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剑术书法

第7章 剑术书法

清早,伴随着初生的朝阳,刘景从睡梦中缓缓醒来,昨晚他直到后半夜才休息,满打满算也就睡了两个半时辰,不过这一觉虽然不算久,却睡得格外安稳,醒来后神清气爽。

刘景推开房门,来到庭院当中,深深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

四下里异常安静,显然除了他自己,其他人都还在梦中。

简单舒展了一下筋骨,刘景打来一盆井水洗漱。由于身体刚刚痊愈不久,唯恐受凉,仅清洁一下面颈了事。

洗漱完,刘景行出家门,沿着刘氏坞的坞壁慢跑,他怪异的举动立刻引起了人们的好奇,刘景不理周围人异样的眼神,足足跑了七八圈才停下。

回到家,他稍作休息,便取下墙壁上悬挂的长剑。这把剑长四尺一寸,重三斤八两,剑鞘以木胎为里,裹以鱼皮,涂以黑漆,并镶嵌了精美的剑璏,璏者,剑鼻玉饰也,只看外观便知是一柄难得的好剑。

缓缓抽出鞘,一抹寒光乍现,剑身倒映出刘景的面容。

这把剑是两年前外出游学,兄长刘远送给他的礼物,对他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之前一直以为此剑失落湘水,没想到昨日整理书籍时意外将其找到。

荆楚地区与蛮夷相邻,历来纷争不断,是以民情彪悍,习剑成风,“楚人剽疾”可不是自卖自夸,而是天下所公认。

其兄刘远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君子,亦“善击剑”,刘景素来崇拜兄长,受其影响,从小就酷爱击剑之术,在襄阳游学之际,常与同龄人斗剑为乐。

他在击剑方面颇有天赋,可惜性格上怯懦迟疑,抵消了天赋优势,令他很难发挥出全部实力,战绩自然也好不到哪里去,胜率还不到一半。

刘景一边行出屋舍,一边拔剑出鞘,随之在院中展开身形,行云流水般舞起长剑。

他对成为剑客或斗将没什么兴趣,孟子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作为一个受过现代高等教育,并且熟知历史进程的人,自然是要做劳心者。舍弃自身优势,反倒去和古人好勇斗狠,跟白痴有什么分别?

当然了,身处乱世之中,绝对要有自保能力,以汉末三国的主角曹、刘、孙为例,他们的个人武艺远超普通人水准,曹操曾手杀数十叛军,刘备孤微发迹,戎马一生,孙氏父子三人,即便是最弱的孙权,亦有射虎之能。所以他并不排斥练剑。

前朝名士刘向在《说苑》中评价鲁石公剑术:“迫则能应,感则能动,勿穆无穷,变无形象,复柔委从,如影与响,如龙之守护,如轮之逐马,响之应声,影之象形也。”

今人则托越女之名,论述剑术:“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亦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定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脱兔;追影捉形,恍若仿佛;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

二者全都说得天花乱坠,给人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其实说白了,就是阐明汉代剑术步伐灵活、出手迅捷、变化多端、以奇制胜等特点。

在刘景看来,汉代剑术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甚至显得十分原始,招式远不如后世划分精细。

不过和后世以表演为目的不同,时下剑术以搏击为目的,招式缺乏美感,杀伤力却不可同日而语。

一趟剑练完,刘景额头密密麻麻布满了汗珠,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他的剑重三斤八两,换算下来还不到一公斤,看似不重,实则非常消耗体力,此身从小练剑,底子不差,时间一长,尚且累得满头大汗,如果是一般人,可能练一会就没力气了。

此时旭日已完全升起,金光四射,遍及大地。刘景擦了擦脸上的汗水,来到院中央棚架下休息,清风徐徐拂过,分外清爽。

剑是金贵之物,需时时保养,容不得半点马虎,刘景用布巾将剑身一遍遍反复擦拭,直擦得清晰可鉴,才收回鞘中。

不久,刘和、刘饶兄妹从正堂出来,二人手里各自端着一个木盆,披头散发,无精打采,一副还未睡醒的样子,然而一见到刘景,二人立刻精神起来,乐呵呵跑到刘景面前。

“阿兄……”

“早啊。”刘景伸出右手分别在两人的头上揉了揉,刘和、刘饶兄妹俩刚刚起床,本就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被他这么一揉,顿时变得更加凌乱了,简直不忍直视,刘景忍不住发笑。

小兄妹并未觉得有什么不妥,反而十分享受阿兄亲昵的动作。

刘和没有和妹妹一样痴缠着兄长,目光直勾勾看着刘景手中之剑。

男人喜欢武器,是天性,不分大小,不论古今。

“给,小心别划到手。”刘景如他心意,将手中之剑递给他。

刘和一脸掩饰不住的兴奋,匆匆应了一声,接过剑拔出一小截,啧啧称赞。可惜这把剑对他而言太沉了,也太长了,使用不便,把玩一会就恋恋不舍的还给刘景。

刘和、刘饶既懂事又乖巧,刘景心中万分喜爱,为了增进与弟妹间的感情,等他们洗漱完后,亲自为两人梳理头发,并在头顶两侧各扎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十分可爱。

