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守节

第461章 守节

“窦辅拜见将军……”

窦辅四方脸,高颧骨,阔口宽腮,是典型的关中人样貌,不过因他从小长于桂阳,却是满口的荆南口音,令刘景倍感亲切。

刘景含笑道:“我起兵时,足下已北上,遗憾没能与足下共事,好在现在也不算迟。”

窦辅对此亦深感遗憾,他这些年在襄阳,并不受刘表重用,但处闲职而已。

他当初若没有北上,而是留在荆南,以他的出身、才能,绝对比现在强千百倍,说不定已跻身荆南重臣之列。

接下来赵戬又为刘景简单介绍了一下身后的子侄。

京兆赵氏素来门风清正,赵岐、赵戬,莫不如此,年轻一辈虽比不上祖父辈,亦称得上是可造之材,刘景一一温言勉励。

而后刘景随赵戬入府,刚一落座,刘景就直接开门见山道:“自董卓乱国,九州崩裂,社稷沦陷。我虽不才,亦有匡扶社稷,澄清天下之心,然智术有限,急需赵君这样的贤才辅佐。”

赵戬今已年过五旬,有重名于天下,曾入朝为尚书,辅国理政,也曾外放县令,主政一方,寻常职位,根本打动不了他。

刘景为邀赵戬出山,欲举其为南阳太守,可谓下足了血本。

当然,这里的南阳,仅指刘表实际控制下的南阳地区,也就是原南阳郡西部,南起山都,北至武关,一共十一个县。

眼下南阳境内盘踞着数万户关中流民,他们不纳赋税,不服劳役,常为寇盗,桀骜难制。赵戬是关中人,素有名望,他若出任南阳太守,能够最大限度稳住南阳局势,不使关中人生乱。

赵戬本无意出仕,此前刘表屡次三番邀他出山,他都没有同意,因此就算刘景亲自登门,礼贤下士,仍不足以动摇其心。

可出乎他意料的是,刘景竟然有意拜他为南阳太守,如此一来,赵戬顿时犹豫起来。

沉吟片刻,赵戬心里不由苦笑,他终究没有颍容那般的操守,面对刘表许以的武陵太守之位,毫不为所动,一心守节不仕。

见赵戬答应出山,刘景喜形于色,道:“善!有赵君坐镇南阳,我无忧矣。”

刘景继而又拜窦辅为南阳析县长,两人正好一起上任。

届时刘景会让韩广率兵与他们一道北上,沿途清剿地方,震慑不轨,韩广的最终目的地是武关,武关乃荆州门户,勾通关中的桥梁,必须要赶快掌握在手中。

刘景之后还要出城拜访庞德公,是以没坐多久便起身离去。

庞德公乃沔南高士,为人学识渊博,淡泊名利,更难得的是,其人有识人之鉴,诸葛亮、庞统、司马徽皆为其门徒。

不得不说,刘景最“怕”的就是这种人,说好听点是淡泊名利,说难听点就是胸无大志。当初一心想做隐士的好友刘瑍,可是让刘景吃了无数次“闭门羹”,至今想来,还有些气结。

尽管知道希望渺茫,但刘景还是决定试试,就算被拒也没什么,刘表都被拒绝无数次了。

万一庞德公认为他是乱世真龙,从而答应出山相助呢……

刘景又特意喊来诸葛亮、庞统二人,陪他一同去见庞德公。

刘景入主襄阳以来,要论最忙的人,非诸葛亮、庞统莫属,二人每天处理公务,从早到晚,几乎无片刻清闲,即便二人年轻体强,亦身心俱惫。

今日被刘景叫出,荡舟沔水,饱览风光,俱都大感轻松。

庞德公家住在沔水中的鱼梁洲,诸葛亮看着洲上熟悉的一草一木,心中不禁泛起阵阵涟漪。

诸葛亮少时旅居襄阳期间,这里几乎成了他最频繁拜访的地方,名义上是来看望二姐及姐夫庞山民,实际却是为见庞德公。

毫不夸张的说,庞德公是对少年时期的诸葛亮影响最深的人。

舟船停靠于岸边,刘景随诸葛亮、庞统步行前往庞德公家。

庞德公不愿食官禄,耕种以自给,家门前开垦着大片黍田,时值九月,黍子已经收割完毕。

庞德公家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炊烟袅袅,鸡鸣犬吠,好一个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刘瑍若是来此,就算要他拿长沙太守来换,他怕是也心甘情愿。

庞德公只是无心仕途,并非孤高清傲之人,闻刘景来访,立即带着诸子大开柴门相迎。

刘景见庞德公朝自己行礼,急忙上前止之,口中道:“公,长者也,何敢劳烦长者出迎。”

庞德公峨冠单衣,胡须精美,虽已五十多岁,但因为长年下地劳作,身体十分硬朗,只听他道:“我虽年长,却是民,将军虽年少,却是君。礼者,尊卑之差,上下之制也,我身为民,若不出迎拜君,才是失礼。”

