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官爵

第471章 官爵

拟好甲乙之榜,定下最终排名,刘景盘算起“量才授职”,首先是夺得魁首的崔钧,刘景决定拜其为安远将军府从事中郎。

从事中郎秩六百石,职责是主吏事及职参谋议,无定员,通常设置二人至四人不等。

从事中郎在当前安远将军府中的地位,仅次于军师(诸葛亮)、左右长史(刘巴、桓阶)、左右司马(庞统、邓芝)、东西曹掾(王粲、韩暨)等七人。

目前安远将军府已经有了两名从事中郎,他们分别是原刘表从事中郎,南阳名士韩嵩、原刘表东曹掾,北地名士傅巽。

崔钧尽管也有些名望,但和两人相比就显得有些不够看了。从这也不难看出刘景对崔钧的看重。

而第二名刘廙为人清鉴有文采,这样的人适合留在身边听用,刘景准备任命他为主记,和主簿蒋琬一起负责机要文书。

主记尽管只是百石小吏,却是心腹之任,可谓位卑而权重,论权位并不比从事中郎差。

接下来是裴徽、习祯,二人皆风流儒雅,善谈论,刘景计划让他俩出任议曹掾、文学掾。议曹掌言职,文学掾主教化礼仪诸事,正可发挥二人的长处。

石韬、尹默专务经纶,节制守礼,可为典学掾、劝学掾。

刘敏、庞林、杨仪等人有军略之才,可授参军、兵马掾。

其余甲科也都分居要职,而乙科则外放地方担当郡县长吏。

除了甲乙科这一百零一人以外,刘景又让老师宋忠推荐十名五十岁以上品德纯良,却不幸落选的考生,授予他们一官半职。

汉代历来有奖赏年长者官职的传统,毕竟那些白首穷经,研究了一辈子学问,却依旧一事无成的人,着实让人心生怜悯。

纵然以汉灵帝之昏聩贪鄙,视财如命,公侯卿士、刺史太守,迁官袭级无不以货,也曾下诏试太学中六十岁以上者百余人,补郎中、太子舍人、王家郎、郡国文学吏等职,分文未取,这是一身污点的他这辈子做过的最干净的事。

刘景此番开科,已取士数百,也不差十个名额,况且还能展现自己的仁德,何乐而不为呢。

次日甲乙科名单对外公布,至此,这场轰轰烈烈,影响深远的科举考试终于落下了帷幕……

…………

九月下,黄河北岸,黎阳。

曹军中军大帐内,曹操合衣躺在床上,以手覆额,双目微阖,口中不住呻吟哀叹。

曹操六月时收到袁绍病薨于邺城的密报,简直惊喜若狂,袁绍既死,天下何愁不定?

不久又闻袁尚、袁谭兄弟互生嫌隙,几致反目,曹操认为平定北方的机会到了,随即不再关注荆州战事,八月间亲将数万步骑,北渡黄河,军于黎阳。

驻扎在黎阳的袁谭自知难以抵挡曹操大军,火速向袁尚求援,袁尚心中虽深恨袁谭,却也知唇亡齿寒,只得领兵南下会合袁谭之军,与曹操决战于黄河之滨。

河北精锐大半葬送在了官渡,如今袁军多是新卒,加上缺少精良铠甲,更兼人心不齐,自然不是曹操的对手,连战连败,不得不躲回营垒内,高挂免战牌。

曹操挟连胜之威,进而围攻袁军大营,企图一鼓而下,哪想到竟碰了个头破血流,袁军野战或许不行,守营则全无问题。

曹操偏不信这个邪,又几番派兵攻打袁军大营,结果无一例外,皆以惨淡收场。

重兵猬集,壁垒深严的袁军大营,就像是一只刺猬,令人无处下口,曹操一时间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战事随之陷入僵局。

