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劝降

第231章 劝降

“啊!你们快看!船走了、船走了!……”

面对数以千计的敌人,习珍部仅剩的几十名士卒围聚一起,结成圆阵,苦苦支撑,虽然知道希望不大,但内心仍然希冀蔡瑁能够派人将他们救出重围,可最终等来的却是蔡瑁的“背弃”。

“军师何以弃我等而去?!……”习珍部士卒不禁发出绝望的呐喊。

习珍面色不改,他对此早有心理准备,本就没奢望蔡瑁会来救自己等人,自然也就谈不上失望。

他双眼死死盯着对面敌阵中一个骑乘红马,衣甲精美,位居中央,如同众星捧月一般的人,如果他没猜错的话,此人十有八九便是大名鼎鼎的刘景刘仲达了。

作为襄阳习氏子弟,习珍对刘景之名可谓是如雷贯耳。他的弟弟习宏,族弟习桢、习承业,都非常喜欢刘景的书法、诗文。

事实上不止习氏族内,襄阳士族子弟,皆以拥有刘景的字帖为荣,这已经形成了一种风尚。

习珍虽身在军旅,不过他到底是大家族出身,拥有不俗的文化,十分敬佩刘景的文才。

刘景并非单纯的文士,亦胸有韬略,当年其北上襄阳,自荆州牧刘表以下,无不为之倾倒,刘表甘愿为他打破俗规旧例,未满弱冠而举为“茂才”,这是本朝百余年来从未发生过的事情。

如今看来,刘表果有先见之明。

习珍内心隐隐有所预感,刘表日后必会因没能将刘景收入麾下,而感到追悔莫及。

在众多甲士的拥簇下,刘景策马来到己方阵前,望着眼前这数十名被蔡瑁抛弃的残兵败将,眼中流露出一抹欣赏之意。

古语云:“不以成败论英雄。”他们虽然败了,但刘景却不会小觑他们。事实上他们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双方若调换位置,刘景未必就能比他们做得更好。

刘景深吸了一口气,扬声说道:“在下长沙刘仲达,诸君且听我一言:诸君为州里跋涉千里,深入江南,舍身奋战,皆是有功之臣。然而今日蔡德珪身为主帅,却弃诸君于不顾,仓皇逃跑,在下颇为诸君感到不值。”

“刘仲达……”习珍部士卒闻言,注意力转到刘景身上,与左右同袍小声谈论起来。

刘景在荆州士子中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士卒中则要差一些,不过这也是相对而言。毕竟,要谈论如今荆州年轻一代最出众的人物,绝对绕不开刘景这个荆州士之冠冕。

况且,荆州军南下长沙已有半年,平日与长沙人的接触中,或多或少都有听说过他的名字。

刘景的一番话深深触动了众人,他们作战不可谓不努力,最后更是为掩护蔡和部撤退,主动留下断后,结果却遭蔡瑁背弃,心里充满了愤怒与沮丧之意。

刘景继续道:“诸君战至最后一刻,已是竭尽心力,而今又被蔡瑁抛弃,已没有再战下去的必要了。在下之名,诸君或许有所耳闻,在下保证,只要诸君弃刃投降,在下必会善待诸君。”

习珍部士卒不由面面相觑,刘景素以“仁善”著称于世,他说的话肯定不会有假,既然有生的机会,谁又愿意死呢?随后众人目光齐刷刷望向中央的习珍。

看着一双双饱含期待的眼睛,习珍长叹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乃是人臣的本分。我受将军之遣,跨江讨伐不服,今日战败于此,唯有一死以谢罪。诸君不必学我,刘仲达乃仁义君子,言出必践,诸君可出降之。”说罢,便横剑于颈,准备自裁。

“校尉万万不可……”左右亲卫不由大惊失色,死死按住习珍,并趁机强行夺下他的佩剑。

习珍未能如愿,面露愠怒道:“大丈夫死于战场,马革裹尸,乃幸事耳,诸君何必阻拦于我?”

习珍自杀的举动着实吓了刘景一跳,他没想到此人竟是如此刚烈,出言道:“足下何至于此?古往今来,哪有百战百胜的将军?昔年邓禹败于赤眉,仅以身免;吴汉败于蜀地,拽马尾得生,云台二十八将,若是都像足下一般,动辄伏剑自裁,怕是没有几人能够幸存。”

见习珍陷入沉默,不再寻死觅活,刘景又问道:“足下真乃忠义之士,亦带兵有方,绝非无名之辈,未敢请教足下大名?”

习珍迟疑了一下,回道:“在下襄阳习伯圭。”

“哦?”刘景对习伯圭这个名字十分陌生,习姓则是襄阳大姓,刘景问道:“足下可是出自于襄阳侯一脉?”

