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最后一战

死营没有让代善失望,在曹文诏的带领下,早已远远地从西部绕过科尔芯草原,再从科尔芯草原的北部进入,直袭珠日河草原。

在他们抓到落单的科尔沁小部族,一番审讯后,得知了汗帐所在,并知道了大致的兵力部署。

死营此时已剩四千五百来人,其他人多是受伤后无法医治而亡。如果就这么直接攻击科尔沁汗帐,只能是以卵击石。

但死营已跋涉千里而来,曹文诏不甘心就此回转,他还是寄希望于突袭打科尔沁族一个措手不及。因此,他带着死营悄悄潜进了离科尔沁汗帐所在北部四十里远的一处干涸已久的河床内,等待着机会。

这一日,曹文诏派出去的几个蒙古族的士卒陆续赶回禀告说,科尔沁汗帐所在的兵马大部已往西南、西北而去。

曹文诏当即大喜过望,真是天纵良机,决定拼死一击,狠狠地打击这个建虏最大的走狗。

不过此时的死营,士气已经没有刚出塞时那么高了,原因有三。

一,大部分士卒都是有亲人、朋友死于建虏入侵,他们是为了报仇而参加到死营来的。在经过最初的几番发泄之后,仇恨的情绪得到缓解,已不像刚开始那样充满了仇恨。

二,还有一部分士卒则是为了荣华富贵而来。他们憋着发财升官的梦想出塞,一连串的战斗让他们抢足了钱财。那些作为建虏帮凶的蒙古鞑子没少从京畿之地抢到财富,因此都便宜了死营将士。这些人觉得蒙古鞑子杀得也差不多了,钱财也捞够了,比起那些因仇恨而出塞的士卒来说,他们的士气更低,更想回京师。

三,每次战事后都有同袍受伤。而只要受伤了,那么伤重的等于是这次战事就牺牲了,轻伤的同胞,因为在连续的作战,没有后勤补给,没有药品治疗,只有那些身体特别强壮,运气比较好的同袍才能顽强地活下来,大部分轻伤的同胞最终也是伤势加重而牺牲了。这对军中的士气,多少都是打击,特别是出塞很长一段时间后的现在。

只有极小一部分人是怀着忠君报国之念出??念出塞的,这些人的士气就没有降低,不把蒙古鞑子杀个天翻地覆,主将不下令撤退,他们就没有想回归关内的念头。

曹文诏不是傻子,他当然能看出军中的士气已经不高,而且也知道军中士气不高的原因。

对于死营,他其实已经非常满意了。要换成其他任何明军,在没有后勤,连续作战下,并且死亡时刻威胁着每个人的情况下,估计没有多少明军能坚持到现在。

不过曹文诏就对一个人不是很满意,那就是左良玉。身为自己的三大臂膀之一的他,竟然也有思归的念头。

看着左良玉满满一马匹的战利品,曹文诏就有种想抽他的想法。他已经是高级将领了,还和士卒一样,迷恋于自己获得财富,捞够了就想走,从他身上一点都没看到有忠君为国的思想,没有一点大局观。

不过曹文诏没有发作,也没有表露出一点对左良玉不满的情绪。这是在塞外,周围环视着无数的敌人,如果要引起军中的不团结,对于死营来说,后果可能是毁灭性的。毕竟,左良玉抢取战利品也是在出塞前就同意过的。

此时的左良玉就和曹变蛟、黄得功一起,听取了蒙古族士卒的回报。他们都看着曹文诏,静待下令。

曹文诏夸奖了几句后,让这两名蒙古族的士卒归队了。

战争是残酷的,他们因为住在京畿之地,亲人同样被他们的同族所杀害,失去了家庭。

曹文诏等人并没有怀疑他们的忠诚,因为在明军中,有很多都是蒙古族的人在为大明效力。就是他们死营的前身,也就是京营中的三千营,在开国之初也都是蒙古族的人组成,为大明征伐草原。

曹文诏看向自己手下的三个大奖,沉声下令道:“集合部队待命。”

“是,大帅。”三将齐声回答道,只是左良玉的声音显得有气无力,幸好夹杂在其他两人的回答中,并不显得那么突兀。

死营将士本来就是按照建制就地休息的,命令一下,很快就集合完毕了。

三将回到曹文诏面前复命,而后跟在曹文诏的身后,陪同大帅一起开始巡视诸营。

曹文诏就在阵前,看着这四千余人的军阵。很多人的脸上已经胡子拉碴,脸色疲惫不堪。不少士卒身上的盔甲也多有破损,再没有刚出塞那会的明盔亮甲。

死营将士从关内带出来的火器只有少数,在一开始的时候就用完了火药而成了鸡肋,还有一些人的刀枪都已损坏,因此他们手中的武器,都已换成从蒙古人手中缴获的武器了。

曹文诏巡视着一直走到阵中时,才停下脚步,大声地说道:“死营的同袍们,我们最后一战即将开始了。打完此战,我就带你们回京师,正式成为京营的一员。”

