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轰动

皇上决定了,捐款首先要从皇宫抓起。

后宫的那些妃嫔们,绝大部分的人,都有很多的珠宝首饰。就算是那些小户人家出身的,只要侍寝过,就肯定得过不少的赏赐。就算那些没有侍寝过的低位份的常在、答应,也不会太寒酸,几套首饰还是有的。

既然如此,那么一人捐献出一两套首饰来,又有什么打紧?不过,那些常在和答应那里,皇上并不打算让人去那里设置捐款箱。不过,却会在皇宫的每一个主要的路口,设置捐款箱,若是有宫女、太监和侍卫愿意捐款,那也是热烈欢迎的。

皇上去见了皇后,交代了一番。

皇后听说了捐款的事情,也听说了皇宫要改建的事情,心里十分的高兴。皇上前脚刚走,她后脚就把正五品以上的妃嫔召集了起来,号召大家踊跃捐款。

她站在两个紧急制作的捐款箱之前,拿出几张银票,还有几套珠宝首饰,对众人道:“皇宫和京城都要改建,需要大量的银钱,皇上号召大家捐款捐物,无论是银钱,还是珠宝首饰,或者是布匹,都欢迎大家捐献!本宫带头,捐献三千两银票,还有五套头面首饰,一支玉如意。”

头面首饰和玉如意,折算成银两的话,至少也有一万两了。皇后用的东西,自然价值不菲,不会有差的。

皇后都这么大方了,李贵妃也不甘示弱,连忙紧跟着道:“银钱我没有带来,我先认捐,也捐三千两银子。”当即又将全身上下戴着的珠宝首饰,全都捋了下来,一股脑儿的放进了那只专门收珠宝首饰的箱子里。

又道:“赶明儿,我再捐两套首饰。”

德妃也连忙上前,将几张银票放在桌面上:“我捐两千两银子,三套头面首饰。”又对自己的贴身宫女道:“玛瑙,你赶紧回宫去,取三套首饰过来。要好一点的,至少得值五千两的银子。”

“是,娘娘。”玛瑙恭敬应下,快速离去。

紧接着,淑妃、贤妃、婉嫔等三十多个妃嫔,都纷纷上前,各种捐了银票和首饰。每一个人认捐或者捐出去的银票,都不少于一千两,认捐的首饰价值也至少在两千两以上。

第二天,听说捐款的事情,其他五品以下的妃嫔,也纷纷来到了坤宁宫的侧殿,捐献了银票或者珠宝首饰。就连宫女、太监和侍卫,也都很是踊跃。

梁墨菊离开皇宫之后,立刻就回了工部,画了一张捐款箱的草图,让木匠加紧打造三十个捐款箱。又吩咐手下字写的好的人,加紧抄写号召捐款的布告,这布告自然是她亲自草拟的。

木匠是隶属于工部的,接到新任上司的命令,很是兴奋,加班加点的干活。第二天一早,梁墨菊去到工部衙门的时候,那三个木匠已经把三十个捐款箱都打造好了。同时,一百份布告,也抄写好了。

布告是以工部的名义写的,盖有工部的大印,还加盖了玉玺。布告写好之后,梁墨菊就火速去了一趟皇宫,找皇上盖印。这是皇上的提议,说加盖玉玺的话,可以提高可信度,激发世人捐款的热情。

梁墨菊自然求之不得。

梁墨菊很是开心,立刻亲自带着工部的十个手下,还有自己的五个侍卫,兵分几路,以最快的速度,在六部门口、皇宫门口,以及济世堂、田园蔬果店、一品轩、迎客来的门口,设置了捐款箱。每个捐款箱,都派有一个侍卫和一个工部的官员看守,这样的话,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布告贴出来之后,很快就引起了世人热烈的反响。

梁墨菊亲自守在一品轩的门口,负责一个捐款箱,跟她一起守候在这里的,是五城兵马司的一个正六品的武官。为了支持梁墨菊,皇上特意派了二十个五城兵马司的人给她,算是给她和她的手下当保镖。

