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五章 反常的鲁西北战局

自日军全线反击打响之后,在鲁西北战场上日军投入的两个师团,表现却是整个截然相反。相对于向着馆陶方向猛攻的一一八师团,这个七十二师团是相当的狡猾。在攻击之中其三个联队始终抱成一团,在正面攻击之中摆出一个品字状的阵型。

以一三四、一五五两个联队两个联队,配属工兵、搜索联队各一部东西齐头并进,两个联队之间的间距,始终保持着不超过十公里。而第一五二联队一直在两个联队身后,无论阻击他们的兵力有多少,阻击力度有多大,这个一五二联队始终不参战。

不是大部不参战,而是整个联队一兵一卒都不参战,只是跟在前边两个联队的身后。全师团每天的攻击距离,绝对不超过二十公里。就算当面的阻击部队,一击即走也始终保持这个攻击速度。而且在攻击行动之中,始终将兵力收拢在一起,绝对不做任何的分兵迂回。

一路上就这么稳扎稳打,不急不慢的,前后左右都照应着,稳稳当当的向着武城、枣北一线攻击前进。尽管陈翰章放开了武城正面,只留下一线小部队阻击,可该师团的还是行动异常的缓慢。与其说是攻击,还不如说是爬行一般的慢吞吞。

三月十一日军从鲁西北至渤海湾一线发起全线进攻,该师团则到了三月十五日,才慢腾腾的进抵武城一线。与沿着运河布防的武城方向晋察冀军区一个旅,郑家口正面抗联之十九师五十七团打响。

尽管沿着运河一线展开的晋察冀部队只有一个旅,抗联的部队只有一个团。但是该师团却是上来就集中一三四联队于武城正面,一五五联队于郑家口正面,在炮兵七十二联队全部炮兵的掩护之下,一门心思的发起轮番突击。

至于只部署了晋察冀军区一个营的浊坊与箭口正面,陈翰章有意识让开的一个口子,七十二师团从上到下,就犹如没有看到一样。只是一个劲的朝着郑家口与武城正面,发动轮番的猛攻。

武城距离郑家口不过二十余公里,郑家口一线距离德州更是近在咫尺。也就是说这个七十二师团,很注意保持着自身联系,以及与德州正面的二十二师团之间的联系。尽可能的在战线上,保持着一致。

而在武城和郑家口两个方向,打的是惊天动地。攻势猛烈的将刚接到报告的陈翰章,都很是吓一跳。两个联队全员出动,多点寻找突破口,也不侧翼迂回包抄。只是对着一个点的正面猛攻,这在日军历次作战之中,可是绝对没有出现过的。

但一天的激战下来,陈翰章却是相当敏锐的发现,尽管其攻击行动看起来很猛烈,可实际上的攻击力度却并不是很强。的确从表面上来看,无论是武城还是郑家口方向,上来就是一个大队的轮番突击,身后的炮兵也不惜炮弹,大有炸平武城和郑家口的态势。

可实际上攻击力度上却是根本就没有投入全力,甚至让人有种若聚若离的感觉。而且武城与郑家口两个方向承受的攻击力度,也是有着天壤之别。郑家口一线的日军一五五联队,攻势要明显强于武城正面的一三四联队。

至少在郑家口一线,不仅采取了正面强攻,还不断的从侧翼迂回试图突破。集中兵力先后突破了五十七团在鲁权屯、邢庄一线的防御阵地,并以一部兵力突破晋察冀部队一个营的防御,在鲁权屯西南方向的后玉皇庙渡过运河一线。

在郑家口正面的守军,快速向清凉江方向撤退的时候,也采取了两翼包抄的战术。只不过其实施两翼包抄的兵力,都只不过各两个中队。给人的感觉其实施的两翼包抄,倒是更像虚张声势。

但如果说郑家口一线一五五联队,至少在明面上的表现,还算中规中矩的话。那么在武城方向,一三四联队在攻击的时候,却始终保持着兵力使用上的异常节俭。面对着晋察冀一个旅,其实是两个团的阻击部队,其投入的规模始终保持在一个步兵大队。

