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白叠子

“于国于民于家,儒实在是千刀万剐难消万分其一之罪。儒声名足以遗臭万年,本也不愿沾染了将军,但造过的孽不可不偿,故愿舍名弃姓,从身将军幕府之中,倾毕生所能以助将军成业建功。不受官职名衔,只助将军匡救万民于水花而安定天下,到时儒可坐受戮刑,以辞往昔罪孽。”

一番话李儒说的是字字颤音声泪俱下,然而张绣仍然巍然不动一言不发。因为张绣清楚李儒如果就想凭借这些空话虚言就在张绣手下混的话,还真是不行。

虽说古代人看重宗族姓名,使人改名改姓堪称不孝忤逆之举,李儒愿意改名换姓足以看出其为张绣效忠的意愿。但是,纵天下之大,除了张绣这个与李儒有些源源的旧西凉阀诸侯,还有哪家敢接容李儒李文优呢?

至于帮张绣功成名就之后坐受戮刑以辞其罪?脑残才信这句话。谁会活的正好就死?要死的话董卓在长安街头被点天灯的时候你就该一同受戮的,但是现今为何会出现在这儿?

张绣的不为所动是在李儒的预料之中的,不过好在他来淮南并不是毫无准备的。当初选择潜逃回西凉也不是毫无收获的,在一个西域人手里,李儒获得了一个旷世异宝!李儒有自信,凭借这件旷世珍宝,他是可以容身于张绣这颗大树之下的。

“此物乃是儒在只身潜回西凉半路上,在一个西域胡人手中倾尽全财购得的。望镇东将军明鉴此物异用之处!”只见李儒从怀中掏出一对晶莹剔透毫无杂质的玉璧,上前两步,恭恭敬敬双手递给张绣。

遥想当年,他李儒与吕布一文一武并列董卓手下两大红人的时候,多少朝中文武百官争相贡献各种奇珍异宝古玩宝刀,只求自己能在董国师面前美言一句。当时的张绣叔父张济还不过是个区区的中郎将,而张绣更是一名小小的校尉而已。不论从身份还是地位而言都是天壤地别的差距。

但是如今,张济虽然意外身死,但是张绣却在扬州开创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方基业,并隐隐有与豪雄袁绍与奸雄曹操并列的趋势,位列镇东将军,几近开府建衙的程度。而自己却落魄的如一条人人喊打的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只能凭借过去的一些渊源来张绣这儿碰碰运气。

张绣一只手接过那一对做工细致雕缕得堪称完美的玉璧,只看了一眼,却是直接随手将其丢在案几上。

短叹一口气,张绣用一副玩味的眼神看着李儒:“奇珍异宝虽罕见难得,但怎么珍贵也比不过那和氏璧做成的传国玉玺吧?”

李儒背后冷汗直冒,他其实只是想从张绣对待奇珍异宝这些身外物的态度上揣度下张绣的为人和志趣,却不料忘了张绣在缴获了袁术手中的传国玉玺之后却是拱手将玉玺送回许都汉帝处的这档子事儿了。

话说当时大汉皇室失而复得传国玉玺这件事却是自许都短时间内传遍了整个天下,更有方士预言刘氏对于天下也将“失而复得”。虽然事发时李儒还躲在西凉,但是这种轰动天下的大事李儒却也是有所耳闻的。

心道一声踩到了铁板上的李儒强自镇定了一下,回道:“自然不如,和氏璧乃天下第一奇玉,传国玉玺也乃国之重器中的极重物。草民的这对玉璧自然无法相比。”

