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潘濬

第413章 潘濬

刘景拒绝了赖恭的提议,道:“交州山川长远,汉夷杂处,割据者众,局势极为复杂,非大智大勇之人不能安定此州。赖君才器过人,然其智有余而勇不足,并非交州刺史最佳之选。”

“大智大勇之人?”诸葛亮想了想,又提议道:“潘司马如何?”潘司马即左司马潘濬。

潘濬如今身在武陵郡,刘宗随刘景北上后,由其暂代太守之位,其治理武陵,恩威并施,不但士民依附,就连五溪蛮也不敢再叛,足以胜任交州刺史之位。

诸葛亮这个提议深合刘景之心,潘濬智勇兼备,又是他的同门师兄,确实可托以南方大事。

虽然历史上他和关羽不和,最终叛蜀降吴,但关羽向来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为刘备镇守荆州,当方面之任,却不能和睦同僚,无疑是责任更大的一方。

王彊不同于关羽,其人心性隐忍,城府深刻,加上出身卑微,向来敬慕君子,潘濬亦非苛刻之人,相信两人一定能够和平共处,为他管理好交州。

刘景之后又询问众人的意见,此时任谁都能看出刘景的心意,当然不会有人跳出来唱反调,一致赞同潘濬出任交州刺史。

见众口一词,刘景当即拍板定下,以潘濬为交州刺史,随后又道:“武陵郡新附不久,潘司马走后,还需有人镇守,你们认为谁适合接替潘司马的位置?”

诸葛亮看了看下面,见徐庶、蒋琬、邓芝、李严等人都不开口,诸葛亮才道:“酃县长刘仲嗣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可以接替潘司马镇守武陵郡。”

刘景轻轻颔首,刘承在军中、地方历练多年,能力没有问题,而且作为武陵太守刘宗的胞弟,代兄治郡,倒也合情合理。

而酃县乃是刘景起家之地,县长自然不是谁都能当,刘景考虑到弟弟刘和今年已经十八岁,担任浏阳县长载余,深明为政之要,可以放心把酃县交给他。

会后,刘景分别派人传令潘濬、刘承、刘和,武陵郡与江陵仅一江之隔,潘濬接到刘景通知,即刻北上,数日便赶到江陵。

“大兄……”刘景亲自前往津乡渡口,迎接潘濬的到来。

自从去年七月潘濬随刘宗进军武陵,事后便留在当地,一直没有返回,两人已分别一年有余,所以甫一见面,刘景就紧紧握住潘濬的手,显得格外亲热。

感受着刘景手上传来的力量,潘濬心中十分感动。

刘景一边拉着潘濬上车,一边说道:“我前几日已正式向朝廷表举大兄为交州刺史。”

潘濬强忍胸中潮涌,道:“刺史居牧伯之位,秉一州之统,选第大吏,督察郡国,任重职大。刘(巴)子初才智绝人,赖(恭)伯敬器量雅伟,皆为良选,将军何以用我为交州刺史?”

“大兄不会以为,这是份好差事吧?”刘景缓缓摇了摇头,道:“交州境内势力众多,大者如士燮兄弟,割据四郡,雄霸交南,小者如魁帅夷僚,遍布州里,残害地方,想要打开局面,谈何容易?长史、赖君皆非开拓之人,只有智勇兼备如大兄者,方能在交州有所作为。”

听刘景说刘巴、赖恭皆不如自己,潘濬眼眉皆笑,颇为自得,当然,嘴上却是连连谦虚。

“我虽向国家举荐大兄为交州刺史,不过士燮兄弟想必不会承认。”说到这,刘景笑了笑。

历史上刘表以镇南将军督交、扬、益三州,有举荐三州刺史的权力,结果士燮对刘表委派的交州刺史视若无睹,直接遣使至许都职贡,取得名分,割据交南,刘表也拿他无可奈何。士燮连刘表都不服,更何况刘景。

潘濬点点头,说白了,他这个交州刺史,国家认不认还在两可之间,士燮怎么可能承认。

刘景又道:“大兄此番南下,可先将刺史部设在郁林。听说苍梧太守史璜近来病情加重,已经卧榻不起。大兄可写信向史璜表露移治苍梧之心,史璜若同意,自然是最好,若不同意,也不必急图之。史璜在苍梧素有威望,深得人心,如今他已命不久矣,不妨等他病死,再派兵接收苍梧。届时大兄合郁林、苍梧二郡,整顿交北,安抚民夷,之后便可徐图交南士燮兄弟。”

潘濬听得连连点头,刘景对交州规划之详细竟至于此,就算是一介庸人,只要按部就班,也能慢慢坐稳交州刺史之位。

刘景又道:“对了,大兄,我还为你物色了一位别驾。”

