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中东战争(二)

约旦原是巴勒斯坦的一部分。公元7世纪初属阿拉伯帝国版图。1516年被土耳其人占领,属奥斯曼帝国的大马士革省。

1920年,圣雷莫会议将巴勒斯坦地区划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同年7月,法军占领大马士革。11月汉志王侯赛因的次子阿卜杜拉·伊本·侯赛因奉其父之命,率军到叙利亚企图收复失地,驻扎在安曼,遂成为该地区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1921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一分为二,西部仍称巴勒斯坦,东部建立外约旦酋长国。英国承认阿卜杜拉为外约旦的统治者,阿卜杜拉则承认英国的委任统治权。1923年外约旦成为英国委任统治下的一个半独立的埃米尔国。英国完全控制了外约旦的政治和经济。外约旦的阿拉伯军团由英国人指挥,王室的费用由英国政府资助,外交事务由英国总督掌管。1928年英国迫使外约旦接受为期20年的“英约协定”,使英国对外约旦的统治合法化。

所以约旦的民众除了宗教信仰跟巴勒斯坦是一样的,还是同一个民族,文化上也是一脉传承,他们对于巴勒斯坦被以色列占据比任何人都恼火,按照他们的想法,巴勒斯坦应该并入约旦,成为约旦的一部分,不过他们眼下政治经济度被英国人控制,所以愤怒也是民间的,政府内有人不满意也只能压制在心里,或者暗中搞点动作,

11世纪时,突厥游牧部落“乌古思”侵入安纳托利亚。“乌古思”部落的一支凯伊人在12世纪占领了安纳托利亚东部和中部。凯伊人奥斯曼一世建立了奥斯曼王朝。奥斯曼人在其扩张的最初阶段,曾经是土耳其人维护伊斯兰信仰反对拜占庭帝国的主要力量。13~14世纪,奥斯曼人夺取了西安纳托利亚和东南欧的拜占庭领土,使这些基督教巴尔干国家成为他们的封臣,同时征服了东安纳托利亚的土库曼公国。

15世纪,奥斯曼苏丹强行对巴尔干国家实行直接统治,并征服君士坦丁堡将东至幼发拉底河,西至匈牙利的领土都划归其统治范围之内。16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处于鼎盛时期,其版图包括大多数巴尔干国家、中欧的匈牙利大部分领土和中东及北非的大部分地区。苏莱曼一世统治以后,帝国在政治、行政和财政上开始衰落。到1718年,奥地利已经把土耳其人赶出匈牙利,俄国于1783年吞并了克里米亚。19世纪,奥斯曼帝国丧失了对埃及、马格里布(的黎波里塔尼亚、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和大多数巴尔干国家的控制。最初“米勒特”制度允许宗教信仰不同的少数民族实行地方自治,但在19世纪末,这种制度开始瓦解,导致骚乱增加,终致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亚美尼亚人遭受种族灭绝性大屠杀。1

1908年,青年土耳其党发动革命,企图恢复帝国,然而在巴尔干地区却继续遭受军事失败和领土丧失。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土耳其站在德国和奥匈帝国一边。战后,土耳其丧失了其阿拉伯行省和小亚细亚部分,但是在经过残酷的内战和对希腊的战争之后,土耳其的疆土在1923年的洛桑会议上被确定,土耳其成为一个共和国,由凯末尔为第一任总统。奥斯曼的苏丹制和哈里发制被取消,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开始了现代化的进程。凯末尔从根本上改革了土耳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他提倡一种新的民族认同思想,使土耳其社会非宗教化,降低伊斯兰教的主导地位,并用拉丁字母取代阿拉伯字母书写土耳其语。他还实施一项由国家控制的经济发展政策,以后证实此项政策具有深远的影响。

1938年凯末尔死后,议会政治和多党制在土耳其已逐步建立,但这并不意味着图而且就走向了民主,他现在仍然是一个军人掌权国家。

凯末尔在各方面试图使土耳其走向西方、走向现代,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目标。土耳其民族通过他的努力,摆脱了内部和外来的束缚,开始走向工业化、现代化迈进。仅凭这一点,“现代土耳其之父”的名号是当之无愧的。

凯末尔虽然使得土耳其人从君主制封建体制走向了民主共和,但是也走向了其个人强权与独裁的另一个极端。他试图摆脱了阿拉伯与波斯文化的影响,却一味地向欧美文化靠拢。

凯末尔认为,当时伊斯兰社会有许多的生活方式,太过宗教化且不够进步,与共和制度与现代进步是对立的,与现代民主制度是矛盾的,所以,要实行土耳其的现代化,必需倡导世俗化和全面西化的这样一个假设为前提,实行了与奥斯曼帝国和伊斯兰决裂,将土耳其融入“唯一”的文明──“欧洲文明”的一系列措施。

