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齐国募民

天启十八年六月初九,西历七月七日。

伴随着信鸽的送返,徐霞客在巴黎与黎塞留所代表的英格兰、瑞典、尼德兰、法兰西四国签订互助条款。

条款内容一共四个部分,包括并不限于低息贷款、商品贸易、军火贸易和土地售卖。

四国承诺将会派遣船只跟随大明舰队前往美洲,并撤离四国在美洲上的一万零三百二十七人。

不过,这期间撤离所需的物资,需要大明以金银提供。

对此,徐霞客没有意见,毕竟这也花费不了太多,顶多也就几万两。

一百万两都花了,也就不在乎这几万两了……

“砰——”

“中断硝石贸易?!”

七月十二日的西班牙王宫内,当费利佩四世得知大明与四国签订被称为《巴黎贸易协议》的互助条约时,他第一时间就是大发雷霆。

他没想到四国把属于西班牙的硝石贸易抢走了,现在没有了大明那每年三百万斤硝石的输入,西班牙在战场上的攻势会很快被瓦解。

本来东线战场就岌岌可危,现在一旦法国等国获得援助而发起反攻,那这场战争必然要以神圣罗马帝国和西班牙帝国这两个哈斯堡家族的失败告终。

费利佩四世没想到徐霞客做的那么果断,也没想到大明的消息回应的那么快。

他本以为大明需要一年时间才能敲定这件事,却不想大明只花了两个半月就敲定了这件事。

想到这里,费利佩四世着急的站了起来,四下渡步。

旁边的内务大臣和财政大臣见他着急的模样,也在看过北方送回的消息后先后开口:

“陛下,现在我们要做的应该是主动约谈作为特使的徐。”

“或许可以将南美洲的部分殖民地出售给他们,以此保证我们的硝石贸易得以维序。”

“不可能!”听到两名大臣的话,费利佩四世把手放在了椅子的护手上,他叫嚣着:

“我不可能向大明屈服,哈斯堡王朝从不会接受威胁。”

“可是陛下……”内务大臣皱眉上前,却被费利佩四世打断:

“现在所有国家都撤离了新大陆,新大陆只剩下了我们和大明两个国家。”

“新大陆的大部分金矿都存在于我们所掌握的拉丁美洲,我们和大明的矛盾是不可调节的。”

“更何况他们既然已经怂恿若昂在葡萄牙叛乱,那他们一定做好了和我们开战或者冷战的准备。”

“面对一个拿着剑的强盗,你们还准备试图用嘴去说服他不要抢夺你身上的金币吗?”

“我不会做出任何回应,告诉新大陆的行政官,尽快开采金矿,另外命令他们抓紧建造军舰,取消两千五百吨的限制!”

西班牙从来不缺乏建造大吨位军舰的技术,之所以不建造,是因为他们曾经被英国用小吨位的快船击败过。

现在面对大明的军舰威胁,费利佩四世只能取消禁令,试图在军舰这上面压过大明,并且建造足够多的军舰来保护西班牙在美洲和欧洲的航线安全。

大明和西班牙的矛盾注定了不可调解,除非他们任意一方愿意放弃新大陆,但这一方绝对不可能是西班牙!

费利佩的话让内务大臣和财政大臣心里凉了半截,而当这条消息被传出时,欧洲大陆上的海洋国家都明白西班牙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很快,皇店中止了对西班牙的硝石贸易。

除普通商品以外,再不与西班牙进行军事类贸易。

同时,黄蜚下令将舰队库存的军事装备运送至马赛港。

各式火炮、燧发枪、火绳枪堆满了马赛港口。

面对两万四千支燧发枪、一万二千支火绳枪,以及六百门六磅炮,黎塞留选择根据情况分配。

作为东线战场的主力,瑞典将获得一万支燧发枪,两千支火绳枪和二百门六磅炮。

作为西线战场的主力,法国将获得六千支燧发枪,一百五十门六磅炮。

荷兰获得六千支燧发枪,二百五十门六磅炮,英国则是获得剩下的两千支燧发枪和一万支火绳枪。

大明援助四国的三百万低息贷款就这样被花费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二百万低息贷款则是被通通拿来购买硝石和蔗糖。

大明积欠荷兰的一百万两土地银,将在大明得到四国在美殖民地后,由皇店用商品来交换。

由于眼下欧洲的资本都涌向了荷兰,因此这些商品可以迅速变现,而大明实际付出的一百万两商品,实际上成本价仅不到三十万两。

只要朱由检下令皇店采买运送,齐国便只需要花费三十万两银子,以及五艘船只、船员的维护、工资等三万两银子,就能完成对荷兰的一百万两承诺。

所有的事情在七月末敲定,这让四国联军的士气变得高昂,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变得低迷。