另外,还特意派出了三十个锦衣卫和二十个金吾卫的人,在每个捐款点附近巡逻,防止有人抢劫或者捣乱。还别说,皇上这一举动,还真是为工部的人解决了好几个隐患。

巾帼将军亲自出来募捐,可把她的超级粉丝们给高兴坏了,一品轩的门口临时搭建起来的小棚子门口,排起了很长很长的队伍。

小棚子里摆了一张小巧的桌子,桌子上面放了两个箱子,一个是放银票的,一个是放银子、金子和珠宝首饰的。梁墨菊就坐在桌子的后面,桌子上还摆了笔墨纸砚,她随时准备记录捐款人的名字和联系地址。

十五天下来,梁墨菊的手都写酸了。这段时间,她一共接待了三千多名捐款人员,收到了两百多万两银钱,还有五千多件的珠宝首饰。

其中,东方云山捐款十万一千两银子,萧瑜捐款一万两银子,长公主捐款一万两银子,司徒长信捐款一万两银子,司徒长风捐款两万两银子,梁掌柜捐款五万两银子,许臻捐款五万两银子,半夏捐款五千两银子,梁墨菊捐款一万两银子,甘草捐款一千两,赵弘捐款一千两。

这些人,都是在梁墨菊的捐款点捐赠的。另外,还有许多梁墨菊的朋友,也在她这个捐款点捐钱捐物。

一口气捐了十万两以上银钱的,多达十五人,这些人都是荣国的富商。这还是京城以及京城附近的,若是其他地方的人知道了,那收到的银钱,可就是没法估计了。

皇上听说了,不禁会心的笑了。

巾帼将军梁墨菊,可就是不简单啊!

仅仅半个月,她一个人就收到了这么多的银钱,加上其他人收到的,如今都超过三百万两了!

没错,那些有钱人,基本上都奔一品轩总店的捐款点,都奔巾帼将军来了。因为,在世人的眼里,巾帼将军是个可以信任的人。

此时此刻,华扬帆接到了梁墨菊派人快马加鞭送去的亲笔书信,梁墨菊在信中告知小舅舅,关于捐款背后的意义。

华扬帆略一思索,很快就决定,捐献五万两银子给工部。清河县没有捐款点,得把银票送去府城。

华扬帆就跟送信的人说:“我这边不方便捐款,不如这样好了,我写一封书信,你带回去给巾帼将军。她看了书信,就知道我的意思了。”

送信的人叫梁木,正是梁墨菊的手下。此人,是三个月前从西北来到京城,投奔梁墨菊的家人的,是原来梁家坳的人。梁木从军六年,如今已经退伍了,他的弟弟梁岩因为考过了举人,一家人得以摆脱军户的身份。

如今,梁岩一家七口人,都来到了京城。梁岩去了一线天书院做夫子,不过是启蒙班的夫子,一边教书一边复习考试,打算参加两年后的春闱。梁木则留在了将军府,做了梁墨菊身边的三等侍卫,他的爹娘和弟弟妹妹,留在了一线天的田庄。

梁岩的父亲,跟梁高山打小一起长大,关系很不错。她的母亲,跟华氏的关系也很好。有这一家子在田庄,华氏的心情好很多,有可以说心里话的人,心里敞亮多了。

梁木去梁家坳转了一圈,心里不禁酸酸的。

在梁家坳,认识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了。这里来了新的村民,三十个几人里,竟然只有一个是认识的。认识他的小孩,就更加没有了。而这个认识的人,还是梁高中家的佃户,跟他一点也不亲近。

晚上回到县城,在好运来住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他就启程回京城去了。

目送着梁木远去的背影,华扬帆的心里不禁万分的感慨。什么时候,他才能带着一家人,去京城定居呢?唉,若是妻子懂事一点的话,或许墨菊早就让他带着家人去京城了。

当年,墨菊被罢官的消息传来,他想要去京城看望大姐,安慰外甥女。可是,妻子却谭氏却又哭又闹,阻扰他去京城。说什么大姐犯了大罪,墨菊也失去了皇上的信任,这样的人家不能亲近,能有多疏远就多疏远。

谭氏甚至还说,墨菊在迎客来的股份已经转让给了荣亲王世子,那么她和华就就没有什么关系了。若是他坚持要去京城的话,她就带着几个儿女去跳河,要死要活的,把他逼得没有办法。最终,还是没有去成京城。

再后来,墨菊遇难的消息传来,他又想要去京城看望自己的大姐一家,看看又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并且,参加一下墨镜的葬礼,好好送墨菊一程。然而,谭氏又以死相逼,把刀子架在她自己的脖子上,威胁他说,若是他敢去京城的话,她一定死给他看。

几个孩子,都被她给吓得失魂落魄。

这一次,他又屈服了,没有去京城看望安慰自己的亲人。直到墨菊安然回来了,并且还官拜工部尚书,成了正儿八经的高官。这个时候,谭氏倒是想要让他去京城,好沾一点墨菊的光。可是,他哪里有那个脸面哟!

