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 夏口

第387章 夏口

“诸君对此如何看?”

韩嵩退下后,曹操看向自己的心腹谋臣们,目光最终锁定在荀攸、贾诩二人身上。

当初荀攸在董卓死后,曾以“巴蜀险固,人民殷盛”,求为蜀郡太守,但因刘焉、刘表交恶,道路断绝,因而滞留荆州数年。

而贾诩之前则依附于南阳张绣,与刘表多有往来。论及对刘表的了解,众人无出二者之右。

荀攸今年四十六岁,作为曹操的谋主,其外貌敦厚古朴,并无出奇之处,曹操评价其:“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智可及,愚不可及。”

贾诩年长荀攸十岁,今年已经五十六岁,面容清癯,双目狭长,或许是智者的通病,其颔下胡须已经花白大半。

荀攸率先出言道:“刘表素无王霸之略,入主荆州十余载,只知坐保江汉间,而无四方之志。今刘景崛起于内,孙权觊觎于外,刘表自保尚且艰难,已难与明公争锋。夫建大事者,不忌小怨,眼下刘表势穷来归,明公不妨纳之,以示天下。”

贾诩亦颔首赞同道:“军师言之有理。明公欲加威德于四海,允刘表之请,有益无害。且刘表此刻腹背受敌,岌岌可危,明公若发兵大举进攻,刘表纵然以刘备拒之,亦难逃败亡的结局。只是这却未必对明公有利。”

“这是为何?”曹操问道。

贾诩答道:“袁绍虽败,犹据四州之地,带甲十万,今北方未定,明公便举兵南下,或可尽收南阳之地,却无法占有汉沔以南。孙权继位不久,内部未肃,大军出征在外,江东不日必乱。最终得利者,不外刘备、刘景二人。”

说到刘景时,贾诩下意识皱起眉头,相比于江东的孙权,他们对荆南的刘景更加陌生,这是因为朝廷的势力与江东接壤,与荆南则隔着刘表,他们对刘景的认识,全部来自于传言,还是那种转了不知几手的传言。

贾诩继续说道:“刘备乃明公宿敌,有雄才而得人心,若使其重复昔日徐州故事,必为明公心腹大患。但更可虑的,却是刘景。此人以一城起家,摧刘表于鼎盛,而尽有荆南。传闻此人龙章凤姿,神智天授,百家博览,政事文辩,用兵韬略,无一不精,盖有世祖之风。使其一统荆州,恐危害不下于袁绍,从此南方不复为国家所有矣。”

贾诩这一番言论,令室中众人,皆陷入沉思。

“去年张(津)交州遣使至许都,状告刘景派兵入侵交州,占领郁林,由此观之,刘景绝非如其自己所言,忠心为国,而是心怀异志,明公不可不防。”

开口说话之人,乃是军祭酒郭嘉,他是曹操心腹谋臣中年纪最轻者,今年才三十三岁。其五官英俊,气质脱俗,风仪甚佳,只是身体略显单薄。

“孙权亦然……”郭嘉又道,“过去明公专意北方,无暇南顾。而今明公大破袁绍,仗威东夏,则可稍顾南方。刘景、孙权,皆有兄弟,明公不如趁此机会,让二人遣弟入许都为质。”

钟繇、董昭、夏侯惇等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曹操也认为郭嘉的提议不错,刘景、孙权遣弟入质最好,就算拒绝,对他也没什么损失。

曹操随后又与众谋臣商讨许久,最后定下决策,即内纳刘表归顺,外令刘景、孙权入质,而后陈兵于汝(南)、颍(川)之间,静观刘表、刘景、孙权三方争斗,从而坐收渔翁之利。

…………

三月下,江夏郡,夏口。

夏口,即汉水入长江之口,由于汉、沔同源,又称汉口、沔口。

夏口南临高山,三方阻水,易守难攻,乃楚、吴水路之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此时夏口东北方向十数里外,正有一支由数百艘大小船舰组成的舟军,舳舻相继,覆江而行。

这支舰队,正是孙权率领的江东大军,和诸葛亮的偏师情况类似,自入江夏以来,他们途经蕲春、鄂县、邾县等处,几乎没有遭到抵抗,进展十分顺利。

不过孙权知道,这并不是黄祖畏惧江东军,而是有意收缩防线,不出意外,夏口,就是黄祖选定的双方决战之地。因为一旦通过夏口,就可乘船直达黄祖的治所沙羡城下,所以黄祖必会在夏口设下重兵阻击江东军。