八月初,伴随着下西洋舰队起航,四国二百余艘船只随行前往了美洲。

不出意外,他们会在三个月后抵达美洲各地殖民地接走各国移民,而东海岸将会彻底成为齐国的土地。

好消息一条接着一条,最后它们经过徐霞客的整理,最终发往了大明。

等朱由检拿到信鸽传来的内容时,已经是天启十八年农历的八月二十六。

“各国在东海岸的耕地数量接近五万亩,养活两万士兵应该没有问题。”

承运殿内,陆文昭汇报着从徐霞客那里获得的情报。

在他的面前,朱由检正在不紧不慢的泡茶。

对于陆文昭的汇报,朱由检在思考过后也开口说道:

“齐国那边,到年末应该能有二百余万亩耕地,瀛洲的劳改工如何了?”

朱由检询问着,但这个问题陆文昭并不了解,因此看向了坐在不远处处理皇店、官场事宜的曹化淳、王承恩。

“从去岁至本月,已陆续迁移二十六万人前往,齐国境内合该有三十七万瀛洲劳改工,六万本土劳改工和十三余万土民。”

曹化淳抬头回禀了齐国的情况,闻言的朱由检颔首道:

“算下来,那就是四十三万劳改工和十三万土民,加上齐国六营兵马和这次的两万兵马,合计就是六十万人左右。”

二百余万亩耕地养六十万人,加上北美洲那数千万野牛和数十亿旅鸽……齐国百姓的情况和生活,或许比眼下大明百姓过的还好。

现在北美洲的东西海岸和南美洲的东部海岸已经被齐国拿下,齐国要做的就是缓步推进。

目前齐国的主要力量在北美洲,而北美洲的地形很有特色,中间是平原,东西两头分别是阿巴拉契亚山脉与洛基山脉,山脉都是南北走向。

洛基山脉海拔较高,正好将太平洋气流堵得严严实实。

阿巴拉契亚山脉比较低,虽然勉强也能将大西洋湿润空气挡住,但是却挡不住大西洋的飓风。

两道山脉就是齐国两道挡风的墙,但是这两堵墙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两道山脉都是南北走向,夹在两道山脉中间是平原。

平原虽好,但北美洲这样的地理条件就决定了不仅北方没有像样的山脉阻挡北极的冷气流,南方直到中美洲也没有山脉阻挡大西洋湿润空气。

简单的说,北美洲地形就是一个南北都漏着缺口的穿堂风户型,这就比较要命了。

从北冰洋来的冷空气可以经过齐国中部平原长驱南下,从热带大西洋吹来的湿润空气也可以从中美洲经过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

两股气流一旦在中部平原迎头相撞,给中部平原带来的就是冰火两重天的极端气候。

所以,北美洲的中部平原气候有点像弱化版三体的乱纪元,一会儿热得受不了,一会儿又冷得要冻死人。

住在东海岸也好不到那里去,隔三差五就有登陆的大西洋飓风问候,住在西海岸又是火山地震带。

朱由检之所以没有把治所放在京门县(旧金山),就是因为那里处于地震带,而西京城所处的地方刚好避过地震带。

总之,在北美洲这样极端善变的气候环境下,农耕文明几乎无法在当地存活。

人类文明的萌芽一定是农耕文明,等到农耕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养活一大批不耕作的人群,让他们吃饭嗝屁仰望星空,然后才能创造文字与文化,才能逐渐推动科技进步。

这样的气候环境,只有靠工业文明来加持,才能让一个国家在当地立足。

在农耕文明时代,农业是否发达取决于气候与土地,而在工业文明时代,农业是否发达则取决于工业化水平。

齐国想要利用北美洲的中部平原,就得有强大的工业实力才行。

只是以眼下齐国那年产不足三千台拖拉机的工业实力,恐怕得花费一百年才能凭借自身力量来统一美洲。

一百年的时间太长,变故太多,因此必须要有外力来帮助它。

大明就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外力,而大明的人口也将是齐国可以驱逐西班牙人的最大底牌。

