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九章 扭转

徐怀在精舍听周景等人汇报汴梁失陷前后的一些秘事后,又与柳琼儿、周景走到行营长史院;史轸、喻承珍、庄守信等人正陪同一些人坐在衙舍里说话。

看到徐怀过来,一名老者随同史轸、喻承珍、庄守信走到廊前来迎接,长揖施礼道:

“老朽儿丁崇见过节帅节帅不计前嫌,着人相援,丁崇莫齿难忘……”

“丁老多礼了!”徐怀还礼道。

丁崇乃是太史局(司天监)名不经传的经历小吏,此时也年过六旬,已从太史局退下来,不再任事,但他在太史局掌测天文、考定历法,却是当世少有的天文、算学大家。

丁崇与喻承珍、庄守信等人交好,都是史轸推荐给徐怀招揽来对楚山有大用的大家人物。

喻承珍、庄守信在赤扈人第一次南侵时就历经艰险来到楚山。

丁崇的南下却历经一波三折。

赤扈人第一次南侵时,朝中为乞和休战,曾计划将乐工、匠师等各色人等三千余众以及一批折抵偿银的宗室女子献给赤扈人,但这事最终因为叩宫事变后主战派在朝中暂时挽回颓势而作罢。

随后,赤扈人也很快撤兵而去。

劫后余生的汴梁军民以及朝中将吏都误以为危机已经解除,误以为赤扈人短时间不可能再次南下侵伐。

在赤扈人再次南侵之前,有一段时间南下通道是畅通的。

当时朝中大多数官员都无法足数发放奉?,很多部院小吏匠官留在汴梁,维持生计都难,真要离开汴梁,也没有人阻拦。

然而绝大部分人都以为局势会好转,一些原本答应南下楚山的匠师,也都临时改变主意。

丁崇虽然是当世少有的天文、算学大家,但也克服不了性情中犹豫不决的弊端。兼之家人反对,史轸、喻承珍在赤扈人第一次南侵结束后,曾两次写信派人邀请他携家小来楚山,他都婉拒了。

也许换作他人,即便不会指责丁崇这些人的优柔寡断,但也不会再在丁崇这些人浪费人力、物力。

不过,徐怀知道楚山庙小池浅,没有资格摆姿态。

而同时徐怀更清楚汴梁陷落后,绝大部分匠官、匠师落入赤扈人手里,为了生存他们还是会选择为赤扈人效力。

到时候这些人对赤扈人统治中原的帮助,要比一些降兵降卒大得多。

因此去年七八月份时,徐怀虽然将主要心思、精力放在筹措奔袭太原一事上,但还是在汴梁做了一些部署。

可惜的是,赤扈人再次南侵,汴梁陷落是那样的突然、迅速。

在汴梁所做的部署,大多数都没能

发挥作用,比如说南薰门陷落,景王妃及世子以及朱沆的老丈人隆寿郡王等等第一时间就避入皇城了,楚山潜伏在汴梁的人手能做什么?

虏兵攻陷汴梁城之后,在还没有最终攻陷皇城之前,就全城搜捕工官匠师,楚山安插在汴梁的人手,也只来得及帮助丁崇等有限的数人携家小改换住址,在混乱一片的汴梁城里先潜伏下来,却一直拖到三月上旬,虏兵对全城的戒备稍有松懈之后,才昼伏夜出将他们护送来楚山。

丁崇两次经历劫难,心里对之前拒绝楚山的盛情邀请更感愧疚。

此次南下的匠师及家小数十人都先安顿到淮源去了,丁崇赶到周桥来见徐怀,主要是史轸、喻承珍等人推荐丁崇出任州学匠师斋舍舍正司事。

楚山过去一年,吸纳的大匠、匠师人数并不多,但喻承珍、庄守信等人的子侄都得家传,因此楚山的匠师队伍在过去一年还是得到极大的提升。

至少在铁矿开采、冶炼以及兵甲、军械铸制等方面,楚山在当世可以说已经具有一流水准了。

不过,徐怀觉得这仍然不够,至少匠术的传承与发展,不应该局限于师徒、父子之间,因此坚持要在州学新置匠师斋舍,除了系统性的培养培养匠师人才外,他更希望楚山目前在营造、兵甲战械铸制等方面遇到难题,能有一个讨论研究的平台,不像以往纯粹依赖匠师独自琢磨、积累。

