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封国

听徐怀坐于长案之后悠然说毕生志不会止于驱逐胡虏、收复中原,更想着要将河陇、河湟、燕云等地纳入帝国版图,彻底摧毁赤扈人的有生力量,油然间那种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度,不要说钱择瑞、顾藩、王番等人了,就连老谋深算或近年来清静养性的周鹤、乔继恩、武威郡王赵翼也都禁不住心荡神移。

大越立朝一百六十余年,相比较前朝,燕云为契丹所夺,河陇、河湟等地又为党项盘踞,西域更是远在河陇、河湟之外,鞭长莫及。

大越最为辉煌的时期乃是熙宗年间收复河湟地区,但也仅是昙花一现,短短二三十年就得而复失。

而哪怕在中原王朝极盛之时,也都未曾将辽阔高寒的吐蕃高地纳入过版图,反倒是自高地崛起、一度强盛无匹的吐蕃王朝曾经还严重威胁到中原王朝的存亡。

天宣年间即便有王禀等大臣坚决反对,但朝中主流声音还是坚持与赤扈约盟、共击契丹;钱择瑞当时地位虽低微,仅是岚州录事参军,却与郭仲熊等人都是主战派一员,曾多次上书力主对契丹作战,单纯是满朝文武幼稚、轻信于人吗?

徐怀从来都没有这么简单粗暴的去看待当时的“主战派”,也很清楚收复为契丹侵夺的燕云地区,实是大越立朝一百多年朝野都没有磨灭的梦想;太宗皇帝生前还留下“收复燕云者异姓可封王”的遗诏。

再者,文治武功之盛,莫过开疆拓土。

汉末曹魏得入武庙者,唯张辽、邓艾二人。

邓艾有灭国之功,而张辽能胜过同时期的诸多曹魏名将,非是其威震逍遥津,实是白狼山一战为曹操前驱率突骑溃击乌桓主力。

周鹤年逾七旬,在朝中也主要以京襄的反对者面目示人,绍隆帝登基也曲意附从于潜邸系。

虽然这次再度做对选择,但他心里也做好将左相之位拱手让出、归隐田园的心理准备。

此时听徐怀抒心中之志,周鹤也禁不住神色一振。

他内心深处渴望能平安归隐田园,但也知道徐怀他日真要能重现汉唐极盛时的疆域,附骥其后、恭逢盛事的文武将臣在历史上的地位也将变得完全不一样。

徐怀也不是空抒情怀,拿话忽悠人,饮茶与众人谈邛崃山道,谈京襄初成规模的毛纺织业,谈燕部在邛崃山以西对吐蕃诸部的作战。

穿越天气、地理环境残酷的吐蕃高地,进入邛崃山西麓休生养息,契丹残部仅剩族众八万稍多一些;其中大多数还是西山胡等兼并或随行从云朔南迁的蕃部,真正的契丹本族人丁仅剩五六千人。

萧林石与石海、撒鲁合等燕部上层都已放弃不切实际的复国妄想。

淠口一役结束后,萧林石就看到徐怀注定将掌控大越朝野,因此在萧燕菡率部羁押三千多色目俘虏返回打箭炉后,他就遣使到潢川见徐怀,希望徐怀掌控下的朝廷能同意在邛崃山以西新置一州,燕部可以以羁縻州的形式接受大越的统制。

历朝历代以来,中原王朝即便在强盛之时,对距离遥远或地形复杂的边地、接壤势力,常常因为直接统治成本太过高昂,而将其纳入藩属国之列进行钳制。

藩属国除了表面的臣服以及一些象征意义的朝贡外,基本上保持独立;中原王朝通常也不会将藩属国视为自身一部分。

中原王朝强盛之时,也会有很多实力不那么强的异族势力投附过来,朝廷常常会将他们安置在边境定居,进行羁縻统制。

羁縻州县的长官虽说部族首领世袭,内部事务自治,只需要进行象征性的进贡,但比起藩属国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比如忠于中原王朝,不得对周边羁縻州县擅动兵衅,不得侵扰内地州县,遇到大的战事,需要接受朝廷的征召派出军队参战,通常会被视为王朝疆域的一部分。

