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战争理念

炮营中有四千五百多斤的红夷大炮(五千磅),极为笨重,因此拖慢了大军的行军速度。一天走不了多少路程,就到了傍晚,需要安营扎寨。

钟进卫跟在孙承宗身边,学习行军打仗之法。孙承宗也是毫不藏私,一心培养钟进卫,把他当作自己的学生进行教导。

晚上,孙承宗处理完了当天的军务之后,又和钟进卫谈起了兵事。还不时地给钟进卫提提问题,看他是怎么理解的。

就这么不知不觉地谈了半个时辰之后,准备歇息。毕竟还在行军途中,不是去游山玩水,精神要保持好。

但钟进卫正准备从座位上起身的时候,又想起一事,他问道:“孙大人,我还有一个问题。”

孙承宗已站起身子,听钟进卫这么一说,就又坐了下来,然后问道:“什么问题,尽管说来便是。”

“孙大人,你的兵书上不是说要车、步、骑配合使用么,我们这次打仗,好像没有书中所提的车营。如果有这车营的话,这行军打仗又有何变化呢?”钟进卫问道。

他对于孙承宗在兵书中所说的内容,一直觉得是适合当下的军情,以后说不定得学他一学。因此,他趁此机会,想多了解些相关内容。

孙承宗点点头说道:“车营由偏厢车、准迎锋车和辎重车组成,眼下的大军中是没有。”

这些军队是由各地的将领拼凑而成,他们勤王时并没有带来车营。

“如若是按老夫兵书中所提的军伍编制,则行军扎营自是有所不同。对了,老夫这里还有一份具体军队编制配备卷册,还没有给你。”

孙承宗说到这里,起身转入后帐,过一会,拿了一份卷册递给钟进卫。

钟进卫接过后展开一看,是孙承宗兵书所说的车、步、骑三营具体配置说明内容。

粗略看了下,就让钟进卫大吃一惊,组建这样一支部队,那得花多少钱啊!

平时总以为一支军队,不需要多少东西,嘴皮子动动就能组建起来。甚至在后世看穿越小说,里面的主角很容易地就把无敌军队给拉起来了。

现在钟进卫算是明白了,说起来容易,真做的话,建立无敌军队,绝对不是那么容易的。

同时,也让钟进卫又发现了一个明亡的原因,虽然以前也有想到过,但没有这时给钟进卫的影响深刻。

如果单纯是冷兵器时代,或者已经过渡到后世的热兵器时代,装备一支军队的成本都会比明末这时候要低。

因为在明末这个时候,刚好是冷热兵器过渡时期,火器还不能单独承担起战场的重担,有很大的机会要继续使用冷兵器。

因此任何一支部队,都必须配备冷热兵器。这么一来,不但军费激增,而且对于士兵素质也必然要增加。因为不可能一支军队同时配备大批使用火器和使用冷兵器的不同军士,必须要求一个军士能使用火器的同时,也不疏忽冷兵器的训练。

而这个时候的明军,缺得恰恰是这两样东西,即军费和士卒素质。可叹这个过渡时期刚好发生在大明内忧外患之际,没有挺过这个阶段,完成脱胎换骨,变成真正的东方巨龙。

否则,以大明的富饶,人力的丰富,爆起近代的火器部队,试问还有何人能敌!

钟进卫越想越是惋惜,太让人遗憾了。

孙承宗见钟进卫看着那薄薄的几页纸,过了好久都一动不动,脸色还变幻不定,不由得感到有点奇怪,不知道这个中兴侯在纸上看出什么花样来了。

他再等了一会,见钟进卫还在发呆,只好出言叫醒钟进卫:“中兴侯,可有什么疑问?”

孙承宗的嗓门向来是比较大的,这就有个优势,只一次就把钟进卫给叫醒了,不用再来第二次。

钟进卫略微有点尴尬,想得入神了。他想了下,问孙承宗道:“孙大人,当年你在辽东之时,没有把这军队给练起来么?”

孙承宗一听,摇摇头叹道:“军饷都凑不足,哪来的余钱练啊!配备火器的军队是最耗钱的,每打一发火枪,每开一炮,都是钱啊!”

