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

渡过淮河后,在百余侍卫的簇拥下,邓珪策马往芦泾集大营行去。

经历多年战事的摧残,沿淮地区的人口十存一二,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曾经肥沃的土地一片荒芜;被浅雪覆盖的枯黄野草间,偶尔能看到一两具倒毙的尸体无人收殓,就剩一层皮包裹着头骨的脸孔还残留着死前的绝望。

年逾五旬、经历太过世事变迁的邓珪,可谓是心坚如铁,但看到这一幕,心间忍不住犹有一声悲叹滋生。

来到大营前,周景、姜平二人已在辕门前相候。

“使相有什么要事嘱咐,竟劳烦周参军走这一趟?”邓珪翻身下马,将缰绳交给身后的侍卫,低声问道。

司空府设立之后,徐怀刻意没有去进一步完善司空府的官制。

徐怀这么做也是为了避免朝野哗然,表示他设立司空府,仅仅是事出从权,为了方便统辖天下兵马驱逐胡虏、收复中原而已。

因此,除了史轸、韩圭、陈子箫、徐武碛、王举、刘师望等人正式出任长史、主簿、留府司马、行军司马、留府军师祭酒、行军军师祭酒等职事外,其他人等,如周景、张雄山、韩圭、郑屠等人还是以谘议参军、参军、令史等职衔在司空府任事。

虽说徐怀调陈子箫以行军军师祭酒执掌军情参谋司,但周景在司空府依旧是十数人之列的人物。

因此,邓珪得知周景亲自从淮川赶到下蔡城东的芦泾集大营,也是马不停蹄渡淮赶来相见。

而淠水河口大捷之后,重新调整守淮防线,原淮东兵马全部转编为宣武军。

邓珪以京襄嫡系自居,这次设立司空府,还特意在司空府名下讨要了一个从事中郎的属官职衔,但宣武军要完整的转变成司空府的嫡系兵马,则非易事。

徐怀目前一方面是利用京襄已经形成体系的中高级军事指挥学堂,对宣武军数百名中高级军将武吏进行轮训,加强宣武军军将武吏与司空府其他军镇将领的联系,注重加强基层武吏的培养与选拔,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军情参谋司,向宣武军都、镇、厢、营四级编制,派遣参谋军事官,辅助宣武军各级主将负责作战、侦察、军务、后勤等事务。

这么做,除了加强宣武军与司空府的联系外,也是在短时间内尽最大可能衔接上司空府的资源,加强宣武军的战斗力。

司空府以军情参谋司的名义往军队里派遣参谋军事官,形式上与枢密院派遣监军等官员到军队类似。

不过,枢密院派遣监军等官员以士臣为主,在当世以文御武、以文治武的传统之下,这些官员进入军队,基本上都要直接掌握军队的指挥权。

司空府派遣参谋军

事,主要都是从军中挑选出来具备丰富作战经验、在各级军事指挥学堂轮训中又表现优异的精锐武官;到各级编制军队之中,参谋军事主要是协助负责具体的作战、侦察及后勤等事务,不会侵夺主将的指挥权能。

参谋军事的主要作用,还是将原各级主将的私人幕僚公职化、专业化以及体系化——这也是徐怀设立军情参谋司的主要意图。

姜平目前是以参谋军事的身份,留在邓珪的身边,出任宣武军副将。

“还请邓侯入帐密议。”周景说道。

邓珪点点头,大步往帅帐走去,进入帅帐之后,才从周景手里接过徐怀的密函。

宣武军半个多月前,与靖胜军、选锋军右镇同时发起渡淮作战,目前在下蔡城以西初步站稳阵脚,修建芦泾集等营寨,正源源不断从南岸输送攻城器械及诸多作战物资过来。

不过,宣武军的战斗力与靖胜军、选锋军右镇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目前仅仅是从东面、北面,对下蔡城完成包围,还没有展开正式的攻城作战。

为避免两线作战的风险,同时又需要宣武军在寿春以北牵制平燕宗王府的一部分主力,徐怀决定宣武军即刻放弃强攻下蔡城,而是以北岸芦泾集大营为基础,在淮河以北、下蔡城以西紧急修筑一座新城。