齐国的拖拉机数量已经有近五万台,在这样的情况下,每年仅凭操作它们的十五万人,齐国就能开垦出近百万亩土地。

今年年底齐国的第一批工业区将全面投产,工业区将达到年产三千台拖拉机的产能。

朱由检还能让大明对齐国工业、人口“供血”五年左右。

五年后的齐国将达到年产一百辆火车,二百艘轮船,六千工业机器,两万台拖拉机的工业产能。

耕地上,齐国最少能达到了一千万亩耕地,凭借北美野牛那丰富的蛋白质,齐国能养活不少于四百万人。

哪怕算上瀛洲所有劳改犯,大明还能额外养活三百万国民。

就金铉传递回来的消息来看,北美应该不存在上千万土民,土民的数量应该在五六百万左右。

齐国要同化当地人,那就要加大移民人口。

想到这里,朱由检觉得移民的计划似乎可以提上日程了。

按照眼下齐国每年开垦百万亩耕地,但瀛洲劳改工移民保持在三十万的情况来说,齐国还能额外接受不超过十万人的移民。

“让迁移司将齐国划入移民选择中,主要移民地点为江南。”

朱由检在沉吟许久后总算开口,而他这一开口便是一个好消息,最少对于陆文昭三人来说是。

“殿下英明!”

陆文昭三人心思都在齐国身上,眼看着距离就藩的时间越来越近,自家殿下一直没提起移民的事情,三人心底也是无比心慌。

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后面来不及移民,导致齐国充满了本土土民和瀛洲劳改工。

现在移民计划总算开启,只要大力宣传,那百姓愿意移民到齐国的一定不少。

“让迁移司的人准备,内阁的人准备拟条子吧。”

“是!”

朱由检低垂着眼帘说完便起身准备去外面走走,陆文昭三人应下,并派人保护朱由检。

朱由检就这样走出了承运殿,而在他走后,陆文昭也走到曹化淳和王承恩身前。

他看了看门口,确定朱由检走远后才说道:

“齐国的迁移,你我三人都得上心才行。”

“燕山派那边我会去找成德,眼下燕山派的官员大多聚集在江南,只要他们点头,帮忙宣传,国报局和地方衙门、皇店三处发力,移民数量只会越来越多。”

“好!”王承恩和曹化淳异口同声的应下。

他们是太监,只有依附朱由检才能保住荣华富贵,眼下朱由检要去齐国,那他们只有让齐国变得繁荣,才能让他们在年老之后享受。

对于发展齐国,他们没有理由拒绝。

“那我现在就去找成德!”见二人同意,陆文昭当即走向宫门外。

大约半个时辰后,陆文昭来到了三司所在的街坊,并在通传后进入了其中的都察院。

锦衣卫都指挥使陆文昭的到来,让都察院内的许多燕山官员都忍不住关注了起来。

他们在想陆文昭来的目的是什么,但不等他们关注,陆文昭就去到了成德所处的都察总阁内。

成德叫来了都察院内的各级官员,算上他自己一共十二人。

不过,当陆文昭走进总阁的时候,他一眼就扫过了众人。

这十二人,清一色都是燕山官员,显然都察院是完完全全被燕山派掌握的地方。

“我来这里是为了……”

陆文昭将自己的来意,以及朱由检下令移民齐国的事情说了出来。

这些让众人的表情一变,有的人紧张,有的人愤怒,还有的人则是高兴。

从这里就能看出,对于齐王的选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在陆文昭说完,成德面如止水的作揖:

“都察院已经知道了,劳烦陆指挥使亲自传话。”

“既然事情已经传完,那本官也就告辞了……”看出成德没有直接做主,陆文昭也作揖回礼,紧接着转身离去。

在他走后,门口的门被关上,总阁内部也爆发了争吵。

“既然是为了齐国,那伱我应该配合殿下才对……”

“配合?把齐国弄好了,然后让殿下就藩?”

“那不然呢?你又想如何?”

“殿下不能走!”

“对!”

“不走?不走留下来干嘛?与那群守旧的虫豸共事?不嫌恶心吗?”

只是几个呼吸的时间,总阁内就炒成了一锅粥。

有的人在观望,有的人反对,有的人赞同。

说白了只有两个选择,让齐王留下,或支持齐王就藩。

支持齐王就藩,这在大多数燕山派官员看来是忘恩负义。

“凭什么殿下就得走?这天下是谁安稳下来的?疆域是谁打下的?你我是谁培养的?”

“是内阁吗?是万岁吗?不还是殿下将我等培养出来的!”

都察院左副都御使张纯叫嚷着,他和李德茂、张懋才一样,是妥妥的留守派。

在他们看来,就算齐王殿下不想做皇帝,那最少也该留下来总领朝政才是。

反正皇帝对国事不上心,既然如此,就让他监国一辈子又如何?

“殿下是为了大明的宗藩体系考虑,《燕山政治》第三册的齐王语录,难道张左副都御使忘记了吗?”

“去北亚墨利加是为了齐国,更是为了大明的宗藩体系!”