羁縻州县的地盘也相对小得多。

萧林石从契丹残部目前实力出发,希望能在邛崃山以西获封羁縻州,可以说是极有分寸的。

不过,徐怀希望契丹残部能在邛崃山以西发挥更大的作用,想着在邛崃山以西封国,以契丹残部主之,蚕食、兼并朵甘六岗等地。

封国(诸侯国)又不同于藩属国、羁縻州县,权力直接来源于天子分封,即便会赐予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但在法统上却无可争议的会被视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当然,中枢觉得有必要,也可以伸手掌握封国一部分的军政及人事任命大权,甚至仅使诸侯王“唯得衣食租税”,而不得参与地方上的军政之事。

不谈气吞万里如虎的远大抱负,大军渡淮北征,要与赤扈人的骑兵主力决战于河陕、河东等地,京襄就需要源源不断补充更多的战马,需要源源不断编练更大规模的骑兵部队。

契丹残部这次南迁牧群损失极大,目前也难以维持这么大规模的战马供应。

仅仅考虑这点,朝廷就需要支持契丹残部据邛崃山西麓往吐蕃高地纵深进行扩张、兼并;这么做,同时也是防止吐蕃诸部为赤扈人彻底控制,反过来成为大越西边的隐患。

更不要说吐蕃诸部的选择,对西南方向的大理国也将产生致命的影响。

然而以契丹残部此时的实力,能守住邛崃山以西的打箭炉都有些吃力,还担心朵甘诸部吐蕃随时有可能会进一步联合起来对邛崃山西麓发起进攻。

徐怀后续要对契丹残部进行更大幅度的加强,甚至会支持契丹残部兼并一部分吐蕃部族,但也不希望在邛崃来以西为未来的华夏培养一个潜在的强大敌人。

封国至少是眼下一个较为现实可行、对立功无数的契丹残部也相对公平的选择,可以将契丹残部从文化及法统上都彻底融入华夏。

同时徐怀这次还决意将黎州由羁縻州改为经制州,由朱芝出知黎州事,赵善兼领通判、兵马都监等职,围绕邛崃山道新增九黎等县,加强对邛崃山南麓的统治,进一步拓宽、修缮邛崃山道,加强与契丹残部所封西燕郡国的联络。

至于这次牵涉进“逃京事变”里的汪伯潜、晋庄成、钱尚端、张辛、罗楠光等人,徐怀也无意大开杀戒,夷其三族九族。他决定将汪伯潜等人包括在内,及“其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九族老少,连同建邺这段时间以来作奸犯科之众,都流徙到邛崃山南麓、西麓,以实黎州及西燕郡国。

除了对战马的迫切需求,中原的毛纺织业想要真正得到发展,对长绒羊的牧养需求,也非三五十万头就能满足。

而发展起来的毛纺织业,反过来加剧对羊毛羊绒的需求,也将促进中原与邛崃山以西边地的商贸活动,实际也将大幅降减中枢直接控制黎州等地边州的投入与成本。

大越立朝以来,各种榷卖岁入以及市易税、过税占租赋的比例,要远远高过历朝历代,周鹤、顾藩、王番等人对初级工业及商品经济,也有着前人所不及的认识。

仅以织纺为例,包括两浙、两江地区在内的江南诸州县,每年作为赋税进行征纳的丝织品高达一百万匹,棉麻织物更是高达三百万匹。

这主要得益于两浙、两江地区远比他地高度发展的棉麻种植、桑蚕养殖以及织纺等业。

倘若各地的毛纺织业最终能发展到江南织造业十之二三的规模,包括传统的士臣群体在内,中枢就有足够的动力支持西燕郡国对吐蕃高地进行兼并扩张了,而不会将其视为劳民伤财、穷兵黩武。