凯末尔本人拥有的民族英雄光环和一支对其绝对服从的军队。在军事力量支持下,凯末尔依靠暴力和强权推行全盘西化政策,在社会各个方面,以西方为蓝本进行一系列强力的改革,由此引发一系列问题。

由于凯末尔的独裁指导思想,导致了土耳其政坛至今仍存在独裁政府与军官的长期干政。后世历史上,土耳其军队数次发动军事政变或以威胁,强迫民选政府下台。所有法律必须经过由军方控制的“宪法法庭”审查才能生效,“民主”两个字,变成了土耳其军人把持国家命运的美丽外衣。

军人掌权的后果就是动不动就要用拳头说话,自当年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在凯末尔的领导下打败了保守派和英法联军还有希腊殖民军之后,土耳其人一直非常的自豪,虽然他们不敢挑战英法,但是对于犹太人他们可没有什么顾及。

自从奥斯曼帝国瓦解之后,作为继承者的土耳其还是十分怀念那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的,想当年何等的风光啊,哪里像现在。

不过那些叙利亚、埃及之类的已经独立已久,想要将他们纳入土耳其的统治就没有那么简单了,非得实用暴力不可,不过单独的图而且还不怕,怕的就是英法等欧洲国家的干涉。

如今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他们如何肯放过,这可是绝佳的机会,以前要是派兵进阿拉伯国家必然会招致所有阿拉伯国家的反对和反感,但是这次出兵帮他们打以色列一定会受到欢迎。

至于后果,土耳其政府想了很多,输了大不了损失一点人,其他也没什么,以色列那点力量不足以攻击到土耳其。但是赢了的话可就不得了了,没准阿拉伯国家资源归化到土耳其,至少建个联盟什么的,土耳其肯定当老大,这离土耳其帝国又进了一步。

不过土耳其方面还是要去试探一下英美的态度,当然还有法国,虽然法国刚刚复国,但是真要轮起来法国的实力还是比土耳其强很多的,当然这也改变不了土耳其人民对于法国人的蔑视,没办法,谁叫法国人自己不争气,之前老是炊事陆军世界第一,没想到三两下就被德国收拾了。

在土耳其与各国之间的电报往来密切的同时,以色列在以前情报机构组建起来的姐跌机构摩萨德也快速的运转起来。

“摩萨德”是伴随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以色列国的成立而形成的。在以色列独立以前,巴勒斯坦地区有一个犹太秘密军事组织“哈加纳”(意为“防务”),这个组织是为了专门、有组织地向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秘密购买武装、偷运武器和组织非法移民而成立的,而为这些活动收集情报的则是一个附属“哈加纳”的“沙亚”情报机构。1944年9月1日以色列国成立之前的几天本-古里安就在考虑建立一直属于国家的情报机构,很快就有了摩萨德的前身。

这支崭新的情报机构还得到了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挺力支持,安东尼将原本属于自己家族的一部分情报人员派往以色列交给了本-古里安。

几乎独立和半独立的阿拉伯国家都在筹划这将以色列扼杀在摇篮里,本-古里安对此早有遇见,因此情报工作可以说在建国之前的几天,或者说在得到可以建国的那天起他们就在秘密的安排情报人员刺探阿拉伯国家的情报。

而且他们用的人都还是各地的犹太人,众所周知,犹太人散居世界各地,这就为他们的身份掩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相信不管你在怎么讨厌一个人或者喜欢一个人,如果哪天你发现跟你从小一起长大,或者看着长大的人居然是外国的间谍,任谁都会大吃一惊,当然相信没有人会怀疑这个人就是外国的间谍了,而犹太人就拥有这样的身份。他们不会被人轻易的怀疑。