尽管掩护火力异常的凶悍,但是攻击却始终限制在武城正面的辛庄、沙庄、魏官屯一线。即便在后玉皇庙一线被突破,一五五联队一部已经渡过运河。郑家口一线的五十七团,已经向后撤退。武城正面防御战线已经腹背受敌,守军逐步后撤至清凉江西岸。

但该联队即未进行快速的追击,也未向两翼突破,始终跟在收缩部队的身后,并保持着一定的攻击距离。在守军撤过清凉江之后,除了派出一个中队强渡清凉江,控制了清凉江西岸的王崔浒作为桥头堡之后,联队主力就停止了前进,而是慢悠悠的在架设着浮桥。

而在一三四联队抵达清凉江一线,暂时停顿下来之后。在其右翼的一五五联队,也同样只以一部兵力渡过清凉江,主力一样在不紧不慢的修建浮桥。而在其身后的一五二联队,则压根就连运河都没有过,一样在忙着在南运河上架设浮桥。

随着花园口决堤之后,黄河故道的水量不足,眼下的失去了水源的南运河,水量虽说还有一些,但是实际上已经是气若游丝。架设几道浮桥也是需要的,但是要说一个联队都留在运河两岸,可就让人有些奇怪了。

七十二师团摆出如此一个阵型,却是相当的出乎陈翰章的意料。在该师团西面的一一八师团,已经进抵馆陶以东的尖缘、清水一线。甚至以一部兵力绕过馆陶正面的冀鲁豫军区部队,进抵威县以南的下寺方向。

该师团却只是在清凉江两岸,磨磨蹭蹭的攻击。两个师团之间,逐渐拉来了一个相当大的空隙。而这个空隙之间,日军却没有用任何的兵力去补充。也就是说在眼下鲁西北的战场上,实际上一一八师团在馆陶方向,已经形成了孤军突入的态势。

而这一点这对于陈翰章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诱惑。七十二师团乌龟不出头,他先打七十二师团的计划,迟迟无法实施。但按照眼下的态势,一一八师团周边的态势,却是变相的给了他这个机会。

他完全可以将先打出头鸟的那个棒子,转到一一八师团身上,这一点让陈翰章很是心动。如果先解决一一八师团,尽管对战局的后续影响,不如先解决七十二师团那么有利,但也是减轻一线压力。至少冀鲁豫军区侧翼的安全问题,便无任何的危险。

在接到陈翰章上报的先打一一八师团的计划之后,杨震看着地图上日军各个师团所在的位置,却是没有在第一时间答复陈翰章。对于杨震来说如果按照陈翰章的要求,要么调动西线原定于调拨给陈翰章的部队,要么陈翰章需要抽调预备队。

七十二师团现在行踪不定,陈翰章原来部署在七十二师团正面的部队,根本就无法调动。如果想要先打七十二师团,那么就只能提前动用预备队。战役才刚刚打响就动用预备队,这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

也就是说,这两个选择对于自己来说都不是很有利。在正面的冀鲁豫军区部队,正与冀南、豫北之敌激战之中的情况之下,无论是调动那个方向的部队参战,都会反倒是分散自己纵深的兵力。如果任何一个方向战局有变,那么自己就丧失应变能力。

尤其这个七十二师团在武城至郑家口一线,一反常态的慢吞吞的进攻,让杨震感觉到日军这个部署态势,其中绝对有很大的问题。一一八师团眼下的位置,尽管看起来突出。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其所在的位置并不孤单。

其主力所在的馆陶一线,与冀南战场的日军几乎是近在咫尺。中间除了冀鲁豫军区部分部队之外,几乎没有太多的部队可以进行阻击。如果先打一一八师团,冀南眼下在曲周正面正在与冀鲁豫军区激战的日军一个师团全力救援。

到时候冀鲁豫军区部队在馆陶与曲周之间的兵力,以及曲周正面的日军,能不能拖住冀南向东增援,这还是一个未知数。一旦曲周日军向馆陶一线增援,围歼一一八师团的部队,将会反被日军包围。

同样七十二师团的攻势看起来很猛,实际上始终在控制着节奏。与陈翰章眼下已经撤到清凉江两岸的防御兵力,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被其黏住,处在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相当有利的位置上。

