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失策

第472章 失策

孙权直到十月初,才收到刘景夺取荆州的消息,比曹操晚了差不多十天时间。

微妙的是,这个消息并不是“盟友”刘景派人告知他的,而是其从兄,豫章太守孙贲从入境的长沙商贾那里探听来的。

孙权当时正在书房临摹刘景的书帖自娱,乍闻此消息,顿时惊得笔都掉落于地。

继而孙权内心妒意大起,荆南开发程度,远不如江东,交州更是不毛之地。然而荆北江汉之间,却是沃野千里,士民殷实,实乃王霸之资,用武之地也。

他孙氏父子三代,都对江、汉有觊觎之心,眼下被刘景占据,这叫孙权怎能不妒火中烧。

而孙权心里除了嫉妒外,亦充斥着恐惧,如今刘景南收交域,北定江汉,地方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实力数倍于前。

刘景素怀异志,野心勃勃,绝不会满足于荆、交二州之地,接下来他会将兵锋指向哪里?

шωш★ Tтká n★ ¢Ο

是挥师北伐,与曹操争霸中原?还是西进巴蜀,立高祖之基?甚或顺江而下,抢夺江东?

说实话刘景若亲提十万之众进犯江东,孙权并无信心保住基业,这就是他内心恐惧的原因。

孙权一时间坐立不安,急命人传唤周瑜、鲁肃、张昭、张纮、徐琨等人前来商议对策。

鲁肃乃是孙权府中属吏,距离最近,是以第一个到来。

望着脱履进门的鲁肃,孙权心中极不是滋味,暗自埋怨道:“当初实不该听信鲁子敬的建议,与刘景结盟共谋刘表……”

江东军将士战死于江夏者数以万计,结果除了和黄祖拼得两败俱伤,却是半点好处也没有捞到,白白为刘景做了嫁衣。

与刘景结盟,损己利人,如今看来无疑是一招昏棋,而提出这个建议的鲁肃自然要负首责。

“唉!恨未听张公之劝……”这时孙权又想起了张昭的好。

当时张昭极力反对鲁肃“联合刘景,共伐刘表”的计划,他认为刘表据江、汉山川之险,虽进取不足,而自守有余,冒然兴兵,恐有不测之险。而且江东形势远谈不上安定,豪杰、山越、黄巾遍布州郡,大军西行,内部空虚,必有人趁机兴兵作乱。

事情发展正如张昭所言,大军西伐刘表,果然大败,伤亡惨重,而豫章、庐陵、丹阳、会稽诸郡亦相继发生叛乱。若非张昭、周瑜、太史慈、贺齐等人用命,及时平定动乱,孙权还能不能坐稳位子,都要打一个问号。

“将军……”鲁肃小心见礼,虽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但孙权急切招他前来,又面带不豫之色,想来肯定不是什么好事。

孙权为人城府极深,并没有流露出对鲁肃的不满情绪,叹息道:“子敬,孤刚刚接到豫章来报,刘景已夺取襄阳,不出意外,荆楚之地尽为其所有矣!”

“这……!”鲁肃大惊失色,刘景不是才攻克江陵不久吗,怎么转眼间就北上夺取了襄阳?这也就是孙权,换了其他人,鲁肃肯定以为对方是在和他说笑。

“刘景运道之好,真有如天助!”孙权难掩羡慕嫉妒恨。“其北上襄阳之际,黄祖兵船俱失,无力应援,恰好刘表又病死,其子刘琮年少无威仪,既无安抚人心之能,又无抵御外侮之略,内外交困下,举州而降。”说完,君臣二人一时皆陷入沉默。

鲁肃意志略显消沉,刘景夺取荆北,意味着他所倡导的与刘景瓜分荆北的计划彻底失败了。

尽管为刘景做了嫁衣,但鲁肃坚持认为和刘景结盟没错,为何刘景能够轻易夺取江陵、襄阳,他们却在江夏碰得头破血流?

说到底,只能怪自己,如果江东军和刘景军一样善战,大可击杀黄祖,占领江夏,而后坐看刘景、刘表鹬蚌相争,收渔翁之利。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眼睁睁看着刘景独占荆北,自哀自叹。

不过想来张昭肯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必会对他大肆攻讦。

好在鲁肃已经习惯了,自江夏归来,张昭几乎每次撞见他,都会对他冷嘲热讽一番,鲁肃是能避则避,不能避就听之任之,反正只要孙权信任不改,张昭就不敢动他,最多骂两句了事。

鲁肃并不是很在意个人荣辱,他真正在意的是江东的未来。

过去荆州南北分裂,江东尚有机会插手其间,如今刘景一统荆州,江东再无可乘之机,反而还要提防刘景对江东生出觊觎之心,所以现在要立刻调整战略,转攻为守,以保住江东为要务。

鲁肃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孙权,其作为三国有数的战略家、外交家,才思敏捷,能言善辩,有着极强的说服力,孙权听得连连点头,心头不快消散大半。

不久,周瑜、张昭、徐琨等人相继到来。

几人中,孙权独对张昭礼重,亲自出门迎接,谈及刘景夺取荆北,连连叹道:“悔不听张公之劝、悔不听张公之劝啊!”

