第六十九章 侍卫亲兵第一百六十六章 和议第十一章 节制第四章 景王第一百二十八章 缘由第一百二十三章 兵力第十三章 辞行第四章 望山津第一百八十一章 瞒天过海第二百三十六章 颍水第二十二章 旧案第一百五十八章 冲阵第一百六十六章 溃兵第一百二十四章 各执己见第二十六章 水攻之策第一百三十六章 蛛丝马迹第一百七十三章 杀敌第八十九章 市井杀贼如屠狗第一百四十三章 赴京第一百四十四章 所谋第九十三章 红白乡营立第一百二十六章 大雪第六十一章 新使赴任前第一百零八章 河滩第三十四章 跳出算计外第一百五十八章 当务之急第一百零六章 夜离第五十七章 投桃报李第一百七十五章 退守第二十二章 拙计笨策第一百五十八章 冲阵第一百一十三章 迷之大败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一百五十五章 双柳庄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脸第八十五章 龟甲船第一百四十章 谘议参军事第九十九章 恐吓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二百五十八章 莫及第一百九十三章 定计第一百零四章 附从第二十六章 家风传统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择第二十七章 欲谋当藏身第一百九十一章 撤离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谋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二百二十四章 北上第八十四章 有诈第三十九章 留中第四十七章 极限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戏靠演技第一百零四章 附从第一百三十章 调兵第五十一章 边锋第一百二十一章 旧忆第四十二章 跳出泥潭去第一百零七章 猎物第二章 旧识第九十四章 美人与谋第一章 桐柏山中行道迟第六十章 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