孙承宗一说起这事,不由得连连感叹。钟进卫也很赞同,火器军队比冷兵器装备的军队所花费的费用多了不止一倍。

忽然,钟进卫问道:“孙大人,这打仗打得都是钱,那就是说,每打一次仗,朝廷就费钱费粮,做的是亏本买卖?”

孙承宗点点头道:“中国自古以来,每一次大战,都是消耗国力之战。汉武大帝发动驱逐匈奴之战,耗尽了历代的积蓄,导致西汉的衰败,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但不打又不行,否则帝国北线无安宁。”

钟进卫笑笑,又问出了一个让孙承宗意外的问题:“那要是以后打仗,改为打不亏本的仗呢?”

“什么,莫欺老夫,打仗哪是买卖,还能讲究不亏本?”孙承宗一听钟进卫的怪论,不相信地反驳道。

“真的没有?”钟进卫确认道。

孙承宗见钟进卫说得认真,就沉思了下,然后说道:“要是把打仗当买卖来算的话,确实也不能说就都是亏本的。比如此次京畿之战,把建虏击退,让京畿之地恢复平静,对百姓,对朝廷都是值得的。”

“孙大人,你可能没有理解我的意思。这么说吧,如果每次打仗,朝廷提供给军队打仗的钱,能让朝廷在打赢战争之后,获得比事先提供的钱还要多的钱,会不会更好?”钟进卫说完之后,很有兴趣地看着孙承宗,看他怎么看这个问题。

孙承宗听了之后,皱起了眉头,问道:“你是说劫掠敌国以获取钱财么?这是蛮夷之举!”

钟进卫一听,连孙承宗这种深受军队无钱之苦的带兵之人,都持反对态度,那就更不用说立于朝堂之上的文官了。

他马上换了个说法,继续说道:“孙大人说那里话,劫掠敌国,赤裸裸地获取钱财,那是建虏正在做的事情。他们是越打越有钱,越打越强大,不是我们应该学的。我们应该打败他们,让他们心服口服,然后写个降表后班师回朝,等着以后他们象征性的进贡点东西,喊一声老大,这样比较好,是吧?”

孙承宗明显听出钟进卫说的是反话,但他这么一说,听着也是有道理的,建虏这些年来,真的是照钟进卫所说的,越打越壮大。

从理智上说,他不得不承认这种打法明显有利,但从感情上说,多年的儒家熏陶,让他认为这种是蛮夷之举。

其实孙承宗也知道,中原王朝的军队也有很多时候,会纵兵劫掠,以获得士气,打赢战争。可这种人往往会被官场上的主流不认可而排挤、或者弹劾,最终不会有好下场。

钟进卫看孙承宗沉默不语,知道他一时难以接受这个提法,就换了个说法道:“孙大人,我们两个也不说那种虚话,只是就事论事而已,是不是?”

孙承宗看着钟进卫那真诚地眼睛,点点头,钟进卫的个性,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他早已是了解的。

“如果我打一场战争,让所有人受益,至少让掌权者受益。比如打赢了之后,获得很多钱财,分给各级文武百官和皇帝,那么他们会不会很高兴?如果再给他们一个听着正义的名份,那么是不是就会支持这种战争了?”钟进卫就用利益分析法来问道。

孙承宗没有摇头,只是看着钟进卫。

“如此一来,打仗就如做买卖,打赢后得到的钱比打一次仗的成本要多多了,打这种仗就是良性循环,不会因为打仗而导致国力衰退,这种仗你是打还是不打?”钟进卫说出自己的结论,然后期待着孙承宗的反应。