“那么,那你就是拿两件沾染了刘氏鲜血和董贼秽气的物件糊弄我来了?”张绣忽然面色一冷,杀气凛然道。

李儒这下可不止后背冒汗了,按张绣言语说的发展下去,估计下一刻就能直接砍了自己了。于是赶紧伏低了身子,目视自己脚跟战战说道:“万万不敢!李儒怎敢用陈物敬献镇东将军。实不相瞒,虽然当年董……董贼曾赐予儒众多宫廷珍宝,但长安之乱时已大多散尽。这一双龙凤玉璧,乃儒从一西域邦国使者手中用随身留存的几件宫廷宝物换得的。其本出产和田,经玉匠雕琢完毕后便送往中原,不曾为任何人佩戴过,因此儒才敢献给将军,当做……当做见面礼。”

张绣脸色稍微和缓了下,这才重新拿起了面前的玉璧。还别说,李儒不说这是一对龙凤玉璧张绣还真没第一眼看出来这两只玉璧有大的差别。两只玉璧同样的材质大小,分开是两只栩栩如生的龙凤,合在一起却是一个圆形的对称玉璧,极尽巧妙。

不过纵使此物不俗,张绣也是没有多大的兴趣。袁术四处搜刮的宝物不知道比这好的有多少,然而在天灾人祸面前张绣还是连眼睛都不带眨的就全部让裴元绍通过一些渠道换成了粮食。更别说那个不论材质工刻还是象征意义都举世无双的传国玉玺,在张绣眼中也不过是可以量化的政治资本而已。

因此,也只不过多看了两眼,张绣又是将这对玉璧放在了案几上,静待李儒的下文。

见面礼?果然没猜错,才智如李儒,怎么可能只想凭借一两件奇珍异宝就想寄身于庇荫之下呢?

李儒翻腾不止的心海此刻却是大定。来面见张绣之前,李儒实在完全无法将数年之前那个不算出众的西凉军中层将领与今天在整个天下都排得上号的扬州之主联系在一起。不过一番对话和必要性的试探,却是让李儒对于面前的张绣有了至少五成的了解。

不因言辞而动容,说明了如今的张绣的“色”已经养成了。

不因珍宝而动心,说明了如今的张绣的“性”已经养成了。

言辞中对董卓毫不客气,甚至有深恶痛绝之意。这无疑是张绣在向着李儒在释放着信号,本将军绝不是董卓那般的行事暴虐不仁之辈,你看着办!

张绣的言辞中虽然对汉室还是维护的,但是对于汉室以及国之御器毫不避讳的谈吐,却透露出了另外一种李儒完全清楚的意思。

更别说李儒最开始还向张绣表示要助其“建功立业”,张绣听后却毫无反应这其中暗含的意味了。建功立业有很多种,匡扶汉室是建功立业,成王霸之业也是建功立业,那到底是哪种建功立业呢,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能够将传国玉玺说送还给汉室就送还的人物,并不一定说明这个人到底有多么赤胆忠心,而有可能这个人真正想要得到的不只是传国玉玺这种象征性的东西而已。

深吸一口气,李儒不复两股战战之态,再次从怀中从容掏出两个不大不小的锦囊,躬身递给张绣。

张绣一只手接过一只锦囊。从手感而言,其中一个装的是一些大小相同的颗状物,并不重。而另一个锦囊却是被某种物体装的鼓鼓囊囊的,但是却轻得恍若无物。

张绣此刻却有些皱眉,因为他已经有预感李儒要献给自己的奇物是什么了。

从李儒不止一次的言到西域、西域人,张绣此刻已经联想到了这两个锦囊中到底装的是什么,那双美轮美奂的玉璧为何在此物面前只能充当区区的见面礼层次的物品。

尽管心中有数,但是张绣还是打开了锦囊确认。打开的顺序自然是先打开那个鼓鼓囊囊的锦囊,伸手从中去掏里面的物体。

李儒一直紧盯着张绣的脸色尤其是眼睛不曾放过一丝变化,令李儒大感意外的是,张绣只不过在接过锦囊的那一瞬间有困惑之色,随后却是迅速恢复了清明。甚至将那锦囊里的物体掏出来的整个过程,脸色也是极其平常,如同见到了常物一般。

