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盛匡

第487章 盛匡

习祯奉刘景之命出使扬州,比刘景先行出发,由于楚、吴开战在即,水道断绝,习祯只能沿着长江北岸,走陆路前往合肥。

习祯踏入庐江地界,沿途所见,尽是一片残破荒凉的景象。

庐江郡自袁术时起,就饱经战乱之苦,百姓多逃亡。

三年前孙策所置庐江太守李术,见孙策身亡,遂不尊江东号令。孙权有意拿其立威,举兵攻灭之,以族兄孙河为庐江太守。

不过由于庐江郡尚有梅干、雷绪、陈兰等拥众数万,割据一方,加上孙权新立不久,江东内部未稳,无力兼顾庐江,因此尽弃江西之地,徙民归于江东。

刘馥出任扬州刺史以来,造城邑、立学校,广屯田、兴农事,颇有政声。但他的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九江郡,对庐江郡则是以安抚为主,只要梅干、雷绪、陈兰等人尊其号令,不为叛乱,刘馥也就默许他们割据庐江。

当前庐江郡的形势,和关中颇为相似,地方上割据势力远强于郡县,这样的环境下,百姓根本没法安心生活,庐江好好一处膏腴之地,就此沦为荒凉之所。

相比于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庐江百姓,九江百姓过得就好多了,至少他们能够安心耕织,而不必担心遭到贼人劫掠伤害。

习祯沿施水北上,在抵达与肥水的交汇处,合肥赫然在望。

合肥和襄阳一样,过去都只是普通县城,因寿春屡遭兵祸,毁弃无余,刘馥乃改治合肥。

合肥城虽小,战备却十分周全,深沟高垒,楼橹林立,纵然数万之众来攻,亦足以自守。

习祯车乘来到城门前,投以谒刺,守门吏见是荆州来客,不敢怠慢,急忙入郡府通禀刘馥。

刘馥此刻正和别驾蒋济、主簿盛匡商议兴治茹陂。

这两年刘馥在芍陂修筑堰堨,灌溉稻田,九江官民皆受益,因此刘馥打算再接再厉,兴治茹陂,使庐江百姓也能受益。

听到有荆州使者前来求见,刘馥颇感诧异,看向蒋济、盛匡二人,疑道:“我与刘安南素无往来,他派人来见我作甚?”

蒋济九江人,少有名称,才智绝人,二十余岁便成为州别驾,任居“半刺史”之职,以其心智,几乎瞬间便洞察了对方的来意,看了一眼旁边面色大变的盛匡,开口道:“不出意外,当是刘安南决意兴兵伐吴。”

“嗯?”刘馥皱起眉头,他这个扬州刺史虽有些名不副实,但在江东也有一些耳目,知道刘景、孙权这对盟友近来反目成仇,双方兵戎相见是早晚的事。

对此,刘馥其实是乐见其成的,他现在对江东几乎施加不了任何影响,江东只有乱起来,他才有机会将手伸进江东。

盛匡沉声说道:“若果如别驾所言,刘安南将兴兵伐吴,对使君来说却是大好机会。”

盛匡与蒋济年龄相仿,体格瘦弱而容貌严毅,他不是别人,正是前吴郡太守盛宪之子,与孙权有杀父之血海深仇。

他之所以跑来合肥投靠刘馥,就是抱着万一之念,希望有朝一日能有机会向孙权复仇,这也是支撑他活下去的动力之一。

刘馥对盛匡的话不置可否,让人引荆州使者前来。

习祯衣冠赫奕,气质风流,步履从容走进堂中,拜见刘馥。

“安南将军府吏习祯,拜见刘使君……”

“足下不必多礼,”刘馥懒得和他客套,直接开门见山问道:“足下此来,所为何事?”

习祯在官学时,就以谈论名动襄阳,口才极佳,从孙贲觊觎长沙开始讲起,称其暗中资助贼寇,侵扰长沙,刘景为顾全大局,一忍再忍,直到现在已忍无可忍,决定发兵豫章,根绝祸患。

习祯最后说道:“安南将军与孙讨虏过去曾指水为盟,共讨逆贼,是以孙讨虏虽包庇其兄孙贲,安南将军犹念旧盟之谊,不愿与其刀兵相向,此次出兵,只讨孙贲一人,不会侵攻吴地。”

这话怕是三岁孩童都不肯信,更别说刘馥了,只见他沉下脸责备道:“孙豫章固然有错,可到底是朝廷所任,刘安南未得天子诏命,岂能私自出兵?”

习祯坦然自若地回道:“下吏今来合肥,安南将军尚在江夏,未有举动,何言私自出兵?况且安南将军总领南方军事,为国讨伐无道,不必拘于君命也。”

刘馥闻言面露不悦,习祯故作不见,继续说道:“安南将军此番只诛孙贲,还长沙、豫章二郡百姓以安宁,无意侵占扬域。因此安南将军特派我前来,询问刘使君,有无豫章太守人选,安南将军愿派兵护送其上任。”

刘馥听了习祯的话,心里大感吃惊,没想到刘景竟有如此决断,为了能够争取到他的支持,甘愿让出豫章太守之位。

当然了,刘景也不傻,不会真的将豫章完全交给他,但哪怕只是名义上,也足以让他动心。

可惜这件事非刘馥一人所能决定,他需得请示天子、曹公。

刘馥让人带习祯下去休息,而后询问蒋济、盛匡二人意见。

盛匡立刻急不可待地劝道:“使君无论同意与否,都阻止不了刘安南出兵,既然如此,何不应其请,趁机将豫章收归刺史部,乃至更进一步,联手刘安南,剿灭孙权,收复江东。”