丁崇这样的人物,精于算学、历法以及天文绘测,看上去对楚山此时正如火如涂发展的兵甲军械铸制,没有什么直接的帮助,但他所擅长的,却恰恰是这一切的基础。

此次南下的匠师,还是有一二人想着拖家携口前去襄阳落脚,徐怀也不加阻拦。

丁崇虽说对局势没有那么深远的认识,性情也多少有些优柔寡断,但还是有些书生意气,这次是决定留在楚山。

周桥之前置巡检司,仅仅是在镇埠外围修建一道周六里许的夯土城墙。

徐怀此时将行辕、州院都置于周桥,楚山军主力也要驻扎于些备战,之前仅六七百步纵深的小城,肯定是远远不够用的。

此时之所以名叫周桥,乃是鹿野溪发源于金牛岭深处,从其西北麓流入淮河,前朝时当地的周氏家族修筑石桥,横跨鹿野溪之上周氏家族早已人丁散秩,但石桥迄今仍完好无损。

鹿野溪下游河谷,西岸最为开阔,周桥城也是踞西岸而建,现在要在东岸紧挨着金牛岭陡峭及淮水南岸建造一座更加易守难攻的城寨,作为行辕、州院及驻营所用。

当然,同时还要在淮河的对岸修筑一座三四里周长的小城,修造码头,南北两岸要通渡船,等有条件后甚

至还要建造浮桥,这边才能算形成完整的防御体系。

而现在周桥这边除了挤出些地方,置办武士斋舍,确保徐怀也能直接领导对基层将吏的培养外,其他州学部分都要放到信阳城去。

中午简单布置一顿酒宴,苏老常、喻承珍就陪同丁崇先去信阳,徐武江、徐武碛、周景等人也各自忙碌去,徐怀还要亲自前往鹿野溪东岸视看新城选址,特地携柳琼儿一起乘马出城,经过石桥,来到鹿野溪东岸。

此时春光已然明媚起来,山水青绿,各色花草争艳,微风吹来,暖意融融。

徐怀他们立身之地,乃是一座石崖前的淮水河滩。

淮水过周桥之后,算是流入桐柏山,河道开阔起来,水面翻涌着漱漱白浪,也是极为清澈,数叶鱼舟横在水上,一派悠然自得。

从确山、真阳以及新蔡、上蔡等城南下的官道,是从金牛岭东麓的师溪河口渡过淮河,往罗山、信阳等城而去。

所以周桥附近,并没有多少难民涌入,看上去也并没有受到战事太严重的影响。

“这样的悠然自得,不知道还能享受多久?”柳琼儿坐在马鞍上,看着淮水之上的渔舟,禁不住感慨道。

“总比鲁王仓促南下,要好多了!”徐怀伸了伸懒腰,笑着说道。

他脑海里曾经所闪现的画面,鲁王赵观当时也极可能是前往襄阳登基称帝,想着以襄阳为根基,依托东南财赋,联络河陕残军以抵抗赤扈人。

从战略上来说,这可以说相当正确的选择。

现在景王前往襄阳开衙设府,为登基作最后的准备,在战略上选择上看似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形势绝对要比这段未曾发生、或者说已经偏离的历史轨迹,要好得多,叫人乐观得多。

倘若历史没有发生改变,鲁王即便能到襄阳顺利登基称帝,即便暂时不用面对赤扈人的主力,获得数月乃至一年之久的喘息之机,但如此仓促的情形之下,鲁王一系也不可能在荆襄、江淮构建一条完整的防线。