反驳的人是右副都御史孙兆奎,他是支持齐王就藩的一派,但与他同阵营的人并不多。

“为了大明?若是为了大明就更应该留下来!”

张纯言语间充斥了对朱由校父子的不屑,似乎在他看来,朱由校父子皆乃“昏君”。

他懒得和孙兆奎浪费口舌,直接对坐在上首位置的成德作揖:

“成都御史,这件事情怎么做,还是请您拿个主意吧!”

张纯知道成德是朱慈燃的老师,但他也知道成德心在齐王府,因此很想知道他的选择是什么。

面对张纯的逼问,成德略微皱眉,而后开口道:

“殿下做好的决定,你我是拦不住的。”

“想要阻碍百姓移民齐国,这也不是你我能拦住的。”

“你我都想让殿下在大明常驻,而非前往齐国就藩,但这并不需要遏制齐国移民。”

“齐国有移民对大明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对殿下也是。”

“不管殿下坐在什么位置上,移民齐国都会进行。”

成德车轱辘话来回说,这让张纯皱眉。

“迁移的事情,我们不阻拦,也不支持,先观望一下殿下的态度。”

成德知道这件事情必须拿决定,最后他做出了中立的态度。

这让张纯不满,但最少成德表明了态度,他是支持齐王在大明监国的。

“既然如此,那就不用再谈了,观望便是!”

张纯起身,连带着其他九名都察院官员也纷纷起身。

他们离开了总阁,孙兆奎见状,也和另一名官员向成德作揖回礼,紧接着离开了总阁。

在他们走后,成德也起身去往了总阁的偏殿,继续处理那繁琐的公务。

至于陆文昭在离开后则是前往了国报台和迁移司,好在国报台和迁移司是守旧派与燕山派分庭抗争。

为了送走齐王,守旧派的诸党纷纷发力。

国报台将在下一刊《大明报》上刊登齐国招募移民的事情,迁移司则是增设了江南的站点。

等各个衙门都做好了准备,消息才传到了东宫。

把消息带来的是陆元高,而听到消息的朱慈燃当时正在处理奏疏。

听到齐国开始招募移民的消息,他先愣了一下,随后表情复杂的颔首:“知道了……”

“下官告退……”见朱慈燃这模样,陆元高作揖退出春和宫。

朱慈燃看着他退出的背影,默默低下了头继续处理奏疏,不过心里的烦躁却一直无法褪去。

过了许久,当脚步声再次响起,走进来的是一个年纪三十六七,身着从六品官员常服的文臣。

朱慈燃抬头,在见到这人后露出笑意:“仲缄你来了啊。”

“下官詹事府右司直郎堵胤锡,参见殿下,殿下千岁……”

堵胤锡面容清秀,胡须稀疏单薄,若是只看面容,很难将他和忠臣联想一起,因为他的长相是典型的薄情长相。

ωwш ◆тт kΛn ◆¢〇

不过,朱慈燃和堵胤锡相处之后才发现,堵胤锡这人忠君爱国,自己也清廉公正。

或许正是因为他的性格,自家叔父才会让他担任右司直郎,执掌詹事府的纠察和弹劾事宜。

“平身。”朱慈燃虚抬手臂,示意堵胤锡起身。

堵胤锡见状也缓缓起身,并开口说道:“下官听到了齐国招募移民的事情,因此特意前来告诫殿下。”

“告诫?”堵胤锡的话让朱慈燃皱眉,而堵胤锡也点头继续说道:

“齐王此举,恐怕会让许多官员不满,江南恐会生出事端。”

“殿下应该提醒一下万岁才是……”

“嗯……”朱慈燃微微颔首,不过片刻之后他又摇头道:

“不必了,若是事情会牵扯到父皇,那齐王叔恐怕早就做了安排。”

“这……”堵胤锡不知道应该怎么说朱慈燃,他只能作揖换了个说法:

“齐王以兄弟身份安排,殿下也当以嫡长子的身份提醒,这并不冲突。”

“嗯……这倒也是。”朱慈燃欣然接受了这个说法,并回应道:“那就由你代笔吧。”

“下官领命”见朱慈燃应下,堵胤锡松了一口气,然后作揖退出了春和宫。

在他走后,朱慈燃揉了揉眉心:

“真是多事之秋啊……”