男童叫总角,女童则叫丫髻,汉世八岁童子开始蓄发时都会留这样的发式,直至十五岁束发、及笄为止。

和弟弟妹妹分开,刘景返回房间,继续着昨日之功,默诵《左传》,读累了,就到院子当中游逛,透透气、养养神,毕竟劳逸结合才是王道。

到了下午,刘景暂时搁置《左传》,今天不准备再看了,从竹箱中取出纸张,徐徐铺在书案上。

习惯了现代工业纸张,刘景不可避免觉得面前之纸过于粗糙,不堪入目,其实此纸已经是当今时代的一流水平,出产自耒阳,又称蔡伦纸。

耒阳是荆南桂阳郡治下的一个县,距离长沙仅五百余里。“蔡伦造纸”的故事妇孺皆知,耒阳作为蔡伦的家乡,以造纸而知名天下。

可惜耒阳人墨守成规,缺乏创新,现今北方已经渐渐追赶上来,尤其山东有左伯,造纸技术独步天下,受到士人阶层的追捧,已故大儒蔡邕更是号称“非左伯纸不妄下笔。”

刘景挽起衣袖,慢慢研开墨,执笔写道:“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这是晋代陶渊明的自传文《五柳先生传》,前世他事业上有一位贵人,乃是学者出身,不流于俗,最欣赏的就是陶渊明,为此刘景读了大量陶渊明的诗文,不说倒背如流也差不多。

刘景笔走游龙,挥毫间一气呵成,看着纸上风神洒落,姿态飘逸的行书,字虽不连气候相通,墨纵有馀肥瘠相称,显示出不凡的造诣,心里十分满意。

前世他上大学开始接触书法,直到去世,前前后后有差不多十年时间,一直勤练不缀。

汉末是华夏书法历史的大发展时期,隶书看似占据主流,实际上已是日薄西山,楷、行、草诸体风行天下,逐渐完备自身,尤其是楷化字,作为民间俗体,受到士民的喜爱,等到魏晋之后,楷书便会一举终结隶书的正统地位,取而代之。

仅凭这一笔好字,就不愁没有名声。而有了名声,距离出仕还会远吗?

(本章完)

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538章 董和第44章 单程第334章 洗兵第243章 学官第295章 召见第533章 劝止第106章 调离第384章 招揽第172章 出兵第441章 大骂第335章 十哲第80章 蹲守(感谢堂主卿尘)第181章 弃婴第318章 放归第471章 官爵第436章 托孤第339章 出战第285章 败逃第2章 刘亮第181章 弃婴第206章 逃亡第323章 为寿第344章 中箭第228章 斩首第167章 收获第512章 伏兵第327章 西鄂第482章 预言第408章 试探第331章 倚仗第55章 邓瑗第424章 入阵第532章 用意第435章 裴司第430章 落幕第319章 还礼第160章 抢权第231章 劝降第272章 魏延第427章 身当第348章 南下第478章 黄钟第409章 诈降第46章 马周第64章 擒获第252章 周岁第97章 目的第307章 谈判第382章 西进第416章 畅谈第37章 邀请第408章 试探第80章 蹲守(感谢堂主卿尘)第331章 倚仗第76章 新左史第29章 承诺第478章 黄钟第165章 猛将第184章 七夕第415章 庞统第214章 定计第418章 预备第84章 鱼梁洲第513章 斩当第30章 陶观第109章 难题第370章 同州第113章 启程第35章 马周第367章 跛马第455章 投降第89章 桃板第526章 薄行第481章 团圆第362章 临冲第457章 飞矢第534章 归心第178章 来接第369章 出使第451章 水镜第461章 守节第286章 军令第190章 三窟第161章 良法第381章 江陵第75章 百石第373章 盟约第168章 募兵第458章 斩羽第123章 赴宴第63章 突袭第342章 陷阵第410章 中箭第110章 主簿第84章 鱼梁洲第365章 刘备第249章 闻讯第347章 郁林第32章 求字
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538章 董和第44章 单程第334章 洗兵第243章 学官第295章 召见第533章 劝止第106章 调离第384章 招揽第172章 出兵第441章 大骂第335章 十哲第80章 蹲守(感谢堂主卿尘)第181章 弃婴第318章 放归第471章 官爵第436章 托孤第339章 出战第285章 败逃第2章 刘亮第181章 弃婴第206章 逃亡第323章 为寿第344章 中箭第228章 斩首第167章 收获第512章 伏兵第327章 西鄂第482章 预言第408章 试探第331章 倚仗第55章 邓瑗第424章 入阵第532章 用意第435章 裴司第430章 落幕第319章 还礼第160章 抢权第231章 劝降第272章 魏延第427章 身当第348章 南下第478章 黄钟第409章 诈降第46章 马周第64章 擒获第252章 周岁第97章 目的第307章 谈判第382章 西进第416章 畅谈第37章 邀请第408章 试探第80章 蹲守(感谢堂主卿尘)第331章 倚仗第76章 新左史第29章 承诺第478章 黄钟第165章 猛将第184章 七夕第415章 庞统第214章 定计第418章 预备第84章 鱼梁洲第513章 斩当第30章 陶观第109章 难题第370章 同州第113章 启程第35章 马周第367章 跛马第455章 投降第89章 桃板第526章 薄行第481章 团圆第362章 临冲第457章 飞矢第534章 归心第178章 来接第369章 出使第451章 水镜第461章 守节第286章 军令第190章 三窟第161章 良法第381章 江陵第75章 百石第373章 盟约第168章 募兵第458章 斩羽第123章 赴宴第63章 突袭第342章 陷阵第410章 中箭第110章 主簿第84章 鱼梁洲第365章 刘备第249章 闻讯第347章 郁林第32章 求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