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姐姐

待行过礼后,知府夫人请知晚上座,知晚也不客气,坐下了,就有夫人忍不住了,“郡王妃的皮肤娇嫩,瞧着就光滑似水,莫不是日日用那化妆品吧?”

柳夫人也在,抹了抹发髻道,“我听说郡王妃还有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轻描淡写的就帮苏老夫人一头白发变成了青丝,不知?”

卖这个词,柳夫人不敢说,郡王妃身份尊贵,哪用得着开铺子做生意?

屋子里那些夫人都听说了‘药’水的事,心里好奇着呢,她们迟早有头发‘花’白的那一天,要是有这样的‘药’水,倒是不怕了。

茯苓让人抬了个小箱子进来,就摆在了地上,然后站到知晚身侧。

一群夫人望着那箱子目不转睛,眼神火热,知晚瞧了便笑道,“想必大家也都知道,永州这场雨来的猛烈,会造成水涝灾害,我此番离京,一则是拜见外祖,二则便是帮我那一双儿‘女’祈福,又岂能对至于水深火热的百姓置之不理,这化妆品为我所制,效果大家都亲眼目睹了,应该不会怀疑。”

知府夫人瞧了便笑道,“怎么会怀疑呢,爱都来不及呢。”

知晚点点头,笑道,“我手里头直余下这么多了,正在命人赶制中,一盒子定价一百两,因是用于赈灾,提前售卖,每盒再加二十两,各位夫人意下如何?”

那些夫人的热情顿时消弱了不少,一百两已经很贵了,这又加了二十两,都快抵得上她们半年的月钱了,可是用于赈灾之用,是好事,再者,那东西委实很好,总不至于让她们眼睁睁的看着别人用吧?

知府夫人很爽快。“这是好事,我买五盒,两个‘女’儿,婆母。还有儿媳‘妇’谁都不能少了。”

五盒,那就是六百两,虽然有些心疼,但也得往外掏啊,茯苓接了钱,拿了五盒子给知府夫人,顿时木箱子里就少了一小半了。

主簿夫人也买了三盒,茯苓拿着钱,笑的眉眼弯弯的,“木箱子里暂时就这么多。余下的还在赶制中,三天之内会送到各位夫人手上,还有谁要,我们郡王妃说了,今儿做了善事的。都记录在册,等铺子开张后,给各位夫人打九折,不论是美颜美发,还是香珠,应有尽有,这般优惠。可就今儿这一天的。”

知晚也不吝啬,笑道,“像知府夫人这般爽快的,回头铺

子开张了,送张银卡过来,可打八五折。”

知府夫人听得一喜。那就是说往后她再买的时候,百两银子只需八十五两了?

主簿夫人一听,忙道,“茯苓姑娘,再给我加两盒。”

这些夫人都是人‘精’一样的人物。岂会不懂里面的好处,就算舍不得,也都要了五盒子。

一出手就是六百两,没半个时辰,就筹集了三万两的善款。

有不少是代人买的,总归是好事,准许了。

这里的事就‘交’给知府夫人了,茯苓留下帮忙,至于那些后来赶到,要买的,可没有这样的好事了,要打九折,少说也要买三盒,打八五折,那是八盒以上才有的。

轻飘飘就筹集了五万两的善款,再加上苏府的五千和小王爷的一万两,小郡王五千两,还有后续要买的,差不多也有万儿八千的,够赈灾的了。

钱是‘交’给知府赈灾的,不过苏家每天还是会做了馒头和米粥,分发给百姓。

知府大人也厚道,第一时间就写了奏折,百八里加急送到皇宫,‘交’到文远帝手里,文远帝也听说了永州大雨的事,还以为是要赈灾的,看着奏折正头疼了,谁想竟是帮郡王妃请功的,上面详细的叙述了郡王妃筹款的过程,看到文远帝咋舌。

徐公公欣喜道,“郡王妃真乃永州福星啊,那化妆品这般受欢迎,价值不菲,全是郡王妃自己个掏腰包的,还帮着小王爷捐了一万两银子,小郡主也有五千,皇上可得好好奖赏她才是。”

文远帝望了徐公公一眼,把奏折搁下,大笑道,“你觉得她像是缺钱的吗?救人一命便是万两银子,我听说她‘花’了三千两银子买下来的‘春’风楼这两日就要完工了?”

徐公公听了便笑道,“回皇上的话,已然差不多竣工了,据说有人溜进去瞧过,里面奢华贵气,亭台楼阁,比皇宫还要美,奴才琢磨着,过些日子开张,是不是跟皇上告个假,进去瞅瞅?”