别驾乃州吏之首,号称“任居刺史之半”,也就是相当于半个刺史,可知其权力之大。

“他就是郁林长史吴叔山,大兄对他可能不太熟悉,吴叔山乃交州南海名士,举孝廉出身,此人不但才干出众,且忠义果敢,布山之战,吴叔山深入虎穴,诈降张津,又在夜间反戈一击,与王子健共破交州军……”

潘濬此前只知道王彊在布山城下全歼交州军,但并不清楚具体细节,如今听刘景所言,不禁感叹道:“不意交州荒域,竟然还有如吴叔山这样的佳士。”

刘景颔首道:“世间从不缺少人才,只是缺少发现人才的伯乐而已。”

潘濬笑道:“将军就是世间一等一的伯乐,王子健过去不过一介混迹于市井的商贾,谁能想到,他今日会立下如此奇功?”

刘景犹豫了一下,对潘濬道:“大兄,王子健忠而谨重,勇而有谋,乃大将之才,可匹于吴汉。然其出身卑微,常以此自轻,大兄切不可轻之、辱之。”

潘濬脸容不由一肃,道:“将军放心,昔贾复率性斗气,目无国法,寇恂犹能忍让再三,我才智虽不及寇恂,但心意却是相同的。王子健乃将军大将,为将军镇守南方,我只会对其敬之、重之,安能轻之、辱之?”

刘景放下心来,喜道:“如此,我便可安心北上,南方,就全部托付给大兄了。”

(本章完)

第218章 楼船第264章 突袭第529章 诏书第381章 江陵第36章 刘瑍第285章 败逃391.第391章 大败第402章 噩梦第441章 大骂第26章 市楼第308章 遗愿第517章 古樟第153章 龚氏第368章 江东第88章 腊月第337章 同符第77章 赤骥第395章 悲凉第225章 勇悍第212章 写信第356章 请婚第276章 张津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141章 酃县第407章 烽火第429章 逆转第159章 退让第418章 预备第521章 倾出第532章 用意第84章 鱼梁洲第177章 施恩第226章 死第49章 医圣第198章 招降第483章 定议第130章 亲迎第478章 黄钟第361章 巨楼第293章 奇策第17章 杜袭391.第391章 大败第545章 对策第100章 大船第91章 壁画第7章 剑术书法第17章 杜袭第352章 尊卑第485章 誓师第247章 病逝第181章 弃婴第416章 畅谈第141章 酃县第341章 冲锋第410章 中箭第483章 定议第6章 葛生第83章 预言第98章 高利贷第456章 房陵第298章 归来第228章 斩首第172章 出兵第225章 勇悍第67章 掌权391.第391章 大败第433章 坚韧第165章 猛将第34章 志向第399章 攻城(3)第335章 十哲第236章 看清第382章 西进第134章 流泪第205章 失望第97章 目的第415章 庞统第531章 放归第107章 轰动第400章 大雨第424章 入阵第124章 宴会第23章 赴任第456章 房陵第52章 归家第489章 太史慈第251章 入主第101章 招抚第156章 邀请第83章 预言第480章 买马第235章 军市第250章 说服第455章 投降第2章 刘亮第186章 八月第317章 祭祖第507章 占卜第353章第523章 南下
第218章 楼船第264章 突袭第529章 诏书第381章 江陵第36章 刘瑍第285章 败逃391.第391章 大败第402章 噩梦第441章 大骂第26章 市楼第308章 遗愿第517章 古樟第153章 龚氏第368章 江东第88章 腊月第337章 同符第77章 赤骥第395章 悲凉第225章 勇悍第212章 写信第356章 请婚第276章 张津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141章 酃县第407章 烽火第429章 逆转第159章 退让第418章 预备第521章 倾出第532章 用意第84章 鱼梁洲第177章 施恩第226章 死第49章 医圣第198章 招降第483章 定议第130章 亲迎第478章 黄钟第361章 巨楼第293章 奇策第17章 杜袭391.第391章 大败第545章 对策第100章 大船第91章 壁画第7章 剑术书法第17章 杜袭第352章 尊卑第485章 誓师第247章 病逝第181章 弃婴第416章 畅谈第141章 酃县第341章 冲锋第410章 中箭第483章 定议第6章 葛生第83章 预言第98章 高利贷第456章 房陵第298章 归来第228章 斩首第172章 出兵第225章 勇悍第67章 掌权391.第391章 大败第433章 坚韧第165章 猛将第34章 志向第399章 攻城(3)第335章 十哲第236章 看清第382章 西进第134章 流泪第205章 失望第97章 目的第415章 庞统第531章 放归第107章 轰动第400章 大雨第424章 入阵第124章 宴会第23章 赴任第456章 房陵第52章 归家第489章 太史慈第251章 入主第101章 招抚第156章 邀请第83章 预言第480章 买马第235章 军市第250章 说服第455章 投降第2章 刘亮第186章 八月第317章 祭祖第507章 占卜第353章第523章 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