在曹文诏亲卫的传声中,他的话传到了每一个死营将士的耳中。当然,那些在远处放哨的人,就没听到了。

整个死营犹如一潭死水,忽然丢入了一块大石头,泛起了阵阵波澜。

每个人的脸上,不管他是出于什么目的来到草原,此时都露出了惊讶、兴奋、狂喜的神情。明显能让曹文诏感觉到,整个死营仿佛一个年老体弱之人重新焕发了青春,充满了活力。

曹文诏稍微等了一会,让所有的死营将士都消化了他说的话之后,他才继续道:“我们最后要面对的敌人,是建虏的最大帮凶,光是军队就有几万人之多。”

死营将士们一听,渐渐地安静了下来,情绪也回归平静。他们知道,这最后一战将会是他们出关以来最为凶险的一战,毕竟,他们只有四千多人,也已经征战多日,身体多有疲惫。

曹文诏的话继续由他的亲卫传递到他们的耳中,“没有这些帮凶的存在,建虏就不敢只身侵入京畿之地。我们在回京师之前,一定要狠狠地教训他们一次,让他们知道侵犯大明的代价。也只有打狠了他们,我们才能回京师,给大明的百姓,给所有受害的乡亲父老,也给皇上一个交代。”

曹文诏一边说着一边观察着士卒情绪的变化,当他说起敌人的强大之时,看到有的士卒甚至露出一丝害怕的表情,这些都在他的预料之内。

他不动声色,继续在做他的战前动员:“打完这一仗,我们将带着众多的战利品回归京师,将成为京营的一员。我们死营,由各边军组成的死营,不但成为皇上最为倚重的部队之一,还有别人所没有的、皇上钦赐的番号。本将相信,当你们凯旋回京的时候,会让你曾经的同袍羡慕、仰视。”

死营将士听着曹文诏的话,想起自己以前的那些同袍,如果听到自己的消息,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呢?想着想着,不少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但是,如果我们在塞外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光打那些小部族,他们就会不服,就会说风凉话,就会想着他们也来草原逛一圈就回去抢我们死营的位置,因为我们能做到的,他们也能做到。我们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么?”

曹文诏说到这里,就环视着面前的死营将士,并没有再说话。

死营将士一个个露出了愤怒地表情,当初自己是下了死志才出塞的。如果有的人看到自己有了巨大的收获,他们就想有样学样的,来草原随便逛一圈就来抢死营的位置,能同意么!

“不允许!”一声大喊响起,倒让曹文诏微微吃惊,因为这个声音是他身后的左良玉发出的。

紧接着,在士卒中接二连三地开始响起“不允许”的声音,慢慢地所有的士卒都喊出了“不允许”。

曹文诏用手示意安静,等到差不多的时候,他大声道:“好,我们决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当初是我们站出来响应皇上的号召,荣誉本就只应属于我们。现在有一个天赐良机,就给了我们一个立大功,立别人所不能的大功机会。”

死营将士一听,都露出一种凝神静听的神态,用心听着曹文诏接下来的话,不知道是个什么天赐良机。

曹文诏并没有让他们等多久,就告诉他们道:“建虏最大的帮凶,我们不远处的敌人,突然把他们的军队从他们的老巢中派了出去,往西南、西北而去。在他们的汗帐所在,只有为数不多的军队护卫着。这是被他们残害的大明百姓在保佑着我们,要我们为他们报仇,给科尔沁族一个狠狠的教训。”

死营将士一听,纷纷松了一口气,面前的敌人并没有他们开始想象得那么多了。在死营即将攻打他们之际,却把他们自己的军队派了出去,难道真的是上天都不容这些强盗,要让这些强盗付出他们的代价?

一想到这里,所有的将士都开始表露出熊熊的战意。这么好的机会不抓住,那就是傻子了。

曹文诏一见士气又高涨起来,心中欣慰,他宣布:“大家好好休息,等今晚出发,在鞑子们的睡梦中狠狠地给他们一击!”

