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章 入瓮(一)

大秦咸宁七年八月,皇后大丧,禁歌舞,婚庆,宴聚等。孝三月,三月过后,入宗庙,葬皇陵,孝期三年,择宗室守陵等等。

其实,对于这样的国丧,虽说纷繁忙碌,但不比百姓之家,国事不能因此而娄,所以,头七一过,除朝会外,其余皆复旧观,而直等大葬之后,诸事便会平息下来。。。。。。。。。

而让人意外的是,头七刚,过,礼部便有人上书,言立淑妃曲氏为贵妃事,听闻这个消息,满朝上下尽皆默然,接着,又有御史台几位大人上书,请立景帝次子为郡王。。。。。。。。

此时,朝野群臣越发的不敢轻易进言了,显然,谁要是在这个时候掺和进去,后果实在难料的很。

不过,到底也有人不怕这个,吏部侍郎王毫安便以后位空悬,不利国事为由,上书反驳,上请皇帝陛下立后,其后又有数人附之,意思不言自明,显是将身家性命都押在了皇次子李全茂身上。

此等事,大家讳莫如深,但却都明白,实在无可厚非,所谓富贵险中求,一切都是为了家族兴旺而已,这种事在大秦隔上十几二十年,必定就要来上一遭,多数人敬而远之,但绝对也不乏热衷于此的,怪不得谁去。

但说到底,还是如今的情势给了他们一个机会罢了,太子殿下虽已长成,但产年顽劣,很是有些失德之处,这些年虽然收了心性,却也瞧不出多尖过人之处,为政也有些年了,亲信却好像没有几个,也无特意的揽权之举。

皇帝陛下是放心了,但对于一些臣子来说,这样的一位太子,却觉太子太过柔弱,非是明君之选,当然了,这话绝对不可能说出来,只是有这么个感觉而已,不过,这些都不重要,对于这些参与其中的人来说,不管保的是哪位殿下,为的都是博一个将来罢了。

像王毫安,便是京师大阀王家的人,王家这些年境况不佳,如今却是公然支持立后,其意不言自明,而使许多人触目惊心的是,不知什么时候,王家竟是倒向了二殿下,也不知王家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

要知道,虽说太子根基还是浅了些,又加皇后新丧,太子失了最大的靠山,但毕竟身为太子,有大义在,陛下对太子又没有不喜之心流露出来,王家就这么与太子殿下撕破了脸,总让人觉着有些鲁莽。。

。。。。。。也太心急了些。。。。。。。。

许多人都觉着风波将起,前方战报不断传来,不管河洛,还是河中,战事都已经到了相持阶段,大秦朝廷在做着议和的准备,而皇后新丧,却是一个契机,加之官制鼎革,朝廷各部变动频密,所有事赶在一起,使大秦朝堂上下,宫内宫外都显得分外的忙乱,给人以暗流涌动之感。

在这个让人感到分外不安的时节,大秦皇帝陛下却又一次显示出了其非凡的政治智慧,对于方兴未艾的夺嫡之争,景帝处置的分外果决。

在没有更多的人加入其中的时候,已然下旨,晋淑妃曲氏为皇贵妃,摄六宫诸事,又封皇次子李全茂为平山郡王,成国将军,摄长安府尹事,诏立即出宫就府。

满意吗?谁都不会真个满意,淑妃曲氏不会满意,太子李全寿也不会满意,皇次子李全茂更不会满意,下面参与其中的人也是一样。

但随之中书群臣附议,枢密院重臣附议,快的让人根本反应不及,也让许多人都是心中一颤,隐约感受到了皇帝陛下的不满以及恼怒,也是,皇帝陛下春秋鼎盛,哪里会容诸子胡来?

曲妃上辞贵妃位,不准,据传,当夜皇帝陛下雷霆震怒,摔了杯盘,向来得宠的曲妃被赶出皇帝寝宫,是哭着回去的。

随之,太子李全寿上请为母后守陵,不准,只许你守陵一月,立即归朝,守陵之事,责由皇四子李全慎任之,李全慎方满六岁,还在懵懂之年,不想却是被派了如此苦差,还好的是,他的母亲虽未晋妃位,出真更是不高,但却是伶俐之人,立即命儿子去见太子哥哥,聆听教诲,自己又到曲妃面前,备述辛酸无奈,接着又央人到香侯府说项,为儿子寻了两个护身符出来,虽说最终哭着把孩子送走了,但也未成两方相斗的牺牲品不是?