盛匡进一步说明道:“孙氏经营江东,已有三世,士民亲附,刘安南率兵攻略吴地,士民定然追随孙氏,舍命相抗,刘安南想要夺取吴地,绝非易事,届时杀戮必重。吴地百姓惨遭涂炭之苦,使君善而抚之,就算不能传檄而定江东,亦足以与刘安南分庭抗礼……”

“万万不可!”在蒋济看来,盛匡完全被仇恨冲昏了头脑。

“刘安南,人杰也,素为曹公所忌。今曹公用兵于北方,委使君以东南之事,使君当以牵制刘安南为上,若任由其兼并孙权,无异于纵虎吞狼,遗患无穷,到时恐东南不复为国家所有矣!”

“子通所言有理……”蒋济一番分析,令刘馥不住点头。

见刘馥不用其计策,盛匡心中愤恨不已,起身道:“‘杀父之仇,寝苫枕干,不共戴天。’匡惟有辜负使君信任,请辞主簿,返回江东,望使君应允。”

盛匡性情刚烈,有此选择,刘馥毫不意外,上前握住盛匡的手,叹道:“《春秋之义》:‘子不复仇,非子也。’我虽不愿放走贤才,亦不敢阻拦子通。”

盛匡谢之,当即拜别刘馥,去见习祯,次日,两人俱西返。

历史上盛匡官至魏征东将军司马,一辈子都在魏吴前线,可惜到死都没能等到报仇的机会。这个时空,他能如愿吗……?

(本章完)

第335章 十哲第426章 拔箭第131章 嫁妆第326章 相遇第367章 跛马第264章 突袭第226章 死第495章 铁楼第10章 刘伯嗣第45章 弩第543章 刺孙第514章 后事第332章 徐庶第269章 地突第413章 潘濬391.第391章 大败第527章 有君第294章 轻松第439章 文聘第167章 收获第485章 誓师第543章 刺孙第510章 计成第402章 噩梦第10章 刘伯嗣第432章 献计 (2)第515章 不忠第475章 妹夫第512章 伏兵第352章 尊卑第491章 徐宗第78章 晒书第53章 道歉第59章 严肃第42章 点评第65章 后续第21章 未婚妻第433章 坚韧第512章 伏兵第243章 学官第424章 入阵第41章 吟诗第377章 再孕第143章 县丞第287章 自刎第465章 出使第77章 赤骥第496章 铁壁第514章 后事第35章 马周第5章 虎头第447章 高义第440章 匕见第405章 防疫第200章 兵临第464章 上书第51章 区雄第484章 丹阳第273章 攻城(上)第105章 八阵第283章 洪水第213章 女诫第30章 陶观第167章 收获第368章 江东第234章 耀功第335章 十哲第203章 魄力第9章 躬耕养客第417章 柤中第544章 葛周第238章 求援第144章 褚方第417章 柤中第83章 预言第272章 魏延第459章 焚桥第224章 溃败第52章 归家第304章 北上第221章 矢石第244章 生子第449章 隐户第484章 丹阳第359章 八月第340章 部督第99章 王彊第223章 习珍第326章 相遇第455章 投降第469章 重法第181章 弃婴第330章 封拜第38章 诸葛玄第406章 打击第8章 肿足第448章 下马威第444章 东曹掾第425章 中箭第245章 巡视
第335章 十哲第426章 拔箭第131章 嫁妆第326章 相遇第367章 跛马第264章 突袭第226章 死第495章 铁楼第10章 刘伯嗣第45章 弩第543章 刺孙第514章 后事第332章 徐庶第269章 地突第413章 潘濬391.第391章 大败第527章 有君第294章 轻松第439章 文聘第167章 收获第485章 誓师第543章 刺孙第510章 计成第402章 噩梦第10章 刘伯嗣第432章 献计 (2)第515章 不忠第475章 妹夫第512章 伏兵第352章 尊卑第491章 徐宗第78章 晒书第53章 道歉第59章 严肃第42章 点评第65章 后续第21章 未婚妻第433章 坚韧第512章 伏兵第243章 学官第424章 入阵第41章 吟诗第377章 再孕第143章 县丞第287章 自刎第465章 出使第77章 赤骥第496章 铁壁第514章 后事第35章 马周第5章 虎头第447章 高义第440章 匕见第405章 防疫第200章 兵临第464章 上书第51章 区雄第484章 丹阳第273章 攻城(上)第105章 八阵第283章 洪水第213章 女诫第30章 陶观第167章 收获第368章 江东第234章 耀功第335章 十哲第203章 魄力第9章 躬耕养客第417章 柤中第544章 葛周第238章 求援第144章 褚方第417章 柤中第83章 预言第272章 魏延第459章 焚桥第224章 溃败第52章 归家第304章 北上第221章 矢石第244章 生子第449章 隐户第484章 丹阳第359章 八月第340章 部督第99章 王彊第223章 习珍第326章 相遇第455章 投降第469章 重法第181章 弃婴第330章 封拜第38章 诸葛玄第406章 打击第8章 肿足第448章 下马威第444章 东曹掾第425章 中箭第245章 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