“爹,梁大哥走远了,回家去吧!”少年清脆的声音,打断了华扬帆的沉思。

这是他的长子华勤,今年十五岁了,去年刚刚成为了一名秀才老爷。

“好,咱们回家去!”华扬帆轻叹一声,跟着儿子进了家门,关门的声音,让他彻底的清醒了过来。

“勤儿,跟爹去一趟书房,爹有话要跟你说!”他对儿子温和的道,表情却有点严肃。

“好的,爹爹!”华勤恭敬的点头。

父子俩来到书房,关门密谈。

华扬帆认真的对儿子道:“你墨菊姐姐来信,说如今朝廷要改建京城和皇宫的下水道、茅草、安全防卫系统等,需要筹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都要从民间筹集,凡是捐款超过一万两银子的商户,这家人的孩子若是考上了进士,出仕为官了,可以担任四品以下的官员。

若是捐款超过五万的,可以担任三品以下的官员,此之外,还可以获得一个写着忠君爱国的牌匾。若是捐款超过十万,可以担任正一品的官员,可以获得一个写着忠君爱国的牌匾,并且还可以获得一个员外郎的虚职。”

华勤听了,不禁大喜,连忙问道:“爹爹,那你有什么打算?”

华扬帆就道:“勤儿啊,我觉得就捐献一万两银子,日后你能做到四品官,我就很满意了!”

知府大人,就是正四品。

华勤也是个务实的人,而且也很体谅自己的父亲,就懂事的点点头:“爹爹,孩儿也是这么想,只要能做到四品官,孩儿就很满足了。那么,就捐一万两银子吧!”

华扬帆:“勤儿啊,其实咱们家如今也有些银钱,十万八万还是拿得出来的。如果你觉得不甘心的话,不如就捐赠五万两银子好了?”

华家在迎客来的股份虽然不算对,但是架不住迎客来的分店很多,早已遍布全国各大城市了。所以,一年下来,到手的分红起码也有两万两银子。这么多年过去了,虽然他起了一座大宅子,又买了上千亩的田地,还有一座大的山岭。另外,又置办了几个店铺。

然而,他存在钱庄的银钱,还是很可观,有个十多万两银子。他最初的打算,也是捐献五万两银子的。不过,他还是要试一试儿子,看看他是怎么想这么一回事的。

果然,这个长子没有让他失望。

华勤摇摇头:“爹爹,就一万两吧!你年纪也大了,日后就不要到处奔波了,你亲自调养几个徒弟,把出远门的事情交给手下去办就是了!”

华扬帆伸手摸了摸儿子的头:“好孩子,你真的长大了,知道心疼爹爹了。”他欣慰的笑了:“我已经给你墨菊姐姐去信了,还给梁掌柜写了一封信,请梁掌柜代为垫付五万两银子。日后,从给我的分红之中扣除!你啊,就好好读书吧,争取早点考过举人。然而,就去京城参加春闱,并借此去看望一下你墨菊姐姐一家人!”

华勤不禁有点脸红:“爹爹,可是娘那样对墨菊姐姐一家,咱们去找墨菊姐姐,我觉得自己的脸皮没有那么厚。”

这些年以来,每次爹要去京城看望姑姑一家,娘是如何逼迫爹爹,不准他去京城,也不准他资助墨菊姐姐一家。这件事情,只要一想起来,他的心里就十分的羞愧,也十分的难过,十分的遗憾。

若是娘稍微懂事一点,自家跟姑姑一家的关系亲近一点,他就可以时常跟墨菊姐姐、半夏哥哥通信,这样该有多好啊。在他的心里,墨菊姐姐几乎是神仙和偶像一般的存在,十分的了不起。

他想要认识墨菊姐姐,想要跟她亲近的心情,是那么的迫切,是那么的真挚,是那么的热切。可是,就因为娘的不靠谱,因为娘的自私和那些可笑的理由,而害得爹爹这么些年以来,心里一直背负着沉重的大石。