“正是。”习珍正色道。

刘景常与诸葛亮、潘濬等人通信,曾闻襄阳习氏习桢、习承业之名。在他的印象中,蔡、蒯、黄、马、杨、向等襄阳大姓,在三国时代都出过不止一位杰出人物。而习氏却好像没出过什么名人,也可能是他孤陋寡闻,或者忘记了。

习珍固然是一个“无名之辈”,刘景对他却没有丝毫轻视,刘景如今身边就聚集着一群历史上默默无闻,却颇有才能的人才。

没能名留青史,不代表他们没有才能,有时候,他们缺的仅仅是一个机遇,或一点运气。

刘景道:“足下出身士族,却投身军旅,想来必是心怀远大抱负,如此就更应该保留有用之身,以期未来展翼。”

习珍再一次陷入沉默。

刘景又劝道:“刘荆州与张长沙胜负一时难定,足下不妨先随我回酃县,待日后荆州纷扰平息之时,足下即可去留自便。”

习珍暗叹一声,刘表儒人,不喜武臣,对他其实并无多大恩惠,他刚才之所以要自杀,更多是为了保留名节,听了刘景一席话,他已经彻底熄了尽忠之念。

“足下胸怀广大,待人以诚,下及至贱,在下感激不尽,愿率众归降。”刘景开出的条件之佳,大大超出了习珍的预料,他实在想不出拒绝的理由。

“善。”刘景抚掌喜道。

习珍随即令部曲弃置兵器,降于刘景。

(本章完)

第386章 面曹第203章 魄力第90章 朝会第135章 归来第311章 吐血第55章 邓瑗第363章 揽才第74章 变化第352章 尊卑第19章 桓阶第190章 三窟第220章 拍击第242章 三爵第12章 质书救邻第430章 落幕第356章 请婚第464章 上书第13章 张羡第127章 襦铠第79章 命案第201章 北上 (感谢盟主浮沉一年间)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318章 放归第341章 冲锋第177章 施恩第60章 跋扈第423章 战死第326章 相遇第406章 打击第435章 裴司第413章 潘濬第410章 中箭第59章 严肃第472章 失策第321章 浏阳第225章 勇悍第105章 八阵第517章 古樟第459章 焚桥第512章 伏兵第500章 败慈第527章 有君第175章 授田第173章 南下第58章 折扇 (感谢盟主sofia若冰)第123章 赴宴第370章 同州第126章 六礼第359章 八月第416章 畅谈第175章 授田第104章 军法第295章 召见第171章 结束第356章 请婚第276章 张津第334章 洗兵第172章 出兵第184章 七夕第256章 说客第15章 救命恩人第512章 伏兵第247章 病逝第123章 赴宴第529章 诏书第207章 合兵第192章 开战第271章 火攻第489章 太史慈第499章 缢杀第347章 郁林第220章 拍击第88章 腊月第393章 破城第529章 诏书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462章 郊迎第256章 说客第152章 改名第35章 马周第47章 冲突 (三千字)第347章 郁林第67章 掌权第468章 射策(下)第430章 落幕第493章 猝遇第22章 交谈第68章 侠客行第470章 策论第188章 三年第7章 剑术书法第383章 李严第274章 攻城(下)第23章 赴任第385章 夷陵第238章 求援第383章 李严第105章 八阵第174章 灭族第102章 刘修
第386章 面曹第203章 魄力第90章 朝会第135章 归来第311章 吐血第55章 邓瑗第363章 揽才第74章 变化第352章 尊卑第19章 桓阶第190章 三窟第220章 拍击第242章 三爵第12章 质书救邻第430章 落幕第356章 请婚第464章 上书第13章 张羡第127章 襦铠第79章 命案第201章 北上 (感谢盟主浮沉一年间)第158章 上架感言!第318章 放归第341章 冲锋第177章 施恩第60章 跋扈第423章 战死第326章 相遇第406章 打击第435章 裴司第413章 潘濬第410章 中箭第59章 严肃第472章 失策第321章 浏阳第225章 勇悍第105章 八阵第517章 古樟第459章 焚桥第512章 伏兵第500章 败慈第527章 有君第175章 授田第173章 南下第58章 折扇 (感谢盟主sofia若冰)第123章 赴宴第370章 同州第126章 六礼第359章 八月第416章 畅谈第175章 授田第104章 军法第295章 召见第171章 结束第356章 请婚第276章 张津第334章 洗兵第172章 出兵第184章 七夕第256章 说客第15章 救命恩人第512章 伏兵第247章 病逝第123章 赴宴第529章 诏书第207章 合兵第192章 开战第271章 火攻第489章 太史慈第499章 缢杀第347章 郁林第220章 拍击第88章 腊月第393章 破城第529章 诏书第69章 胸襟(三千字)第462章 郊迎第256章 说客第152章 改名第35章 马周第47章 冲突 (三千字)第347章 郁林第67章 掌权第468章 射策(下)第430章 落幕第493章 猝遇第22章 交谈第68章 侠客行第470章 策论第188章 三年第7章 剑术书法第383章 李严第274章 攻城(下)第23章 赴任第385章 夷陵第238章 求援第383章 李严第105章 八阵第174章 灭族第102章 刘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