袁尚固然年轻,却远比曹操想象的要难缠,他一边死守黎阳,一边命外兄,并州刺史高干联合南匈奴单于呼厨泉,率汉匈联军南下河东,开辟第二战场。

曹操前日接到夏侯惇、钟繇的急报,一时间急火攻心,头风病都被气犯了,剧烈的疼痛使他坐卧不安,夜不能眠。

曹操眼下没有余力救援河东,就算勉强抽调一些兵马,对夏侯惇、钟繇来说也是杯水车薪。

现在只能寄希望于韩遂、马腾等关中诸将能够出兵相助。

毕竟关中诸将中,程银、侯选、李堪等辈皆出身河东,关中诸将又素来仰赖河东的盐铁,他们肯定不会坐视高干吞并河东。

只是就算韩遂、马腾等人肯出兵相助,能不能挡住高干、南匈奴联军,也还是一个未知数。

韩马二人前几年还打生打死,韩遂更是杀害了马腾妻子,不背后捅刀子就不错了,要他们勠力同心,一致对敌,何其难也。

“明公,荀令君有急信送到……”许褚在帐外宏声禀报道。

曹操心中一惊,荀彧来信,必有要事,这时也顾不上头疼了,立刻弹坐而起,命许褚将信送进来,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一看之下,顿时头疼的更厉害了。

曹操八月初闻刘景攻陷江陵的消息,不禁惊呼:“刘表危矣!”

江陵之于荆州的重要性,曹操可谓万分清楚,他断定刘表无力抗衡刘景,加上此前刘表遣使职贡,表示臣服,曹操一度生起出兵沔南,相助刘表之意,毫不掩饰对荆州的觊觎之心。

只是随着袁尚、袁谭兄弟阋墙,曹操决意出兵河北,南下荆州的计划,自然就不了了之了。

曹操虽预料到刘表不是刘景对手,可打破脑袋也不会想到,刘表只坚持了两个月就败亡了。

刘表何许人?相信世上没人比曹操更清楚了,当年他雄心万丈,挥师南征,结果面对刘表、张绣联军,几番交手,不仅没有占到丝毫便宜,反而损兵折将,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皆死于乱军之中,至今想来,仍感到痛彻心扉,不能释怀。

而今刘表盟友从张绣换成了“有雄才而得众心,万人敌关羽、张飞为之爪牙”,被曹操视为心腹大患的刘备,二者联合,连曹操心里亦忌惮不已,结果居然也挡不住刘景全力一击?!

更让曹操震惊的是,刘景在与刘表、刘备大战期间,竟还有余力对付张津,而且一战就干净利落的除掉了张津,伪署刺史太守,吞并交州之心,昭然若揭。

数月以来,袁绍病死、刘表职贡,曹操环顾天下,除了韩遂、马腾,尽为小儿辈,几乎无一抗手,以为平定天下指日可待。

事实证明,曹操有些小觑天下英雄了,眼下他就被袁尚、袁谭、高干等小儿辈逼得束手无策。

如今曹操受阻于黎阳,看不到平定河北的希望,刘景又强势崛起于南方,其南枭张津,北灭刘表,雄踞荆、交,甲兵十万,虎视中原,一想到自己日后将要面对这样一个难缠的对手,曹操就感到如芒在背,寝食难安。

曹操不停揉着太阳穴,以缓解头痛,可惜却收效甚微,对候再一旁的许褚道:“仲康,速招诸军师、祭酒,来孤帐中议事。”

“诺。”许褚应命出帐。

不一刻,荀攸、郭嘉、程昱、董昭、贾诩等谋臣相继到来。

曹操被头风病折磨得心浮气躁,实在没有开口说话的心情,直接递出书信,让他们自己看。

一众谋臣全都是当世人杰,才智超绝,算无遗策,然而在看过信后,无不面露惊异之色。

又是刘景!似乎从他们第一次听到刘景的名字起,后者就在不断突破他们心底的评价。

这位市井走出的枭雄,从一县之地,到称霸荆交二州,只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崛起之速,纵使光武取河北,也不过如此了。

一直默不做声的曹操终于打破了沉寂,叹息道:“今北方未定,刘仲达又起于南方,威胁更甚于刘表、刘备,如之奈何?”