一旦先打一一八师团,将原来部署在七十二师团纵深的部队调走。那么该师团即可以利用当面阻击部队,无足够后续兵力的情况之下,为自己创造的相对有利的战机,突然加大力度向冀县方向攻击。

到时候陈翰章手中已经无机动兵力,这个七十二师团反倒是可以顺利的达成自己的战略目标。而一旦被其突入到枣北、衡水,陈翰章自己就彻底被动,处在进退不得的地步了。同时其所在的位置,也完全可以在第一时间完成转向,包抄围攻一一八师团部队的后路。

而且一一八师团所在的位置,距离济南日军也近在咫尺。先打一一八师团,济南日军也可以快速的出动。这样一来,不仅未能打乱日军的部署,反倒是自己的作战计划以及整个部署,将会全部的被破坏。

为日军拉开自己的部署寻找战机,甚至围歼东线集群一部创造了条件。到时候陈翰章打虎不成,反倒被虎所伤。而东线一旦战局败坏,那么引起的连锁反应,究竟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这就不是他陈翰章能够控制的了。

当然这些不利的条件,以陈翰章的眼光来说,也不是没有看到。按照他上报的整个计划与火力配置来看,他是打算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兵力与火力速战速决,在最短的时间之内解决一一八师团。

这一点从其调集的火力数量上,杨震可以清楚的判断出来。陈翰章在整个计划之中,将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一个快字上。但这一点,却是杨震恰恰最不赞同的。这是日军一个完整的,有着炮兵、工兵、辎重联队的两旅团制师团。不是一个联队,也不是一个步兵旅团。