同时又因为寿春北岸的芦泾集大营距离汝阴较近,相距仅一百五十里,周景此行还携带徐怀的密函,要求杨祁业所部放弃从濠州治钟离等地渡淮往北扰袭、牵制平燕宗王府所部兵马,而是将骁胜军主力从濠州调动,集结到芦泾集大营来,做好随时北上参与会战的准备。

抢筑芦泾集新城,一方面是为了压制驻守下蔡的平燕宗王府精锐兵马,另一方面是为宣武军、骁胜军快速北上(西北)参加会战,提供坚定的跳板,不用太担心后路会被下蔡敌军截断。

当然,周景亲自从淮川动身,将密函交到邓珪、杨祁业二人手里只是顺带,他此行更重要的任务,是携带徐怀的密函前往楚州见韩时良。

“使相所谋真是出人意料啊!”周景口述突袭汝阴的全盘计划,当然要比密函里所写要详细得多,邓珪好一会儿都没能消化这个消息,震惊之余,难免有些迟疑的说道,“突袭汝阴,极可能会搅动河淮全局,到时候镇南宗王府、平燕宗王府的主力,总计将有三四十万兵马都会被吸引到颍州参与会战啊……”

“此战主要还是看汝阴城能不能顺利突袭拿下,”周景感慨说道,“倘若能顺利拿下汝阴城,我们能比赤扈人更快在颍州境内集结逾三十万兵马,去进攻泉河或焦陂,打通汝阴与淮川之间的陆路通道!当然了,倘若不能顺利攻下汝阴城

,后续集结的兵马,则主要确保先遣兵马能从汝阴城下撤下来……”

要是给镇南宗王府、平燕宗王府充足的时间进行动员,两府至少能集结四十万兵马进入颍州境内参战,甚至还能从静惮宗王府所辖的关陕境内借调数万援兵东进。

徐怀很显然不可能给虏兵充足的时间进行军事动员。

在彻底攻陷淮川城之后还不解除对淮川城的包围,甚至还进一步加强封锁,外围依旧源源不断的往淮川外围输送作战物资,目的除了避免敌军对驻守汝阴等城的孙彦舟、胡荡舟所部降军进行梳理、清洗外,更主要的为了在他们启动全面动员之后,敌军却要拖延七八天甚至更长的时间才会意识到这点。

这样,他们就能在半个月后往淮川以北集结三十万兵马,而镇南、平燕宗王府在半个月时间里,却未必来得及往颍州境内集结二十万步骑。

当然,司空府就算提前集结优势兵力,也必须先成功拿下汝阴,才有机会在汝阴附近真正形成以众击寡、以强凌弱的战局。

要不然的话,敌军短时间内所集结的兵马规模是小一些,但有汝阴、焦陂、泉河等坚城可守,司空府也根本不会有什么可趁之机。

汝阴、焦陂、泉河三城,峙立颍水两岸,以颍州治汝阴最为关键,泉河、焦陂等城都只是在坞寨基础上改建的小城。

“韩时良会不会从楚州出兵北上,牵制徐州之敌,现在还很难判断,”周景又说道,“不过使相还是决定写了一封信函,着我前往楚州面见韩时良,希望韩时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必要时,平燕宗王府是会放弃徐、宿以南的所有城池,将精锐兵力都集中起来西进支援颍州会战,但倘若韩时良提前率部从楚州渡淮北上,将平燕宗王府的一部分精锐兵马吸引过去,这部分兵马想要转头西进就困难了,就得担心屁股会不会被捅烂了。

周景与邓珪、姜平等人密议片晌,匆匆用了一些吃食,又带着侍卫人马登船顺流而下,前往濠州治钟离与在钟离统领骁胜军的杨祁业等将秘密见面,次日一早就继续扬帆东进,往韩时良负责驻守的楚州城而去。

逃京事变后,葛伯奕、葛钰等人率部前往浙南(浙东),韩时良还以淮东制置安抚使的身份,率部驻守淮东。

韩时良名义上是淮南东路的军政长官,但他并没有派精锐兵马去接管扬泰等地,而是将所部精锐都收缩到楚州城——不过,韩时良也没有与赤扈人媾和的意思,甚至下令将平燕宗王府几次遣往楚州的秘使处斩,悬尸楚州城门之上。