荀攸作为曹操的谋主,首先道:“刘仲达初定荆州,便立刻遣使诣许职贡,尽管他只是为获取名义,以稳定荆州,未必是真心忠于国家,却也可看出他无意与明公为难,南方暂时无忧。”

荀攸看了曹操一眼,又道:“明公当专务北方。当初袁绍合四州之众,马步十万,大举南侵,声势浩大,天下震怖。明公以盈万之旅,相峙官渡,兵折而意不衰,在危而听不惑,临事决机,遂以弱胜强,大破袁绍,威震华夏。”

“今大军受阻于黎阳,不过是一时之困,袁尚、袁谭才能智略远不及乃父袁绍,彼此又不能和睦,只因明公威逼,才勉强联合在一起,时间一久,必生龌龊。届时明公尽起精锐,分而击之,乘胜席卷河北,如反掌耳。”

荀攸显然是想重复官渡之战故事,对敌人采用拖字诀,一直拖到对方生变,而后一战而定。

郭嘉眉头深锁,第二个发言:“昔日孙策粗定江东,便有阴袭许都之意,刘景未必没有此心,他若趁我等在北,勾结袁氏,出兵宛、叶,窥视许都,后果不堪设想,明公不可不防。”

郭嘉继续道:“诚如军师所言,袁尚、袁谭兄弟遘恶,势难相容,又有逢纪、郭图、辛评等从中挑拨,久必反目。然袁尚、袁谭兄弟素畏明公虎威,急之只会逼其等死战,缓之则自乱。不如就此回军,南备刘景,西御高干,待袁尚、袁谭兄弟爆发内讧,再出兵河北,可收全功。”

曹操认为荀攸、郭嘉说的各有道理,不过他更倾向于荀攸的建议。

要知道,他出兵前可是抱着一举而下河北的心思,奈何事不遂人愿,他亲将数万兵马,跨河北上,鏖战二十余日,损兵折将不说,寸土未下,就这么灰溜溜的回去,他岂能甘心?

曹操否决了郭嘉的建议,说道:“孤受国家之命,督六军以讨逆贼,河北士民皆翘首以盼王师,今贼子尚未授首,若就此退军,何以服人心?”

曹操坚持不退军,随后将话题引到刘景身上,“刘仲达上表自称替国家除掉了逆贼刘表,刘仲达在信中为麾下请功,对自己只字不提,孤却不能无视之,诸君以为,朝廷当如何奖赏?”

刘表数月前遣使面见曹操,表示臣服,已非国之逆贼,然而刘表已死,曹操又要安抚刘景,只能被迫承认其诛贼之功。

贾诩建言道:“明公赏赐,可名重而实轻。”

什么是名重而实轻?就是给予其高官显爵,而不授实权。

曹操略一沉吟,既然抱着安抚刘景的意图,那就不能不加以厚赏。“刘仲达现任安远将军,汉昌亭侯,此番立下大功,可拜为安南将军,封汉昌县侯。”

安远将军乃杂号将军,而安南将军尽管比不上刘表的镇南将军,却也是名号将军,并且由亭侯升为县侯,赏赐不可谓不重。

而刘景为麾下文武大肆请官,包括僭越推荐武陵人潘濬为交州刺史,曹操也全部照准。

曹操之所以表现得如此大方,是因为刘景完全可以不理朝廷,自己私署官职,曹操当初未迎天子前,可没少这么干。

刘景愿意向朝廷请命,无疑是一种态度,只要不涉及自身利益,曹操当然不会轻易拒之。

曹操也不是毫无原则的迁就刘景,安插起钉子来也是毫不手软,如荆州刺史一职,他肯定不会交给刘景。

当然,就算曹操任命荆州刺史,也没办前往襄阳赴任,只能将治所放在他所控制的宛城。不过刺史毕竟是荆州名义上的主官,可名正言顺插手荆州事物,就如扬州刺史刘馥之于江东。

曹操询问众谋臣道:“刘表已死,荆州出缺,依诸君之见,谁可为刺史,为国牧守南土?”

