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督察总府

第139章 督察总府

“说!”

赵拔坤猛地一拍桌子,只听得”砰”的一声,宋如克瞬间被吓得原地跳了起来。

“说他到底霸占了多少亩田地,本帅没有时间和你在这抠字眼!”

二十万亩地,整整二十万亩田地啊!

这滁府一共才有二十五万亩田地,他徐昌平一个人就占了二十万亩地?!

赵拔坤来回在房内走了两圈,紧接着开始写奏折,要秘密传给皇上。

这件事情毕竟牵扯到一个公爵,而且是开国之将军的后代,这件事情一定要让皇上知道。

但是现在应该怎么办?还要怎么办?

那么接下来要怎么去做?

当然是废除军户,让这些军人们成为农民,紧接着,让他们按照新农政策去缴纳税款就好了。

如果他们不愿意挣钱,当然也可以,可以把它卖掉。

也不是所有的军人都已经逃亡了,很多军人因为受到了上级的压榨,他们被世世代代的锁在的土地上,成为了农奴。

赵拔坤开口说道:“把原来所有的军队田地都收回来,统计好现在军队的人数,然后按照名额来配比,今后不会再有军户的存在了。”

在去年的时候,大玄和草原大战朝廷急需要粮食解决危机,于是军委会从南方开始调粮食,而且在这一份征调粮的计划名单当中,确实有滁府。

当然会建立。

“对对对。赵大人,在下也是没有办法啊,百姓们生活疾苦”

“赵大人”

听到这句话之后,赵拔坤的心底猛然一颤。

很多军户们做梦都想摆脱掉自己的身份,因为在这个年代,军人属于贱籍,一辈子只能被锁在的田地当中,什么都不能做,甚至连结婚都不能和普通人家的女人结婚。

赵拔坤在看完了田本初的文档之后,他的眉头深深的皱了起来。

赵拔坤开口说道:“粮仓里面已经没有任何的粮食了吗?”

这也就是在权力交叉过后,给地方官员们增加的一种无形的筹码。

宋如克捂着自己的屁股,连忙从屋子内跑了出来:“大人,不能这么做啊!如果你这么做的话,徐昌平肯定会发火,等到那个时候.”

早在今年年初的时候,赵拔坤在整顿中部地区的军队的时候,皇上就已经派人把这一份明细账单给了他。

而目前来说,粮食储备局是归于军委会所管辖的,属于是新军政策实行当中的一环。

第一个结果,就是查不出来。

“田大人,为什么你给我的这一份账本是三年之前的?”

虽然不说绝对是属实的,但是账面上能够记录下来的,绝对不会含糊。

甚至在这一瞬间,他已经被自己给感动了。

毕竟,田本初是巧舌如簧的一个人,他瞬间让自己变成了一个爱民如子的大善人。

赵拔坤身旁的副官十分配合的把账本拿了出来。

“本官说你们有,那么你们就有。以前被卖出去的田地,全部都要被收回来,然后分发给你们你们,该有的都会有的。”

他的手中,还有一份有锦衣卫和户部所调查的粮食记录。

但是所留下的这些人,基本上也已经变成农奴了。

这样一来,权利和责任的分布就十分清晰了,

所以久而久之,这些粮仓就控制了下来 。

这些人完全都不知道新政策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甚至连字都不认识几个。更别说,江南省很多地方上对于李长安的新政策,纷纷采取了不告诉的处理方式。

只不过,从前粮仓是归于地方管辖的。

第二个结果,是查出来问题了,但是他们动不了卫所指挥使。

这样下去,江南省原本调集起来的军队,全都撂担子不干了。

没过多久,滁府一把手也过来了,他老老实实地和赵拔坤交代了粮食的出入情况。

这一刻,赵拔坤的内心才真正意识到,为什么自己能够一直打胜仗了。

没有办法,很多人的家世世代代都在这里,如果他们闯到别的地界,那么等待他们的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死。

这并非仅仅是因为自己手下的军队骁勇善战,而是因为皇上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总是会提前的把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到位。