刘景当即不再多言,就他肚子里那点墨水,哪辩得过庞德公这等钻研了一辈子学问的老儒。

这时诸葛亮、庞统适时站出,行子侄之礼,拜见庞德公。

庞德公笑着拉起二人,满脸欣慰,诸葛亮、庞统少年时或外朗,或内润,皆不同于凡俗,庞德公坚信二人日后必能成为国家栋梁,“卧龙”、“凤雏”之誉,就是对他俩最大的期许。

如今诸葛亮、庞统年纪轻轻就受到刘景殊遇,任以股肱,参谋大事,可谓少年得志,庞德公又怎能不为二人感到高兴。

庞德公无欲无求,一心隐居,所以刘景没有像先前招揽赵戬那样,直接开口邀请,而是大谈汉室倾颓,天下疾苦,最后才隐晦地道:“庞公德行高广,才周当世,如今天下丧乱,庞公正应凭借所学,济世救民,怎能保全一身,而弃天下于不顾?”

庞德公摇头道:“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有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有所宿。人亦如此,天下非我所保也。”

见刘景还要再劝,庞德公手指诸葛亮、庞统,对刘景道:“我已年老,不堪驱使,孔明、士元俱得我所学,将军有他们相助足矣,何必执着于老朽?”

庞德公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刘景自然没法再劝,只好放弃,不久即告辞而去。

(本章完)

第25章 吏舍第132章 同席第490章 尽出第191章 计议第405章 防疫第1章 重生第412章 刺史第508章 南昌第268章 填堑第243章 学官第173章 南下第409章 诈降第240章 说和第208章 斩杀第506章 桃李第511章 开战第439章 文聘第384章 招揽第178章 来接第251章 入主第227章 火攻第160章 抢权第515章 不忠第208章 斩杀第196章 招揽第131章 嫁妆第339章 出战第540章 国士第299章 兵临第150章 开战第354章 屯田第294章 轻松第316章 禁酒第84章 鱼梁洲第454章 委蛇第237章 监九县第264章 突袭第307章 谈判第293章 奇策第42章 点评第460章 赵戬第530章 仁义第22章 交谈第165章 猛将第20章 南阳来客第287章 自刎第487章 盛匡第17章 杜袭第278章 射中第186章 八月第339章 出战第92章 先贤第510章 计成第255章 后续第104章 军法第201章 北上 (感谢盟主浮沉一年间)第50章 宝珠第267章 比箭第184章 七夕第150章 开战第298章 归来第240章 说和第22章 交谈第106章 调离第131章 嫁妆第237章 监九县第542章 出兵第70章 摊牌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247章 病逝第373章 盟约第310章 亲近第215章 南下第244章 生子第528章 恶气第471章 官爵第109章 难题第356章 请婚第490章 尽出第131章 嫁妆第487章 盛匡第406章 打击第217章 床弩第144章 褚方第89章 桃板第25章 吏舍第490章 尽出第305章 内附第2章 刘亮第194章 羌笛第195章 韩广第252章 周岁第436章 托孤第27章 皓月第538章 董和第452章 自白第434章 伏击第156章 邀请第222章第213章 女诫
第25章 吏舍第132章 同席第490章 尽出第191章 计议第405章 防疫第1章 重生第412章 刺史第508章 南昌第268章 填堑第243章 学官第173章 南下第409章 诈降第240章 说和第208章 斩杀第506章 桃李第511章 开战第439章 文聘第384章 招揽第178章 来接第251章 入主第227章 火攻第160章 抢权第515章 不忠第208章 斩杀第196章 招揽第131章 嫁妆第339章 出战第540章 国士第299章 兵临第150章 开战第354章 屯田第294章 轻松第316章 禁酒第84章 鱼梁洲第454章 委蛇第237章 监九县第264章 突袭第307章 谈判第293章 奇策第42章 点评第460章 赵戬第530章 仁义第22章 交谈第165章 猛将第20章 南阳来客第287章 自刎第487章 盛匡第17章 杜袭第278章 射中第186章 八月第339章 出战第92章 先贤第510章 计成第255章 后续第104章 军法第201章 北上 (感谢盟主浮沉一年间)第50章 宝珠第267章 比箭第184章 七夕第150章 开战第298章 归来第240章 说和第22章 交谈第106章 调离第131章 嫁妆第237章 监九县第542章 出兵第70章 摊牌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247章 病逝第373章 盟约第310章 亲近第215章 南下第244章 生子第528章 恶气第471章 官爵第109章 难题第356章 请婚第490章 尽出第131章 嫁妆第487章 盛匡第406章 打击第217章 床弩第144章 褚方第89章 桃板第25章 吏舍第490章 尽出第305章 内附第2章 刘亮第194章 羌笛第195章 韩广第252章 周岁第436章 托孤第27章 皓月第538章 董和第452章 自白第434章 伏击第156章 邀请第222章第213章 女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