此时荀攸脑海中登时闪过一个人选,向曹操推荐道:“宛令,颍川杜(袭)子绪出于名族,才称当世,历任南阳诸县,熟悉荆土、人情,可为荆州刺史。”

“尤其难得的是,杜子绪早年间避乱长沙,识刘仲达于微时,两人由此结下了深厚情谊。旁人出任荆州刺史,刘仲达或有不喜,杜子绪若为荆州刺史,刘仲达必不会反对。有杜子绪居中调和,将极大降低冲突风险……”

曹操被荀攸说服了,杜袭确实是当前荆州刺史的不二人选,当即决定迁杜袭为荆州刺史。

(本章完)

第406章 打击第472章 失策第427章 身当第85章 囚徒第479章 苍梧第541章 有望第382章 西进第387章 夏口第228章 斩首第423章 战死第310章 亲近第448章 下马威第431章 献计第237章 监九县第461章 守节第475章 妹夫第103章 营垒第307章 谈判第503章 饿虎第207章 合兵第325章 泉陵第38章 诸葛玄第115章 纳彩第421章 三英第319章 还礼第294章 轻松第73章 送别第113章 启程第543章 刺孙第125章 新野第333章第220章 拍击第537章 茂才第7章 剑术书法第42章 点评第183章 吏治第140章 二年第136章 婚宴第452章 自白第516章 夜取第446章 入城第484章 丹阳第337章 同符第91章 壁画第475章 妹夫第192章 开战第444章 东曹掾第302章 富贵还乡第358章 战略第71章 洗手第18章 刘蟠第46章 马周第416章 畅谈第156章 邀请第66章 徙边第98章 高利贷第7章 剑术书法第96章 建安第298章 归来第324章 膝席第343章 斩将第12章 质书救邻第178章 来接第278章 射中第323章 为寿第470章 策论第214章 定计第28章 畅谈第57章 示好第194章 羌笛第484章 丹阳第32章 求字第10章 刘伯嗣第33章 示众第88章 腊月第34章 志向第202章 冲城(感谢盟主浮沉一念间)第389章 战死第35章 马周第5章 虎头第437章 薨第40章 悲歌第464章 上书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270章 医所第456章 房陵第268章 填堑第30章 陶观第375章 返回第3章 后母第178章 来接第483章 定议第205章 失望第219章 开战第281章 面见第530章 仁义第326章 相遇第434章 伏击第106章 调离第112章 担忧
第406章 打击第472章 失策第427章 身当第85章 囚徒第479章 苍梧第541章 有望第382章 西进第387章 夏口第228章 斩首第423章 战死第310章 亲近第448章 下马威第431章 献计第237章 监九县第461章 守节第475章 妹夫第103章 营垒第307章 谈判第503章 饿虎第207章 合兵第325章 泉陵第38章 诸葛玄第115章 纳彩第421章 三英第319章 还礼第294章 轻松第73章 送别第113章 启程第543章 刺孙第125章 新野第333章第220章 拍击第537章 茂才第7章 剑术书法第42章 点评第183章 吏治第140章 二年第136章 婚宴第452章 自白第516章 夜取第446章 入城第484章 丹阳第337章 同符第91章 壁画第475章 妹夫第192章 开战第444章 东曹掾第302章 富贵还乡第358章 战略第71章 洗手第18章 刘蟠第46章 马周第416章 畅谈第156章 邀请第66章 徙边第98章 高利贷第7章 剑术书法第96章 建安第298章 归来第324章 膝席第343章 斩将第12章 质书救邻第178章 来接第278章 射中第323章 为寿第470章 策论第214章 定计第28章 畅谈第57章 示好第194章 羌笛第484章 丹阳第32章 求字第10章 刘伯嗣第33章 示众第88章 腊月第34章 志向第202章 冲城(感谢盟主浮沉一念间)第389章 战死第35章 马周第5章 虎头第437章 薨第40章 悲歌第464章 上书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270章 医所第456章 房陵第268章 填堑第30章 陶观第375章 返回第3章 后母第178章 来接第483章 定议第205章 失望第219章 开战第281章 面见第530章 仁义第326章 相遇第434章 伏击第106章 调离第112章 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