到底谁应该负责,出了问题到底应该罚谁?到底谁应该滚蛋?就不存在其他影响处理的事情了。

而在赵拔坤来到滁府城之前,原本这些要作为粮食上缴上去的,其实已经被内定成为了反叛军队的粮食了。

此时此刻,田本初还在为自己的机智暗自庆幸,没想到赵拔坤突然开口说道。

这一刻,田本初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他的额头上冷汗直冒。

但是他们拿出来的这些粮食,最终去了哪里?最后到底是被谁吃了?没有人知道。

此时此刻,在指挥所的衙门外,有一批人正吊儿郎当的站着,这些都是滁府的军队了。

但是滁府确实已无粮可调为理由,并没有向北方提供任何一粒米。

“只是希望您不要为难滁府的百姓们,下官到时候,也会亲自给皇上上奏一份奏折来认罪。”

这就是新军政策改革,至于之前的问题,该怎么算就怎么算。

赵拔坤不再和宋如克废话了,转过身来便大步走了出去。

这些人,如果要逼他们拿出一个可行的政策来,那么他们绝对会直接躺平,但是等到推卸责任的时候,他们的脑子转的比谁都快。

这么说吧。其实那个粮仓里根本就不是空的,甚至粮食已经被堆的满到冒了出来。

要知道,皇上废除了军户制度,那么他们肯定都要倒戈了。

如果这件事情被赵拔坤知道了,那么,这里所有的人都没有活路。

毕竟,在古代搬家,所面临的风险实在是太高了。

听到这番话之后,宋如克顿时惊讶的大叫了起来:“大人,那可都是徐昌平的田地,你确定要这么去做?”

“大人,粮仓已经很久没有人去管理了,那里已经被废弃了。您这尊贵之躯,就不要来粮仓看了,下官派人过去看一看,然后将实事的情况报告给您。”

皇上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为了防止当地的官员在粮食亏空的时候,把锅甩给军队。

听到这句话,所有人都变得兴奋了起来,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啊!

直到这个时候,只要能够随便找到一个理由搪塞赵拔坤,那么就如同是找到了救命稻草一般。

自古以来,大玄就具有忧患危机的意识,而存储正是大玄自古以来就拥有的优良传统。

“走,带我去看看你的那些士兵!”

这个机构叫做粮食储备局,是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对于地方上的粮仓拥有直接管控的权利,不需要卫所指挥使,或者其他的官员们来管理了。

“大人.”

总不能因为一个粮食出现了空置,就把卫所指挥使这一个四品官员直接给换掉吧。

而这些准备工作,其实可以解决很多临时遇到的问题,就比如说现在。

在新军政策当中,一个省份必须要建立起三座巨型粮仓,其中,州府必须要有三座中等大小的粮仓,而县上也同样要具有三座小型粮仓储存粮食。

毕竟换掉一个新的卫所指挥使之后,很多事情到底能不能做得更好,他们的可能性都是未知的。

赵拔坤已经把户部和锦衣卫提供给他的账本翻了开来,紧接着,立刻就把这一笔账算得清清楚楚和明明白白了。

众人一听到这句话,纷纷傻眼了。

赵拔坤却丝毫不理会他们所说的话,只是对他们还有说道:“快点带路。”

他们大约有四千多人,这么说来,这么多年来一共逃走了一千多个人。

如果真的这么去做,那还得了了?

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的目光紧紧的盯着赵拔坤手中的那一个册子,内心无比震撼,难不成这是朝廷调集粮食所用的册子?

就在这个时候,一旁的官员说道:“大人,这三年以来滁府的粮食收成并不好,百姓们也没有多余的粮食上交。我们大人也是体恤爱民,所以说,并没有向他们收取粮食。”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地方的粮仓出现了问题,那么他的第一负责人并不是卫所指挥使,而是当地的粮食储备局。

“等一下,你赵拔坤来这边整顿军务,为什么还把粮食的记录名单给带了过来?!”

如果朝廷要派人来检查,那么面临的只有两种结果。

这种权力架构其实非常的扯淡,因为这些知府们随便找一个理由,比如说哪个村子里受了灾需要粮食,所以他们需要从粮仓里弄粮食出来。

等核对的差不多之后,他才开口说道:“皇上现在已经废除了军户制度,从今往后就没有军户了。你们每一个人都是农民,都将会拥有自己的田地,按照新的农业政策来缴纳税款。”

于是,军委会只能够用高价从民间采购粮食,比如说找江南省的世家们,购买了十几万石的粮食。

为什么他们动不了卫所指挥使?

因为在权力当中,有一个现象叫做交叉性。

“走,带本官到粮仓去看一看。”

“田大人,为什么在这个账本当中记载了很多子虚乌有的调粮记录?”

