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大姓宗族

淮源镇一直以来都在桐柏山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但长期都隶属于泌阳县,同时泌阳又是唐州州治所在,因而桐柏山里的大姓宗族无论是攀附权贵、经营生意、子弟就读县学、州学,又或者说想生活更安逸、安全,也是多在泌阳置业。

щщщ¤ttka n¤¢ 〇

桐柏山大姓宗族也有相当多的角色在泌阳任吏,甚至在州院县衙之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

由于这些人,边州残破、汴梁危急,朝廷派节帅坐镇蔡州,聚拢西南诸路勤王兵马,以及淮源置县划归蔡州、莽虎徐怀出知新县的消息,很快就在泌阳城里传播开来。

而转运副使宁慈、通判顾志荟等人对徐怀及桐柏山等人的非议,自然也是通过种种小道消息传播出去。

宁慈与众人合议时,虽说明里暗里都提出要防范着徐怀及桐柏山众人居心叵测,对朝廷勤王诏所颁诸多令旨也是怨声载道,但人的名、树的影,也没有谁愿意在汴梁告急之时,主动去招惹他们。

当然,淮源从此之后从泌阳县分割出去,甚至与京西南路都再没有瓜葛,他们自以为也无需太忌惮桐柏山众人就是。

然而对身在泌阳,特别是在泌阳任吏的桐柏山人,心情就完全不一样了。

徐怀、徐武江等人平息匪乱,大姓宗族初时的感激,也是掺杂太多的迫不得己——除开仲氏、唐氏外,其他大姓宗族在桐柏山匪乱里虽说谈不上损失惨重,但他们为维持那么大规模的乡营,以及后续的淮源城池修造、兵甲军械供应,最后总计被强行摊派钱粮合计二十余万贯。

这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

平息匪乱之后,徐氏、唐氏皆因为家主徐武富、唐文仲需要厚葬,大举折价出售田宅,以及大批青壮损失,山中土地矛盾得到缓解,之前居高不下的地价一落千丈;各家桐油、大漆、木材等生意缺乏足够的劳动力,徐武江等寒族子弟控制乡司,压制大姓宗族对诸种经营以及山林矿场的垄断——此间种种,也必然导致大姓宗族从另一种意义上元气大伤。

痛定思痛,大姓宗族对桐柏山众人可以说是爱恨交加,而随着匪乱的离去,也渐渐变得恨多爱少。

淮源置县并入蔡州,对桐柏山之外的小民豪户,影响不大,对在泌阳置业、扎根多年的桐柏山大姓宗族影响就大了。

消息一传出来,就跟炸了锅似的。

晋氏家主乃时年已逾七旬的晋老太公,他不仅是晋氏长房一支的当家人,其子晋庄成早年考中科举,历仕翰林院、江夏县丞、知县、秀州通判,三年前赴任黄州担任知州。

身在泌阳,听到小道消息惶惶难安的大姓宗族当家人,深夜却都跑到晋龙泉家中来,除了晋龙老太公晚年醉心吃斋礼佛、不问世事外,更主要还是剿匪期间,晋龙泉才是大姓宗族的主心骨,也一直与徐武江、徐武坤、徐怀等人共事,更清楚那边的情况。

晋龙泉是在桐柏山匪乱剿灭之后,知县程伦英看州县实在没有办法提携剿匪有功的众人,特别被程伦英调到县尉司任都将,统领县刀弓手,而将淮源巡检司武卒都将之职,让给徐武江担任。

唐天德深夜也鬼鬼祟祟跑到晋龙泉家里来,走进夹巷,就看到灯光从晋龙泉住宅院子里漫出来,敲门进去,走过垂花厅,客堂大门敞开着,已有二三十人凑在一起说话,原以为不理世事的晋老太公正端坐堂上,正中气十足的说着话:

“……虽说各家扎根泌阳多年乃至有三四代人,但祖业老宅都还在桐柏山里。现在淮源从泌阳划出去,却又并非在唐州之下单独置县——真要在唐州之下单独置县,对各家只会有利,而无弊端,毕竟泌阳始终是州城,大家在淮源镇也有家业,怎么都要算锦上添花的事情。但是,现在呢?淮源置县,还从唐州划出去,甚至还从京西南路划了出去,以后各家在泌阳就是异乡人啊。各家在泌阳经营的生意,做了多年乃至三四代的吏职,你们想不想,要是不让出去,会不会还能像以往那般古井无波?”