不得已,李儒只能硬着头皮开口道:“将军请细看,此物虽然与我们平素用来填充被褥枕头的木绵相似,但绝不是同物,而……”

“这是棉花。”张绣突然出言,打断了李儒的讲解。

李儒立马识相地闭嘴,虽然他并不清楚张绣所说的‘棉花’什么意思,但是却明白,张绣早已经看出了此物与平日里用的木绵的不同。

张绣手里拿的确实是一团棉花,一种后世很常见很普遍,但在东汉末年在中国却罕见的域外异物。

说完了话,张绣这才想起棉花这个学名在当下也不为人所用。事实上“棉”字这个字在宋朝之前并不存在,在这之前中国只有“绵”这个字,古人对于棉字的发明始于棉花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农作物之后。

而在明初朱元璋之前的数千年里,普通民众御寒的只有布衣,有钱有势的贵人御寒也不过是由动物毛皮制成的裘、袍,极为不便和有碍观瞻。在朝拜、祭礼或待客时还要罩上一件称为裼衣的外套,极为不便。

另外在这段时期,木绵是唯一的保暖材质。但是因为木绵纤维短细不能被纺织制衣且木棉树不便种植的缘故,稀少的木绵只能充作少数人填充被褥和枕头的材料。这一情况直到宋元明清时棉花得到广泛种植之后才得以改变。

“此物,是否名曰白叠子?”怕李儒过于怪异,张绣最后还是补充了一句。

棉花这个名称李儒确实没听过,但是白叠子这个称谓李儒却是听过的。事实上因为棉花是从阿拉伯和印度从西域传来的缘故,棉花有多种音译名,诸如白叠、白筑、白棵、钵吁、帛叠、白答这些都是棉花的现称。

不过给李儒一百个胆子李儒现在也不敢在张绣面前卖弄学识,末了只能“老老实实”回一句:“将军博学识广,此物的名称儒也未曾全记,将军既然一眼就称其为棉花,那它自然就一定是棉花了!”