这么一番折腾下来,在皇帝陛下稍微展现了一下对于朝政的恐怖控制之力下,不论其他人有再多的心事,也都胆战心惊的被压了下去。

照这般下去,一场风波也就这么过去了的,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真正的波澜,并非起于朝堂之上,而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河中。。。。

。。。。。。。

。。。

。。。。。。。。。。。。。。。。。。。。。

。。。。。。。。。。。。。。。。。。。。

大秦咸宁七年八月,汾州,此时已经入秋,天气转凉,河中各处,已经纷纷开始秋收,大军军粮,再没有吃紧一说了。

探报接连传到汾州,让战争的气氛越加的浓烈了起来。。。。。

金人宁德,兴德两军在榆次交战不休,到了八月间,兴德军放弃榆次,退往太原,宁德军随之而去。

据报,兴德军到太原,于太原南门,虎卫军统领古塔阿明率部袭之,杀兴德军统军千户完颜休察,并兴德军,与随后而来的宁德军合兵一处,归太原。。。。。。。。。。。

太原知府孙文晋与完颜休察有旧,随后设伏欲杀古塔阿明等人,奈何事机不密,险些死于古塔阿明之手,率心腹连夜逃出太原。

之后孙文晋连结广平军,杂胡营等各部,率兵围太原,而长顺军等,却只冷眼旁观,并不参与,一时间,太原府各部攻杀,纷争不断,乱的那叫一个彻底。。。。。。。。。。。。。

探报回来,不光是赵石,便是其他众将,也都目瞪口呆,更加令人心痒难耐的是,西夏人出兵了,与金人大同守军战于大同北小孤山麓,天赐良机,就这么摆在了秦军面前,好像只要伸一伸手,就能将胜果攥在掌中一般。

。。。。。。。。。。。。。。。。。。。。。

。。。。。。。。。。。。

大秦咸宁七年八月末,秋收已毕,太原守军内乱不止的消息屡屡传来,秦军上下终于再也忍耐不住,纷纷请战。

这个时候,赵石也再无犹豫,立命杜山虎率兵一万,取祁县,张锋聚率兵五千,取平遥。

四日之后,张锋聚先破平遥,率兵与杜山虎部会合,破祁县县城,两人也不停留,继续挥兵北进,三日后,破榆次,此时秦军兵锋离太原已经不足百里。。。。。。。。。

探报回传,太原府方向并无动静,但赵石还是耐住性子,大军主力依旧在汾州按兵不动,令木华黎,王胜保率兵守榆次,另传令杜山虎,张锋聚两部回兵祁县,转攻子洪口,欲进兵上党。

北地方自平息了数月的战火,在这个时候终于烧了起来。

。。。。。。。。。。。。。。。。。。。。。

。。。。。。。。。。。。。

汾州,大将军行辕。

赵石将手中战报轻轻放下,他稳稳坐在那里,没有任何的焦灼和不耐,也没有丝毫的〖兴〗奋,好像之前所看到的战报只是说的微不足道的小

事,而实际上,方才的战报上,却是杜山虎,张锋聚两部顿兵于子洪口,受到了自进兵河中以来,堪称最顽强的抵抗。

镇守子洪口的汉军人马在兵马人数完全处于劣势的情形之下,爆发出了惊人之极的战斗欲望,死守子洪口已达五日,其部指挥使王敬庭率军死战不退,给秦军带来的伤亡,甚至超出了汾州一战。

杜山虎来信,请调猛虎武胜军辘重营上前,确切的说,是要征调猛虎武胜军投炮到阵前,强轰开子洪口敌军寨墙,可见,子洪口战事是怎样的艰难了。

有些出乎意料之外,金国汉军中,竟然还有这等能战敢战之人,由此也可见,金国虽疲敝日久,积弊丛生,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英雄豪杰却也不是零零落落,只是还没有怎么遇到罢了。。。。。。。

而上党更是河中重地,杜山虎,张锋聚两部一万余人马,要想扫平潞州等地,看上去却也吃力之极。

“传令。”神色不动的赵石开口吩咐“调辘重营一千人,投炮十具给杜猛林,告诉他,让他量力而行。”传令兵立时应诺,赶去传令。

赵石手指在桌案上轻轻敲击,是等等,还是现在就。。。。。

。。。

皇后卢氏突然就崩了,他与皇后见面不多,没什么多余的感触,只是关心朝中不知现在情形如何,对于太子可能影响多些,但景帝诸子还都年幼,想来现在还不会危及李全寿太子之位,若说有些关碍的话,那就是他心底觉着,皇后卢氏死的有些不是时候,这个消息还没在军中传开,一旦消息遮掩不住,对于军心士气的打击,将是无法估量的。。。。。。。。。

而前些日南十八送信过来,说的就是此事了,大军征战已一载有余,河洛战事渐息,河中兵力并不占优,如今皇后新丧,许是议和休战的时机也该差不多到了。

当然,南十八说的很是隐晦,并没有这般直言,但赵石却能瞧的明白,信中最重要的其实不是这个,而是劝他勿要贪功,值此朝中动荡之机,战和也不分明,还是谨慎为上,若贪功冒进,一旦有失,易招攻汗云云。。。。。。。