唐天德蹑手蹑脚站到众人之后,心想难怪晋老太公坐不住了,整件事对淮源各家的牵扯实在是太大了。

大家的祖业田宅都在桐柏山里,以往划入京西北路蔡州,粮赋交纳解送都要跟那边的官员打交道,他们又没有人脉,上上下下所能通融的空间就少得多了;而泌阳城这边,他们都成了异乡人,以往所享占的好处,不知道多少人盯着,也就注定将来会有多少人扑上来抢夺。

唐天德这两年时间,不少时间都住在泌阳,主要也是想着谋个吏缺,现在是彻底断了希望。

“淮源置县,定然也要设置三廨(司)六房,各廨房就算仅置经承、管年书吏两三人不等,也差不多要有二十人的吏缺——既然这事非人力能更改,我们是不是回去想想办法?”

唐天德朝里头窥去,却是在州衙任书办的季家老二建成,以往耀武扬威,此时却惶惶不安。

晋老太公有些疲惫的说道:

“我们少做这春秋美梦了,且不说徐怀那莽货对我们从来都不假辞色,徐武江从龙泉手里捞去乡营都将,这两年乡营诸多节级、队目,哪家能塞人进去了?而剿平匪乱后,他们作践似的出售唐文仲家、徐武富家的田宅,是哪些人得利最多?又是谁趁匪祸相威胁,要求我们给所有乡兵家眷降低佃租——你怎么还看不明白,他们跟我们是两路人。我们这时候跑上门去,不怕再被勒索一通?”

“恐怕等不及我们回去,就已经勒索上门了——”

有个中年人气喘吁吁的走进来,他显然听到晋老太公的话了,说道,

“淮源已经放出消息,各家三天之内必须将寨兵交出去,由新县兵房检选征募勤王义军,倘若有违者,以抗旨逆匪处置。还有一桩事,郑屠那个卖肉的货色,这几年跟着那莽货东奔西走,却是发达了,在朔州纳了一个胡姬,看着真是馋人,但他家婆娘是什么性格,哪里会愿?午时得知郑屠回了淮源,连家都没有归,便大闹过去,揪住郑屠就要痛打,却不知怎么冲撞那莽货了。那莽货一脚踹过去,郑屠婆娘就丢了半条命去,要不是有人拦住,那莽货怕是当场就要拔刀将郑屠家婆娘斩成两截。就算是如此,那莽货也不想轻饶那婆娘,将其押入大牢,要在淮源凑足一百人犯,然后一并砍头立威!”

“田雄,你今儿不是都泡在景芳楼里,你怎么知道这么详细的?”晋龙泉坐在晋老太公侧旁,好奇的问中年人。

“嗨,还不是我那二弟家,以前给女儿说了一门亲事,便是徐七太爷徐仲榆的孙子徐忻——这门亲事原本不赖,听说徐忻这小子立了不少军功,甚至在禁军也是将官了,但徐仲榆他儿子徐武俊今日找上门来,说是马上就给二人成亲,还说徐怀那莽货就给了三天限期。你们说说,这哪里是结亲,这他娘不是抢亲?就算是从婊|子楼里纳个婊|子回家作妾,也不能这么草草、糊弄了事啊。我爹他在老宅知道这事,差点气晕过去,连夜着我二弟带闺女,逃回泌阳来了,便是死,咱田家也丢不起这人啊!”中年人田雄叫苦不迭的说道。

“你们看看,谁还想回淮源?”晋老太公哆嗦着拿拐杖直戳铺地砖,气愤大叫,“荒唐,荒唐,土匪作风,这简直就是土匪作风!”

一干人等再是气愤,却左右商议不出一个办法来,深夜又不得不各个离去,只说接着打探消息、观望形势——唐天德也是先随众人离开,藏在夹巷深处,确保所有人都从晋龙泉宅子里离开,又跑过去敲门,看到是晋龙泉亲自打开院门,尴尬说道:“我好像落了一件东西在你家客堂里,我去找找看……”

“可是这玉佩?”晋龙泉摊手将一枚玉佩递给唐天德,瞅着他的脸看了片晌,“是不是还想进来喝口茶?”

“哈,哦,是有些口干舌燥啊,大过年的,这天气可真是干啊!”唐天德挤进门来,打个哈哈,跟在晋龙泉身后,再往客堂走去。

两人再在客堂坐下,晋龙泉也没有吩咐老仆重新烧一壶水来,默默喝了一会儿残剩下来的冷茶,才张口问道:“你怎么看这事?”

“满堂的人,都不够徐怀一个人玩的,我能怎么看?”唐天德苦笑道,“却是说叨了半天,却没有一人提及勤王这事,汴梁真就危急这地步了,赤扈人不是还离得远吗?”