赵拔坤开始一个一个的按照名单核对。

这里所说的三座其实并不是三个,每一座大型粮仓其实有十个粮仓组成,而每一个中型粮仓由五个粮仓组成,每一座小型粮仓由三个小粮仓组成。

或者说是并不重要的,而当他亏空的时候,即便是查出来卫所指挥使有问题,可是上面的人也不得不去权衡问题。

为了完成在年初开全国大会的时候,李长安发下来的任务,所以田本初在滁府城内疯狂的压榨百姓和农民。

从前,大玄各个地方的账本都是糊涂账,但是遇到了李长安之后,他恨不得把每一笔账本都算到小数点的后三位。

这些粮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比如说抬轿子、给地主家修房屋、还要给官员送礼等等。

“大人,这三年以来,朝廷每一年都在打仗,从我们这里征调抽走了许多粮食。所以说,我们的粮仓已经空了,基本上没有储备粮食了。”

但是在这种全新的权利制度当中,地方上的储备粮食是归于专门的机构管理的。

其中每一个粮仓的大小和尺寸、规格都是统一的,这也是为了便于管理。

听到这句话,田本初不加思索的回答说道:“确实是没有了,这实在是没有办法啊。大人,我们滁府的百姓比不起江南省的其他地方,如果下官知道粮食亏空下来有罪,朝廷要惩罚我,那么在下绝对不敢有半分怨言。”

而这三年朝廷的支出,更是被李长安算得清清楚楚的。

一旁的官员们全部都吓得浑身直冒冷汗,这个赵拔坤怎么办起事来这么较真。

这个理由,总算是能把这件事情给忽略过去了吧。

他并非是震惊田本初所说的话,而是震撼于皇帝对于此事的未卜先知。

”大人,我们没有田地了,我们早都没有田地了,好几代之前就没有田地了。现在我们种的地,都是别人的田地。”

而粮仓这种东西,只有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才会被使用,在平日当中,其实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什么叫做交叉性?

比如说卫所指挥使,需要对地方上的行政和民生负责,而且他们还要负责当地的司法,对当地发生的案子负责,还需要管理当地的粮仓。

“什么?我们这些军户已经被废除了?”

这是新政政策当中关于粮食方面的规定,但是之前传统政策上的规定,地方上会不会建立粮仓呢?

所以说,他们的权利越大,被代替的可能性反而就越小。

“这是当年开国皇帝分配给军队的田地,现在的皇上要废除掉军户制度,将田地还给百姓们,和徐昌平有什么关系?”

听到这句话之后,田本初不由得全身一震。

田地不是自己的,平时他们除了种田,还要服侍老爷,打各种的杂工。

赵拔坤的这句话一说出口之后,在场的所有人脸色都被吓白了。

你说他们到底害不害怕。

“快点带路!”

赵拔坤的语气十分平淡,但是其中蕴含着不可以拒绝的气势。

听到赵拔坤隐隐要发火,一众官员硬着头皮在前面带路。

(本章完)

