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复套终战

第253章 复套终战

“放!”

“砰砰砰——”

天启五年正月十九午后,当朱由检、满桂、鲁钦各部都在行军的时候,自宁夏出兵的孙传庭、杨肇基两部兵马也没有落下。

火炮在黄河东岸凤凰高山列阵,不停的对着黄河河畔的目标炮击。

六百门五斤燕山大将军炮,以凶猛的火力将目标打的抱头鼠窜。

指挥这一场战斗的是大明老将杨肇基,而他的对手是宁夏三大部盟主的吉能。

三天前吉能接到火落赤的求援后,他没有半点犹豫,当即就统帅两万骑兵走宁夏北部边塞,试图跨过黄河东进。

然而他在这里凑巧碰到了扫荡黄河两岸的杨肇基,双方四万兵马在黄河爆发了争斗。

得知消息的孙传庭也提领九千骑兵,出宁夏前来驰援。

眼下的杨肇基在东岸对河畔的吉能迎头痛击,而孙传庭则是率领九千骑兵在黄河西岸游弋,防止宁夏部骑兵逃回宁夏沙洲。

“日后北军应该有更多的实战机会,哪怕眼下积弱,但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除上直之外的第一。”

“传齐王口谕和军令……”

不得不说、官抚民确实很勇猛,吉能多次试图渡河突围,都被官抚民带兵击退,而孙传庭则是在战场边缘,把握着整个战局。

此刻他们距离满桂不足一百三十里,距离孙传庭他们不足一百二十里,塘骑加急的情况下,两个时辰就能把情报送给各部。

可北边呢?

“明军的哨骑应该也是五十里,这么一说、西南的明军主力应该距离我们一百里左右。”

总之、孙传庭和杨肇基拖住了宁夏鄂尔多斯三大部的主力,而这样的行为,也直接导致了宁夏鄂尔多斯三大部的后方力量不足。

道理很简单,往南边打,是安南和东吁,南军和西军每打下一座城,那就多出数万亩田地,朝廷指挥他们打仗,只会把朝廷越打越富。

以两万拦截七万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需要调动一下孙传庭和杨肇基的兵力。

除了朱由校的圣旨,便只有朱由检可以调动他们。

朱由检有条不紊的做出安排,而曹文诏却询问道:“那我们在哪里与他们作战?”

“呵呵……这可说不准。”孙传庭笑了笑,没有直接说破。

说罢、孙传庭又道:“诸军密切监视黄河沿岸,火落赤应该也就在这两天抵达了。”

再看复套,如果不是朱由检坚持,恐怕皇帝会在南洋取得战果后下令停止复套,并将用来复套的资源投入海军都督府。

“现在距离天黑还有三个时辰,火落赤会在天黑前带着部众渡过黄河,从狼山南部、贺兰山北部选择突围。”

他和朱由检在辽东聊的次数不算少,他是明白的,东西南北四军之中,北军的实战绝对不如南军和西军多。

梅之焕与李如柏,王承恩与李如梅等人的河西两大北伐军势如破竹,不断将广袤沙漠中的一个个绿洲部落拔除。

六万多人冒着风雪,在沙漠中行军,寒冷的风不断带走人的体温。

这其中并没有改变他们的编制和兵种,而是要求他们上马为骑兵,下马为步卒,炮手。

毕竟在北军都督府没有接管陕西前,他们见到套虏入侵都是躲在城里。

哪怕出了沙漠加速行军,也需要最少三天的时间。

被围四天的三大部只剩下了一万四千多人,而随军携带的肉干、豆料也全部吃完,大军日夜忍受炮击,人困马乏。

因此即便明爱不想选择这条路,但也只能跟着他们一起走。

“行吧,那就按照火落赤说的走。”见所有人都要走火落赤所说的那条路,明爱只能硬着头皮附和他们。

沙计乃倒是没有什么建议,他最主要还是想快点突围,因此沉默后说道:“还是听火落赤的吧。”

正如朱由检曾经预想的一样,上直的位置必然是大明军队之中的野战精锐部队。

不仅仅是他这么想,扎萨克部很多知情的小领主也是这么想的。

不仅仅是他们,上直其他十四支兵马也在进行转变。

“孙传庭接令……”见真的是朱由检亲自下的命令,孙传庭翻身下马作揖回礼。

缇骑经过层层核查,最后来到了孙传庭的面前,并拿出代表了齐王府的军令作揖道:

这六万多人不知道自己将面对什么,他们只是在黑夜的风雪之中行走,而行走的路途中,火落赤部承担起了先锋的任务,明爱的部落则是为后军。

当朱由检已经准备埋伏圈的时候,与此同时的火落赤等人也得到了己方哨骑的消息回禀。

五部就这样草率决定了撤退的路线,即便贺兰山和狼山之间有许多山口,但只要孙传庭把大部分山口堵上,只留下一个山口,那他们就只能跳进朱由检布置的陷阱中。

熟悉沙漠的火落赤知道,这沙漠不能呆的太长时间,毕竟朱由检有赛罕这个活地图在,赛罕虽然年轻,但也知道河套沙漠的绿洲在什么地方。

他最害怕的就是被人卸磨杀驴,毕竟从他了解到的中原皇帝中,卸磨杀驴似乎是汉人统治者常用的手段。

吉能所部的兵马也遭遇重创,死伤者近五千,而明军死伤不过二千余人。

朱由检的守信不只是在明廷武将之中传播,在漠南诸部也传播着。

黄河西岸,孙传庭带兵游弋,同时眺望着东岸战场感叹。

不过如果对象是朱由检的话,他反而没有那么担心了。

“突围的方向,差不多就是我们这上下二百三十里的位置。”

他们被彻底困在了黄河畔的河谷,忍受不了的其他部落领主也干脆在这一早将吉能枭首,派人投降。

三万明军和两万宁夏部骑兵纠缠了三天,尽管无法像朱由检一样亲率大军直接破贼,但好歹也是一直压制着吉能。

吉能不是没有试图突围,但结果却很惨淡的被杨肇基和孙传庭从不同方向击退。

“狼山山口……”朱由检指向地图的狼山山口,随后直接对随军的羽林卫指挥使道:

“你带人把随军的火炮都快速运往狼山山口北部的山上,一车八马拉拽,不要在意驽马的死伤,戌时(19点)前必须将七百门随军火炮运抵。”

“如果能把他们逼到黄河以西,贺兰山、狼山以东那就更好找了。”

因此、朱由检果断下令道:“后军物资全部送回后套,不用再送物资给大军。”

根据兀烈的情报来看,火落赤他们的兵力应该在两万左右,算上五万部众,也就是七万人。

就眼下来说、如果真的发生叛乱,上直足以弹压五军之中的两军,抗衡三军。

听闻朝廷要复套,他特意找到了孙传庭,而孙传庭见他勇武,也就将他从榆林调到了宁夏。

“多谢殿下隆恩……”兀烈听到对方的话,总算是安下了心来。

放下双筒千里眼,孙传庭对旁边的官抚民说了一声,而官抚民也道:

“确定好火落赤的方向了吗?”

——————

火落赤短暂分析了四周明军的方位,随后便提议道:

曹文诏递过来地图,而地图上则是画上了一个显眼的红圈。

孙传庭的话并不夸张,因为朱由检一直都知道,日后的上直四骑卫是要成为自己亲兵的存在,所以在不断加强上直四骑卫装备和训练他们的能力。

“可向西北突围,必须确定后套到底有没有被明军拿下。”明爱打断了火落赤的话,并继续道:

“是!”曹文诏接令,随后命人把消息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各部。

只是在这行军的黑夜之中,兀烈却显得十分紧张。

他收复后套后,让孙守法领龙骧卫驻守在后套,而羽林、天策、骁骑三卫折损了不少兵马,眼下只有一万四千人不到。

“是——”

“扎萨克部的台吉兀烈给我们留下了记号,军中还有我们五百六十二名将士和三名缇骑。”

在他身旁,是晚明勇将派之一官秉忠之子的官抚民。

也就是说、实际上他们是一支混合部队。

至于猛克什力和沙计乃、兀烈三部则是为中军。

“我曾见过满都督提领四骑卫在辽东与建虏一战的战场,若是马力足够,粮秣充足,两万上直四骑卫足以横扫塞北。”

“后套已被殿下收复,殿下命孙经略和杨总兵拖住吉能部,明日一早他亲自率军破贼。”

北军弱是有理由的,首先是满桂没有把大宁三卫带过来,因为它们已经归入上直了。

“陕西的营兵还是训练不足,只可惜我之前训练的兵马调往西宁卫了,不然此刻应该能击破吉能。”

“齐王今早抵达后套后,后套的一些留守酋长主动投降,这其中自然有反抗者,不过大多都被收拾了,因此后套已经是我大明疆域。”缇骑恭敬的回禀,而孙传庭也微微颔首,表示感谢。