最好的局面,就是淮南、荆襄等地尽失,短时间内还能勉强守住长江一线;而淮南、荆襄之地失守,河洛、陕西也将陷为孤地,失守都是早晚的事情。

而眼下,他们能获得数月喘息机会,左右宣武军、左右骁胜军以及宣威军能顺利完整扩编,就能沿淮河构筑一条相对完整的防线,同时还能策应到河洛、陕西的防御。

柳琼儿、史轸他们忧心重重,是他们没有看到更恶劣、更令人绝望的局面,徐怀的心境却要放松许多,而这一切可以说是他一手扭转……

第一百九十四章 继统第一百一十章 战前第二章 旧识第一百零五章 荆北孔昌裕第十九章 相邀第五十八章 荐将第一百七十六章 来客第三章 进剿招讨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风雪第十七章 肃金楼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第十七章 肃金楼第二十九章 凭风好借力第九十一章 军事指挥学堂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一百一十章 战前第二百四十五章 备战第四十三章 南迁之议第一百五十三章 撤军第二百二十八章 献策第五十一章 破阵第八十九章 远客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远第二百一十二章 夺滩第八十五章 捉将第六十九章 密会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战第一百二十三章 兵力第十五章 登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三十一章 巩县第七十九章 以山为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戏靠演技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二百一十五章 圣意第四十章 监军使院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二百二十四章 北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九十三章 溃逃第二百一十三章 击溃第一百五十八章 冲阵第四十章 统兵之道第九十五章 残战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一百六十三章 国殇第八十五章 老槐旧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计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四十五章 临战第一百七十二章 阵前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一百七十二章 还归第七十六章 献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二十四章 缉拿第三十一章 将计第一百一十八章 为难自己第六十七章 落花流水夜第一百零四章 附从第三十九章 身边人第二百四十章 计在东洲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二百三十一章 围敌阻援第一百八十六章 军议(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万万而已第五十七章 投桃报李第一百一十五章 驿名广成第十二章 无事也无非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时至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战来监第一百九十五章 铁场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战第一章 七寸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三十九章 身边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逼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择第七章 身如龙枪如蟒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计第三章 进剿招讨策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远第六十五章 契丹骑兵第十二章 突袭第八十三章 争先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四十四章 请守第二十七章 将变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五十九章 斗转星移妇人心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一百五十六章 浅攻进筑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一百二十八章 胜负总有时第一百零五章 金蝉再有脱壳时第一百一十一章 以刚克刚
第一百九十四章 继统第一百一十章 战前第二章 旧识第一百零五章 荆北孔昌裕第十九章 相邀第五十八章 荐将第一百七十六章 来客第三章 进剿招讨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风雪第十七章 肃金楼第一百二十七章 秘使第十七章 肃金楼第二十九章 凭风好借力第九十一章 军事指挥学堂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一百一十章 战前第二百四十五章 备战第四十三章 南迁之议第一百五十三章 撤军第二百二十八章 献策第五十一章 破阵第八十九章 远客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远第二百一十二章 夺滩第八十五章 捉将第六十九章 密会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战第一百二十三章 兵力第十五章 登城第一百四十六章 故人第三十一章 巩县第七十九章 以山为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一百零六章 人生如戏靠演技第二百四十四章 北撤第二百一十五章 圣意第四十章 监军使院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二百二十四章 北上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雪第九十三章 溃逃第二百一十三章 击溃第一百五十八章 冲阵第四十章 统兵之道第九十五章 残战第一百零二章 相疑第一百六十三章 国殇第八十五章 老槐旧事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计第一百零八章 牢中第四十五章 临战第一百七十二章 阵前第三十五章 不白之冤第五十七章 抵罪第一百七十二章 还归第七十六章 献策第一百二十一章 三月之期第五十章 楚山有名甲第二十四章 缉拿第三十一章 将计第一百一十八章 为难自己第六十七章 落花流水夜第一百零四章 附从第三十九章 身边人第二百四十章 计在东洲第二百二十三章 藏匿第二百三十一章 围敌阻援第一百八十六章 军议(二)第一百二十九章 万万而已第五十七章 投桃报李第一百一十五章 驿名广成第十二章 无事也无非第一百零三章 天予时至第一百八十一章 督战来监第一百九十五章 铁场第一百四十五章 激战第一章 七寸第一百四十二章 善意第三十九章 身边人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二百三十六章 相逼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择第七章 身如龙枪如蟒第一百二十六章 定计第三章 进剿招讨策第五十三章 且待江湖远第六十五章 契丹骑兵第十二章 突袭第八十三章 争先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四十四章 请守第二十七章 将变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五十九章 斗转星移妇人心第十八章 天下英雄小看第一百五十六章 浅攻进筑第一百六十四章 大宴第一百二十八章 胜负总有时第一百零五章 金蝉再有脱壳时第一百一十一章 以刚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