赵石深以为然,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出兵,只因良机在前,若只做旁观,却是可惜了这等大好时机,说到底,除了建功立业的心思占了上风之外,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出身军旅,一旦领兵在外,对于朝中局势,便有意无意的懈怠了下来,想的也是战事居多,这也不怪他,自古以来,率军征战的军中大将,差不多都是这个心思,不然的话,也史上也不会有那么多名将在功成名就之际,却弄到没个下场的地步的。

要说这些领兵大将,谁也不是傻子,功高震主的下场,谁又能不明白?但真到了个那个时节,却很少有领兵大将能受得住一战功成,名流千古的诱惑,赵石所求无非权势,但也差不太多,一旦率军在外,领兵争胜便成了头等大事,其他的嘛,就都要靠后些了。

南十八说的有道理,但这里是战场,你死我活的地方,良机稍纵即逝,他会做出怎样的考量,还用猜吗?

“传令下去,众将皆到这里议事。。。。。。。。。”。。。。。。。。。。。。。。。。。。。。。

。。。。。。。。

大秦咸宁七年九月,赵石率军出汾州。。。。。。。。。

。。

。。。。。。。。。。。。。。。。。。。

。。。。。。。。。。

“大人,斥候派出去不少了,但回来的却没几个,要不要末将派大队人马出去查探?”

说话的人中气很足,声音格外的洪亮,但你只要看到这个人,就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怕了,满脸的络腮胡子,肤色黝黑,眸子中时刻都在散发着野性的光辉,配上他那高大而又格外雄壮的身躯,胆子小些的,估摸连看他一眼的勇气也不会有的。

这人不是旁人,正是太原虎卫军指挥使,皇帝钦赐把阿秃儿,大金有名的悍将古塔阿明,现如今女真贵戚中少有的英雄豪杰,而此人每逢战事,往往披双层甲,提数十斤战刀,挥舞如风,身先士卒,不顾生死,凶悍至此,着实让人胆寒。。。。。。。。。。

大金启平二年,曾随大将海珠儿出关攻河套,与西夏人战于云外西北卡颜腊木山麓,相持两月,激战连场,古塔阿明率部数攻西夏人中军,身披十数创,坐骑换了不下十匹,最惨烈的时候,曾孤军深入敌阵,杀到离西夏人帅旗近百步的地方,险些动摇西夏军阵,若非战马倒地,不定就能在那一战,击溃西夏人大军,进围河套的。

而更加有名的是,此人心性之凶残暴虐,也不下于女真先祖们,此人常率军游猎北地草原,所过之处,斩尽杀绝,往往留下的,都是满地的血腥以及冲天的大火,从军至今,也不知屠灭了多少草原部族,在云中云外以及东北草原,要说古塔阿明这个名字还有些陌生的话,那么“北地屠夫”这个名号,无论汉人,还是草原部族,却没一个不晓得的。

而就是这样一个凶人,现在却老老实实站在那里,声音虽然雄壮异常,但却没有一丝狂乱嚣张的意思,简萆而有力量,却透着浓浓的敬畏,只因如今稳稳坐在他面前的两个人,有足够的资本,让他收起满身的凶焰,乖的像个孩童。

因为他那点名声,在眼前这两人面前,却没有多少分量,这两个人,在女真,甚至可以说整个大金年轻一辈中,就好比两座大山,让他们只有仰视的份儿,再桀骜不驯的勇士,到了他们面前,也将和古塔阿明一样,只能恭敬的站在那里,而没有一丝的不服气。

眼前的两人虽说并不年轻,但却都在年富力强之年,沉稳有若高山,莫测有如大海,可能有些夸张,但现在,在古塔阿明心里,就是这般的感觉。

完颜和尚挥了挥手,静养多日,他的面色已然红晕如初,在汾州受的那点伤已经好的差不多了,一次战败,虽然败的有些狼狈,但对于他这样的人来说,却好像没留下一丝的痕迹。

他捻起一枚棋子,毫不犹豫的落在盘上,此时棋到中盘,厮杀犹烈,虽还是旗鼓相当,但在气势上,他相信,自己已然占了上风。

“不用再派人出去了,那赵石,已然入我瓮中矣。”呵呵一笑,胸有成竹模样。

对面的独吉思忠沉吟半晌,安了一子,才笑了笑,问:“何以见得?”完颜和尚笑容依旧那般自信,但眸中却有寒光闪过“那赵石用兵,与寻常人大异,常已骑军为先驱,遮蔽道途,使人不知其动向,一旦遇挫,便能从容缩回头去,严防死守,让人无机可趁,此等用兵之法,实我生平仅见。。。。。。。。我就是奇怪,他是怎么练兵的,大军行进,骑军散布于前,竟还能做到如臂使指,此人领兵之才,实实让人佩服。。。。。。。。。”

