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淮渎

“都当上侯爷,也不说回周桥炫耀两天,就在淮渎住下了?”

柳琼儿从马车下来,看徐怀坐在匠工之中,头发散乱,只是随意拿一枚木簪子扎住,脸上还有好几道黑印子,上身就穿一件短褂,被铁水火星烫出好几个洞眼,脚下所穿的靴子,两大脚拇趾处都磨破了洞,乍看还以为铁作坊里的苦役,哪里有半点靖胜侯、御虏将军的模样?

柳琼儿走过来,拿锦帕将徐怀脸上的黑印子擦去。

徐怀返回楚山先到十八里坞验看生煤熟炼确实有效之后,还想着进一步将生铁冶炼与精铁炒炼合并到一处,便直接在十八里坞附近的淮渎镇驻扎下来,每日到铁场来跟着庄守信、庄庸、沈炼等人试行新法。

楚山立县后,徐怀就将原淮源巡检司军寨腾出来设立了军械作,用以专造兵甲器械;十八里坞铁场所炼生铁料,主要是运往军器作做后续的加工。

不过,十八里坞铁场在唐家手里时,也有匠坊锻铸常用铁器,用的办法也是生铁炒炼之后再进行锻打成形。

留在淮渎十数日,徐怀差不多将当世生铁冶炼、精铁炒炼等法的诸多细节摸透。

十八里坞所行炒炼法,乃是用半身高的缶形(大肚小口)坩埚炉中先放木炭,后将生铁锤碎置入炉中,再覆以炭粉,点火后封闭炉口,送风燃烧,等生铁接近熔化时,启开炉口,用铁棍或木棍快速搅绊,谓之炒也。

随着搅绊的进行,铁汁粘结成团,用铁钳夹出后锤打去杂,便成精铁。

这种单炉炒炼法,所成精铁,依旧含有较多杂质,之后想锻造良器,后续还需用百炼法、灌炼法作进一步的加工。

当世制作坩埚炉手段也较为简单,主要是用粘土先制作厚壁土坯炉,然后将铜矿石粉置入其中烧炼,最后将熔化所得的铜水倒出,便得坩埚炉。

只是这种小口坩埚炉很难制得太大。

除了当世主流所用的生铁炼炉较小,一炉也炼不出多少生铁外,更主要是当世所制铁器都没有什么大件,因此世人也不觉得有什么不便。

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徐怀以往对炼铁之法有一些了解,主要也是听徐武良、庄守信等人口述。

他除开军务外,还要抽出时间熬炼筋骨、淬炼武技,哪里有时间兼顾太多?他甚至都没有时间亲自到铁场看一眼。

徐怀这十数日留在淮渎,每天到十八里坞铁场应卯,除了将一些极其零碎、原先看上去毫无意义的记忆碎片串联起来,使得一些明显不是当世所具备的知识油然而生,与现实进行的印证外,同时也仿佛触类旁通一般,对当世包括冶炼在内诸多匠作之法,特别是细节之处,都有深入的了解与认识。

当世匠造,主要都还停留在经验总结阶段,对内在的运作原理还缺

乏深入的研究、思考。

当世所用坩埚炉制成大肚小口的缶形,主要是便于封口,才确保有足够高的炉温将生铁烧熔,但打开封口之后快速搅绊,铁水会快速凝结。

当世匠师则认为这种现象乃是冷却所致,却没有想到所谓炒炼,实则是进一步去除生铁之中的含炭量;而随着含炭量的降低,铁块熔融对炉温的要求,也随之产生变化。

生铁可铸不可锻,主要也是含炭量太高,性脆易折,生铁块甚至可以持锤击碎。

铁的性状主要也是随含炭量的变化而变化;含炭量降到极低,就有金银一样的软柔性质,便是熟铁,当世又称柔铁。

将这其中的道理搞清楚,再结实当前的实际去改良冶炼工艺,绝对要比盲人摸象般尝试,要事半功倍得多。

生铁冶炼与炒炼合二为一,直接将铁水引流出来,省去重新升温的过程,搞清楚后续目标乃是降低含炭量,就可以直接将添加炭粉、以柳枝木棍搅绊这些可能起反作用的细枝末节剔除出去,从而省去许多盲目尝试的繁杂。