前方斥候的回报,也证实了孙权的猜测,黄祖以两艘庞然巨舰,横截河面,扼守夏口,其上甲士林立,不下千人。

孙权当即命平虏将军徐琨为前军都督,率领前军舟舰,进讨夏口,他则亲率中军继之。

徐琨收到孙权的指令,立刻指挥前军,杀向十余里外的夏口。

不过由于夏口水道狭窄,舟舰难以展开,若是挤在一处,则有被敌人火攻的危险。因此徐琨并没有大举进攻,而是仅派出数艘艨艟、斗舰,先行试探。

挟守沔口的两艘庞然巨舰上,千名黄祖军士卒皆披重甲,持强弩,待江东军舟舰临近,旋即扣动弩机,一时间飞矢雨下。

江东军的第一波试探性进攻,甚至都没能靠近黄祖军巨舰,就以失败而告终。

徐琨倒也没有动怒,本来他就存有试探之意,如今已经大致了解敌军的情况,他当即以破贼校尉凌操为前锋,再行攻之。

凌操乃是孙策旧将,吴郡余杭人,少时轻侠有胆气,后孙策崛起于江东,凌操带着数百游侠投其麾下,每战斗,常先登冠军,可谓江东屈指可数的猛将。

凌操作战勇猛,不避箭矢,亲自驾舟冲在最前方。江东军士卒无不勇气倍增,人人奋进,数十艘舟舰衔尾杀来。

然而这次,不但两艘庞然巨舰射来漫天的箭雨,两侧山崖上,亦同时落下石块及火箭。

原来黄祖军在两侧山崖,亦伏有重兵,顷刻间,江东军舟舰,或是被石块击毁,或是被火箭引燃,加上前面弩箭交错,攻势如潮,即便以凌操之勇,亦无可奈何,败下阵来。

(本章完)

第181章 弃婴第77章 赤骥第219章 开战第489章 太史慈第186章 八月第169章 奔袭第467章 射策(中)第256章 说客第525章 刘晔第280章 投靠第230章 败走第536章 邀请第423章 战死第128章 甘宁第451章 水镜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326章 相遇第86章 醉乡居第535章 人望第427章 身当第321章 浏阳第7章 剑术书法第437章 薨第181章 弃婴第424章 入阵第411章 不义第456章 房陵第116章 再见第254章 突围第349章 玺书第481章 团圆第4章 赖慈第89章 桃板第111章 归来第90章 朝会第315章 甘宁第545章 对策第70章 摊牌第536章 邀请第224章 溃败第356章 请婚第436章 托孤第298章 归来第478章 黄钟第305章 内附第186章 八月第84章 鱼梁洲第272章 魏延第97章 目的第40章 悲歌第248章 心绞第345章 骑兵第125章 新野第51章 区雄第223章 习珍第247章 病逝第72章 偷长第302章 富贵还乡第22章 交谈第357章 邓芝第132章 同席第231章 劝降第498章 城破第276章 张津第163章 解土第272章 魏延第208章 斩杀第294章 轻松第78章 晒书第506章 桃李第149章 要求第63章 突袭第539章 所求第43章 荆蛮第253章 战死第146章 剧县 (感谢长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59章 退让第204章 曲辕第324章 膝席第472章 失策第274章 攻城(下)第135章 归来第183章 吏治第175章 授田第480章 买马第4章 赖慈第510章 计成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210章第19章 桓阶第211章 计划第51章 区雄第190章 三窟第118章 刘表第316章 禁酒第411章 不义第253章 战死第200章 兵临第311章 吐血
第181章 弃婴第77章 赤骥第219章 开战第489章 太史慈第186章 八月第169章 奔袭第467章 射策(中)第256章 说客第525章 刘晔第280章 投靠第230章 败走第536章 邀请第423章 战死第128章 甘宁第451章 水镜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326章 相遇第86章 醉乡居第535章 人望第427章 身当第321章 浏阳第7章 剑术书法第437章 薨第181章 弃婴第424章 入阵第411章 不义第456章 房陵第116章 再见第254章 突围第349章 玺书第481章 团圆第4章 赖慈第89章 桃板第111章 归来第90章 朝会第315章 甘宁第545章 对策第70章 摊牌第536章 邀请第224章 溃败第356章 请婚第436章 托孤第298章 归来第478章 黄钟第305章 内附第186章 八月第84章 鱼梁洲第272章 魏延第97章 目的第40章 悲歌第248章 心绞第345章 骑兵第125章 新野第51章 区雄第223章 习珍第247章 病逝第72章 偷长第302章 富贵还乡第22章 交谈第357章 邓芝第132章 同席第231章 劝降第498章 城破第276章 张津第163章 解土第272章 魏延第208章 斩杀第294章 轻松第78章 晒书第506章 桃李第149章 要求第63章 突袭第539章 所求第43章 荆蛮第253章 战死第146章 剧县 (感谢长老 儒者人之所需)第159章 退让第204章 曲辕第324章 膝席第472章 失策第274章 攻城(下)第135章 归来第183章 吏治第175章 授田第480章 买马第4章 赖慈第510章 计成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210章第19章 桓阶第211章 计划第51章 区雄第190章 三窟第118章 刘表第316章 禁酒第411章 不义第253章 战死第200章 兵临第311章 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