听爹爹说过很多次,当年他“身无分无”的从边关回来之后,华家的人是如何对待他的。那个时候,姑姑和墨菊姐姐,又是如何的关心他,如何的爱护他,还把他接到梁家坳去,对他悉心照顾。

再后来,又因为墨菊姐姐的原因,爹爹才成了迎客来的股东。为此,爹爹的人生之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自家也由此成了有钱人,成了清河县有身份地位的大户人家。

所以说,姑姑一家对爹爹有大恩情,一点都不为过。可是,娘却一点都不顾念这些,姑姑家每次出点什么事情,她都躲得远远的,生怕受连累。

唉,娘这个样子,他日后去了京城,如何好意思去找墨菊姐姐和她的家人?

“是啊,说起来,确实是没有脸面去啊!”华扬帆听了儿子的话,也不禁深深叹息:“不过,你墨菊姐姐是个气量大的,只要你对她真心实意,她是不会跟你计较的。再说了,爹爹就你姑姑一个亲人,爹爹不跟你姑姑来往,跟谁来往?”

在蘑菇屯的那些所谓的亲人,都不是他的亲人。

这么些年以来,那些亲人给他添了多少麻烦,要过多少银钱?如果不是谭氏够厉害的话,那些所谓的亲人恐怕都要赖在他的家里不走,白吃白住,等着他来养活。看在爹娘生养了他一场的份上,他才没有做绝,不过他也快要忍耐不下去了!

大姐的女儿,比勤儿还要大三岁,又长得不好看,人还粗俗骄横得很。可是,就这样的人,竟然妄想要嫁给勤儿。一年到头,都不知道来多少次,每次来了都要对勤儿纠缠不休。

唉,勤儿这孩子,还是早点送去京城的好!去了京城,离清河县远了,就可以避开那些唯利是图、无耻极品的所谓的亲人了。

华勤听了父亲的话,心里很是复杂,只觉得胸口闷闷的。唉,爹爹也真是可怜啊,唯一亲近的亲人,却因为娘的关系,好多年都没有走动了。甚至,一年到头,都没有什么书信来往。

梁墨菊收到小舅舅的回信,不禁也很是感慨。

在信中,小舅舅满是羞愧和伤感,只觉得对不起她,也对不起她的家人。说什么今生都无颜面再见,不过想要把长子华勤送来京城,在京城找一家书院进学。又简单的提了一下其余的四个儿女,重点提了一下老二华墨兰。

华墨兰今年十三岁,女红学得挺好的,会读书写字,个性也不错。善良坚强,勤快有爱心。小舅舅希望,墨兰可以跟着华勤,一起去京城。到时候,希望梁墨菊可以帮墨兰找一个好人家,不拘是武官还是做夫子的,只有人品好,家庭简单和睦就好。

小舅舅在信中强调:“墨菊啊,墨兰是个好的,她跟她的娘谭氏很不一样,没有谭氏的自私和浅薄。所以,你尽管放心,她去了京城,一定不会给你惹麻烦。”

梁墨菊看完书信,不禁叹息一声。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小舅舅这辈子,过得也不是很舒心。谭氏那人虽然算不上坏人,对小舅舅也很真心,不过却见识浅薄了一点,人也自私了一点。不然的话,她早就把小舅舅一家接到京城来。

梁木说,小舅舅的长子和长女都很不错,不过下面的几个小的,就有点骄横。见到他的时候,眼睛都跟长在额头上,仿佛跟他打一声招呼,就会辱没了身份似的。

梁木是个实在的人,他一般不会说谎。而且,让他关注一下华家的人,也是梁墨菊事先交代的。既然他都这么说了,那或许就说明,华勤和华墨兰,应该确实是好的。

梁墨菊给舅舅回信:“如果华勤和墨兰要来京城的话,不如就跟商队一起来吧,商队有护卫队,安全方面比较有保障。如果不放心的话,就再去镖局雇几个好的镖师,不要心疼银钱。

收到书信,华扬帆不禁热泪盈眶。

墨菊这孩子,果然是个再好不过的。她对他这个舅舅,依然是那么的真心实意,依然把他当做亲人。惭愧啊,实在是惭愧啊!