即便如此,对韩时良会不会从楚州出兵渡淮北上,司空府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信心……

第三十五章 防务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一百零五章 前哨第一百七十一章 会合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换第四十九章 联结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七十四章 史轸归来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一百零九章 噬人真相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战第二百六十五章围歼第一百零九章 太原遗民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一百九十五章 铁场第三十二章 失守第九十六章 请援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迹第一百一十章 初战第五十二章 踏营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二百一十五章 圣意第十二章 安排第一百八十二章 晋家第十章 刺客也是惊弓鸟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头第一百三十八章 乌敕氏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四十二章 邀斗第一百四十一章 蕃兵营第六十八章 祸从天上来第二百一十二章 夺滩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九十九章 凿穿第一百六十四章 进城第六十二章 归去第七十一章 归来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军统将第十五章 牢骚太甚防肠断第五十二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第九十五章 残战第一百四十章 恶讯第一百六十七章 软禁第二十九章 吸引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军而上第十章 收编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援第一百四十章 收获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价而沽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二百一十九章 定策第十四章 促降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一百四十章 收获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行第二十五章 寻找徐武良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十二章 突袭第一百八十章 棋子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选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军寨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七十九章 晨时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二百章 京中第九十七章 党同者联兵第一百一十一章 帅旗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讲武德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斋舍第八十四章 宣武残卒第一百九十五章 放下屠刀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谋第一百八十五章 军议第二百七十五章 禅让第九十一章 夜遁第一百章 当机立断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二百四十五章 备战第一百二十九章 顾氏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要你以为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选第六十八章 筹谋第一百二十一章 计中计谋中谋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储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前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几多厮杀时第九十一章 夜遁第三十章 接战第一百七十三章 杀敌第一百零三章 迁都第七十九章 恶世生贼心第三十六章 时不待人第十四章 调令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七章 身如龙枪如蟒第五章 恶缘第二十九章 野沟杀人夜
第三十五章 防务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第一百零五章 前哨第一百七十一章 会合第一百四十三章 交换第四十九章 联结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七十四章 史轸归来第六十一章 前路知己第一百零九章 噬人真相第一百九十九章 求战第二百六十五章围歼第一百零九章 太原遗民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一百九十五章 铁场第三十二章 失守第九十六章 请援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迹第一百一十章 初战第五十二章 踏营第一百八十五章 出兵第二百一十五章 圣意第十二章 安排第一百八十二章 晋家第十章 刺客也是惊弓鸟第八十章 我意任孤行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头第一百三十八章 乌敕氏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四十二章 邀斗第一百四十一章 蕃兵营第六十八章 祸从天上来第二百一十二章 夺滩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九十九章 凿穿第一百六十四章 进城第六十二章 归去第七十一章 归来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军统将第十五章 牢骚太甚防肠断第五十二章 王侯将相宁有种第九十五章 残战第一百四十章 恶讯第一百六十七章 软禁第二十九章 吸引第一百二十四章 全军而上第十章 收编第一百七十四章 增援第一百四十章 收获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价而沽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二百一十九章 定策第十四章 促降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一百四十章 收获第一百六十九章 先行第二十五章 寻找徐武良第一百一十三章 沁水河谷第十二章 突袭第一百八十章 棋子第一百八十三日 人选第五章 淮水楚山一军寨第一百八十九章 新朝第七十九章 晨时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二百章 京中第九十七章 党同者联兵第一百一十一章 帅旗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讲武德第一百七十八章 武士斋舍第八十四章 宣武残卒第一百九十五章 放下屠刀第二十八章 破冰之谋第一百八十五章 军议第二百七十五章 禅让第九十一章 夜遁第一百章 当机立断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二百四十五章 备战第一百二十九章 顾氏第二百六十四章 魏州第五十一章 掩藏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要你以为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选第六十八章 筹谋第一百二十一章 计中计谋中谋第一百四十四章 立储第一百五十九章 提前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几多厮杀时第九十一章 夜遁第三十章 接战第一百七十三章 杀敌第一百零三章 迁都第七十九章 恶世生贼心第三十六章 时不待人第十四章 调令第二十五章 田事第七章 身如龙枪如蟒第五章 恶缘第二十九章 野沟杀人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