第15章 曼德勒空战第53章 民族未来(下)第72章 攻占中途岛第57章 你坑我、我坑你第35章 赚钱第29章 裕仁死后第38章 缴获航母第8章 裕仁的最终目的第41章 山下奉文的反思(下)第26章 日本的对策第7章 冷枪冷炮战第44章 登陆阿尔巴尼亚第51章 进攻第60章 日军的又一春第33章 斯普鲁恩斯的阴谋第55章 远征军抗命第64章 莫名其妙的东窗事发第9章 初战告捷第4章 橡树岭风云第36章 巴勒斯坦暴乱第34章 夺舰计划第67章 中东内乱第19章 苏军溃败第8章 进去外蒙第18章 进攻温哥华岛第62章 笼络人心第32章 印度大瘟疫第49章 日本换人第38章 缴获航母第53章 这不是意外第59章 空中支援第1 4章 策略第41章 日本又焦虑了第72章 攻占中途岛第58章 逃出生天第59章 印度人的救星第3章 尼赫鲁也不傻第3章 空中绞杀(上)第51章 日本对华宣战第34章 对你好的不一定是朋友第23章 王汉章的终极计划第36章 巴勒斯坦暴乱第59章 空中支援第22章 美国人的心思第46章 见龙云(一)第45章 文人第41章 中东动乱前第3章 扩军第32章 仰光大屠杀(下)第29章 货币金融第60章 三哥的奇幻漂流第8章 苏联太平洋舰队第33章 美援第10章 没事找事第1章 三巨头会议(上)第13章 日本人的担忧第55章 中国改革计划书第61章 笼络军心第8章 裕仁的最终目的第28章 峰回路转第21章 海军歼灭之战第27章 瘟疫来了第22章 罗斯柴尔德家族有多少钱第4章 空中绞杀(下)第18章 美国人的决定第15章 对策第13章 人怕出名猪怕壮第31章 全力进攻第31章 瘟疫蔓延第28章 追击阿拉斯加舰队第46章 进攻西西伯利亚第67章 如何处理第25章 果敢之行第61章 冬季攻势(一)第49章 日本换人第50章 御前决议第51章 洗脑第20章 英雄归来第4章 橡树岭风云第6章 优柔寡断的裕仁第57章 龙云称帝第40章 重重一击第3章 扩军第20章 抢滩登陆第68章 苏联败退第66章 目标非洲第43章 进攻巴尔干第6章 潜艇绞杀(中)第1章 游说尼赫鲁第14章 内政(一)第9章 初战告捷第53章 这不是意外第48章 夺取塔纳诺河北第53章 日军攻印第54章 高尔察克投降(下)第15章 进军唐努乌梁海第10章 小舰队覆灭第30章 英、日的灭印计划第11章 再拉德国援助
第15章 曼德勒空战第53章 民族未来(下)第72章 攻占中途岛第57章 你坑我、我坑你第35章 赚钱第29章 裕仁死后第38章 缴获航母第8章 裕仁的最终目的第41章 山下奉文的反思(下)第26章 日本的对策第7章 冷枪冷炮战第44章 登陆阿尔巴尼亚第51章 进攻第60章 日军的又一春第33章 斯普鲁恩斯的阴谋第55章 远征军抗命第64章 莫名其妙的东窗事发第9章 初战告捷第4章 橡树岭风云第36章 巴勒斯坦暴乱第34章 夺舰计划第67章 中东内乱第19章 苏军溃败第8章 进去外蒙第18章 进攻温哥华岛第62章 笼络人心第32章 印度大瘟疫第49章 日本换人第38章 缴获航母第53章 这不是意外第59章 空中支援第1 4章 策略第41章 日本又焦虑了第72章 攻占中途岛第58章 逃出生天第59章 印度人的救星第3章 尼赫鲁也不傻第3章 空中绞杀(上)第51章 日本对华宣战第34章 对你好的不一定是朋友第23章 王汉章的终极计划第36章 巴勒斯坦暴乱第59章 空中支援第22章 美国人的心思第46章 见龙云(一)第45章 文人第41章 中东动乱前第3章 扩军第32章 仰光大屠杀(下)第29章 货币金融第60章 三哥的奇幻漂流第8章 苏联太平洋舰队第33章 美援第10章 没事找事第1章 三巨头会议(上)第13章 日本人的担忧第55章 中国改革计划书第61章 笼络军心第8章 裕仁的最终目的第28章 峰回路转第21章 海军歼灭之战第27章 瘟疫来了第22章 罗斯柴尔德家族有多少钱第4章 空中绞杀(下)第18章 美国人的决定第15章 对策第13章 人怕出名猪怕壮第31章 全力进攻第31章 瘟疫蔓延第28章 追击阿拉斯加舰队第46章 进攻西西伯利亚第67章 如何处理第25章 果敢之行第61章 冬季攻势(一)第49章 日本换人第50章 御前决议第51章 洗脑第20章 英雄归来第4章 橡树岭风云第6章 优柔寡断的裕仁第57章 龙云称帝第40章 重重一击第3章 扩军第20章 抢滩登陆第68章 苏联败退第66章 目标非洲第43章 进攻巴尔干第6章 潜艇绞杀(中)第1章 游说尼赫鲁第14章 内政(一)第9章 初战告捷第53章 这不是意外第48章 夺取塔纳诺河北第53章 日军攻印第54章 高尔察克投降(下)第15章 进军唐努乌梁海第10章 小舰队覆灭第30章 英、日的灭印计划第11章 再拉德国援助