对于徐怀要为契丹残部在邛崃山以西设立郡国的设想,也令钱择瑞、武威郡王赵翼、乔继恩他们若有所思。

不过,要商谈的事情太多,仅仅商议迁都及契丹残部封国等事,不知不觉间夜色已深。周鹤等人先告辞离开,徐怀却还没有办法歇下,陈松泽、郑屠陪同晋龙泉走过来。

晋龙泉此时已知徐怀对晋家老小的处置。

虽说所有跟晋家有所牵涉的人,都要流充到邛崃山以西苦寒之地,都不知道接下来三五年内会有多少老弱妇孺死于疫病,但也好过直接在建邺城被杀得人头滚滚……

第二十四章 九里关第一百六十八章 张目第一百三十八章 奇功第一百三十章 议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四十二章 云阳一百三十一章 算计第一百九十一章 秘策第二百零八章 封国第四十七章 极限第六十五章 绳缚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八十六章 督战队第二十八章 进退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转第三章 未雨绸缪时第九十五章 死讯第四章 望山津第二百五十九章 长堤第一百五十八章 冲阵第一百五十七章 筹备第一百零四章 暗夜谋族兵第一百八十章 大婚之日第一百九十三章 晨雾第一百八十章 选择第五十二章 以启山林第五十九章 败算第十六章 援至第八十五章 劫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长亭第一百零六章 夜离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九十六章 请援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条件第四十二章 云阳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说恩义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谋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二十章 问策第一百三十章 议策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价而沽第二章 旧识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战第八十五章 劫人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九章 驰援第四十八章 分道扬镳常事第八十九章 市井杀贼如屠狗第一百零七章 归去第八十五章 捉将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镇双柳庄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岂相易第二十三章 黑锅能否习惯第一百五十四章 湖寇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择第五十七章 投桃报李第八十六章 督战队第一百四十二章 奉诏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择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九章 铁棍搅得江海涌第八十一章酒宴第八十七章 父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乱战第九十一章 军事指挥学堂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九十五章 总攻第一百零六章 夜离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岗第一百一十章 战前第三十九章 留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王氏族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浅攻进筑第八十章 议和第十一章 天命第一百七十三章 襄阳第十一章 节制第一百零七章 猎物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一百七十二章 阵前第七十六章 凿穿第二十九章 吸引第四十章 越宫晓月第五十章 诱饵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师第七十章 送别第九十九章 巨陵镇第九十九章 交谈第八十五章 撤离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一百六十六章 迎接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缓第十七章 莫慌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测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第九十三章 溃逃
第二十四章 九里关第一百六十八章 张目第一百三十八章 奇功第一百三十章 议策第一百五十五章 五路度支使第四十二章 云阳一百三十一章 算计第一百九十一章 秘策第二百零八章 封国第四十七章 极限第六十五章 绳缚第九十二章 以防不患第八十六章 督战队第二十八章 进退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转第三章 未雨绸缪时第九十五章 死讯第四章 望山津第二百五十九章 长堤第一百五十八章 冲阵第一百五十七章 筹备第一百零四章 暗夜谋族兵第一百八十章 大婚之日第一百九十三章 晨雾第一百八十章 选择第五十二章 以启山林第五十九章 败算第十六章 援至第八十五章 劫人第一百二十七章 长亭第一百零六章 夜离第二百一十四章 次日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九十六章 请援第一百八十二章 渡淮第二百零三章 真正的条件第四十二章 云阳第四十五章 促膝廊前说恩义第三十九章 蔡州之谋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二十章 问策第一百三十章 议策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价而沽第二章 旧识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战第八十五章 劫人第二百零二章 幡然悔悟第九章 驰援第四十八章 分道扬镳常事第八十九章 市井杀贼如屠狗第一百零七章 归去第八十五章 捉将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镇双柳庄第一百一十九章 攻守岂相易第二十三章 黑锅能否习惯第一百五十四章 湖寇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择第五十七章 投桃报李第八十六章 督战队第一百四十二章 奉诏第四十一章 心思第一百八十三章 抉择第一百三十七章 殿中第三十三章 商洛第九章 铁棍搅得江海涌第八十一章酒宴第八十七章 父子第一百三十四章 乱战第九十一章 军事指挥学堂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九十五章 总攻第一百零六章 夜离第五十五章 朵甘六岗第一百一十章 战前第三十九章 留中第一百五十一章 王氏族人第一百五十六章 浅攻进筑第八十章 议和第十一章 天命第一百七十三章 襄阳第十一章 节制第一百零七章 猎物第七十三章 新任第一百七十二章 阵前第七十六章 凿穿第二十九章 吸引第四十章 越宫晓月第五十章 诱饵第二百四十一章 班师第七十章 送别第九十九章 巨陵镇第九十九章 交谈第八十五章 撤离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一百六十六章 迎接第一百一十六章 放缓第十七章 莫慌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测第二百三十四章 意在第九十三章 溃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