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求援

第238章 求援

当初要不是吴巨暗中投敌,荆州军说不定仍被挡在巴丘外,难以踏上长沙的国土。再不济,局势也不会糜烂到如今这个地步。张羡现在自保有余,但想要赶走荆州军,却几乎毫无可能。

因此张羡心中对吴巨可谓是恨之入骨,纵使倾尽湘、江之水,也难以洗刷。然而张羡心中就是有再多的恨,也无法伤及吴巨半分,气得张羡常常夜不能寐。

刘景斩杀吴巨,总算令张羡得以一舒胸中恶气,而且这一战,表明了荆州军并不是不可战胜,让他隐隐看到了一丝希望,一丝将荆州军逐出长沙的希望。

所以,张羡经过深思熟虑后,令刘景兼摄长沙南部九县。有他的委任书,加上刘景自身的名望、才器,必能在短时间内整合九县,使得实力更上一层楼。

现在就幻想刘景日后率兵北上,救援临湘,或许有些不切实际,但也并非不可能之事。

退一万步讲,即使刘景整合九县后按兵不动,对临湘也有极大帮助。长沙南部存在着这样一个强大的敌对势力,在一旁虎视眈眈、伺机而动,荆州军必然会分心,导致难以全力对付临湘。

至于刘景势力大涨,日后或有尾大不掉的危险,张羡目前处境无比险恶,哪里顾得了许多,只能是两害相较取其轻。

刘景是他的故吏,为人又素来爱惜羽毛,看重名声,只要自己不过分逼迫,终不会反叛。

对于张羡的这个决定,桓阶、刘蟠先后表示了赞成,其他郡府大吏自然不会跳出来唱反调。即便是张怿,也没有提出异议。

桓阶又一次出列,说道:“府君,而今北军虽遭败绩,可实力仍然强大,仅凭我们自己的力量,只能与其僵持,很难击败北军,当设法求援于外。”

张羡一脸平静地点点头,问道:“我们该向谁求援呢?”

桓阶毫不犹豫道:“我等为汉臣,自当求于国家。古人有言:‘顺道者昌,逆德者亡。’司空曹公不以弱小,仗义而起,救朝廷之危,奉王命而讨有罪。法明国治,上下用命,有义必赏,无义必罚,可谓顺道矣。

刘景升自以为宗室,据有荆州,不思为国家屏障,反而无故兴兵长沙,势虽大,却尽失江、湘之心,可谓逆德矣。

今曹公南破袁术、西灭李傕、东戮吕布,中原略定。府君何不举荆南三郡,遣使诣许都,面见天子、曹公,表忠贞之心,告刘景升不德之罪,请求朝廷发兵荆州,以伸正义。”

“善。伯绪之言,深得我心。”张羡听罢抚掌而叹道。“仆虽久在荆南,亦心存朝廷,只是昔日天下大乱,道路阻隔,一直没有机会前往京师,面见天子。如今曹公奉天子以诛暴乱,有振兴社稷之心、荡涤天下之志,仆亦当遣使诣许都,表明心迹。”

桓阶躬身归列,其实求助的对象,除了北方的曹操外,江东的孙策也是一个极佳的选择。

孙策跨江短短数年间,率兵先后攻占吴郡、丹阳、会稽三郡,大江以东,仅豫章华歆未服。

孙策不仅实力强大,而且与刘表有杀父之仇,如果派人向他求助,成功的把握很大。

只是桓阶是孙坚的故吏,身份立场有些尴尬,不便开口。

他不好说,刘蟠则没有这些顾虑,两人事先早有沟通,刘蟠继而出列道:“府君,江东孙伯符亦可为援。《春秋》之义:‘子不为父报仇,非子也。’昔年乌程侯因刘景升而死,孙伯符如今据有江东,定有复仇之念。府君告急于孙伯符,必得回应。”

这次,张羡没有立刻答应,微微皱起眉头。

过去孙坚为长沙太守时,他为零陵太守,由于孙坚乃是多质少文的武夫,不守国家法令,动辄将兵跨郡,张羡内心恶之。后来孙坚北上讨伐董卓,令部下苏代领长沙太守,结果还不到一年,就被张羡联合长沙大族所灭。

当然了,这些都是陈年老账,随着孙坚的死,早已烟消云散。张羡没有考虑多久便同意了。

周围与荆南地区接壤的势力,还有交州,不过张羡无意向交州刺史张津求助,虽然两人都是南阳人,既是同乡,又是同姓。

两年前,即建安二年(公元197年),交州刺史朱符为当地夷贼所杀,朝廷以张津为新任交州刺史,当时他途经长沙时,张羡非常热情的招待了他。

至于不向张津求助的原因,是怕驱狼逐虎的计策没成功,反倒引狼入室,交州紧临零陵、桂阳二郡,招他北上,二郡必失。

…………

褚方坐在城墙下的塾室,一边喝着肉羹,一边啃着糗糒,糗糒即干粮。糗糒主要以米、麦为原料,煮熟后再舂磨成粉,制成饼状物,乃军中必备之物,一般作为情况紧急时的军需食物。