文远帝脸青黑了下,这等事,竟然想着告假去瞅,也不叫他一起去,委实不像话,“朕也去。”

外面,又是六百里加急文书,文远帝还想着是不是又有好消息了,谁想又是旱涝水灾,不由得皱紧了眉头,徐公公忙道,“皇上,要不把郡王妃的法

子再别处也用上一用?”

文远帝瞥了徐公公一眼,眉头轻挑,忽而笑了,这江山迟早是要‘交’到尘儿手里的,她这个做娘的帮着守守,也应当,“拟旨!”

七日之后,两道明晃晃的圣旨就传到了知晚的手里。

一封是嘉奖尘儿的,说他心念百姓,劳苦功高,赏赐良田千亩,黄金五百两,令王爵再升一级。

另一封则是国库空虚,暂时无法解救其余四州百姓,要知晚把这办法再用一遍,替尘儿积福,至于损失的银钱,等朝廷宽裕了,再赔补与她。

知晚拿着圣旨,是有气出不得,就没见过皇上这样的,拜托,功劳是她的好么,怎么嘉奖的全是尘儿,是不是晾准了将来尘儿会继承皇位,‘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不过这赔补她么,倒是可以商量,左右那些化妆品造价不高,应就应了呗!

再说了,她也不想江山被折腾的千疮百孔的,等尘儿继承时,这也头疼那也头疼,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才是一代帝王的追求啊!

知晚领了圣旨,吩咐丫鬟忙活,很听话,苏家却不解了。能出力便出力,救人一命是好事,可是本该朝廷的事却落到她身上,是不是也太儿戏了些。虽然挣钱与她来说不是难事。

这一场雨果然下了十几天,也打‘乱’了知晚要回京都的时间,不过宣旨的公公说了,郡王妃可以多在外玩玩,京都一切安好。

总之,本该十天半个月回来的叶归越,没有回来,不过就算回来了,碰上这鬼天气,也回不了京。知晚也就安心住下了。

真如姚妈妈所料的那样,永州发生了瘟疫,好在有知晚坐镇,瘟疫是很快就控制住了,可是买‘药’赈灾的钱却不够了。知晚不得不二次筹款赈灾。

这一次,知晚没用香膏香水,根本赶制不过来,制好了就送走了,她用的是永州的煤矿,打九折出售,签订协议。

煤炭大家都用过。知道好处所在,以后不会少用了,能打九折销售,钱又是用来赈灾的,那些大户人家还不赶紧买,像苏家。一下子就签订了一万两的协议。

知府大人又递奏折了,文远帝看的是目瞪口呆,钱还可以这样来?

五州同时提

前卖煤矿,数目越大,优惠越多。别说赈灾了,五州还给朝廷送来了二十万两的余钱。

从来只见过赈灾,朝廷拨款的,没见过人家自救,还钱多的往国库里堆的,简直千古奇谈!

而且郡王妃做事厚道,若是那些煤炭用不完,主人家又急需用钱,可以把协议送还,虽不能完完全全的把银钱还回去,至少也能还七八成!

这就是保障,而且有苏家作保,苏家乃积世的望族,在永州一带享有盛誉,即便大家不给朝廷面子,也要卖苏家一份薄面,有了这两层,又免不了用煤炭的,一百两,二百两,积少成多,这不就有了那么多钱了。

要说买煤炭最多的,绝对数元皓,楚沛和容景轩了,酿酒要用到大量的煤炭,只要超过五千两,那就是打八折,能省好多。

镇南王有要求,酒水首先就要送到南舜和北齐售卖,换了粮食回来,大越多灾,北齐和南舜却风调雨顺,烈酒又格外的受欢迎,粮食是一批接一批的往回拉。

为了简省运输成本,酿酒的场子离南舜北齐不过五六日的路程,区区一个多月,已经往大越运了一万五千多担粮食了。

往后,只会更多。

今年的旱涝两灾来的迅猛,被控制的也很快,没有造成民不聊生,官‘逼’民反的场面。

文远帝捋着胡须,笑的如‘春’风和煦,不过镇南王很直接的告诉他,“今年受灾几处的煤矿税收是‘交’不上了。”

文远帝怔了两秒,这才反应过来,知晚是把煤矿的税收提前用了,不过也无碍,她不说,大家都不知道煤矿能用呢,大越疆域辽阔,又不止那几处。

再说苏府,瞅着雨停了,天空放晴,蔚蓝的天幕上,多多白云柔美的恨不得拉下来搁在手里头把玩。

尘儿思儿两个在屋子里一拘就是十几天,听着外面的雨声,手撑着,极是想出去玩。

天放晴的第一件事,知晚就要抱他们出来散步,姚妈妈阻止道,“外面湿气太重,树上的雨珠都没有散掉,会滴落到小主子身上,都十天半个月没有出去了,再等半天吧。”