“我又哪里知道这个?”晋龙泉也是摇头苦笑。

“你怎么说?”唐天德问道。

“你怎么说?”晋龙泉反问道。

“咱能不打哑谜了吗?要不这样,我们谁也别试探谁,都将心里话直接写纸条。要是对得上头,咱们就坐下来慢慢商议,要是对不上头,咱们将纸条咽下去,晋爷你就当我没有回第二次头?”唐天德说道。

“行——也不要用纸墨,我们各坐一边,直接醮着茶水在桌面上写,茶渍一抹,可以直接不认!”晋龙泉说道。



第一百八十八章 妇孺第一百五十章 天门第一百七十七章 划编军户第五十六章 怯敌第一百二十七章 督战第一百五十四章 牵涉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一百一十九章 敌去思功第三十一章 纸上得来总觉浅第七十一章 归来第十九章 鹬与蚌第二百六十九章异姓封王第一百八十四章 盘龙湖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二百一十三章 击溃第九十三章 红白乡营立第一百零九章 太原遗民第三十二章 撤军第一百七十八章 残局第七十五章 匠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铁索横江第二十三章 黑锅能否习惯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二百二十四章 北上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复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一百一十一章 狭路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一百二十三章 总归要打第二百三十一章 围敌阻援第五十三章 疏影横斜藏踪第四十七章 少年如恶虎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奋勇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江别第一百四十四章 传授第三十六章 时不待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问案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军统将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击第一百一十七章 敌意难揣第九十四章 美人与谋第一百二十三章 总归要打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二百四十七章 车路第一百七十八章 残局第一百六十二章 逃归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第七十三章 背水第一百五十八章 当务之急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战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条件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救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图第二十七章 决定第七十二章 外放第一百七十六章 归京第七十九章 司户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敌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二十九章 迂回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转第八十二章 必经之地第一百零七章 韩圭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头第一百六十六章 溃兵第二百二十九章 间歇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一百零八章 好气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一百零九章 太原遗民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江别第七十四章 马场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敌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袭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讲武德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进城第二十七章 黄龙坡驿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涂鬼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脸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离别第一百七十六章 来客第四章 望山津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五十九章 铁桥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迹第一百二十九章 试射第二百零八章 封国第一百九十三章 晨雾
第一百八十八章 妇孺第一百五十章 天门第一百七十七章 划编军户第五十六章 怯敌第一百二十七章 督战第一百五十四章 牵涉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一百一十九章 敌去思功第三十一章 纸上得来总觉浅第七十一章 归来第十九章 鹬与蚌第二百六十九章异姓封王第一百八十四章 盘龙湖第一百三十九章 受降第二十九章 相遇第二百一十三章 击溃第九十三章 红白乡营立第一百零九章 太原遗民第三十二章 撤军第一百七十八章 残局第七十五章 匠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铁索横江第二十三章 黑锅能否习惯第四十八章 胡姬暖香第二百二十四章 北上第三十四章 山重水复第六十三章 北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一百一十一章 狭路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一百九十八章 交易第一百二十三章 总归要打第二百三十一章 围敌阻援第五十三章 疏影横斜藏踪第四十七章 少年如恶虎第一百四十二章 自告奋勇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江别第一百四十四章 传授第三十六章 时不待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问案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军统将第一百六十七章 伏击第一百一十七章 敌意难揣第九十四章 美人与谋第一百二十三章 总归要打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二百四十七章 车路第一百七十八章 残局第一百六十二章 逃归第一百二十六章 佳人心冤第一百八十九章 方略第七十三章 背水第一百五十八章 当务之急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战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条件第一百八十九章 解救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图第二十七章 决定第七十二章 外放第一百七十六章 归京第七十九章 司户城第一百三十五章 遇敌第一百四十九章 局外第二十九章 迂回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转第八十二章 必经之地第一百零七章 韩圭第一百零三章 朔州城头第一百六十六章 溃兵第二百二十九章 间歇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一百零八章 好气第二百二十章 相邀第一百零九章 太原遗民第七十五章 捉拿第二十四章 南侵第二百三十七章 襄江别第七十四章 马场第一百一十九章 迎敌第二百零五章 秦州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袭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一百四十章 冷箭也讲武德第二十八章 良刀如美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进城第二十七章 黄龙坡驿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一百四十一章 且做糊涂鬼第八章 伸手不打笑脸人第一百四十五章 离别第一百七十六章 来客第四章 望山津第一百零一章 林中第五十九章 铁桥第四十六章 藏身匿迹第一百二十九章 试射第二百零八章 封国第一百九十三章 晨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