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6月的一天,刚刚抵达京城不几日的左宗棠早早来到大殿,他要奏请清廷给入侵法军以正面反击。由于李鸿章签订的《中法简明条约》引起上下普遍反对,清廷经过再三权衡,决定让左宗棠再次担任军机大臣,一向主战的张之洞也出任两广总督,这些都表明,朝廷原来一味求和的思想终于有所改变。
帘子后面的慈禧太后显得忧心忡忡。左宗棠刚一上任,法军就开始挑衅。先在凉山观音桥挑起事端,又派远东舰队司令孤拔率舰队驶往福建沿海,准备扩大战火。左宗棠立即上奏,重申了自己的观点:对待法军的一再挑衅,中国军队必须以牙还牙,给法军以沉重打击。
这次,清廷采纳了左宗棠的建议。
谁知,就在这关键时刻,法国远东舰队的三艘军舰,于六月十五日(8月5日)突然袭击台湾基隆。刘铭传指挥清军顽强抵抗,打退了侵略者的进犯,取得基隆保卫战的胜利。
虽然清军取得了局部胜利,但法军进攻基隆,又让软弱的清政府开始摇摆不定。愚蠢的清廷竟要求列强出面调停此事,但因为英国和德国都与法国不和,谁也不愿管这事,最后又回到了起点。
这天,慈禧曾在后殿接见了李鸿章和奕。慈禧太后面色很难看,似乎一夜没睡。
“现在的局势想必你两个比我清楚,和还是战,都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李鸿章首先站出来对慈禧太后说:“依老臣之见,还是议和的好。我们现在接受赔款,总比战败后要少得多。如若不信,咱们走着瞧。”慈禧太后看了看
奕,话没出口,眼泪先掉下来了。是啊,如果大清几百年的基业毁在她手里,她的老脸也没处搁?奕见状,正色道:“为什么不打?我们完全可以打!”慈禧太后似乎被注射了一针强心剂,她点点头,说:“好!打!并且还要打到底!”
第二天,慈禧太后就是把御前大臣、军机大臣、总理衙门大臣及六部九卿都叫来,商议这个重大问题。大殿里鸦雀无声,大家都不知慈禧太后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唉!”一声轻叹,慈禧太后说话了,“和吧,我们大清就显得太软弱了;不和吧,真要打起来,或许会赔偿更多的白银和土地,闹不好还可能引起内乱……”
大殿里依然鸦雀无声。人们不知道慈禧太后下面将说什么。
李鸿章依然最早站了出来,引经据典地说明“和”的好处,好像除了“和”,世上再也找不到更好的解决方法了。
突然,左宗棠站了起来,大声说道:“我们中国总不能永远屈服于洋人吧?与其把钱给他们,不如当作军饷,打他个痛快!”
大臣们看看慈禧太后,又看看左宗棠,大家都在等着慈禧太后最后的决定。
慈禧太后眼含热泪看了一眼左宗棠,说:“是啊!那就打!不管结果如何,一直打到底!”左宗棠这才松了口气。
法国进攻基隆受挫后,不仅不思退兵,反而向清政府提出了赔款8000万法郎的新条件,并以最后通牒的形式限48小时答复,否则,他们将立即采取军事行动。已改变主意的清政府拒绝了法国的无理要求。
果然,法
军在孤拔的指挥下,于七月初三(8约23日)向停泊在福州马尾军港的福建海军发起突然袭击。由于经验不足,福建海军的军舰还没有来得及起锚,就被法舰的一排重炮击沉两艘,重伤4艘。虽然官兵奋勇还击,但终因仓促应战,福建海军的11艘战舰均为法舰击沉击伤,官兵伤亡700余人,福建海军几乎全军覆没。得意忘形的法军第二天又向位于马江北岸的福州船政局开炮,击毁许多厂房和厂内正在制造的舰船。由于船政局作了积极布防,法军攻占船厂的计划未能得逞。
马尾之战爆发后的第三天,清廷下诏对法宣战。
左宗棠来到奕府上,请求统兵出征。左宗棠说:“目前福建沿海形势严峻,法军绝不会善罢甘休。我想好了,这次对法作战,还是我到前线最好。”奕说:“左相少安勿躁,明日我便去代为请旨。”左宗棠拱手道:“有劳王爷了。”
七月十八日(9月7日),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
七月二十五日(9月14日),左宗棠在启行前特地向翁同龢辞别。翁同龢说:“左相已年逾古稀,此去福建,要注意身体啊。”左宗棠说:“我曾多次要求奔赴前敌同法国侵略者决战,但太后就是不准。这下好了,我终于可以面对面和洋鬼子较量一下了。我年纪是大了点,又身体多病,但我不能眼睁睁看着洋人在家门口撒野。除非我死了,洋人休想踏进福建一步!”
说完,左宗棠喝下翁同龢准备的壮行酒,率兵出京,往福建而去。
这一年,左宗棠已经七十二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