华扬帆决定,三天后就把一双儿女送走。

他带了几张银票,当即就去了一趟府城,花重金雇请了威武镖局三个镖师。两个男镖师,一个女镖师。清河县也有镖局,不过那些镖师的水平不高,跟府城威武镖局的镖师,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回到家里,他就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谭氏一听,顿时就呆住了。

什么?丈夫不声不响的,就想要送走勤儿和墨兰,送勤儿也就罢了,去京城的书院读书也好。可是,墨兰干嘛要去?莫非,丈夫这是想要把墨兰送去给梁墨菊当丫鬟?

第85章 决心第272章 安排第240章 相见第13章 近乡情怯第186章 离开第242章 开解第130章 决定第237章 恭喜第149章 解释第165章 萧瑜第56章 置产第103章 表白第237章 恭喜第161章 不理第53章 打算第2章 筹谋第68章 嘲讽第20章 下雨啦第167章 红火第237章 恭喜第16章 说开第195章 惊喜第264章 支持第47章 木头第101章 傻眼第73章 商议第104章 洪灾第227章 好消息第72章 不惧第43章 眼红第197章 悔悟第84章 欢天喜地第178章 水落石出第284章 决定第258章 恭贺第196章 大快人心第103章 表白第181章 摊牌第2章 筹谋第97章 意外第68章 嘲讽第19章 小露一手第234章 回京第285章 走出第一步第105章 震惊第142章 解决第275章 成功!第84章 欢天喜地第176章 长公主第176章 长公主第114章 赵彦第189章 算计第277章 幸福第149章 解释第179章 消息第193章 偶遇第75章 惊喜第88章 大靠山第143章 络绎不绝第204章 表白第223章 释怀第64章 怦然心动第99章 拒绝第229章 恩情第267章 警示第74章 一见如故第150章 火冒三丈第112章 芦花湾第82章 你怕了么?第210章 疏离第284章 决定第200章 出山第268章 不听第199章 找到了出口第91章 忙碌第40章 提议第39章 光芒第168章 喜悦第259章 美丽第190章 发现第234章 回京第277章 幸福第252章 出手第194章 意外第244章 分家第187章 找寻第150章 火冒三丈第211章 失落第101章 傻眼第91章 忙碌第113章 打猎第199章 找到了出口第276章 欣慰第212章 决定第182章 坚决第174章 冰释第222章 无奈第37章 成功第143章 络绎不绝第236章 求娶
第85章 决心第272章 安排第240章 相见第13章 近乡情怯第186章 离开第242章 开解第130章 决定第237章 恭喜第149章 解释第165章 萧瑜第56章 置产第103章 表白第237章 恭喜第161章 不理第53章 打算第2章 筹谋第68章 嘲讽第20章 下雨啦第167章 红火第237章 恭喜第16章 说开第195章 惊喜第264章 支持第47章 木头第101章 傻眼第73章 商议第104章 洪灾第227章 好消息第72章 不惧第43章 眼红第197章 悔悟第84章 欢天喜地第178章 水落石出第284章 决定第258章 恭贺第196章 大快人心第103章 表白第181章 摊牌第2章 筹谋第97章 意外第68章 嘲讽第19章 小露一手第234章 回京第285章 走出第一步第105章 震惊第142章 解决第275章 成功!第84章 欢天喜地第176章 长公主第176章 长公主第114章 赵彦第189章 算计第277章 幸福第149章 解释第179章 消息第193章 偶遇第75章 惊喜第88章 大靠山第143章 络绎不绝第204章 表白第223章 释怀第64章 怦然心动第99章 拒绝第229章 恩情第267章 警示第74章 一见如故第150章 火冒三丈第112章 芦花湾第82章 你怕了么?第210章 疏离第284章 决定第200章 出山第268章 不听第199章 找到了出口第91章 忙碌第40章 提议第39章 光芒第168章 喜悦第259章 美丽第190章 发现第234章 回京第277章 幸福第252章 出手第194章 意外第244章 分家第187章 找寻第150章 火冒三丈第211章 失落第101章 傻眼第91章 忙碌第113章 打猎第199章 找到了出口第276章 欣慰第212章 决定第182章 坚决第174章 冰释第222章 无奈第37章 成功第143章 络绎不绝第236章 求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