“怎么?大名鼎鼎的完颜和尚,也会说出这等话来?稀罕。。。

。。。

完颜和尚大笑“可惜,大局已定,这回费尽心机,诱其北来,总归不能放这只猛虎回去就是了。”古塔阿明咧开大嘴,也跟着憨笑,但说出的话,却一点也不憨“大人运筹帷幄,再凶的猛兽,也逃不过大人的利箭,这才是真正的本事,末将一定将那个汉人擒到大人面前,让他给您磕头。。。。。

。。。。。”

第222章 来人第1407章 争权第191章 故人(一)第500章 异心第1148章 国策(四)第823章 天妖(五)第1400章 罪责第702章 湖畔第16章 血战(三)第529章 宣旨(一)第1263章 韦州(九)第116章 对策第1279章 兵败第851章 父子第823章 天妖(五)第305章 完颜第1028章 交战(一)第1499章 暴烈第785章 议和(七)第63章 杀戮第1431章 冷漠第933章 问答第1416章 商议第511章 云涌(十一)第335章 消息第557章 寨子第1025章 投诚第656章 银子第550章 天荡第258章 潼关第79章 僧道第958章 北上第673章 长街第835章 京军第119章 惊讶第1251章 陆相(二)第1519章 长亭(一)第719章 开端(八)第734章 临汾第1513章 请假第568章 绝情第155章 祝寿(五)第1308章 献捷第975章 王子第774章 鏖兵(七)第1111章 盟约(六)第1396章 破敌第1417章 汉阴第735章 算盘第786章 议和(八)第1271章 元康(二)第68章 县城第222章 来人第383章 商人第1499章 暴烈第573章 穷途第297章 先锋第127章 分说第349章 鞑靼第755章 太原第1276章 溃兵第220章 校场第610章 出城(一)第497章 轶事第242章 劝语第773章 鏖兵(六)第921章 死战(四)第1533章 登门第1045章 大势第1363章 煎熬第926章 部众(二)第934章 论赏第265章 拜访(三)第295章 解州第201章 严苛(三)第1093章 终结(完)第1013章 女眷第465章 突然第1203章 训诫第60章 山贼第42章 谋算第450章 操琴第2章 亲戚第1301章 沈鹤第167章 扬威(一)第144章 出行(三)第1009章 功劳第996章 战意第2章 变故第368章 决定(二)第382章 豪杰(六)第1348章 周枋第733章 决断(四)第1259章 韦州(五)第428章 游园(一)第386章 回京(一)第1421章 种因第1187章 酒楼第1464章 难题
第222章 来人第1407章 争权第191章 故人(一)第500章 异心第1148章 国策(四)第823章 天妖(五)第1400章 罪责第702章 湖畔第16章 血战(三)第529章 宣旨(一)第1263章 韦州(九)第116章 对策第1279章 兵败第851章 父子第823章 天妖(五)第305章 完颜第1028章 交战(一)第1499章 暴烈第785章 议和(七)第63章 杀戮第1431章 冷漠第933章 问答第1416章 商议第511章 云涌(十一)第335章 消息第557章 寨子第1025章 投诚第656章 银子第550章 天荡第258章 潼关第79章 僧道第958章 北上第673章 长街第835章 京军第119章 惊讶第1251章 陆相(二)第1519章 长亭(一)第719章 开端(八)第734章 临汾第1513章 请假第568章 绝情第155章 祝寿(五)第1308章 献捷第975章 王子第774章 鏖兵(七)第1111章 盟约(六)第1396章 破敌第1417章 汉阴第735章 算盘第786章 议和(八)第1271章 元康(二)第68章 县城第222章 来人第383章 商人第1499章 暴烈第573章 穷途第297章 先锋第127章 分说第349章 鞑靼第755章 太原第1276章 溃兵第220章 校场第610章 出城(一)第497章 轶事第242章 劝语第773章 鏖兵(六)第921章 死战(四)第1533章 登门第1045章 大势第1363章 煎熬第926章 部众(二)第934章 论赏第265章 拜访(三)第295章 解州第201章 严苛(三)第1093章 终结(完)第1013章 女眷第465章 突然第1203章 训诫第60章 山贼第42章 谋算第450章 操琴第2章 亲戚第1301章 沈鹤第167章 扬威(一)第144章 出行(三)第1009章 功劳第996章 战意第2章 变故第368章 决定(二)第382章 豪杰(六)第1348章 周枋第733章 决断(四)第1259章 韦州(五)第428章 游园(一)第386章 回京(一)第1421章 种因第1187章 酒楼第1464章 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