第一百一十八章 谈判第三百二十章恐怕是来者不善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十四章 男人二字不是嘴上说说的第一百八十一章 钢铁大雨第二百四十章慎重、再慎重第二百六十六章 很难改变的作战模式第三百七十八章 政委做的很好第六十六章 重庆的压力第三百三十九章 失望的美国人第二百五十二章 内战的风险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要独吞第三百六十二章 需要的是耐心与坚韧第二百八十章 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信任第四百六十七章 王光宇的幻觉第十四章 炮战的结果第二百六十章 强光震撼弹第四百五十一章 别无选择第三百五十九章 全线转入防御第一百四十七章 必须要付出的代价第七十七章 让你去的作用第二百零五章 未必是真的平静第二百八十二章 漏算的一点第八十六章 吃不了那就兜着走第一十四章 陈泊的推断第五百三十章 原因要从自身找起第二百五十三章 决战序幕第五十六章 就用二十六团第四十八章 残酷的冀中第一章 形势发展的要求第三百三十六章唯一的选择第七十七章 血色残阳(5)第三百二十一章劝降第三百零七章一切必要手段第九十四章 退而求次的韦维尔第二百五十三章 奇怪的一枪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如主动出击第三百八十八章补充协议第七十三章 你低估了日军的疯狂第二十二章 战略上的短板第八十二章 够用为主第三十七章 能拔脓就是好膏药第五十九章 打死都不出去第二百七十二章意外中的意外第九十七章 思路第九十九章 必须彻底的解决第二百九十五章 鞍山大空降第七十七章 血色残阳(5)第三百二十章恐怕是来者不善第五百一十五章 中央的求援第五百六十五章 必须做到的第二百八十章 将计就计第268章 保密第二百零七章 兴奋的高田泰宏第一百二十章 忐忑的杜开山第一百八十四章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第二百五十三章 坦克大战第二百二十六章 内奸第二百四十章慎重、再慎重第二百一十九章 噩梦第251章 坦克劈入战第三十六章 最彻底的计划经济第一百五十章 杨震的思路第一百四十一章辉煌的开端(9)第二百九十三章 生驹林的直觉第二百三十九章 还是值得的第六十九章 奔袭(2)第四百九十四章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第四百五十四章 打的他们终生难忘第一百八十三章 无奈的交换物第二百七十六章 谈兴正浓第一百二十五章 问题出在自己这第三百零七章 马家寨之战(二)第三百二十五章差距第一百七十八章 授勋的原因第四十七章 杨震苦心的算计第四百三十五章 胆寒与恐惧第三百三十八章 勾心斗角第二十三章 走后门的航空兵第五百二十一章 杨震的自问第三十四章 龙入大海(1)第七十章 没有什么可担心的第三百一十二章 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第八十九章 诱饵第三百四十五章 想通了再来找我第二百五十三章 奇怪的一枪第二百一十二章 这个任务我接了第三百五十九章 最后的准备第三百零四章 太急躁了第九十七章 过于谨慎的穿插第三百零二章 美国人会自己找来的第三百零九章 对手外加最好的学生第一百六十三章 马春生第二百零七章 杨震也有坑人的时候第五十二章 误会第三百四十章 第一张骨牌第三百五十四章 离去第九十一章 为谁而战(2)第二百八十章 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信任第七十章 最应该做的不是检讨
第一百一十八章 谈判第三百二十章恐怕是来者不善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不变应万变第十四章 男人二字不是嘴上说说的第一百八十一章 钢铁大雨第二百四十章慎重、再慎重第二百六十六章 很难改变的作战模式第三百七十八章 政委做的很好第六十六章 重庆的压力第三百三十九章 失望的美国人第二百五十二章 内战的风险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要独吞第三百六十二章 需要的是耐心与坚韧第二百八十章 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信任第四百六十七章 王光宇的幻觉第十四章 炮战的结果第二百六十章 强光震撼弹第四百五十一章 别无选择第三百五十九章 全线转入防御第一百四十七章 必须要付出的代价第七十七章 让你去的作用第二百零五章 未必是真的平静第二百八十二章 漏算的一点第八十六章 吃不了那就兜着走第一十四章 陈泊的推断第五百三十章 原因要从自身找起第二百五十三章 决战序幕第五十六章 就用二十六团第四十八章 残酷的冀中第一章 形势发展的要求第三百三十六章唯一的选择第七十七章 血色残阳(5)第三百二十一章劝降第三百零七章一切必要手段第九十四章 退而求次的韦维尔第二百五十三章 奇怪的一枪第一百二十七章 不如主动出击第三百八十八章补充协议第七十三章 你低估了日军的疯狂第二十二章 战略上的短板第八十二章 够用为主第三十七章 能拔脓就是好膏药第五十九章 打死都不出去第二百七十二章意外中的意外第九十七章 思路第九十九章 必须彻底的解决第二百九十五章 鞍山大空降第七十七章 血色残阳(5)第三百二十章恐怕是来者不善第五百一十五章 中央的求援第五百六十五章 必须做到的第二百八十章 将计就计第268章 保密第二百零七章 兴奋的高田泰宏第一百二十章 忐忑的杜开山第一百八十四章 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第二百五十三章 坦克大战第二百二十六章 内奸第二百四十章慎重、再慎重第二百一十九章 噩梦第251章 坦克劈入战第三十六章 最彻底的计划经济第一百五十章 杨震的思路第一百四十一章辉煌的开端(9)第二百九十三章 生驹林的直觉第二百三十九章 还是值得的第六十九章 奔袭(2)第四百九十四章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第四百五十四章 打的他们终生难忘第一百八十三章 无奈的交换物第二百七十六章 谈兴正浓第一百二十五章 问题出在自己这第三百零七章 马家寨之战(二)第三百二十五章差距第一百七十八章 授勋的原因第四十七章 杨震苦心的算计第四百三十五章 胆寒与恐惧第三百三十八章 勾心斗角第二十三章 走后门的航空兵第五百二十一章 杨震的自问第三十四章 龙入大海(1)第七十章 没有什么可担心的第三百一十二章 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第八十九章 诱饵第三百四十五章 想通了再来找我第二百五十三章 奇怪的一枪第二百一十二章 这个任务我接了第三百五十九章 最后的准备第三百零四章 太急躁了第九十七章 过于谨慎的穿插第三百零二章 美国人会自己找来的第三百零九章 对手外加最好的学生第一百六十三章 马春生第二百零七章 杨震也有坑人的时候第五十二章 误会第三百四十章 第一张骨牌第三百五十四章 离去第九十一章 为谁而战(2)第二百八十章 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信任第七十章 最应该做的不是检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