由于临湘被围半年,城中粮食渐渐紧张,他吃的糗糒里面掺杂了大量的麦、豆等粗粝之食。

不过他到底还有肉汤可喝,普通士卒连菜汤都快喝不上了。

褚方身量一般,食量却极为惊人,食案前整整一盘的糗糒,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减少,不久之后,就全部送进了肚中,最后他端起陶碗,将肉羹一饮而尽。

酒足饭饱后,褚方戴上兜鍪,走出塾室,重新回到城墙上。

“都尉……”

“都尉……”

士卒见到褚方,无不正容肃拜。

去年秋冬之际,临湘士卒在他的带领下,无数次打退荆州军的进攻,令荆州军蒙受了巨大损失,不得不做出改变,放弃攻城,转而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

能够带领士卒一次次取得胜利的人,又岂能不得军心?

褚方来到城墙边,放眼望去,目光所及,一片荒凉之景。

“唉……”

荆州军围而不攻,对临湘来说并非坏事,可褚方是一个压抑了整整八年的人,他渴望征战沙场、渴望建功立业,像现在这样无所事事的日子,实非他所愿。

(本章完)

第127章 襦铠第237章 监九县第284章 泽国第487章 盛匡第443章 韩暨第332章 徐庶第360章 献计第188章 三年第110章 主簿第386章 面曹第202章 冲城(感谢盟主浮沉一念间)第512章 伏兵第461章 守节第4章 赖慈第142章 计划第537章 茂才第169章 奔袭第351章 班底第119章 内忧第138章 征辟第362章 临冲第236章 看清第180章 回乡第143章 县丞第73章 送别第210章第322章 马鞍第436章 托孤第477章 要求第456章 房陵第200章 兵临第164章 动手第9章 躬耕养客第51章 区雄第186章 八月第76章 新左史第287章 自刎第453章 拦路第138章 征辟第161章 良法第43章 荆蛮第516章 夜取第371章 慰问第291章 召见第538章 董和第148章 警鼓第211章 计划第524章 马尾第301章 城破第460章 赵戬第80章 蹲守(感谢堂主卿尘)第477章 要求第447章 高义第293章 奇策第125章 新野第511章 开战第194章 羌笛第236章 看清第335章 十哲第4章 赖慈第11章 带经耕锄第458章 斩羽第373章 盟约第280章 投靠第542章 出兵第468章 射策(下)第121章 王粲第34章 志向第471章 官爵第50章 宝珠第394章 夜袭第544章 葛周第240章 说和第16章 决定第383章 李严第123章 赴宴第523章 南下第236章 看清第394章 夜袭第236章 看清第375章 返回第175章 授田第417章 柤中第533章 劝止第489章 太史慈第319章 还礼第241章 蒋琬第258章第501章 彭虎第275章 交趾第440章 匕见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225章 勇悍第518章 海昏第207章 合兵第281章 面见第126章 六礼第452章 自白第490章 尽出第122章 赠文
第127章 襦铠第237章 监九县第284章 泽国第487章 盛匡第443章 韩暨第332章 徐庶第360章 献计第188章 三年第110章 主簿第386章 面曹第202章 冲城(感谢盟主浮沉一念间)第512章 伏兵第461章 守节第4章 赖慈第142章 计划第537章 茂才第169章 奔袭第351章 班底第119章 内忧第138章 征辟第362章 临冲第236章 看清第180章 回乡第143章 县丞第73章 送别第210章第322章 马鞍第436章 托孤第477章 要求第456章 房陵第200章 兵临第164章 动手第9章 躬耕养客第51章 区雄第186章 八月第76章 新左史第287章 自刎第453章 拦路第138章 征辟第161章 良法第43章 荆蛮第516章 夜取第371章 慰问第291章 召见第538章 董和第148章 警鼓第211章 计划第524章 马尾第301章 城破第460章 赵戬第80章 蹲守(感谢堂主卿尘)第477章 要求第447章 高义第293章 奇策第125章 新野第511章 开战第194章 羌笛第236章 看清第335章 十哲第4章 赖慈第11章 带经耕锄第458章 斩羽第373章 盟约第280章 投靠第542章 出兵第468章 射策(下)第121章 王粲第34章 志向第471章 官爵第50章 宝珠第394章 夜袭第544章 葛周第240章 说和第16章 决定第383章 李严第123章 赴宴第523章 南下第236章 看清第394章 夜袭第236章 看清第375章 返回第175章 授田第417章 柤中第533章 劝止第489章 太史慈第319章 还礼第241章 蒋琬第258章第501章 彭虎第275章 交趾第440章 匕见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225章 勇悍第518章 海昏第207章 合兵第281章 面见第126章 六礼第452章 自白第490章 尽出第122章 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