曹文诏明白,战争的胜利,存在很多变数。自己所做的就是尽量抓住胜利机会,不管是战机还是士气。至于结局如何,就要看天意了。

第514章 燧发枪试验第282章 官匪一家第357章 报应第35章 卢象升第541章 乌超哈真第762章 兵变第306章 晋商的作用第193章 诱骗成功第796章 南行定局第260章 首胜第634章 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第426章 谁主谁辅第135章 与民争利第469章 富者愈富第497章 藩王会议(7)第214章 万人敌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663章 摸不着头脑第452章 改造鸟铳第674章 留人质安军心第427章 大明皇家研究院第213章 要长打胜仗第500章 扫尾小会第148章 教育部第793章 蒸汽机的进度第510章 到西洋送礼第475章 检验新军第661章 飞夺海州城第655章 困难还是有不少第391章 海兰珠第307章 意外之喜第257章 大军开拔第314章 赌约第355章 不听劝的后果第683章 没船真不方便第663章 摸不着头脑第9章 指点江山第26章 再坑第89章 危险临近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324章 己巳之变终章第682章 突变第28章 浩劫第674章 留人质安军心第868章 汉语好难学啊第728章 三大制度第733章 荷兰人的反应第347章 战场逃生第371章 取自朝鲜第155章 火器弓箭第574章 应对第442章 票号之争第716章 釜山是大明的了第809章 幼学的冲突第3章 相信(1)第378章 一群猪第342章 饿死不如战死第591章 不做死不会死第418章 汉中烟草第434章 大家都来捧场第814章 水土不服第550章 科举之补充第592章 明军太凶残了第265章 伏击中兴侯第394章 月黑风高夜第788章 朕要了第377章 叮嘱第791章 大明危机第459章 锦衣卫政委第434章 大家都来捧场第115章 李老四学数字第448章 新式军礼第199章 推波助澜第304章 惊闻噩耗第342章 饿死不如战死第237章 崇祯发了笔横财第459章 锦衣卫政委第335章 携商入秦第102章 袁世振盐政第757章 辽阳易手第657章 关宁军的任务第581章 愿为向导第361章 官逼民反第457章 杀神第410章 卢某人做事不一般第34章 阎应芳第273章 清水明月关口第74章 汰兵归去第652章 接受水营第493章 藩王会议(3)第551章 无敌于天下第266章 屠城第454章 重视复社第19章 中计第642章 扩招锦衣卫政委第795章 粮食危机第426章 谁主谁辅第17章 汉奸第62章 义捐第291章 我们赢了
第514章 燧发枪试验第282章 官匪一家第357章 报应第35章 卢象升第541章 乌超哈真第762章 兵变第306章 晋商的作用第193章 诱骗成功第796章 南行定局第260章 首胜第634章 口水都要流出来了第426章 谁主谁辅第135章 与民争利第469章 富者愈富第497章 藩王会议(7)第214章 万人敌第858章 唐王就藩第663章 摸不着头脑第452章 改造鸟铳第674章 留人质安军心第427章 大明皇家研究院第213章 要长打胜仗第500章 扫尾小会第148章 教育部第793章 蒸汽机的进度第510章 到西洋送礼第475章 检验新军第661章 飞夺海州城第655章 困难还是有不少第391章 海兰珠第307章 意外之喜第257章 大军开拔第314章 赌约第355章 不听劝的后果第683章 没船真不方便第663章 摸不着头脑第9章 指点江山第26章 再坑第89章 危险临近第232章 挽留炮灰第324章 己巳之变终章第682章 突变第28章 浩劫第674章 留人质安军心第868章 汉语好难学啊第728章 三大制度第733章 荷兰人的反应第347章 战场逃生第371章 取自朝鲜第155章 火器弓箭第574章 应对第442章 票号之争第716章 釜山是大明的了第809章 幼学的冲突第3章 相信(1)第378章 一群猪第342章 饿死不如战死第591章 不做死不会死第418章 汉中烟草第434章 大家都来捧场第814章 水土不服第550章 科举之补充第592章 明军太凶残了第265章 伏击中兴侯第394章 月黑风高夜第788章 朕要了第377章 叮嘱第791章 大明危机第459章 锦衣卫政委第434章 大家都来捧场第115章 李老四学数字第448章 新式军礼第199章 推波助澜第304章 惊闻噩耗第342章 饿死不如战死第237章 崇祯发了笔横财第459章 锦衣卫政委第335章 携商入秦第102章 袁世振盐政第757章 辽阳易手第657章 关宁军的任务第581章 愿为向导第361章 官逼民反第457章 杀神第410章 卢某人做事不一般第34章 阎应芳第273章 清水明月关口第74章 汰兵归去第652章 接受水营第493章 藩王会议(3)第551章 无敌于天下第266章 屠城第454章 重视复社第19章 中计第642章 扩招锦衣卫政委第795章 粮食危机第426章 谁主谁辅第17章 汉奸第62章 义捐第291章 我们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