如果不是燕山大将军炮一刻钟只能打出两到三发,或许他会不计代价的在朱由检到达前,把吉能部歼灭。

明军有大量的民夫和随身携带的干粮,此地距离宁夏又不足三百里,明军完全不用担心补给问题。

“是!”诸将领应下,随后转身离去,提防着火落赤的突围。

“我大明五军都督府,八十余万大军之中,上直可称为精锐,而上直四骑卫可称为选锋。”

明爱见火落赤和猛克什力和自己不是一个想法,当即就询问起了沙计乃和兀烈两个部落头人。

就战力来说、眼下的明军排序是上直—西军——南军—东军—北军。

“西南的明军应该是第三大塞口的明军,按照他们的速度,顶多两天就能搜索到我们,现在全军向西北趁夜色突围还来得及。”

明爱的考虑不无道理,但旁边的猛克什力有些等不了了,他急忙道:

“没有那么多考虑的时间了,先连夜渡过黄河再说,万一雪又下大些,就真的连走都没有机会了。”

他们已经知道了三十八部投降的事情,也知道后方还有满桂的骑兵在追击。

随后缇骑离去,而孙传庭也算了算时间,随后感叹道:

站在他旁边的官抚民在听到他的感叹后,也不由忍不住道:

“今早听闻殿下以骑兵三万出杀虎口,三日击破素囊,斩首万余,俘虏十数万,不知道是真是假。”

上直四骑卫的要求从天启二年的纯骑兵,变成骑炮同协,再从天启三年到天启四年的骑步炮同协。

“朝廷不能缺了齐王殿下……”

“好。”见拉拢不了沙计乃,明爱又看向了兀烈,而兀烈却眼神飘忽道:“我跟火落赤走。”

“按照他们所说,现在的他们应该在这个位置。”

“放!”

“官参将没有见过上直,若是见过就不觉得奇怪了。”

“末将领命!”羽林卫指挥使应下,而朱由检也看向曹文诏:

他们在沙漠里已经赶路三天,这期间非战斗减员的数量十分严重,大部分部落里的老人都有些扛不住了,恐怕等突围成功,部落里的老人会死去三分之二,甚至更多。

整个北军里,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兵马参与过复辽之战,参与的方式也就是打打小仗,比不得有白杆兵的西军,和浙兵的南军。

也就是说、只要皇帝掌握了这支部队,其他除了海军之外的四军,都不会是上直的对手。

给孙传庭和满桂反应的时间最少有一个时辰,而火落赤他们要行军最少三百里才能突围。

曹文诏诉说着自己的建议,而朱由检却在看了看后摇头道:

“沙漠即便再难走,但也不至于一天连六十里都走不了。”

随着马匹赶路的晃动,最后从马背摔落,而当其他人再来查看时,尸体已经冻僵。

正月二十清晨,伴随着杨肇基所部再次催动火炮部队对吉能发动袭击,宁夏部大营被一顿狂轰滥炸。

“他现在的位置,距离突围的山口有三百里左右的路程,大概需要三到五天。”

就眼下来说,只有满桂和孙应元能统帅他们。

“打完复套一战,北军的实力应该会上一个层次,不过具体能增长多少,就需要看满都督如何训练了。”

如果给他们训练的时间再多一点,装备再齐全一些,说不定能打出一比五的战损比。

这样的局面尤其是在海军都督府基本平定南洋之后,显得更为窘迫。

对于整编后的北军都督府拱卫营兵来说,这已经是了不得的战绩。

哪怕是同样亲近的曹文诏和孙守法,在他们还不能把四骑卫用熟练之前,也不能随便调动四骑卫。

就河套的绿洲数量,他们被找到只是时间问题。

“嗯,小心点……”锦衣卫总旗官微微颔首应下,而这时旁边的这名缇骑也瞬间趴在了马背上,用小动作暗示马匹脱离队伍。

海军都督府会得到最大的支持,这是孙传庭的一个基本判断。

“如果后套被拿下,那么就只能走狼山和贺兰山之间,哪里山口繁多,极易被人布下埋伏。”

兀烈看着对方离去的背影,想要和两名缇骑交谈,但却又害怕其他部落的人察觉出不对劲的地方。

他想要问的东西也简单,总旗官一看就知道了,因此策马上前,在他旁边小声说道:

“事情结束后,殿下会给予你一块后套的牧场,足够安置伱和你的族人,你也会得到一个散阶,每年有俸禄提领。”

“砰砰砰——”

一些年老的人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就这样被冻死在了马背上。

紧接着,孙传庭命人把消息传给了河对岸的杨肇基,而杨肇基见到军令后,对吉能部的炮火下达指令,也越来越频繁了。

合上孙传庭的军报,朱由检看向了旁边的曹文诏,而曹文诏也点头道:

“这是一个小绿洲,距离我们不到六十里,眼下我们完全可以以逸待劳,等火落赤他们跨出沙州后,趁夜里应外合击溃他们。”

“这么一来就能把包围圈缩小到五百里左右。”

现在的他只需要继续下去,随后在大军抵达被包围的地方时,果断的站出来投降。

“在五百里的范围找他们,比前往沙漠里找他们要轻松多了。”

消息传到朱由检那边时,他已经从后套出发南下四十余里,距离孙传庭和杨肇基只有一百二十里不到的路程。

朱由检用手丈量了一下地图,根据地图的比例做出推断,随后看了一眼自己身后的兵马。

只是在他打量的同时,北方却令人诧异的奔来了缇骑。

没有掩埋的时间,所有人都必须放下悲痛继续赶路,他们必须在天亮前渡过黄河,找到一个隐蔽的地方,等待明天的黑夜降临。

他答应炒花、伯晕歹等人的事情,从来没有违约过,因此得到了朱由检的回复后,他也就不再担心什么了。

他们的任务比起其他几部可以说轻松了许多,而本来只是打辅助的朱由检,却成为了复套的主力。

“大概是真的,殿下不会夸大战果。”孙传庭对官抚民的问题给予了肯定,随后更是补充道:

也正因为如此,除了自己亲近的人,以及熟悉四骑卫用法的人,朱由检基本上是不会让人统帅他们。

在他的身后,三名骑着马的缇骑以奴隶身份紧紧跟在他背后,直到大军见到了黄河后,一名缇骑才对前方的人说道:

“总旗官,我把消息带给殿下。”

“台吉,西北方向五十里都没有明军的踪迹,不过我们在西南放出的哨骑没有回来,可能明军已经发现我们在西南的哨骑了。”

怎么看怎么赚。

就眼下的情况来看,他有信心在三天内将吉能部彻底歼灭在此地。

风雪和黑夜中,由于整支队伍不敢点火把,因此当缇骑走出队伍数十步后,就彻底消失在了风雪和黑夜中。

“行了、趁着还没下雪,现在就拔营!”

孙传庭莫名对官抚民说了这么一句,随后开始继续打量战场了起来。

他们根本没有一个人想着告密,因为每当他们想着告密的时候,锦衣卫就会送来让他们更为绝望的消息。

也正因为如此,上直四骑卫的战力远超其他诸军。

“随身军粮不足十日的,把军粮备足,备足军粮后大军直奔狼山口!”

“得令!”听到朱由检居然已经收复后套的消息,孙传庭并不奇怪,而旁边的一众北军将领则是惊诧不已。

“杨肇基和孙传庭一共有七营两万骑兵对吧?那样的话就传令让杨肇基和孙传庭把骑兵调到西岸来,封锁狼山和贺兰山之间二百三十里地。”

“沙计乃、兀烈,你们两个怎么看?”

现在的局面,他们五部一分开就是死,合起来还能有突围的可能。

“步卒留守灵州河谷(乌海),满桂再领兵直接前往灵州河谷。”

“派出塘骑,加急把情报送给各部。”

例如这次,海军都督府所耗费钱粮的规模不如复套之战的三分之一,却打下了大过河套十数倍的疆域,得到了数百万亩已经开垦好的田亩。

因此现在没有犹豫的机会,必须昼伏夜出的赶路。

孙传庭在接令后,也笑着询问道:“敢问后套的套虏是投降,还是被破?”

这次复套之战筹备的钱粮让人瞠目结舌,同等人数下,规模几乎不下于复辽之战。

“三天三夜奔袭五百多里,也难怪后套的套虏会投降,恐怕他们才刚刚知道前套兵马被围歼,殿下就亲自领兵抵达城下了。”

这种时候又撞上了宁夏方向的明军,这也就代表如果不走快些,被包围只是时间问题。

“如何?”

哪怕打下了河套,实际上从短期来看也是赔本买卖。

回到红盐池还没等他们告密,素囊被击破的消息就传来了。

刚刚走出红盐池没有多久,红盐池三十八部投降的消息又传来了。

现在眼看要突围,许多人也想着告密,但是吉能被杀,宁夏三大部主力投降的消息又再一次击垮了他们。

现在的他们,基本绝了告密的心思,因为傻子都能看出来,火落赤他们根本无法逃脱……

(本章完)