张昭闻此消息也是震惊不已,随孙权进入室中,瞥了一眼敛容而立的鲁肃,对孙权道:“《韩非》上说:‘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鲁子敬虽有才智,却性粗疏,谦下亦不足,这是智者之大忌,而欲以智术纵横诸侯间,到头来只会误国害己。这也是我常劝将军此子不可大用的原因。”

鲁肃在一旁不由为之气结,偏偏又难于反驳,羞惭交加。

孙权尽管对鲁肃有所不满,但对他的才能还是非常信任的,将他视为自己的邓禹,劝张昭道:“子敬为人粗而不鄙,骄而不傲,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方今天下有事,正是用人之际,虽性情有瑕,亦当容之。”

见张昭不为所动,似还要再说,周瑜急忙出言替鲁肃解围,“我等如今对荆州事知之甚少,依我之见,当速遣使至襄阳,探听虚实。若荆州已定,便续结盟约,以绝刘仲达东进之心。若荆州未定,则再图江夏不迟。”

鲁肃自请道:“将军,肃愿为使者,赶往襄阳一探究竟。”

孙权见鲁肃愿“戴罪立功”,颔首道:“好。子敬,你此去襄阳,其余皆不论,惟有一事,一定要与刘景固盟续好,引其用兵西、北。”孙权心里极度后悔和刘景结盟,现在却怕刘景觊觎江东,想方设法与其续盟。

“诺。”鲁肃大声应道,当日便收拾行装,启程北上。

(本章完)

第156章 邀请第56章 谢良 (三千字)第34章 志向第275章 交趾第118章 刘表第462章 郊迎第225章 勇悍第243章 学官第284章 泽国第383章 李严第291章 召见第417章 柤中第360章 献计第154章 县舍第371章 慰问第340章 部督第505章 周凤第153章 龚氏第309章 终抵第61章 鞭笞第489章 太史慈第289章 倒戈第86章 醉乡居第351章 班底第422章 出阵第434章 伏击第286章 军令第449章 隐户第317章 祭祖第503章 饿虎第78章 晒书第414章 托孤第240章 说和第421章 三英第385章 夷陵第401章 城塌第274章 攻城(下)第156章 邀请第43章 荆蛮第543章 刺孙第404章 赴死第440章 匕见第96章 建安第350章 归来第274章 攻城(下)第211章 计划第151章 全歼第221章 矢石第219章 开战第194章 羌笛第144章 褚方第298章 归来第245章 巡视第255章 后续第506章 桃李第94章 族宴(感谢盟主七月流风帝)第361章 巨楼第351章 班底第89章 桃板第108章 名望第87章 请医第380章 津乡第64章 擒获第487章 盛匡第502章 选将第492章 名士第263章 水战(下)第355章 立春第497章 来投第532章 用意第378章 策反第296章 捷报第9章 躬耕养客第397章 攻城(1)第456章 房陵第195章 韩广第251章 入主第415章 庞统第533章 劝止第395章 悲凉第213章 女诫第31章 蔡升第268章 填堑第509章 设计第358章 战略第87章 请医第506章 桃李第271章 火攻第40章 悲歌第34章 志向第326章 相遇第90章 朝会第151章 全歼第363章 揽才第410章 中箭第140章 二年第50章 宝珠第352章 尊卑第195章 韩广第271章 火攻
第156章 邀请第56章 谢良 (三千字)第34章 志向第275章 交趾第118章 刘表第462章 郊迎第225章 勇悍第243章 学官第284章 泽国第383章 李严第291章 召见第417章 柤中第360章 献计第154章 县舍第371章 慰问第340章 部督第505章 周凤第153章 龚氏第309章 终抵第61章 鞭笞第489章 太史慈第289章 倒戈第86章 醉乡居第351章 班底第422章 出阵第434章 伏击第286章 军令第449章 隐户第317章 祭祖第503章 饿虎第78章 晒书第414章 托孤第240章 说和第421章 三英第385章 夷陵第401章 城塌第274章 攻城(下)第156章 邀请第43章 荆蛮第543章 刺孙第404章 赴死第440章 匕见第96章 建安第350章 归来第274章 攻城(下)第211章 计划第151章 全歼第221章 矢石第219章 开战第194章 羌笛第144章 褚方第298章 归来第245章 巡视第255章 后续第506章 桃李第94章 族宴(感谢盟主七月流风帝)第361章 巨楼第351章 班底第89章 桃板第108章 名望第87章 请医第380章 津乡第64章 擒获第487章 盛匡第502章 选将第492章 名士第263章 水战(下)第355章 立春第497章 来投第532章 用意第378章 策反第296章 捷报第9章 躬耕养客第397章 攻城(1)第456章 房陵第195章 韩广第251章 入主第415章 庞统第533章 劝止第395章 悲凉第213章 女诫第31章 蔡升第268章 填堑第509章 设计第358章 战略第87章 请医第506章 桃李第271章 火攻第40章 悲歌第34章 志向第326章 相遇第90章 朝会第151章 全歼第363章 揽才第410章 中箭第140章 二年第50章 宝珠第352章 尊卑第195章 韩广第271章 火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