外面,柏香几个丫鬟正撑着伞,用细细的竹竿去敲那树枝,树底下又是一场暴雨。

知晚

也怕两个孩子吃了冷风,便笑道,“不抱出去玩,就抱到我屋子里去。”

姚妈妈这才点头,才出‘门’呢,院‘门’口就传来一阵脚步声,还有苏夫人的笑声,“老夫人,小王爷小郡主又跑步了,你莫急啊!”

老夫人心里头是既高兴又不虞,要不是这场雨,知晚肯定回京都了,可是这场雨太大,十天半个月,她只见过知晚几面,每回都匆匆忙忙的,生怕雨不知道什么就下大了,尘儿思儿更是连面都没着,怕路滑,摔着了老夫人,压根不许她来牡丹苑,倒是苏夫人和苏雪尽可能的来牡丹苑陪知晚解闷。

再者,牡丹苑要赶制洗面‘奶’香水之类,苏家人要避嫌,那些秘方珍贵异常,不能泄‘露’半分。

知晚见了老夫人。就要抱着尘儿下台阶,老夫人赶紧拦着她,“别动,连下了这么多天的与。台阶上指不定都长了青苔,最是容易打滑了,要走也让丫鬟扶着点儿。”

老夫人说着,赶紧迈步上前,苏夫人却是转头吩咐贴身丫鬟了,“让丫鬟把台阶清洗一番,再去拿了地毯把台阶铺上。”

知晚见了心里动容,抱着尘儿福了福身子,才道,“用不着这么慎重吧。这日头灿烂,不许半日,地上就能干个七七八八了。”

苏夫人嗔了知晚一眼,“怎么要不得,要的。要的,外面风大,仔细窜了风,进屋说话吧。”

姚妈妈听了,便道,“雨一停,郡王妃就恨不得往外头钻了。夫人帮着好好劝劝她。”

老夫人是迫不及待的要抱两个重孙儿的,只是她年纪大了,站着抱,她不放心,知晚也不大放心,等进了屋。老夫人就抱着尘儿不撒手了,一边骂着贼老天。

“原就不常见了,好不容易离的近了,硬生生的被一场大雨给阻拦了,想的曾外祖母心都疼了。往后回京都了,还不得想煞了曾外祖母?”

苏夫人抱着思儿,轻轻捏着她的小手,软软的,就跟捏那馒头似的,滑腻柔软,真真是叫人爱不释手,还有一双乌黑的眼睛,灵动的仿佛水洗的墨‘玉’一般,莹润泛着光泽,尤其爱朝她吐泡泡,还喜欢亲她,亲的她是一脸的口水,就连她打哈欠的模样,都可爱的恨不得抱在怀里不撒手。

不行,得赶紧让昂儿娶媳‘妇’,也给她生个大胖孙儿才是,比起管理内院师父,

含饴‘弄’孙才是乐趣啊!

这厢苏夫人想娶媳‘妇’,那边老夫人想的却是李家下聘的事,原本帮李思训治好‘腿’后,第二天就该来下聘的,谁想看了黄历,第二天不合适,李夫人还特地上‘门’致歉了,挑了日子要来,结果又被一场雨给拦下了。

今儿倒是个下聘的好日子,过了今儿,又得等上七八日了。

正想着呢,就有婆子急慌急忙的进来禀告道,“老夫人,夫人,李家送请期礼来了,这会子已经到‘门’口了。”

苏夫人怔了下,怎么这般急呢,忙把思儿抱给钱嫂,去瞅苏雪,苏雪一张脸红的跟蜜桃似地,头低低的,恨不得把那牡丹地毯瞧出两个大窟窿来。

苏夫人赶紧迎接了出去,亏得李家这般大胆,敢在水灾之后就敢下聘,也不怕那些无家可归的人,破罐破摔,抢了聘礼,这又不是没有过先例。

眼见就到了大‘门’,苏夫人忙吩咐总管道,“去准备两箩筐铜钱,撒喜钱。”

总管高兴的诶了一声,苏夫人又加了一句,“再多准备些粥和馒头,到城‘门’口施去。”

“夫人心善,这般为二姑娘积福缘,将来定能多子多福。”