将这一点搞清楚,灌炼、淋滤等法的道理也随之通透起来。

坩埚除了锅壁坚厚之外,主要还是锅壁的多层结构使之能够承纳高温铁水。

搞清楚这点,大型敞口坩埚因陋就简,制备起来也不复杂。

十数日来徐怀参与新法的摸索、尝试,带着庄守信及其子婿、十数匠工,制出能与小型炼炉相接的敞口坩埚,很快就炼出第一炉用新法炼制的精铁。

传统的精铁炼制,是分两步进行的,是间接进行的,新法则是一步到位,可以称之“一步法”。

虽说“一步法”还有很多细节需要琢磨、改善,但试炼的第一炉精铁已经成功锻打出一批普通铁器,检测各方面性状都能称得上合格。

这层窗户纸捅开来,庄守信等人,以及参与新法试炼的匠师、熟炼匠工都极其兴奋。

他们都能看出一步法能叫直接大规模的冶炼精铁节省多少人力、物力。

军政之事有史轸、徐武碛、徐武江、苏老常等人分担,徐怀十数天留在淮渎不觉辛苦,甚至甘之若饴,却是柳琼儿在周桥坐不住,找到淮渎来,催促徐怀返回周桥。

庄守信、庄庸、沈炼等人,坐于徐怀身侧,跟徐怀厮混熟了,不那么拘礼,看到柳琼儿过来,忙站起来给她行礼。

“坐下来,哪那么多礼数?”徐怀招呼庄守住、庄庸、沈炼及这些天来共同参究一步法的匠师坐下来,不要他们拘礼。

“前两天不是传来消息说新法验证效果很好,你还留在这里作甚?”柳琼儿探头看徐怀身边地上摆着一堆萱纸,拿石块压着,乱七八糟画了一些像窝棚的草图。

“新法还不够完善,我琢磨着或可进一步改进!”徐怀说道。

“几百年来

都是这么炼铁了,现在楚山可以说在原有的基础上改进了一大步,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柳琼儿手抚着光洁的额头,娇嗔问道。

“我说给你听听,”徐怀拉柳琼儿坐下来,将底部一张草图抽出来,说道,“这是新法用的炒塘连炉,铁水自炼炉底部引入炒塘,但凝结速度太快,即便几名匠工分立左右快速搅绊,也很难保证搅绊充分所炼精铁,总是差那么一点意思。庄司事想着在方塘底下挖空建灶升火,但炒塘一次要容纳上千斤甚至两三千斤铁水炒炼,底壁需要造得坚厚才行,这又使得从底部升火作用极为有限……”

“人心不满蛇吞象,你想一口吃成大胖啊,其他事你就放手不管了?”柳琼儿问道。

“也是!”徐怀拍拍手站起来,跟庄守信说道,“你也不用守在这里,匠作院需要做的事还是太多,我看十八里坞铁场,暂时就交给沈炼负责新法是否还有改善的余地,也一并交由沈炼带着匠师摸索!”

沈炼也是汴梁匠户出身,自幼家境贫困,入赘庄家为婿,徐怀之前就见过数面,甚至都没有说上几句,但这十数日接触下来,发现沈炼除了对冶铁铸锻等法极为熟稔,博众家所长,管理匠师、匠工也有一套外,思路也甚为开阔,不拘泥于旧法旧规。

很多新法所蕴含的道理,徐怀讲出来,庄守信都有些将信将疑,沈炼却是一点即透。

徐怀决定将十八里坞铁场以及新法后续的完善,都交给沈炼接手,同时希望他能带出一批不拘泥旧规的匠师队伍出来。

庄守信在旧法铸锻等领域是大家人物,但楚山还是需要新人新气象。

“十数日都窝这里,都待腻味了,但节帅就是不听劝回周桥去,还是柳姑娘出马管用!”牛二抱来将袍、甲胄,还忍不住发几句牢骚。

“你这憨货,以为天下诸事,只要负责统兵作战就万事大吉了?”徐怀在柳琼儿服伺穿上袍甲,指着牛二笑骂道。

“我有什么不懂的,不就是襄阳拔给楚山的钱粮太少嘛?节帅完全可以找陛下多讨些钱粮啊,天下哪有既要马儿跑,又不给马儿草的道理?”牛二瓮声道。

徐怀知道牛二能说这番话,必然是听旁人说多了,只是笑了笑,也不跟他多说。

待史琥牵来马,徐怀便与庄守信、沈炼等人辞别,翻身坐上马,又将想要乘马而归的柳琼儿拉住,将她一把拉上马背,按坐在马鞍上,隔着轻薄裙裳感受那叫人心荡神移的柔软,不拒柳琼儿拒绝的说道:“这些天都发生哪些了不得的大事,你在马背说给我听……”