第96章 政策用地第263章 攻入浔州首都(上)第124章 南方又出事了第52章 和亲?不可能!第84章 郑姚政的小心思第161章第98章 刀在手,和我走第44章 三十万钢铁洪流的冲锋!第63章 遭遇战!第133章 北方省份的改革之路(下)第43章 大玄万岁!第255章 对浔州的开战计划第34章 大查贪腐!第114章 大学生也能当官第185章 未来的战略规划第158章 被打的县长第205章 五百五十门大炮!第169章 怒斩刘杜宇第177章 李长安的驭人之术第8章 西凉武将集团!第148章 炮轰旧都!第252章 第二个五年计划(上)第255章 对浔州的开战计划第177章 李长安的驭人之术第145章 杀神!第114章 大学生也能当官第147章 杜宏伟的小心思第238章 海上战争(中)第248章 弗兰国与外草原第59章 全歼噶尔博!第9章 精盐制作成功!第85章 大玄金钞的普及第37章 纸巾和玻璃!第108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第195章 战略分歧第98章 刀在手,和我走第182章 李泉冲第199章 半岛的战略计划第207章 吐血的哈多森第152章 炮轰内城第108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第53章 这是土匪?第160章 早朝上的辩论第121章 五年计划必须完成第185章 未来的战略规划第155章 皇上的怒火第179章 百花楼第210章 通货膨胀第31章 拒不开城?那就直接用大炮轰开!第5章 大玄圣君!第152章 炮轰内城第213章 管理条例第32章 暴富:五千万两白银!第175章 宜春院内第243章 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第227章 范庆文的阴谋第233章 刺杀范庆文第154章 突袭与反突袭第88章 缉拿回府!第206章 投降的部落第107章 慌成一片的官员们第231章 赵拔坤赶到第80章 萨马奇之死第67章 火枪营的威力!第166章 郑从谷的感动第75章 朕命摩纳孺继位!第228章 暗流涌动(上)第86章 民心所向第11章 李长安的亲人们!第133章 北方省份的改革之路(下)第78章 萨马奇的五万大军第19章 隐忍杀机,天翻地覆第252章 第二个五年计划(上)第53章 这是土匪?第75章 朕命摩纳孺继位!第258章 浔州战场(中)第245章 改造蒸汽机(上)第112章 全国表扬第217章 国资委员会的成立第243章 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第206章 投降的部落第67章 火枪营的威力!第156章 钱树明卸任第155章 皇上的怒火第255章 对浔州的开战计划第251章 青霉素问世第173章 大玄的希望第120章 对郑姚政的处理方法第43章 大玄万岁!第173章 大玄的希望第108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第10章 大善人,郑知府第81章 平乱后的归顺城第163章第212章 周秉文第13章 和朝廷的第一次冲突!第86章 民心所向第61章 三路大军!第200章 陛下要来西北!
第96章 政策用地第263章 攻入浔州首都(上)第124章 南方又出事了第52章 和亲?不可能!第84章 郑姚政的小心思第161章第98章 刀在手,和我走第44章 三十万钢铁洪流的冲锋!第63章 遭遇战!第133章 北方省份的改革之路(下)第43章 大玄万岁!第255章 对浔州的开战计划第34章 大查贪腐!第114章 大学生也能当官第185章 未来的战略规划第158章 被打的县长第205章 五百五十门大炮!第169章 怒斩刘杜宇第177章 李长安的驭人之术第8章 西凉武将集团!第148章 炮轰旧都!第252章 第二个五年计划(上)第255章 对浔州的开战计划第177章 李长安的驭人之术第145章 杀神!第114章 大学生也能当官第147章 杜宏伟的小心思第238章 海上战争(中)第248章 弗兰国与外草原第59章 全歼噶尔博!第9章 精盐制作成功!第85章 大玄金钞的普及第37章 纸巾和玻璃!第108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第195章 战略分歧第98章 刀在手,和我走第182章 李泉冲第199章 半岛的战略计划第207章 吐血的哈多森第152章 炮轰内城第108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第53章 这是土匪?第160章 早朝上的辩论第121章 五年计划必须完成第185章 未来的战略规划第155章 皇上的怒火第179章 百花楼第210章 通货膨胀第31章 拒不开城?那就直接用大炮轰开!第5章 大玄圣君!第152章 炮轰内城第213章 管理条例第32章 暴富:五千万两白银!第175章 宜春院内第243章 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第227章 范庆文的阴谋第233章 刺杀范庆文第154章 突袭与反突袭第88章 缉拿回府!第206章 投降的部落第107章 慌成一片的官员们第231章 赵拔坤赶到第80章 萨马奇之死第67章 火枪营的威力!第166章 郑从谷的感动第75章 朕命摩纳孺继位!第228章 暗流涌动(上)第86章 民心所向第11章 李长安的亲人们!第133章 北方省份的改革之路(下)第78章 萨马奇的五万大军第19章 隐忍杀机,天翻地覆第252章 第二个五年计划(上)第53章 这是土匪?第75章 朕命摩纳孺继位!第258章 浔州战场(中)第245章 改造蒸汽机(上)第112章 全国表扬第217章 国资委员会的成立第243章 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第206章 投降的部落第67章 火枪营的威力!第156章 钱树明卸任第155章 皇上的怒火第255章 对浔州的开战计划第251章 青霉素问世第173章 大玄的希望第120章 对郑姚政的处理方法第43章 大玄万岁!第173章 大玄的希望第108章 让子弹飞一会儿第10章 大善人,郑知府第81章 平乱后的归顺城第163章第212章 周秉文第13章 和朝廷的第一次冲突!第86章 民心所向第61章 三路大军!第200章 陛下要来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