这场无妄之灾,苏家可是出人出力,广布善行,她走到哪儿,人家不赞一声活菩萨,与其每月初一十五去求菩萨保佑,还不如多结善缘,善有善报。

这回不但媒婆来了,就连李夫人都亲自到了,见苏夫人迎接出来,李夫人觉得脸‘色’有光,先赔礼了,“说好的日子,被一场雨给耽搁了,心里急着呢,我是日日等,夜夜盼雨停,好不容易等到了,也没打声招呼就先来了。”

苏夫人与她说着笑进府,总管招呼小厮把东西抬进府。

李夫人见婆子抬着一筐筐的馒头走过去,心底颇感触,“这一场水涝,若不是有郡王妃有苏家,只怕如今的永州……。”

苏夫人鼻子也泛酸,她也去城‘门’口看了,即便救灾及时,也有不少人饿死病死,“苏家没帮什么大忙,都是郡王妃功劳。”

怎么没有帮忙,这半个月,苏家救济了多少人,又是施粥又是布‘药’,把苏州一些富商都带动了起来,虽然其余四州也是自救,可死伤是永州的数倍。

家抬了四十八抬请期礼来,很迅速的把迎亲的日子定下了,十六天后,正是吉时。

日子听着有些紧绷绷的,还是李夫人念着苏家下人要忙着赈灾,腾不出手来的缘故,不然八天后日子也不错。

其实以苏家的丫鬟婆子小厮的数量,就是三天也够布置了,纳彩礼早早的就送来了。苏雪的嫁衣陪嫁肯定也准备妥当了,就等定了日子出嫁。

老夫人不舍得苏雪出嫁,但想着李家与苏家就隔了几条街,来回方便。这才稍稍宽心,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李夫人懂事儿,“老夫人,您就放宽心吧,雪儿是我瞧着长大的,我可是把她当亲‘女’儿瞧的,虽说出嫁的‘女’儿不能常回娘家,但李家和苏家隔得这般近,雪儿想你们了。我还会拦着她不成?最少半个月也会让雪儿回‘门’一次。”

听了李夫人这番话,苏夫人嫁‘女’微酸的心情总算缓解了不少,说心里话,半个月她都嫌久了,可是做了人家媳‘妇’。哪能那么轻易就回‘门’的,让外人瞧了还不笑话,她也没有装贤惠,说不用,等雪儿出嫁了,她多提醒着点便是了,话可不能堵死了。

李夫人来的时候。地上还湿漉漉的,走的时候,地上已经半干了。

苏雪躲在绣楼里,死活不下楼,苏和苏柔几个就围着她打趣,躁的她脸红的跟西红柿一般。

接下来两天。知晚都没见到苏雪的人影,也知道她脸皮薄,见不到丫鬟婆子捉狭的眼神。

反倒是知府大人又登‘门’了,虽说与闺阁‘妇’人商议大事不应当,可是架不住郡王妃主意多啊。人家手里头有令牌,可杀二品大员,他就不能把她当‘女’人看,得像敬着镇南王那样敬着她。

之前卖煤矿,余下不少的银钱,知府满打满算,还给朝廷送了五万两去,本来能送七万的,禀告了知晚一声,知晚说余下两万有用,至于有什么用,他还真不知道。

不过,郡王妃要了永州的地图。

这回他来,就是担心知晚在永州住久了,急着想回京,到时候两万两银子在他手里,那是寝食难安啊,总不能再送给朝廷吧?

知府见了礼,请过安后,开口了,“这些日子,陆陆续续又有了四千六百两的煤矿进项,加上之前留下的两万,不知道郡王妃留作何用?”

知府可没想过那两万两是知晚要了给自己的,那些化妆品,知晚早说了是她代小王爷小郡主捐赠的,孙知府想到知晚的手笔,夜里想着都倒‘抽’气,一捐就是就是几十万两银子啊……

知晚端茶啜着,请孙知府坐,然后才道,“永州水灾这么大,一来是水利设施没有做好,那些钱,我打算用来兴修水利,与其等朝廷拨款下来,被层层剥削,不如就‘交’给知府大人全权处理了,二来购买种子,分发给受灾百姓,让他们重建家园。”

知府听到知晚说的,兴修水利,眸底就闪亮了,只是两万两似乎不够,早知道,他就不该把银子拿去讨皇上开心,支持战争了,孙知府后悔的把事情委婉的说了一遍,知晚笑道,“我算过了,两万两足矣,如今受灾严重,不少人都食不果腹,我想只要有口饱饭,那些人不会不替朝廷出力,另外,参与兴修水利的,一人参加,全家可免两年赋税,可以累加。”