“发生什么事情,都有写邸报送来淮渎,你难道都没有看一眼?”柳琼儿美眸横道。

“没有什么火烧眉毛的要紧大事,我看那些邸报作甚?”徐怀说道。

第七章 腊月第五十七章 守将陈满第十四章 又见悦红楼第七十章 消息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岁旦第十九章 相邀第一百六十七章 叙功第一百九十四章 府州第九十二章 筹划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二百一十九章 圣意何为第八十六章 审讯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六十九章 密会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九十三章 红白乡营立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一百九十四章 浓雾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图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二百二十一章 进宫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八章 绍隆二年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战第一百六十七章 软禁第九十三章 溃逃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三十一章 雄兔脚扑朔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岭第二百二十五章 进城第五章 驻与戍第八十四章 宣武残卒第十六章 京襄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四十五章 临战第九章 驰援第二百一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袭岢岚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测第二十章 再访悦红楼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一百章 大捷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二百七十四章 优礼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杀第十八章 悦红楼里说风情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锋第一百三十章 将计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过一赌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九十七章 佛殿第九十四章 截流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选第八十五章 老槐旧事第六十九章 声东第八十三章 遗训第二十七章 传习第九十八章 夺军之谋一百三十一章 算计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一百一十章 新甲第五章 赴任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击第一百三十五章 杀阵第一百零五章 金蝉再有脱壳时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选第二百五十六章 纳附第二十四章 九里关第一百五十章 本末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七十七章 大寇陈子箫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一百四十二章 随风潜入夜第一百七十四章 识破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物大用第一百三十章 将计第一百七十七章 划编军户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军统将第二百二十三章 软肋第八十七章 用事当用急第二百四十章 计在东洲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二百五十九章 长堤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义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城而战第一百九十四章 浓雾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择第七十五章 匠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三十二章 撤军第一百七十二章 还归第一百三十二章 铸锋堂第七十三章 背水第一百六十九章 书斋密议第二百零六章 晋家老小
第七章 腊月第五十七章 守将陈满第十四章 又见悦红楼第七十章 消息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一百八十八章 岁旦第十九章 相邀第一百六十七章 叙功第一百九十四章 府州第九十二章 筹划第九十三章 相逢第二百一十九章 圣意何为第八十六章 审讯第一百六十二章 霜雪第六十九章 密会第六十二章 老卒第九十三章 红白乡营立第二百四十二章 大祭第一百九十四章 浓雾第一百三十七章 西山意图第三十一章 先行第二百二十一章 进宫第一百二十四章 府中第二百三十四章 拔寨第八章 绍隆二年第一百六十五章 宣战第一百六十七章 软禁第九十三章 溃逃第七十七章 去留第三十一章 雄兔脚扑朔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岭第二百二十五章 进城第五章 驻与戍第八十四章 宣武残卒第十六章 京襄第五十八章 孤卒第四十五章 临战第九章 驰援第二百一十六章 火中取栗第一百八十六章 突袭岢岚第一百四十一章 猜测第二十章 再访悦红楼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一百九十八章 新城(二)第一百章 大捷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二百七十四章 优礼第一百一十二章 伏杀第十八章 悦红楼里说风情第一百四十九章 前锋第一百三十章 将计第二十一章 人生不过一赌第二百三十八章 君臣第九十七章 佛殿第九十四章 截流第二百五十二章 腹心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选第八十五章 老槐旧事第六十九章 声东第八十三章 遗训第二十七章 传习第九十八章 夺军之谋一百三十一章 算计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一百一十章 新甲第五章 赴任第一百二十七章 伏击第一百三十五章 杀阵第一百零五章 金蝉再有脱壳时第三十八章 守城之选第二百五十六章 纳附第二十四章 九里关第一百五十章 本末第一百三十二章 俘卒第七十七章 大寇陈子箫第四十三章 柳暗花未明第一百四十二章 随风潜入夜第一百七十四章 识破第一百一十一章 小物大用第一百三十章 将计第一百七十七章 划编军户第一百五十三章 水军统将第二百二十三章 软肋第八十七章 用事当用急第二百四十章 计在东洲第三十八章 奏章第二百五十九章 长堤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义第二百零四章 新任第一百四十四章 背城而战第一百九十四章 浓雾第一百九十六章 抉择第七十五章 匠人第一百八十四章 渡淮第三十二章 撤军第一百七十二章 还归第一百三十二章 铸锋堂第七十三章 背水第一百六十九章 书斋密议第二百零六章 晋家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