第九十三章 美周郎来了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宁举荐第二百五十一章 西陵大战第二百九十一章 赵韪论战第三十一章 明枪易躲第三十二章 暗箭难防第二百八十六章 张武陈孙第五十章 内心成长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迈昏聩第二百四十九章 攻克邾县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汉栋梁第二百二十七章 彭泽水战第四章 另有隐情第一百四十七章 顾陆两姓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迈昏聩第二百七十章 半杯浊酒第四十一章 声东击西第二章 军有逃卒第一百一十一章 猿臂神射第一百四十四章 军功爵与廉政第一百八十二章 白叠子第十四章 蕲阳大战第十五章 蕲阳一战第二百四十八章 作案累累第四十八章 此心微凉第一百七十六章 过河杂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铤而走险第三十四章 大意之举第一百一十一章 猿臂神射第二百八十三章 传业授道第四十四章 死亡冲锋第十三章 唯有死战第三百二十六章 灃水之战(五)第六十五章 轻功冒进第二十三章 淮南刘晔第二十六章 窃听风云第三百零八章第十三章 唯有死战第一百四十三章 铤而走险第六十九章 霸道vs仁道第三百一十一章第八十四章 一箭之诺第三百二十五章 灃水之战(四)第二章 军有逃卒第一百七十九章 二征曹操第四十七章 打蛇七寸第二百零九章 暗流涌动第二十一章 人祸天灾第三百零四章 许攸献策第八十五章 自由的空气第一百五十七章 也被卖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虎离山第一百六十五章 权欲熏心第四十四章 死亡冲锋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水冲了龙王庙第三百二十一章 乐进VS刘铁嗓第八十八章 明汉将军第一百零七章 并州狼骑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的战果第二百零三章 泰山之战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虎离山第四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五十九章 陷阵锐步第一百四十三章 铤而走险第二百六十二章第六十六章 哀兵必胜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宁举荐第二十九章 大好河山第二百五十七章 太史之殇第一百四十五章 言之凿凿第三百一十五章第二百零九章 暗流涌动第八十四章 一箭之诺第二百七十三章 废乡老第八十五章 自由的空气第二百七十七章 回家喽第十四章 蕲阳大战第一百七十八章 建安四年第十一章 仲氏皇帝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片白帆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个小毛孩第四十二章 再绣下限第二百五十一章 西陵大战第一百一十二章 后生可畏第九十三章 美周郎来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沛之战第二百六十二章第三百零五章 仓亭之战第一百零九章 似乎无悬念第一百七十八章 建安四年第三百三十三章 关羽第二百一十六章 尽人事第三百二十七章 灃水之战(六)第一百六十四章 神亭小将第二百一十九章 新官渡之战(中)第一百九十四章 主攻佯攻第二百六十三章第二十五章 庐江事变第七十六章 八缺五的上将众第一百一十七章 浩荡粮船
第九十三章 美周郎来了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宁举荐第二百五十一章 西陵大战第二百九十一章 赵韪论战第三十一章 明枪易躲第三十二章 暗箭难防第二百八十六章 张武陈孙第五十章 内心成长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迈昏聩第二百四十九章 攻克邾县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汉栋梁第二百二十七章 彭泽水战第四章 另有隐情第一百四十七章 顾陆两姓第二百三十七章 老迈昏聩第二百七十章 半杯浊酒第四十一章 声东击西第二章 军有逃卒第一百一十一章 猿臂神射第一百四十四章 军功爵与廉政第一百八十二章 白叠子第十四章 蕲阳大战第十五章 蕲阳一战第二百四十八章 作案累累第四十八章 此心微凉第一百七十六章 过河杂事第一百四十四章 铤而走险第三十四章 大意之举第一百一十一章 猿臂神射第二百八十三章 传业授道第四十四章 死亡冲锋第十三章 唯有死战第三百二十六章 灃水之战(五)第六十五章 轻功冒进第二十三章 淮南刘晔第二十六章 窃听风云第三百零八章第十三章 唯有死战第一百四十三章 铤而走险第六十九章 霸道vs仁道第三百一十一章第八十四章 一箭之诺第三百二十五章 灃水之战(四)第二章 军有逃卒第一百七十九章 二征曹操第四十七章 打蛇七寸第二百零九章 暗流涌动第二十一章 人祸天灾第三百零四章 许攸献策第八十五章 自由的空气第一百五十七章 也被卖了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虎离山第一百六十五章 权欲熏心第四十四章 死亡冲锋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水冲了龙王庙第三百二十一章 乐进VS刘铁嗓第八十八章 明汉将军第一百零七章 并州狼骑第一百五十四章 意外的战果第二百零三章 泰山之战二第二百二十八章 调虎离山第四十六章 引蛇出洞第二百五十九章 陷阵锐步第一百四十三章 铤而走险第二百六十二章第六十六章 哀兵必胜第二百八十五章 甘宁举荐第二十九章 大好河山第二百五十七章 太史之殇第一百四十五章 言之凿凿第三百一十五章第二百零九章 暗流涌动第八十四章 一箭之诺第二百七十三章 废乡老第八十五章 自由的空气第二百七十七章 回家喽第十四章 蕲阳大战第一百七十八章 建安四年第十一章 仲氏皇帝第一百一十八章 一片白帆第一百二十六章 三个小毛孩第四十二章 再绣下限第二百五十一章 西陵大战第一百一十二章 后生可畏第九十三章 美周郎来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沛之战第二百六十二章第三百零五章 仓亭之战第一百零九章 似乎无悬念第一百七十八章 建安四年第三百三十三章 关羽第二百一十六章 尽人事第三百二十七章 灃水之战(六)第一百六十四章 神亭小将第二百一十九章 新官渡之战(中)第一百九十四章 主攻佯攻第二百六十三章第二十五章 庐江事变第七十六章 八缺五的上将众第一百一十七章 浩荡粮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