孙知府眼睛一下子又亮了起来,他没怀疑过知晚说的话,当日公公来宣旨时,说过,不论郡王妃说什么,一切照吩咐办事,她说免两年,那便是两年。

每回天灾人祸过后,不少人就等着朝廷的救济,白白‘浪’费了劳动力,朝廷给他一个活路,但是他们要付出相应的劳动,这也是造福永州百姓的好事。

孙知府听了吩咐,就赶不及回去办理,走了两步,才想起来一件事,忙道,“郡王妃,前些日子您让微臣张贴的告示有了消息,有个年纪三十五六,自称是姚三的男子寻上‘门’来,说那是他姐姐。”

第205章 得令第169章 逛街第60章 被抓第39章 大东珠第75章 相似第195章 善良第132章 下场第163章 刺杀第25章 他是你未婚夫!第223章 捐赠第168章 顾家第93章 暖玉第75章 相似第38章 第一村姑第229章 宴会第200章 修路第207章 受凉第164章 审案第115章 提亲第194章 刺杀第28章 温泉眼第5章 大家闺秀第211章 添妆第218章 皇后第116章 桓府第109章 猜字第181章 嬷嬷第171章 首饰第58章 一卦三铜板第225章 登门第206章 多么幸福第50章 打劫第27章 镇南王第9章 何等权势第50章 打劫第36章 刻薄第2章 红绳铜钱第176章 百两第41章 补偿第191章 关内侯第190章 失踪第57章 寒毒第1章 农家小院第65章 洒脱第36章 刻薄第64章 被狗追第213章 马车第30章 白玉镯第58章 一卦三铜板第131章 龙颜大怒第169章 逛街第149章 郡王第57章 寒毒第207章 受凉第60章 被抓第212章 洞房麻将第97章 不可不防第94章 莲叶第62章 刑部大牢第174章 心悦第102章 芙蓉宴第166章 西施第118章 断纹琴第104章 妙绝第16章 自找死路第96章 定远侯第203章 礼物第80章 定做第64章 被狗追第106章 斋菜第41章 补偿第45章 请帖第34章 长嫂如母第134章 赏赐第132章 下场第119章 别乱动第7章 糙米饭第108章 题目第38章 第一村姑第194章 刺杀第122章 御夫第124章 赔不起第59章 生米熟饭第188章 泳池第124章 赔不起第114章 孝敬第204章 进宫第199章 禁卫军第118章 断纹琴第99章 一鸣惊人第63章 罚跪第167章 苏家第48章 怠慢第142章 三百两第99章 一鸣惊人第152章 煤矿第42章 治病第77章 治病第219章 太后
第205章 得令第169章 逛街第60章 被抓第39章 大东珠第75章 相似第195章 善良第132章 下场第163章 刺杀第25章 他是你未婚夫!第223章 捐赠第168章 顾家第93章 暖玉第75章 相似第38章 第一村姑第229章 宴会第200章 修路第207章 受凉第164章 审案第115章 提亲第194章 刺杀第28章 温泉眼第5章 大家闺秀第211章 添妆第218章 皇后第116章 桓府第109章 猜字第181章 嬷嬷第171章 首饰第58章 一卦三铜板第225章 登门第206章 多么幸福第50章 打劫第27章 镇南王第9章 何等权势第50章 打劫第36章 刻薄第2章 红绳铜钱第176章 百两第41章 补偿第191章 关内侯第190章 失踪第57章 寒毒第1章 农家小院第65章 洒脱第36章 刻薄第64章 被狗追第213章 马车第30章 白玉镯第58章 一卦三铜板第131章 龙颜大怒第169章 逛街第149章 郡王第57章 寒毒第207章 受凉第60章 被抓第212章 洞房麻将第97章 不可不防第94章 莲叶第62章 刑部大牢第174章 心悦第102章 芙蓉宴第166章 西施第118章 断纹琴第104章 妙绝第16章 自找死路第96章 定远侯第203章 礼物第80章 定做第64章 被狗追第106章 斋菜第41章 补偿第45章 请帖第34章 长嫂如母第134章 赏赐第132章 下场第119章 别乱动第7章 糙米饭第108章 题目第38章 第一村姑第194章 刺杀第122章 御夫第124章 赔不起第59章 生米熟饭第188章 泳池第124章 赔不起第114章 孝敬第204章 进宫第199章 禁卫军第118章 断纹琴第99章 一鸣惊人第63章 罚跪第167章 苏家第48章 怠慢第142章 三百两第99章 一鸣惊人第152章 煤矿第42章 治病第77章 治病第219章 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