第452章 明金对峙第75章 回京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证第684章 后记(四)白驹过隙第543章 双璧陨落第204章 战前台风第125章 裁撤四十八卫第477章 良心难安朱由检第237章 党争爆发第596章 今岁打老虎第525章 培养大侄子第21章 清算御马监第392章 开幕在即第386章 杀绅分地第448章 灭亡前的狂欢第125章 裁撤四十八卫第120章 天启元年第317章 旱情不断第287章 抄家两淮第136章 出塞第337章 多方云动第70章 真实的满清八旗第98章 党争再起第646章 江水为竭第63章 为戚家军扩军第696章 后记(十六)报团取暖第514章 无毒不丈夫第568章 三龙同朝第484章 烈属安家第20章 索要羽林三卫第494章 喜讯不喜第393章 审判孙传庭第183章 黄雀在后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旧港第16章 上直二十六卫第701章 后记(终章)太阳照常升起第208章 各自出击第124章 十六卫军十二拱卫营第615章 四方纷乱第529章 为兄消瘦第353章 分忧第186章 明金布局第537章 以进固稳第192章 扫平山东第457章 斩首上万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圣第594章 满朝虫豸第514章 无毒不丈夫第480章 战后疾苦第283章 兴京城的垂死野猪第597章 废奴运动第611章 稳坐山河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国际法第86章 上架感言第454章 引君入瓮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107章 巡抚徐淮第343章 东宫讲师第294章 扫北大捷第489章 摊丁入亩第295章 京城风云第52章 兄友弟恭第21章 清算御马监第534章 宗藩局势第490章 师徒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41章 巡视盔甲厂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畴第483章 反向输出第574章 万事不留人第365章 南洋风起第327章 陕西民变第477章 良心难安朱由检第516章 拔高标准第537章 以进固稳第682章 后记(二)帝崩第81章 天赋异禀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214章 围杀黄台吉第606章 一墙之隔第4章 一年换三帝第56章 尽是空饷第351章 悯农者厌农第147章 私盐暴利第640章 摸着弟弟过河第584章 风吹到西州第396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495章 复起孙传庭第580章 齐国募民第563章 庙堂新气象第189章 千骑卷平冈第175章 兵权才是道理第267章 太庙献俘第339章 巡抚天下孙传庭第649章 自古以来第76章 浙党势大第611章 稳坐山河第348章 典吏阎应元
第452章 明金对峙第75章 回京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证第684章 后记(四)白驹过隙第543章 双璧陨落第204章 战前台风第125章 裁撤四十八卫第477章 良心难安朱由检第237章 党争爆发第596章 今岁打老虎第525章 培养大侄子第21章 清算御马监第392章 开幕在即第386章 杀绅分地第448章 灭亡前的狂欢第125章 裁撤四十八卫第120章 天启元年第317章 旱情不断第287章 抄家两淮第136章 出塞第337章 多方云动第70章 真实的满清八旗第98章 党争再起第646章 江水为竭第63章 为戚家军扩军第696章 后记(十六)报团取暖第514章 无毒不丈夫第568章 三龙同朝第484章 烈属安家第20章 索要羽林三卫第494章 喜讯不喜第393章 审判孙传庭第183章 黄雀在后第257章 北定河套 南平旧港第16章 上直二十六卫第701章 后记(终章)太阳照常升起第208章 各自出击第124章 十六卫军十二拱卫营第615章 四方纷乱第529章 为兄消瘦第353章 分忧第186章 明金布局第537章 以进固稳第192章 扫平山东第457章 斩首上万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圣第594章 满朝虫豸第514章 无毒不丈夫第480章 战后疾苦第283章 兴京城的垂死野猪第597章 废奴运动第611章 稳坐山河第659章 番外篇(七)大明国际法第86章 上架感言第454章 引君入瓮第45章 再薅皇兄羊毛第538章 欲言又止第107章 巡抚徐淮第343章 东宫讲师第294章 扫北大捷第489章 摊丁入亩第295章 京城风云第52章 兄友弟恭第21章 清算御马监第534章 宗藩局势第490章 师徒第504章 罪在其身第41章 巡视盔甲厂第377章 爆破鬼才洪承畴第483章 反向输出第574章 万事不留人第365章 南洋风起第327章 陕西民变第477章 良心难安朱由检第516章 拔高标准第537章 以进固稳第682章 后记(二)帝崩第81章 天赋异禀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214章 围杀黄台吉第606章 一墙之隔第4章 一年换三帝第56章 尽是空饷第351章 悯农者厌农第147章 私盐暴利第640章 摸着弟弟过河第584章 风吹到西州第396章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495章 复起孙传庭第580章 齐国募民第563章 庙堂新气象第189章 千骑卷平冈第175章 兵权才是道理第267章 太庙献俘第339章 巡抚天下孙传庭第649章 自古以来第76章 浙党势大第611章 稳坐山河第348章 典吏阎应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