第656章 第一次第146章 农业研究院第14章 趁机捞钱第585章 奴酋到了第146章 农业研究院第668章 明军等死吧第119章 轻视复社第141章 皇帝分赃第414章 大明中央银行第216章 撤军原因第482章 大规模前往北美第97章 闻报震怒第778章 战后困境第37章 标点符号第180章 三法独立第169章 内阁风波第474章 建虏细作第742章 万事俱备第548章 南京民变的结果第474章 建虏细作第760章 老骥伏枥第180章 三法独立第257章 大军开拔第859章 蒙古生变第282章 官匪一家第271章 为什么而战第774章 身死国灭第271章 为什么而战第287章 反胜为败第603章 搔首弄姿第164章 定期体检第845章 北方舰队第302章 雷霆手段第420章 利用烟草第184章 拂晓袭城第483章 设立大型补给点第819章 陈子壮第641章 建虏反扑第569章 汉奸是最大祸害第465章 大明聚宝盆第604章 六王议政第849章 崇祯六年第494章 藩王会议(4)第8章 担忧第834章 缉私成果第48章 结账第99章 江阴八十一日第98章 厂卫正式出山第111章 水泥第182章 虏逼昌黎第205章 昌黎第四战(5)第824章 市舶司困境第266章 屠城第641章 建虏反扑第594章 陷阱第516章 阳谋第580章 汉奸理论第65章 监军第737章 以大明为首的联合国第650章 军备情况第208章 全军覆没第91章 舍命相救第753章 连克两城第167章 纸币定样第192章 第二次劝降昌黎第515章 持久战第348章 要翻盘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690章 建虏求和第534章 哪来的火炮第361章 官逼民反第468章 死营凯旋第648章 吐血第304章 惊闻噩耗第139章 潜行失败第795章 粮食危机第536章 峡谷大撤退第699章 三路齐进打建虏第166章 海盗问题第587章 沈阳城外第24章 防御第82章 你家出大事了第854章 请罪第127章 侯府对持第648章 吐血第281章 形势依旧严峻第821章 状告孙传庭第83章 喜从天降第815章 改土归流第376章 秦地蕃薯第130章 升为次辅第133章 历史教训第201章 昌黎第四战(1)第319章 份内之事第348章 要翻盘第107章 乔迁之喜第546章 朝中有人好办事第305章 辽东汉人的希望第77章 胡正言第392章 代善给明军创造机会
第656章 第一次第146章 农业研究院第14章 趁机捞钱第585章 奴酋到了第146章 农业研究院第668章 明军等死吧第119章 轻视复社第141章 皇帝分赃第414章 大明中央银行第216章 撤军原因第482章 大规模前往北美第97章 闻报震怒第778章 战后困境第37章 标点符号第180章 三法独立第169章 内阁风波第474章 建虏细作第742章 万事俱备第548章 南京民变的结果第474章 建虏细作第760章 老骥伏枥第180章 三法独立第257章 大军开拔第859章 蒙古生变第282章 官匪一家第271章 为什么而战第774章 身死国灭第271章 为什么而战第287章 反胜为败第603章 搔首弄姿第164章 定期体检第845章 北方舰队第302章 雷霆手段第420章 利用烟草第184章 拂晓袭城第483章 设立大型补给点第819章 陈子壮第641章 建虏反扑第569章 汉奸是最大祸害第465章 大明聚宝盆第604章 六王议政第849章 崇祯六年第494章 藩王会议(4)第8章 担忧第834章 缉私成果第48章 结账第99章 江阴八十一日第98章 厂卫正式出山第111章 水泥第182章 虏逼昌黎第205章 昌黎第四战(5)第824章 市舶司困境第266章 屠城第641章 建虏反扑第594章 陷阱第516章 阳谋第580章 汉奸理论第65章 监军第737章 以大明为首的联合国第650章 军备情况第208章 全军覆没第91章 舍命相救第753章 连克两城第167章 纸币定样第192章 第二次劝降昌黎第515章 持久战第348章 要翻盘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690章 建虏求和第534章 哪来的火炮第361章 官逼民反第468章 死营凯旋第648章 吐血第304章 惊闻噩耗第139章 潜行失败第795章 粮食危机第536章 峡谷大撤退第699章 三路齐进打建虏第166章 海盗问题第587章 沈阳城外第24章 防御第82章 你家出大事了第854章 请罪第127章 侯府对持第648章 吐血第281章 形势依旧严峻第821章 状告孙传庭第83章 喜从天降第815章 改土归流第376章 秦地蕃薯第130章 升为次辅第133章 历史教训第201章 昌黎第四战(1)第319章 份内之事第348章 要翻盘第107章 乔迁之喜第546章 朝中有人好办事第305章 辽东汉人的希望第77章 胡正言第392章 代善给明军创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