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检第618章 宗藩一体第489章 摊丁入亩第672章 番外(二十) 国策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361章 废除徭役第339章 巡抚天下孙传庭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287章 抄家两淮第558章 岭北寻衅第380章 是齐王党还是顾党第448章 灭亡前的狂欢第34章 奸宦毒妇第608章 相互试探第313章 诸藩分地第62章 戚家军到来第96章 扶弟魔第614章 且进且退第263章 俺叫李定国第609章 秋风起第80章 少年纵马第632章 齐王待我第630章 齐国齐州第556章 惶恐滩头第225章 第两百二十四 革新勋贵第571章 古井无波第271章 一群虫豸第649章 自古以来第360章 天启九年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267章 太庙献俘第650章 蝼蚁举臂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149章 闯王来了第594章 满朝虫豸第111章 立场转变第253章 复套终战第150章 大小曹第572章 帝临南京第80章 少年纵马第219章 建虏断骨第398章 齐王选妃第426章 帝位不稳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169章 歼灭奢崇明第313章 诸藩分地第298章 大灾不断第395章 银行试点序幕第329章 风雨欲来第16章 上直二十六卫第614章 且进且退第3章 难兄难弟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474章 兄弟见面第117章 阅兵准备第71章 辽镇败坏第77章 野心第124章 十六卫军十二拱卫营第413章 建虏惶恐第152章 布局朝鲜第118章 局势大好第145章 老奴怂了第489章 摊丁入亩第544章 神机妙算朱由检第128章 锦衣卫革新第356章 印度洋的风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584章 风吹到西州第433章 残暴嗜杀第31章 百万兵马而无一军可用第495章 复起孙传庭第550章 治戎为长李定国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552章 浙江实况第498章 任他几路来第113章 浙川援辽第365章 南洋风起第66章 泛江南势力第342章 乱国之人第416章 骄兵悍将第393章 审判孙传庭第447章 建虏北狩第449章 身前身后皆战场第588章 远洋归来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652章 齐王东渡(终章)第312章 筹备南征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475章 两门三侯四伯爵第396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142章 怀疑人生的叶向高第142章 怀疑人生的叶向高第485章 大势所趋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414章 兄弟之争第51章 勋贵亦是蛀虫第201章 发展迅猛的市舶司第62章 戚家军到来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64章 孜孜不倦
第228章 大都督朱由检第618章 宗藩一体第489章 摊丁入亩第672章 番外(二十) 国策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361章 废除徭役第339章 巡抚天下孙传庭第335章 能查而不可查第287章 抄家两淮第558章 岭北寻衅第380章 是齐王党还是顾党第448章 灭亡前的狂欢第34章 奸宦毒妇第608章 相互试探第313章 诸藩分地第62章 戚家军到来第96章 扶弟魔第614章 且进且退第263章 俺叫李定国第609章 秋风起第80章 少年纵马第632章 齐王待我第630章 齐国齐州第556章 惶恐滩头第225章 第两百二十四 革新勋贵第571章 古井无波第271章 一群虫豸第649章 自古以来第360章 天启九年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267章 太庙献俘第650章 蝼蚁举臂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149章 闯王来了第594章 满朝虫豸第111章 立场转变第253章 复套终战第150章 大小曹第572章 帝临南京第80章 少年纵马第219章 建虏断骨第398章 齐王选妃第426章 帝位不稳第662章 番外篇(十) 叔侄第169章 歼灭奢崇明第313章 诸藩分地第298章 大灾不断第395章 银行试点序幕第329章 风雨欲来第16章 上直二十六卫第614章 且进且退第3章 难兄难弟第303章 再苦一苦外人第474章 兄弟见面第117章 阅兵准备第71章 辽镇败坏第77章 野心第124章 十六卫军十二拱卫营第413章 建虏惶恐第152章 布局朝鲜第118章 局势大好第145章 老奴怂了第489章 摊丁入亩第544章 神机妙算朱由检第128章 锦衣卫革新第356章 印度洋的风第497章 白骨露野第584章 风吹到西州第433章 残暴嗜杀第31章 百万兵马而无一军可用第495章 复起孙传庭第550章 治戎为长李定国第637章 玩弄人心第552章 浙江实况第498章 任他几路来第113章 浙川援辽第365章 南洋风起第66章 泛江南势力第342章 乱国之人第416章 骄兵悍将第393章 审判孙传庭第447章 建虏北狩第449章 身前身后皆战场第588章 远洋归来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652章 齐王东渡(终章)第312章 筹备南征第668章 番外(十六) 侄不忍叔第475章 两门三侯四伯爵第396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142章 怀疑人生的叶向高第142章 怀疑人生的叶向高第485章 大势所趋第198章 好三叔福王第414章 兄弟之争第51章 勋贵亦是蛀虫第201章 发展迅猛的市舶司第62章 戚家军到来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64章 孜孜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